第235章囚禁极乐,玉帝念想
第235章囚禁极乐,玉帝念想
观世音在十万大山望月峰莲花洞中端坐石台,为一众妖魔开坛讲道,渡化众生。
一旁一只毛发金灿灿的朝天吼匍匐,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只是那外露的獠牙、利齿让人难以将其与‘可爱’二字相挂钩。
下方密密麻麻坐着一堆妖怪,虎、豹、蛇、狐、花、鸟、鱼、虫等等,有的还是原形,有的是半妖半人,有的是已经能够幻化人形,尽皆毕恭毕敬,聆听。
突然,观自在菩萨眉心一跳,心中惊兆连连,掐指一算,却是毫无所得。
就在这时,头顶虚空突然炸开,一只金灿灿的恍若黄金打造的须弥大手捞下。
“妖魔鬼怪也敢放肆”
观自在大怒,头顶一尊法相钻出,一朵庆云笼罩。
面如傅粉,三头六臂;二目中火光焰里现金龙,两耳内朵朵金莲生瑞彩。
足踏金鳌,霭霭祥云千万道;手中托杵,巍巍三宝如意擎在手。长毫光灿灿,杨柳在肘后,有瑞气腾腾。
三宝如意飞起,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狠敲。
“呵呵”
不料从那不知名的空间传来一声嗤笑,大掌一扇,如意化为齑粉,依旧如同太岳压顶般盖下。
观自在悚然一惊,这种手段绝非是一般准圣可以使得出来的,毕竟自己乃是准圣道行,绝不可能这么轻易被破,毫无还手之力。
清净杨柳枝轻柔似绦,甩起来恍若鞭子,噼里啪啦,空气爆鸣,却是撼不动这只大手半分。
打在金灿灿的手掌上,却被崩坏,须臾厚重的威压袭来,观自在浑身气血不畅,经脉受阻,动弹不得。
眼睁睁看着这只巨掌盖下,而周围妖怪早就吓得逃离了此处,只剩下朝天吼四处游走,不断对那只巨掌龇牙咧嘴,很是焦急,替主人担忧。
“螳螂挡车,不自量力,何必呢”
那只手掌临近观自在额头时,变掌为指,就那么轻轻一点,观自在眉心如遭雷击捶打。
轰,眼冒金星,识海雷霆炸响,一朵三品金莲从识海飞出,梵音檀唱,异香袭袭。
“善哉,善哉原来此物一直在我佛门,却是老衲不察啊”
说着,抓起观自在就要穿过虚空,横渡而去。
不料,九天之上垂落一道万里宽的河流,哗啦啦,卷住了这只巨掌。
“还是慢走一步”
混沌色气流流转不休,玉清仙气萦绕,飞瀑直下,银河倒卷,清气纵横三万里,挡住了佛手的去路。
“道友还不放手,这可是我佛门敕封的菩萨,道友难道想要破坏规矩,与贫道理论一番?”
显然,金色大手的主人分外恼怒,出言恐吓道。
果然,飞瀑主人一听,犹豫片刻,飞瀑缩回,让开了去路。
金色佛手毫不停留,抓起观自在横渡化虹而去。
弥罗宫中元始天尊手中擎着盘古幡,盘古幡猎猎招展,哗啦啦作响,似乎颇为不甘心。
天尊叹道:“观自在如今身为佛门中人,即便与我玄门有所瓜葛,那也是私底下的事情,绝对不能摆动台面上来说。
要是被接引怒而诉诸于道祖,贫道恐怕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毕竟破坏了圣人之间约定成俗的规矩
至于观自在只能自求多福了”
元始天尊望了一眼普陀岛,弹指射出一道符箓,而后闭门静思,不理世事。
普陀岛珞珈山潮音洞中慈航心惊肉跳,心中莫名惊骇,知道这是天数昭显,恐怕有事关自己的大事发生,可是偏偏推算不出。
就在此时,一只仙鹤翩翩而来,在慈航手中化为一则符箓,慈航立马知道了原委。
神念感知,却是频频被阻,联系不上观自在,慈航知道这是被接引镇压了。
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林中,接引端坐九品金莲,手中把玩着三品金莲,准提道人在一旁欢喜雀跃。
“哈哈,真乃我佛门喜事!这三品金莲失而复得,看来我佛门真是为上苍所钟爱啊”
接引摊开手掌,掌心之中幻化亿万佛国,无数信徒居于其中。
一尊曼妙身影端坐一处,浑身僵硬,可是面容从容不迫,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毫不担忧。
“师兄,这观自在倒是心性不错,被擒来还如此怡然自得。”
准提一晃手中树枝,看着接引掌心笑呵呵道。
“倒是玄门算计我佛门良久,这尊佛陀出世时,贫道就隐约觉得奇怪,不曾想原来是慈航道人所为,其气运之强,我等甚至望尘莫及啊!”
“哎,说起来奇怪,我观照那慈航气运,知道其先天并没有什么太多气数,偏偏行走洪荒,一举一动莫不暗含深意,走在众圣前头,以至于累及了无数功德气运,赫然成为诸天之中不可撼动的存在,怪哉”
准提说不出的羡慕和妒忌。
“再强的气运他也得有命享受,即便他占据种种优势,只要一天不为圣人,一天就为蝼蚁。一旦天地大劫,万灵深陷其中,他的气运未必能保住他的性命,我等可是靠着气数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扭转乾坤,篡改生死,虽然麻烦,但也未必不能。”
接引口气温和,说出来的话却是冻若寒冰,让人不寒而栗。
诸天六位大觉金仙,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之人,身具大智慧、大毅力,能够在先天三千神魔之中脱颖而出,最后证道成圣,谁敢说他等的气运不强。
六人瓜分天下气运,监察诸天,勘察善恶,无所不能,虽然要遵循大势,不能随意出手,但是如果一位圣人非要篡天改命,估计无人可挡,这也是慈航的死穴所在。
除了元始天尊有足够的理由力保他之外,剩余的圣人随时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舍弃他。
不成圣,即为蝼蚁,当真是贴切无比
教主高宣一声佛号,言道:“观自在,今算计我西方镇教之宝在前,老衲擒拿你在后,因果在天,一啄一饮,此乃天数
贫道执掌佛门,普度众生,也不愿再造杀孽,废除先前与你立下的约定,贫道将你道场迁移至我西方极乐世界,从此你为我左胁,你可愿意否?”
观自在被困在接引的掌心佛国之中,耳畔传来滚滚雷音,天空之上浮现接引巨大的脸庞,栩栩如生。
“如今本尊联系不上,怕是被接引给屏蔽了。哎,功亏一篑,这只伏笔算是暴露了”
想到这里,观自在黯然道:“贫道谨遵教主法旨”
“善哉,善哉你依旧为【观自在菩萨】过去皆如幻海云烟,当一心进修,普度众生,大昌佛法,望你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无量寿佛”
观自在菩萨化虹而出,接引手中三品金莲飞落,拖住了菩萨,承载着菩萨落在了教主身旁。
准提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接引将失而复得的金莲再度赐下,不过知道自己这位师兄虽然阴谋诡计不如自己,但是目光深远,无人能及,怕是大有用意,也就没有询问。
慈航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恶尸二分之一被接引控制,可谓是出了大错,差点前功尽弃。
只是目前慈航根本毫无反手之力,毕竟自己暗算佛门在先,如今佛门反手一击,谁也挑不出错来。
人算不如天算啊!
话说孔子开辟春秋阁,做了一方教主,只是底蕴不如其余大教雄厚,但是其冉冉而升的态势却是无人可及。
不久,儒门弟子曾子亦是羽化成仙,此人作《大学》与《孝经》,被儒门学子尊称为【宗圣】。
儒门大兴之象初显,诸天圣人都被惊动。
天庭之主昊天玉帝心痒难耐,于是起了争夺天下的企图。
只是当时各种学派充斥,各行其道。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道家认为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墨家提出“尚贤”、“兼爱”和“非攻”,扶危救困,为弱小诸侯所喜,为大国所厌,奔走劳累,而不得一国青睐。
当时只有两种学说影响极大,被称之为【显学】,就是儒家和墨家。
其余学说要么承载于一二人,要么受众面极小,难成气候。
儒家乃是孔子所创,遵循周礼,可谓是周朝延续,所以为三皇和阐教所喜。
墨家到处干涉争斗,欲要维持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重小爱而轻大局”,一味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灾祸,却没有看到如果天下不一统,这种动荡不会终结。
玉帝欲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间气运争霸中独占鳌头,势必要自创学说,独领风骚。
但是天庭虽然神仙众多,但是难以惟命是从、政令畅通,况且毕竟没有光明正大的借口支持自己的这一行为,于是心思就活泛起来。
力不从心,不如借力,关键就在这力怎么借,向谁借
观世音在十万大山望月峰莲花洞中端坐石台,为一众妖魔开坛讲道,渡化众生。
一旁一只毛发金灿灿的朝天吼匍匐,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只是那外露的獠牙、利齿让人难以将其与‘可爱’二字相挂钩。
下方密密麻麻坐着一堆妖怪,虎、豹、蛇、狐、花、鸟、鱼、虫等等,有的还是原形,有的是半妖半人,有的是已经能够幻化人形,尽皆毕恭毕敬,聆听。
突然,观自在菩萨眉心一跳,心中惊兆连连,掐指一算,却是毫无所得。
就在这时,头顶虚空突然炸开,一只金灿灿的恍若黄金打造的须弥大手捞下。
“妖魔鬼怪也敢放肆”
观自在大怒,头顶一尊法相钻出,一朵庆云笼罩。
面如傅粉,三头六臂;二目中火光焰里现金龙,两耳内朵朵金莲生瑞彩。
足踏金鳌,霭霭祥云千万道;手中托杵,巍巍三宝如意擎在手。长毫光灿灿,杨柳在肘后,有瑞气腾腾。
三宝如意飞起,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狠敲。
“呵呵”
不料从那不知名的空间传来一声嗤笑,大掌一扇,如意化为齑粉,依旧如同太岳压顶般盖下。
观自在悚然一惊,这种手段绝非是一般准圣可以使得出来的,毕竟自己乃是准圣道行,绝不可能这么轻易被破,毫无还手之力。
清净杨柳枝轻柔似绦,甩起来恍若鞭子,噼里啪啦,空气爆鸣,却是撼不动这只大手半分。
打在金灿灿的手掌上,却被崩坏,须臾厚重的威压袭来,观自在浑身气血不畅,经脉受阻,动弹不得。
眼睁睁看着这只巨掌盖下,而周围妖怪早就吓得逃离了此处,只剩下朝天吼四处游走,不断对那只巨掌龇牙咧嘴,很是焦急,替主人担忧。
“螳螂挡车,不自量力,何必呢”
那只手掌临近观自在额头时,变掌为指,就那么轻轻一点,观自在眉心如遭雷击捶打。
轰,眼冒金星,识海雷霆炸响,一朵三品金莲从识海飞出,梵音檀唱,异香袭袭。
“善哉,善哉原来此物一直在我佛门,却是老衲不察啊”
说着,抓起观自在就要穿过虚空,横渡而去。
不料,九天之上垂落一道万里宽的河流,哗啦啦,卷住了这只巨掌。
“还是慢走一步”
混沌色气流流转不休,玉清仙气萦绕,飞瀑直下,银河倒卷,清气纵横三万里,挡住了佛手的去路。
“道友还不放手,这可是我佛门敕封的菩萨,道友难道想要破坏规矩,与贫道理论一番?”
显然,金色大手的主人分外恼怒,出言恐吓道。
果然,飞瀑主人一听,犹豫片刻,飞瀑缩回,让开了去路。
金色佛手毫不停留,抓起观自在横渡化虹而去。
弥罗宫中元始天尊手中擎着盘古幡,盘古幡猎猎招展,哗啦啦作响,似乎颇为不甘心。
天尊叹道:“观自在如今身为佛门中人,即便与我玄门有所瓜葛,那也是私底下的事情,绝对不能摆动台面上来说。
要是被接引怒而诉诸于道祖,贫道恐怕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毕竟破坏了圣人之间约定成俗的规矩
至于观自在只能自求多福了”
元始天尊望了一眼普陀岛,弹指射出一道符箓,而后闭门静思,不理世事。
普陀岛珞珈山潮音洞中慈航心惊肉跳,心中莫名惊骇,知道这是天数昭显,恐怕有事关自己的大事发生,可是偏偏推算不出。
就在此时,一只仙鹤翩翩而来,在慈航手中化为一则符箓,慈航立马知道了原委。
神念感知,却是频频被阻,联系不上观自在,慈航知道这是被接引镇压了。
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林中,接引端坐九品金莲,手中把玩着三品金莲,准提道人在一旁欢喜雀跃。
“哈哈,真乃我佛门喜事!这三品金莲失而复得,看来我佛门真是为上苍所钟爱啊”
接引摊开手掌,掌心之中幻化亿万佛国,无数信徒居于其中。
一尊曼妙身影端坐一处,浑身僵硬,可是面容从容不迫,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毫不担忧。
“师兄,这观自在倒是心性不错,被擒来还如此怡然自得。”
准提一晃手中树枝,看着接引掌心笑呵呵道。
“倒是玄门算计我佛门良久,这尊佛陀出世时,贫道就隐约觉得奇怪,不曾想原来是慈航道人所为,其气运之强,我等甚至望尘莫及啊!”
“哎,说起来奇怪,我观照那慈航气运,知道其先天并没有什么太多气数,偏偏行走洪荒,一举一动莫不暗含深意,走在众圣前头,以至于累及了无数功德气运,赫然成为诸天之中不可撼动的存在,怪哉”
准提说不出的羡慕和妒忌。
“再强的气运他也得有命享受,即便他占据种种优势,只要一天不为圣人,一天就为蝼蚁。一旦天地大劫,万灵深陷其中,他的气运未必能保住他的性命,我等可是靠着气数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扭转乾坤,篡改生死,虽然麻烦,但也未必不能。”
接引口气温和,说出来的话却是冻若寒冰,让人不寒而栗。
诸天六位大觉金仙,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之人,身具大智慧、大毅力,能够在先天三千神魔之中脱颖而出,最后证道成圣,谁敢说他等的气运不强。
六人瓜分天下气运,监察诸天,勘察善恶,无所不能,虽然要遵循大势,不能随意出手,但是如果一位圣人非要篡天改命,估计无人可挡,这也是慈航的死穴所在。
除了元始天尊有足够的理由力保他之外,剩余的圣人随时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舍弃他。
不成圣,即为蝼蚁,当真是贴切无比
教主高宣一声佛号,言道:“观自在,今算计我西方镇教之宝在前,老衲擒拿你在后,因果在天,一啄一饮,此乃天数
贫道执掌佛门,普度众生,也不愿再造杀孽,废除先前与你立下的约定,贫道将你道场迁移至我西方极乐世界,从此你为我左胁,你可愿意否?”
观自在被困在接引的掌心佛国之中,耳畔传来滚滚雷音,天空之上浮现接引巨大的脸庞,栩栩如生。
“如今本尊联系不上,怕是被接引给屏蔽了。哎,功亏一篑,这只伏笔算是暴露了”
想到这里,观自在黯然道:“贫道谨遵教主法旨”
“善哉,善哉你依旧为【观自在菩萨】过去皆如幻海云烟,当一心进修,普度众生,大昌佛法,望你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无量寿佛”
观自在菩萨化虹而出,接引手中三品金莲飞落,拖住了菩萨,承载着菩萨落在了教主身旁。
准提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接引将失而复得的金莲再度赐下,不过知道自己这位师兄虽然阴谋诡计不如自己,但是目光深远,无人能及,怕是大有用意,也就没有询问。
慈航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恶尸二分之一被接引控制,可谓是出了大错,差点前功尽弃。
只是目前慈航根本毫无反手之力,毕竟自己暗算佛门在先,如今佛门反手一击,谁也挑不出错来。
人算不如天算啊!
话说孔子开辟春秋阁,做了一方教主,只是底蕴不如其余大教雄厚,但是其冉冉而升的态势却是无人可及。
不久,儒门弟子曾子亦是羽化成仙,此人作《大学》与《孝经》,被儒门学子尊称为【宗圣】。
儒门大兴之象初显,诸天圣人都被惊动。
天庭之主昊天玉帝心痒难耐,于是起了争夺天下的企图。
只是当时各种学派充斥,各行其道。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道家认为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墨家提出“尚贤”、“兼爱”和“非攻”,扶危救困,为弱小诸侯所喜,为大国所厌,奔走劳累,而不得一国青睐。
当时只有两种学说影响极大,被称之为【显学】,就是儒家和墨家。
其余学说要么承载于一二人,要么受众面极小,难成气候。
儒家乃是孔子所创,遵循周礼,可谓是周朝延续,所以为三皇和阐教所喜。
墨家到处干涉争斗,欲要维持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重小爱而轻大局”,一味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灾祸,却没有看到如果天下不一统,这种动荡不会终结。
玉帝欲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间气运争霸中独占鳌头,势必要自创学说,独领风骚。
但是天庭虽然神仙众多,但是难以惟命是从、政令畅通,况且毕竟没有光明正大的借口支持自己的这一行为,于是心思就活泛起来。
力不从心,不如借力,关键就在这力怎么借,向谁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