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之风流才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八章 环球

    但随后他叹道:“也不知这趟他们有多少壮士牺牲了。”

    他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当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海旅行,一行两百七十人只剩下十七人,连麦哲伦自己也死亡了。可谓是牺牲惨重。因此石坚才有此一叹。

    刘娥知道这少年心肠好,所有才会这样杞人忧天。她拿出了一个奏折,递给了石坚,说道:“石爱卿,你在为他们担心,可你看看他们船到了广州后所作所为。”

    “哦,”石坚说了一声。不过他知道这些海客所学大多都不多,又是因为常年与死神打交道,所以必格豪放粗鄙。而宋朝礼制又多,特别是官场上。不要说是他们,就是自己初次来到京城也被礼仪官弹劾过几次。不过他不希望他们犯下太多的逾越,毕竟这一趟经过了无数的辛苦,也立下了功劳。

    他将那份奏折打开。这时因为书写方便,鹅毛笔已经很流行了,可是毛笔还是作为正统的存在。第一因为这时鹅毛笔一没有什么上规范的书体,当然石坚也会写好几个硬笔大家的书体,但他省得和那些谏官罗嗦,并没有教出去。二是这些官员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书写毛笔已经成了习惯。可能这个知府年纪大或者眼睛不好,书写的字体还格外大,所以不但石坚看到这份奏折,就是薛奎和赵蓉、赵祯他们也在一旁看到。

    这从奏折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写道这些海客如何的奢侈。特别提到一件事,就是一个海客在和广州本地一富翁争夺一个名妓时,曾用银无数,并说:“小子,你和老子夸富,老子现在牙齿是象牙做的,骨头是翠玉打造的,肉是宝石组成的,血里流的都是黄金。连阿出来的都是老子嫌麻烦携带的白银。老子是穷,穷得剩下的除是钱就是钱。”一句话说出来,将这广州本地地富豪差点气死。

    看到这里,几个人脸上都十分地古怪,石坚更是头上冒汗,心说:你这个老子真有才。比俺有才。赵堇奇怪地问:“那他还是一个人么?”

    这句话说出来,终于赵蓉和薛奎大笑起来,赵祯更是伏在椅子上笑个不行。

    其实这个知府也没有别的意思,他只是说这些海客缺少教养,到了京城后一定要礼仪官加以培育,否则会让那些跟随来其他的国的使者笑话中原人粗鄙无礼。

    石坚摇摇头,西方人和中国不一样,他们更是着重实利和厚利,和他们谈论礼仪无疑上对牛弹琴。不过现在应当好一点。因为天主教正式的流行,人民开始着重礼节起来,不然他们本来就连许多平民都不习惯穿衣服。还以裸露身体为荣。在英国传教的圣徒卡尼法斯就曾抱怨说:“英国人完全无视婚姻关系,他们不要合法妻子,象马或驴一样过着放荡和**地生活”。公元610年爱尔兰的阿尔斯特女王率领她的宫廷命妇来见库楚雷恩,女王和她的命妇们上身**,并将裙子撩起,以便下身显露。这一举动是表示对库楚雷恩的极大敬意。宋朝繁琐的礼仪对他们根本不需要。

    当然这点他也是借那个海客之口说出来,否则还不让人以为他是妖怪。只是后人为了寻找这个海客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心血,更吵得不可开交,他是不知道的。当然。这件事他是始作俑者,必须要以码头迎接,具体的礼制还是由礼部和礼仪院制定,与他无关。

    不过刘娥他们听到石坚说后面那几句时。都是目瞪口呆。这岂不是比那些土著人更无耻?

    然后石坚这才告别了刘娥。当他回到家中时。却又听到另外一个好消息。他在和州教地那些学生。已成功研制出活字印刷。其中采用地种类还不止一种。除了泥活字。还有陶活字。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然而经过他们证明。金属活字比非金属活字成本大。可效果更好。其中他地得意子弟公孙城和何大中还研出来一种转轮排字盘。

    这是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地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地一个个格子里。他们做了两副这样地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地体力劳动。他们用这种方法一天就可以排版好几本书。

    石坚看了大喜。这种活字印刷要是普及开来。对降低书价和让普通民众也能看到或者买得起书籍那可是大功一件。他立即写信让他们全部到京城来。同时他还叫他们不要怕成本。还是采用铜活字。至于铅活字他是主动放弃了。那玩意对印刷工人伤害可是不小。

    只是他现在又在为金钱犯愁了。随着各种研地开始。都是需要大量金钱地。现在玻璃被丁谓收回。自己就没有了小金库了。如果向国库要钱。天知道掌管财政地是不是丁谓地亲信。弄得不好讨羞辱。

    而除了制造玻璃来钱来得快。还有什么?

    这时他看到丁圃婆娘正在洗衣服,他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件东西来。不过他现在可没有时间,还是等他的学生到了京城来,自己提出构思,让他们来完成。不过这回他可不想再把这东西地利润交与朝廷了。省得到时候再生丁谓收回的事。

    第二天他来到了开封城外的通津门码头。这也是他第一次进京时船只靠岸的码头,只是上次是别人迎接自己祖孙,这次是自己迎接别人,而且连老太太也过世了。想到此处,他不由回转头看着不远处的丁谓,双手的拳头紧紧握了两下。

    终于汴水的下游出现了一大片白色的帆,象一群海鸥一样,向这边翔集。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渐渐能看到这些船只的身影。

    这次随江芨去南美洲共有二百余艘船只,除了一部份带货和杂粮种子回来地,还有一百余艘船只以及六七千人。不过这次旅行的结束。也有几十只船藏身于海底,还有一些人参与对各地土著人抢掠和侵略加纳时“壮烈牺牲”。回来的人也不足三分之二。

    不过好在江芨现在有官职在身,在这些海客中有威信,他自己一直认为没有石坚就没有他今天,想到石坚的品德,于是在他带头下。各自拿出一部份金钱分给了那些遇难地海客和士兵。他自己不知道,这些举动却使得他在这些海客中无形中增加了威望。

    这些海船对于今天来说不算大,最大的也不过一千吨,小的也只有两三百吨。这时候内河也没有一个挖倔机将河道挖深,虽然在祥符年间真宗也下令柘宽过一次运河,但河道总归有许多地方不深,也许内河的船只航行不碍事,可是这都是这时候最大的海船,所以行进地度很缓慢。这还是在广州减载了许多货物下去。否则根本到达不了京城。

    这天码头上可来了不少人,京城里人消息灵通,都知道此事。而且他们还知道来了一些奇怪地人,至少他们还没有见过绿眼睛的人种。

    船队终于缓缓在码头上一条接着一条靠下。先下来地是江芨,他一一叩拜了文武百官。当他来到了石坚面前时,石坚看到七年过后,他经过长时间海风的吹拂,更加使人变得沧老。脸上布满了风霜一般的皱纹,鬓角也稍带了几根白。

    石坚郑重地弯下腰施了一礼,说道:“江大人,辛苦了。”

    江芨连忙说不敢。现在这位少年可是朝中重员,他的确当不起。

    不过两个人相视一眼,眼里都有了一丝湿意。对于这个名满天下的少年的器重江芨很感谢。同样石坚更是感谢江芨。当初自己只是要他到南美洲的,可没有想到他居然主动去环球。这次环球地成功,不止证明了大地是圆的那么简单。也通过了这件事间接地推翻了许多保守的理念,为他以后将化学知识铺开打下了基础。同时因为这次他们所获巨丰,更进一步柘宽了宋朝人民地视野和进取精神。而这种进取精神正是现在宋朝所最需要的,当然这过程过会给其他族群造成伤害。就比如江芨这次进攻古加纳王朝。可这石坚就管不着了。

    只是这条航线可以说是从人类出现以来,许多地方从未出现过人类的脚步。就是他前世那种先进的船只还经常生事故。况且现在这种帆船。看似他们都了财风光地回来,可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险!

    同样,对其他海客石坚也是十分客气,这让其他海客一个个感谢零涕。

    然后就是这些来宋朝各国的使者。也有少数的商人和学者。这些人成份很复杂,有欧洲的,还是非洲的,其中还有一些是被迫来的,如向宋朝献降书地加纳大臣,还有一些传教士。示图来将主的荣光传播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上。不过总的来说欧洲的比非洲的多。

    现在的欧洲和后世的欧洲有很大的区别。先英国错综复杂。有本地人、丹麦人、北欧海盗以及后来地法国人。法国也是如此。现在是卡佩王朝,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只限于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各大公国、伯国恃势割据,俨如独立王国。这些势力既有国内封建领主,也有来自日耳曼的势力。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在海边,也是江芨船队经过的地方,所以有许多使者上了江芨的船。同时西班牙和葡萄牙还被阿拉伯人占据。除了这些海边国家,欧洲最大的国家现在是东罗马帝,还有波兰、俄罗斯、基辅以及北欧等若干个国家。不过许多内6国家因为江芨的脚步没有到达,也没有派使者前来。

    这次除了欧洲人外,还有西非的一些国家和部族,除了被迫前来向宋朝投降的古加纳,还有新兴地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地使者。至于人种就更为复杂,有白人、黄人、黑人。黑人这些宋朝人都见过。也有一些东非人前来东京交易。至于白人就很少看过了。当他们看到那些绿眼睛、黄头的欧洲人,都不由地好奇地议论。

    同样,这些国家看到这样大地城市也是一个个呆若木鸡,特别石坚修造的钢厂离码头还不远,后来宋朝政府为了满足好钢的需要,又修建了两个高炉。他们看到这三个**云端,正在冒着浓烟的高炉,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

    进了城内,再一次让他们震撼。现在欧洲也有一些城市也不小,可是与东京相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且他们看到平时他们视为珍宝一般的瓷器和茶叶就象一堆白菜一样摆在地下叫卖,一个个看得都感到肉都在疼。要知道这些东西在他们国家只有上流人才能享有,有些人将茶叶与牛奶,再放一点糖姜一起煮,有时连茶叶渣滓都舍不得倒掉,吃进肚子里。

    虽然石坚说不需要多大的礼仪,可礼仪院准备的礼仗还是不小。这次跟随江芨来的外国人有两千多人,涉及到的国家与小公国有一百多个,虽不能说万国来朝,可用百国来朝还是能形容的。

    叩拜了赵祯和刘娥后,一个白人站了出来,说道:“饿死骡马,死者***,我爱妈,赛跑,饿过的皇帝,向两位组长,拜见。”

    殿中的大臣先是一头雾水,然后是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