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补救
罗云冲一直等到相府来回电之后才去休息,他没有立即命令准备下一次轰炸行动,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橙子”存在过的一切迹象都抹掉。当然,具体的事情不是由他在做,实际上在他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前,情报部门的人员已经开始行动了。
先是“渭河”号巡洋舰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国本土,包括舰长在内的,该战舰上的沏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国之后不久就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来一年之内6续推移,而舰长则在海军一直服役到了巫岁,在退役前被获得额外晋升成为了准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渭河”号到达过圣地亚哥港的一切记录都被销毁,当时负责接收战舰靠港工作的海军人员也被迅遣返回国,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在预备役部队服役。
帝国本土那边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先是松江港的出港记录被修改,“渭河”号不是去了圣地亚哥,而是前往了阿普拉港,甚至连这艘战舰在离港时补充的物资数量都做了相应的修改。阿普拉港那边也立即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当时一艘隶属于地方舰队的巡洋舰被改成了“渭河”号,而这艘战舰上的官兵都接到了警告。绝不能提及任何改名的事。
情报人员地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执行轰炸任务。以及跟随进行轰炸记录的所有机组成员都被单独隔离,在完成了单独的任务报告之后,这些人员都被迅遣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也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年限。
帝国政府方面地工作也在进行,所有关于“橙子”的档案不是被销毁,就是被锁进了绝密档案馆。参加过“橙子”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全都接到了命令,将这枚原子弹地事尽快忘掉。而且牢记帝国只制造了两枚原子弹,即“雪茄”与“橄榄”“橙子”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希岳是在天亮前被人叫起来的。现在,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先是要掩饰轰炸失败地事实。这还相对好处理,在战时情况下,又由情报部门全权负责,问题还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进行补充轰炸吗?
对薛希岳来说,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原子弹轰炸失败后。美国方面肯定获得了原子弹的实体,就算立即轰炸,也无法保证美国将原子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效果不大。更严重的是。美国方面会不会因此而判断帝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原子弹呢?如果是,那么美国就会继续顽抗到底,因此。必须要让美国人相信。帝国不但还有原子弹,而且还有很多的原子弹。那么,要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薛希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罗云冲不要急着投出第三枚原子弹。如果紧跟着投下第三枚原子弹。那么将对帝国很不利。因为到时候,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的话,政治讹诈就将穿帮,结果是帝**队再继续奋战。可是,应该怎么才能够让政治讹诈达到最佳地效果,最终迫使美国投降?有一点是肯定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橄榄”必须要投下去。如果不用行动来证明的话。那么美国就不会相信。
帝国还有原子弹。
思考了数个小时。薛希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帝国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薛希岳表了新的声明,表示美国如果投降,可以立即停止轰炸,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轰炸就将持续到底!在这份声明中。
薛希岳没有提到是普通的轰炸,还是核轰炸,可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核轰炸。因为帝国战略航空兵在这几天里就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了。
表面上,薛希岳这道声明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会让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可问题是,当时唐帝国手里还握着最后一张王牌,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只要不立即宣布投降。轰炸就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声明出后,薛希岳立即给罗云冲下达了一道命令,立即对美国进行核轰炸!
从这一系列的决策中就可以看出薛希岳的政治手腕,在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能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再来了一次轰炸,那么美国总统的抵抗意志就将被彻底的打垮,而且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唐帝国手里到底还有多少原子弹,这就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的唯一选择就是投降。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橄榄”必须要炸响,如果再次出问题。那么唐帝国将没有选择的余地,不但国际威信扫地,而且还将助长美国人抵抗到底的决心,最后甚至会演变成为一场地面战争。
罗云冲很清楚这一点,在收到了总统的命令后,他就亲自赶到了第1152中队驻扎的机场,如果不是明确规定高级将领不能随同轰炸机一起行动的话,罗云冲甚至想亲自驾驶轰炸机升空。在罗云冲到达机场之前,一批紧急赶来的科学家已经在机场检查当时帝国最后一枚原子弹了。
“橄榄”的设计与“橙子”完全一样,都是“内爆式”而且其外部尺寸数据也基本上一样。科学家花了好几个小时进行检查与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橙子”很有可能是因为气压计出了问题,而没有能够激引爆装置,从而使爆炸失败。在得出了这一结论后。科学家对“橄榄”上的气压计进行了检查。跟随前来的工程师还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并联地气压计。只要有一个气压计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引爆原子弹。
“我们可以用生命担保!”工程师几乎就差拿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来誓了。“这次绝不会出问题。如果炸不响,你可以枪毙我!”
罗云冲
没有说什么,他可不会去枪毙帝国最优秀的工程师。而且谁也不想出故障,工程师已经尽到了全力。出了问题。这不能怪任何一个人。
“我们晚上再做一次检查,准备用普通炸弹做几次投弹测试。”
“那么,能够保证明天一早让轰炸机出吗?”罗云冲直接问了出来。
“完全可以。到时候我跟随轰炸机一起出。由我来解除保险,并且在投弹前做最后一次检查,肯定不会有问题。”
“那好,我让人给你准备飞行服,明天你就跟轰炸机一起出。”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当天晚上。工程师还将气压引爆系统安装到了几枚普通炸弹上。让轰炸机带着这些炸弹飞到古巴南部海域上空,进行了实弹投掷试验。投下的几枚炸弹都成功在空中被引爆。
罗云冲一直就守在机场,他甚至让参谋把指挥中心转移到了这里来,他这次要亲眼看着轰炸机起飞,并且等待轰炸机回成功地报告。
气象侦察机在凌晨三点半就出了,仍然是各有两架飞往费城,波茨菲尔德,以及克利夫兰。轰炸顺序仍然没有改变,而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天亮后,也就是气象侦察机回了报告之后再出,以保证工程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地检查工作。
天色微微亮起来的时候,运载着“橄榄”的轰炸机滑上了跑道,侦察机已经回了消息,费城上空天气良好,虽然有可能会在上午变得不适合轰炸,但是仍然有机会投下原子弹。罗云冲命令轰炸机立即出。
至于轰炸哪个目标,还要由费城上空地天气会不会出现变化来决定。
到了九点半,也就在轰炸机已经出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候,侦察机回报告,费城上空的天气开始恶化,很有可能不再适合投下原子弹。收到了消息后,罗云冲当机立断,命令轰炸机前往天气晴朗地波茨菲尔德。
上帝再次庇佑了费城,这次轮到波茨菲尔德倒霉了。后方。罗云冲仍然无法确定能否在波茨菲尔德投弹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报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结论。
到十二点半左右,罗云冲有点急躁不安了。按理说。轰炸机在十二点二十分左右就应该到达波茨菲尔德上空了,而且侦察机也没有回天气变化的报告,那么现在就应该投下原子弹了,为什么还没有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云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已经失败过一次,绝不能再失败一次了。这十分钟的时间,对罗云冲来说,绝对是最为漫长的十分钟!直到十二点四十三分,前方地侦察机才回了“红色”信号,这是轰炸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代号。到此时,罗云冲才长出了口气,而他同时也才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
根据后来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郭孝贤上校回忆,当时轰炸机在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的时候,投弹点上方的云层很厚,轰炸机连续四次进入,投弹手都没有能够看到地面上的瞄准点,也就是波茨菲尔德市中心的那栋大钟楼。当时差点就要放弃投弹,准备前往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克利夫兰。最后,郭孝贤决定再飞一次,在第五次到达目标上空的时候。投弹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标,随即就投下了原子弹,轰炸机上记录的投弹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
美国华盛顿时间。唐历29年8月22日12点43分,波茨菲尔德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根据美国政府记录,当时该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当场死亡,112643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轰炸后十年之内死亡。城区喷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坏,爆炸投影点附近25oo米范围内几乎无人生还!
根据唐帝国后来公布的数据,投在波茨菲尔德的“橄榄”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5ooo吨TnT的威力。这一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也证明了“内爆式”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枪式”高得多。当时“橄榄”只装了12公斤的钚239,理论爆炸当量只有35ooo吨。
很明显。不管是在哈里斯堡,还是在波茨菲尔德,这两次轰炸行动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实验味道。这主要就是唐帝国没有在将原子弹投入实战之前,进行实弹实验。这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吧,毕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将实弹用于实验。这是相当浪费的。可问题是,对于核武器来说。两次“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损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实弹与实验装置试爆都显得异常的关键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唐帝国一供进行了2837次核实验,直到全球所有核大国都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唐帝国才结束了核试验,而唐帝国是最后一个签署该条约的国家。自核武器诞生之后。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也是唯一遭到过核武器打击的城市。在这两次轰炸之后。
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识到,核武器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将人类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战后,新成立的帝国空军在第一支战略核轰炸部队,而且随着冷战的爆。该部队一直是帝国战备率最高的部队。而成立与领导该部队的就是帝国任空军司令罗云冲大将。
从很大程度上讲,罗云冲是反对使用核武器,即使是在战后,他也是帝**队内少数几个反对核军备竞赛的高级将领之一,只是作为一名军人。罗云冲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军人的职责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罗云冲只能选择谴责。
而对于在完成了两次核轰炸任务之后的罗云冲来说,此时他是最轻松的。帝国的原子弹都已经投了下去。他再也不需要承担压力了,至于战争会不会结束。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由他这名军人来决定的了!
先是“渭河”号巡洋舰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国本土,包括舰长在内的,该战舰上的沏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国之后不久就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来一年之内6续推移,而舰长则在海军一直服役到了巫岁,在退役前被获得额外晋升成为了准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渭河”号到达过圣地亚哥港的一切记录都被销毁,当时负责接收战舰靠港工作的海军人员也被迅遣返回国,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在预备役部队服役。
帝国本土那边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先是松江港的出港记录被修改,“渭河”号不是去了圣地亚哥,而是前往了阿普拉港,甚至连这艘战舰在离港时补充的物资数量都做了相应的修改。阿普拉港那边也立即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当时一艘隶属于地方舰队的巡洋舰被改成了“渭河”号,而这艘战舰上的官兵都接到了警告。绝不能提及任何改名的事。
情报人员地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执行轰炸任务。以及跟随进行轰炸记录的所有机组成员都被单独隔离,在完成了单独的任务报告之后,这些人员都被迅遣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也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年限。
帝国政府方面地工作也在进行,所有关于“橙子”的档案不是被销毁,就是被锁进了绝密档案馆。参加过“橙子”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全都接到了命令,将这枚原子弹地事尽快忘掉。而且牢记帝国只制造了两枚原子弹,即“雪茄”与“橄榄”“橙子”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希岳是在天亮前被人叫起来的。现在,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先是要掩饰轰炸失败地事实。这还相对好处理,在战时情况下,又由情报部门全权负责,问题还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进行补充轰炸吗?
对薛希岳来说,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原子弹轰炸失败后。美国方面肯定获得了原子弹的实体,就算立即轰炸,也无法保证美国将原子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效果不大。更严重的是。美国方面会不会因此而判断帝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原子弹呢?如果是,那么美国就会继续顽抗到底,因此。必须要让美国人相信。帝国不但还有原子弹,而且还有很多的原子弹。那么,要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薛希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罗云冲不要急着投出第三枚原子弹。如果紧跟着投下第三枚原子弹。那么将对帝国很不利。因为到时候,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的话,政治讹诈就将穿帮,结果是帝**队再继续奋战。可是,应该怎么才能够让政治讹诈达到最佳地效果,最终迫使美国投降?有一点是肯定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橄榄”必须要投下去。如果不用行动来证明的话。那么美国就不会相信。
帝国还有原子弹。
思考了数个小时。薛希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帝国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薛希岳表了新的声明,表示美国如果投降,可以立即停止轰炸,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轰炸就将持续到底!在这份声明中。
薛希岳没有提到是普通的轰炸,还是核轰炸,可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核轰炸。因为帝国战略航空兵在这几天里就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了。
表面上,薛希岳这道声明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会让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可问题是,当时唐帝国手里还握着最后一张王牌,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只要不立即宣布投降。轰炸就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声明出后,薛希岳立即给罗云冲下达了一道命令,立即对美国进行核轰炸!
从这一系列的决策中就可以看出薛希岳的政治手腕,在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能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再来了一次轰炸,那么美国总统的抵抗意志就将被彻底的打垮,而且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唐帝国手里到底还有多少原子弹,这就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的唯一选择就是投降。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橄榄”必须要炸响,如果再次出问题。那么唐帝国将没有选择的余地,不但国际威信扫地,而且还将助长美国人抵抗到底的决心,最后甚至会演变成为一场地面战争。
罗云冲很清楚这一点,在收到了总统的命令后,他就亲自赶到了第1152中队驻扎的机场,如果不是明确规定高级将领不能随同轰炸机一起行动的话,罗云冲甚至想亲自驾驶轰炸机升空。在罗云冲到达机场之前,一批紧急赶来的科学家已经在机场检查当时帝国最后一枚原子弹了。
“橄榄”的设计与“橙子”完全一样,都是“内爆式”而且其外部尺寸数据也基本上一样。科学家花了好几个小时进行检查与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橙子”很有可能是因为气压计出了问题,而没有能够激引爆装置,从而使爆炸失败。在得出了这一结论后。科学家对“橄榄”上的气压计进行了检查。跟随前来的工程师还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并联地气压计。只要有一个气压计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引爆原子弹。
“我们可以用生命担保!”工程师几乎就差拿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来誓了。“这次绝不会出问题。如果炸不响,你可以枪毙我!”
罗云冲
没有说什么,他可不会去枪毙帝国最优秀的工程师。而且谁也不想出故障,工程师已经尽到了全力。出了问题。这不能怪任何一个人。
“我们晚上再做一次检查,准备用普通炸弹做几次投弹测试。”
“那么,能够保证明天一早让轰炸机出吗?”罗云冲直接问了出来。
“完全可以。到时候我跟随轰炸机一起出。由我来解除保险,并且在投弹前做最后一次检查,肯定不会有问题。”
“那好,我让人给你准备飞行服,明天你就跟轰炸机一起出。”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当天晚上。工程师还将气压引爆系统安装到了几枚普通炸弹上。让轰炸机带着这些炸弹飞到古巴南部海域上空,进行了实弹投掷试验。投下的几枚炸弹都成功在空中被引爆。
罗云冲一直就守在机场,他甚至让参谋把指挥中心转移到了这里来,他这次要亲眼看着轰炸机起飞,并且等待轰炸机回成功地报告。
气象侦察机在凌晨三点半就出了,仍然是各有两架飞往费城,波茨菲尔德,以及克利夫兰。轰炸顺序仍然没有改变,而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天亮后,也就是气象侦察机回了报告之后再出,以保证工程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地检查工作。
天色微微亮起来的时候,运载着“橄榄”的轰炸机滑上了跑道,侦察机已经回了消息,费城上空天气良好,虽然有可能会在上午变得不适合轰炸,但是仍然有机会投下原子弹。罗云冲命令轰炸机立即出。
至于轰炸哪个目标,还要由费城上空地天气会不会出现变化来决定。
到了九点半,也就在轰炸机已经出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候,侦察机回报告,费城上空的天气开始恶化,很有可能不再适合投下原子弹。收到了消息后,罗云冲当机立断,命令轰炸机前往天气晴朗地波茨菲尔德。
上帝再次庇佑了费城,这次轮到波茨菲尔德倒霉了。后方。罗云冲仍然无法确定能否在波茨菲尔德投弹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报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结论。
到十二点半左右,罗云冲有点急躁不安了。按理说。轰炸机在十二点二十分左右就应该到达波茨菲尔德上空了,而且侦察机也没有回天气变化的报告,那么现在就应该投下原子弹了,为什么还没有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云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已经失败过一次,绝不能再失败一次了。这十分钟的时间,对罗云冲来说,绝对是最为漫长的十分钟!直到十二点四十三分,前方地侦察机才回了“红色”信号,这是轰炸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代号。到此时,罗云冲才长出了口气,而他同时也才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
根据后来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郭孝贤上校回忆,当时轰炸机在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的时候,投弹点上方的云层很厚,轰炸机连续四次进入,投弹手都没有能够看到地面上的瞄准点,也就是波茨菲尔德市中心的那栋大钟楼。当时差点就要放弃投弹,准备前往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克利夫兰。最后,郭孝贤决定再飞一次,在第五次到达目标上空的时候。投弹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标,随即就投下了原子弹,轰炸机上记录的投弹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
美国华盛顿时间。唐历29年8月22日12点43分,波茨菲尔德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根据美国政府记录,当时该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当场死亡,112643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轰炸后十年之内死亡。城区喷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坏,爆炸投影点附近25oo米范围内几乎无人生还!
根据唐帝国后来公布的数据,投在波茨菲尔德的“橄榄”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5ooo吨TnT的威力。这一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也证明了“内爆式”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枪式”高得多。当时“橄榄”只装了12公斤的钚239,理论爆炸当量只有35ooo吨。
很明显。不管是在哈里斯堡,还是在波茨菲尔德,这两次轰炸行动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实验味道。这主要就是唐帝国没有在将原子弹投入实战之前,进行实弹实验。这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吧,毕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将实弹用于实验。这是相当浪费的。可问题是,对于核武器来说。两次“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损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实弹与实验装置试爆都显得异常的关键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唐帝国一供进行了2837次核实验,直到全球所有核大国都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唐帝国才结束了核试验,而唐帝国是最后一个签署该条约的国家。自核武器诞生之后。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也是唯一遭到过核武器打击的城市。在这两次轰炸之后。
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识到,核武器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将人类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战后,新成立的帝国空军在第一支战略核轰炸部队,而且随着冷战的爆。该部队一直是帝国战备率最高的部队。而成立与领导该部队的就是帝国任空军司令罗云冲大将。
从很大程度上讲,罗云冲是反对使用核武器,即使是在战后,他也是帝**队内少数几个反对核军备竞赛的高级将领之一,只是作为一名军人。罗云冲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军人的职责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罗云冲只能选择谴责。
而对于在完成了两次核轰炸任务之后的罗云冲来说,此时他是最轻松的。帝国的原子弹都已经投了下去。他再也不需要承担压力了,至于战争会不会结束。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由他这名军人来决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