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叹息
午饭后,五岁的女儿优璇急匆匆地赶到张锐歇息的地方,用甜甜的声音央求道:“爹爹,您去求求娘不要赶哥哥走,好吗?”
“六灵,你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张锐轻轻捏了捏她红红的小脸蛋儿,问道。
优璇一脸焦急地说道:“孩儿刚才在屋里看书,哥哥来道别,所以孩儿就知道了。”
张锐见她着急的样子,觉得特别可爱,笑着逗她道:“为何不去找你娘求情,反倒来找爹爹呢?”
“孩儿已经找过娘了,娘不要孩儿过问此事,所以才来找爹爹帮忙求情,好不好嘛?爹爹。”优璇拉着张锐的手一边摇动,一边求道。
“不行。”张锐一口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优璇翘起小嘴,道:“为什么爹爹不肯去?”
张锐认真地说道:“你哥哥这次犯了大错,应该惩罚他一下。而且家里由你娘主理,她说的话在军队里就叫军令。军令如山,言出必行。”
优璇的眼眶红了,可怜兮兮地说道:“可是……可是也不能叫哥哥去草原上放羊啊?他怎么会放羊呢?”
“不会可以学嘛,谁天生就会?有人教他,他很快就能学会,你就不要担心了。也许你哥哥去不了几天就会捎信回来认错,到时候你娘自然会派人叫他回来。”张锐安慰快要哭出声来的女儿。
午饭前,张锐还在想是否劝劝董小意不要送张克走。吃过午饭,他思前想后,觉得可以按董小意的办法去试试。一是,不能与董小意顶着干,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不利于对张克的教育。二是。让小竹去季原受受苦同时反省反省应该会有效果。十天半个月后再派人去看望他,如果知错就将他接回来。所以女儿前来为哥哥求情时,张锐一口拒绝了。
“哥哥真的会很快回来吗?”兄妹情深,哥哥还没走,妹妹已在巴望他早日回来了。
张锐抚摸着她的头安慰道:“你娘平日最疼哥哥了。是不是?放心吧,其实你娘也不忍心长期把哥哥扔在草原上受苦。惩罚完了,会叫你哥哥回来的。”
张锐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暗暗高兴,兄妹俩地关系很亲密,才知道小竹出事儿,她就想尽办法为哥哥求情。不愧叫六灵,跟她二姑的确很像。张锐看见优璇就想起了二姐,心想,好久没有见过二姐了。这次回部队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去看看她。
求助无望,优璇也不再求情,但还是很伤感。不断用手背揉着眼睛。张锐见之怜心大起,把她抱入怀里。张锐回家的这些天里,三个儿女都见过了,说实话最招张锐疼爱的不是两个儿子,而是这个女儿。
为什么特别喜爱张优璇,是因为她几乎继承了董小意和张锐的全部优点,既聪敏好学,又记忆超群。在董小意地教授下。她三岁能识千字,半年之后便可自行读书,琴棋书画也是一学就会。天赋很高。
张锐在前线时,连董小意来信时都直夸六灵是个神童。能被当年的女状元称为神童,张锐也觉得不可思议,董小意信上说女儿在四岁的时候就能看《诗经》之类的书,最厉害的是过目不忘。看过一两遍之后。便可倒背如流。不仅会背,还能理解文章的道理。
张锐回家之后。专门考过女儿一次,叫她背了一遍《离骚》,果然她能完整地背诵出来,还能说出屈原当时的心情和处境,让张锐着实吃了一惊。女儿也喜欢和他在一起,但更喜欢读书,和他呆上一两个小时便想着要回房看书。董小意告诉张锐,女儿的小学课程都已快自学完毕,即将开始自学中学课程。
张锐第一次见到天才儿童,她的读书兴趣和自觉性之高也是张锐平生第一次见到。有这样的女儿张锐当然感到高兴和自豪,当然在心里也更喜爱她。
“六灵,今日你读了什么书?”为了转移女儿地注意力,张锐将话题转到她最喜爱的读书上。
“孩儿这段时间在读史记。”果然优璇听父亲问她读书,即刻来了兴趣,眨着亮闪闪的泪眼回答道。
“都读史记了?嗯,能背诵吗?”张锐忍不住又想考考她。
优璇虽是神童,但毕竟还是孩子性格。哥哥离去地伤感已抛开,露出了笑脸说道:“孩儿今日读的是孝武本记,就给爹爹背这篇吧。”
“好,就背这篇。”张锐摸着她的头发说道。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优璇背起书来口齿清晰,稚声嫩气,听上去就如同听她唱歌一般。洋洋洒洒一篇数万字的文章,背诵中间居然没有中断过一次,令张锐叹服不已。
待她背诵完毕,张锐先纠正了她背错的几个字,满心欢喜地夸奖道:“这篇文章你上午才刚刚读,现在背诵出来只错了数字,真是难得啊。像你这么聪明无比的孩子,爹爹还是第一次看见,相比起来爹爹可就笨多哦。”
优璇笑着说道:“爹爹过奖了。孩儿听娘说过,您可是过目不忘,而且还能在踱步之间赋诗。就拿孝武帝这篇文章来说,爹爹是早年读过的,现在还能记得只字不忘,连孩儿错了几个字都说出来,孩儿哪里能与您比。还有娘是女状元,连爹爹也比不过,孩儿就更加比不上了。孩儿的这些本事也都是娘一手教地,所以不敢自认聪明无比。”
张锐尴尬地笑了笑,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全靠记忆力好。这孩子不仅记性好,而且还很谦虚。可称得上是才优品高。张锐又问道:“你觉得孝武皇帝在前汉皇帝中文治好,还是武功好?”
优璇用手揪着张锐的胡子说道:“孩儿觉得孝武皇帝地文治、武功都是中等。”
张锐被她的答案惊得目瞪口呆,半响才问道:“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平南越,定闽粤。收西夷,与匈奴15战,解除边患。他开疆拓土,武功算不上一等地皇帝?而且他大修水利,抓财政,尊儒术,下轮台之诏,文治也不算一等?”
优璇又去摸张锐脸上的伤疤,说道:“武帝的武功不及高祖,而且开疆拓土之功勋都是建立在文景之治上。如果没有文帝地与民休息地政策,如果没有景帝地削藩,也就没有后来地武帝时国家钱粮充足。后方稳定的局面。他做的都是分内之事,所以能算是合格的皇帝,不算是一流的皇帝。”
“这……这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听别人说的?”张锐惊讶地问道。
“当然都是孩儿自己想到的,如果没有他前面做的那些事情,孩儿看他就是个昏君。”
“昏君?”
“是啊,您看他老人家,好求方士、纵情兴游、喜营宫室、欲求之多,高祖及文景等帝都所不及。”
张锐额头上开始冒汗。他知道武帝在位时所有宫中佳丽加在一起有一万八千人之多,仅光明宫就有二千多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地嫔妃。而且武帝本人宣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
可这个小丫头才五岁多,她懂什么叫欲求吗?早熟也不会这么小就熟了吧?他开始为女儿担心,心想,女孩子读书多了也未见得就是件好事。特别是像女儿这样的年龄,知道这些就更加不妙了。难道不让她读书吗?唉!她地哥哥如果有她十分之一的读书兴趣。也不至于被小意赶去放羊了。
但不论怎么说。女儿的观点虽然不全面,但仅凭这些都是她本人思考的结果。就非常难得。难怪董小意称她为神童,她过人的才能的确非常人所能比。自己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呢?也记不得了,但不决会是在看中学教材。
以前张锐总觉得如甘罗之类的事情都是虚假地,是杜撰出来的。那时想,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懂什么啊?还能出使外国?只怕见到陌生人都会吓哭吧。而且派这样地人出使,不怕丢了国家的颜面吗?
可是现在听见五岁女儿的言论,张锐这个想法动摇了。确实有神童,而且眼前就有一位。心想,六灵现在就见识不凡,能到十二岁的时候,她见识定不会比甘罗差,也许会更出色。
想到这里张锐抱着她猛亲了两口,以示喜爱之意。他脸上的胡须,扎得优璇咯咯笑,口里叫着:“不要,爹爹,您地胡子好扎人啊。”
父女俩闹了一会儿,张锐猛地想到她地言论对武帝有不恭之处,怕她到童言无忌随意到外面乱说,便叮嘱道:“六灵,你刚才的言论在家里说说也就算了,别人问你武帝如何,你可不能这么回答。”
虽然现在评价圣祖之前汉帝国皇帝没有多少禁忌,只要照实说也不会背上大不敬之罪。但毕竟是在说当今皇帝地祖先的不是,张锐觉得还是要小心一些为妙。
如果让别有用心的人听去六灵的话,一定会说这些言论是自己的思想,小孩子是在鹦鹉学舌。如果出现那样的事情,自己的前途可就堪忧了。想想在帝大时候,年轻不懂事为曹操说了几句公道话,后来还被别人告了,也成为了自己不能进入官府的罪证之一,这样的教训一定要谨记。
优璇像是知道他的意思,说道:“放心吧爹爹,这话孩儿也只是对您和娘这么讲。如果是有外人问孩儿武帝如何?孩儿会说老人家是除了高祖、圣祖之外咱们汉帝国最伟大的皇帝。咯咯……”说罢,捂着嘴呵呵地笑个不停。
张锐闻言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暗自叹息不已。六灵如果是个小子该多好。以她现在的表现以后从政,定会有一番大的建树。如果再是长子就更好了,我的这个家业可以完全放心的交给她,唉!可惜了,可惜了。此时又想到长子张克的表现,不由得哀声叹气起来。
接下来父女俩聊了一阵闲话,优璇在不知不觉中又将话题转到读书上,并将自己平日一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张锐也是耐心地一一解答。优璇见父亲什么问题都能答得上来,兴趣更加浓厚,也忘了回房看书,两人聊得甚是开心,一直到董小意派人来叫他们去吃晚饭,两人才意犹未尽地停止了谈话。
晚餐后,数名健仆抬着张锐去花园散步,乌兰自然跟着他左右。优璇带着弟弟张恪,去找和鄯家的儿女去玩耍,董小意则独自回房。
张锐一直到了晚上八点,才想起要与董小意去谈谈,于是叫乌兰自己先回房,命健仆抬着自己往董小意的房间去。
刚进董小意住的院子的大门,张锐便听见了屋内传来阵阵幽怨的哭泣声。声音压得很低,似乎怕别人听见。张锐从声音上,辨认出哭的人是董小意。
从这压抑的哭声中,张锐能判断出董小意此时已哭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他猛然想起当年参加击剑比赛结束后,董小意也曾经这样哭过。一股柔情从张锐心中升起,今日与董小意的斗气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他现在只想赶快进屋去,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好好安慰她一番。
“六灵,你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张锐轻轻捏了捏她红红的小脸蛋儿,问道。
优璇一脸焦急地说道:“孩儿刚才在屋里看书,哥哥来道别,所以孩儿就知道了。”
张锐见她着急的样子,觉得特别可爱,笑着逗她道:“为何不去找你娘求情,反倒来找爹爹呢?”
“孩儿已经找过娘了,娘不要孩儿过问此事,所以才来找爹爹帮忙求情,好不好嘛?爹爹。”优璇拉着张锐的手一边摇动,一边求道。
“不行。”张锐一口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优璇翘起小嘴,道:“为什么爹爹不肯去?”
张锐认真地说道:“你哥哥这次犯了大错,应该惩罚他一下。而且家里由你娘主理,她说的话在军队里就叫军令。军令如山,言出必行。”
优璇的眼眶红了,可怜兮兮地说道:“可是……可是也不能叫哥哥去草原上放羊啊?他怎么会放羊呢?”
“不会可以学嘛,谁天生就会?有人教他,他很快就能学会,你就不要担心了。也许你哥哥去不了几天就会捎信回来认错,到时候你娘自然会派人叫他回来。”张锐安慰快要哭出声来的女儿。
午饭前,张锐还在想是否劝劝董小意不要送张克走。吃过午饭,他思前想后,觉得可以按董小意的办法去试试。一是,不能与董小意顶着干,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不利于对张克的教育。二是。让小竹去季原受受苦同时反省反省应该会有效果。十天半个月后再派人去看望他,如果知错就将他接回来。所以女儿前来为哥哥求情时,张锐一口拒绝了。
“哥哥真的会很快回来吗?”兄妹情深,哥哥还没走,妹妹已在巴望他早日回来了。
张锐抚摸着她的头安慰道:“你娘平日最疼哥哥了。是不是?放心吧,其实你娘也不忍心长期把哥哥扔在草原上受苦。惩罚完了,会叫你哥哥回来的。”
张锐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暗暗高兴,兄妹俩地关系很亲密,才知道小竹出事儿,她就想尽办法为哥哥求情。不愧叫六灵,跟她二姑的确很像。张锐看见优璇就想起了二姐,心想,好久没有见过二姐了。这次回部队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去看看她。
求助无望,优璇也不再求情,但还是很伤感。不断用手背揉着眼睛。张锐见之怜心大起,把她抱入怀里。张锐回家的这些天里,三个儿女都见过了,说实话最招张锐疼爱的不是两个儿子,而是这个女儿。
为什么特别喜爱张优璇,是因为她几乎继承了董小意和张锐的全部优点,既聪敏好学,又记忆超群。在董小意地教授下。她三岁能识千字,半年之后便可自行读书,琴棋书画也是一学就会。天赋很高。
张锐在前线时,连董小意来信时都直夸六灵是个神童。能被当年的女状元称为神童,张锐也觉得不可思议,董小意信上说女儿在四岁的时候就能看《诗经》之类的书,最厉害的是过目不忘。看过一两遍之后。便可倒背如流。不仅会背,还能理解文章的道理。
张锐回家之后。专门考过女儿一次,叫她背了一遍《离骚》,果然她能完整地背诵出来,还能说出屈原当时的心情和处境,让张锐着实吃了一惊。女儿也喜欢和他在一起,但更喜欢读书,和他呆上一两个小时便想着要回房看书。董小意告诉张锐,女儿的小学课程都已快自学完毕,即将开始自学中学课程。
张锐第一次见到天才儿童,她的读书兴趣和自觉性之高也是张锐平生第一次见到。有这样的女儿张锐当然感到高兴和自豪,当然在心里也更喜爱她。
“六灵,今日你读了什么书?”为了转移女儿地注意力,张锐将话题转到她最喜爱的读书上。
“孩儿这段时间在读史记。”果然优璇听父亲问她读书,即刻来了兴趣,眨着亮闪闪的泪眼回答道。
“都读史记了?嗯,能背诵吗?”张锐忍不住又想考考她。
优璇虽是神童,但毕竟还是孩子性格。哥哥离去地伤感已抛开,露出了笑脸说道:“孩儿今日读的是孝武本记,就给爹爹背这篇吧。”
“好,就背这篇。”张锐摸着她的头发说道。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优璇背起书来口齿清晰,稚声嫩气,听上去就如同听她唱歌一般。洋洋洒洒一篇数万字的文章,背诵中间居然没有中断过一次,令张锐叹服不已。
待她背诵完毕,张锐先纠正了她背错的几个字,满心欢喜地夸奖道:“这篇文章你上午才刚刚读,现在背诵出来只错了数字,真是难得啊。像你这么聪明无比的孩子,爹爹还是第一次看见,相比起来爹爹可就笨多哦。”
优璇笑着说道:“爹爹过奖了。孩儿听娘说过,您可是过目不忘,而且还能在踱步之间赋诗。就拿孝武帝这篇文章来说,爹爹是早年读过的,现在还能记得只字不忘,连孩儿错了几个字都说出来,孩儿哪里能与您比。还有娘是女状元,连爹爹也比不过,孩儿就更加比不上了。孩儿的这些本事也都是娘一手教地,所以不敢自认聪明无比。”
张锐尴尬地笑了笑,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全靠记忆力好。这孩子不仅记性好,而且还很谦虚。可称得上是才优品高。张锐又问道:“你觉得孝武皇帝在前汉皇帝中文治好,还是武功好?”
优璇用手揪着张锐的胡子说道:“孩儿觉得孝武皇帝地文治、武功都是中等。”
张锐被她的答案惊得目瞪口呆,半响才问道:“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平南越,定闽粤。收西夷,与匈奴15战,解除边患。他开疆拓土,武功算不上一等地皇帝?而且他大修水利,抓财政,尊儒术,下轮台之诏,文治也不算一等?”
优璇又去摸张锐脸上的伤疤,说道:“武帝的武功不及高祖,而且开疆拓土之功勋都是建立在文景之治上。如果没有文帝地与民休息地政策,如果没有景帝地削藩,也就没有后来地武帝时国家钱粮充足。后方稳定的局面。他做的都是分内之事,所以能算是合格的皇帝,不算是一流的皇帝。”
“这……这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听别人说的?”张锐惊讶地问道。
“当然都是孩儿自己想到的,如果没有他前面做的那些事情,孩儿看他就是个昏君。”
“昏君?”
“是啊,您看他老人家,好求方士、纵情兴游、喜营宫室、欲求之多,高祖及文景等帝都所不及。”
张锐额头上开始冒汗。他知道武帝在位时所有宫中佳丽加在一起有一万八千人之多,仅光明宫就有二千多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地嫔妃。而且武帝本人宣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
可这个小丫头才五岁多,她懂什么叫欲求吗?早熟也不会这么小就熟了吧?他开始为女儿担心,心想,女孩子读书多了也未见得就是件好事。特别是像女儿这样的年龄,知道这些就更加不妙了。难道不让她读书吗?唉!她地哥哥如果有她十分之一的读书兴趣。也不至于被小意赶去放羊了。
但不论怎么说。女儿的观点虽然不全面,但仅凭这些都是她本人思考的结果。就非常难得。难怪董小意称她为神童,她过人的才能的确非常人所能比。自己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呢?也记不得了,但不决会是在看中学教材。
以前张锐总觉得如甘罗之类的事情都是虚假地,是杜撰出来的。那时想,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懂什么啊?还能出使外国?只怕见到陌生人都会吓哭吧。而且派这样地人出使,不怕丢了国家的颜面吗?
可是现在听见五岁女儿的言论,张锐这个想法动摇了。确实有神童,而且眼前就有一位。心想,六灵现在就见识不凡,能到十二岁的时候,她见识定不会比甘罗差,也许会更出色。
想到这里张锐抱着她猛亲了两口,以示喜爱之意。他脸上的胡须,扎得优璇咯咯笑,口里叫着:“不要,爹爹,您地胡子好扎人啊。”
父女俩闹了一会儿,张锐猛地想到她地言论对武帝有不恭之处,怕她到童言无忌随意到外面乱说,便叮嘱道:“六灵,你刚才的言论在家里说说也就算了,别人问你武帝如何,你可不能这么回答。”
虽然现在评价圣祖之前汉帝国皇帝没有多少禁忌,只要照实说也不会背上大不敬之罪。但毕竟是在说当今皇帝地祖先的不是,张锐觉得还是要小心一些为妙。
如果让别有用心的人听去六灵的话,一定会说这些言论是自己的思想,小孩子是在鹦鹉学舌。如果出现那样的事情,自己的前途可就堪忧了。想想在帝大时候,年轻不懂事为曹操说了几句公道话,后来还被别人告了,也成为了自己不能进入官府的罪证之一,这样的教训一定要谨记。
优璇像是知道他的意思,说道:“放心吧爹爹,这话孩儿也只是对您和娘这么讲。如果是有外人问孩儿武帝如何?孩儿会说老人家是除了高祖、圣祖之外咱们汉帝国最伟大的皇帝。咯咯……”说罢,捂着嘴呵呵地笑个不停。
张锐闻言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暗自叹息不已。六灵如果是个小子该多好。以她现在的表现以后从政,定会有一番大的建树。如果再是长子就更好了,我的这个家业可以完全放心的交给她,唉!可惜了,可惜了。此时又想到长子张克的表现,不由得哀声叹气起来。
接下来父女俩聊了一阵闲话,优璇在不知不觉中又将话题转到读书上,并将自己平日一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张锐也是耐心地一一解答。优璇见父亲什么问题都能答得上来,兴趣更加浓厚,也忘了回房看书,两人聊得甚是开心,一直到董小意派人来叫他们去吃晚饭,两人才意犹未尽地停止了谈话。
晚餐后,数名健仆抬着张锐去花园散步,乌兰自然跟着他左右。优璇带着弟弟张恪,去找和鄯家的儿女去玩耍,董小意则独自回房。
张锐一直到了晚上八点,才想起要与董小意去谈谈,于是叫乌兰自己先回房,命健仆抬着自己往董小意的房间去。
刚进董小意住的院子的大门,张锐便听见了屋内传来阵阵幽怨的哭泣声。声音压得很低,似乎怕别人听见。张锐从声音上,辨认出哭的人是董小意。
从这压抑的哭声中,张锐能判断出董小意此时已哭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他猛然想起当年参加击剑比赛结束后,董小意也曾经这样哭过。一股柔情从张锐心中升起,今日与董小意的斗气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他现在只想赶快进屋去,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好好安慰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