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天子驾崩
永昌元年十月,建邺太初宫内,天子司马睿像往常一样喝完太医煎熬的药水,正打算躺在床榻上闭目养神。
然而谁也没想到,司马睿突然感到一阵气血翻涌,连连咳血不止。
陪伴在侧的郑妃看到这一幕,被吓得花容失色,连忙吩咐宫女去请太医过来。
结果太医过来之后依然束手无策,一大帮人聚在殿外,商量着该如何下药。
“咳咳!”白色纱帐内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郑妃循声撩开帐帘,握着天子的手带着哭腔道:“陛下,那些太医各个不济事,臣妾这就去让人遍请名医,为陛下诊治。”
天子司马睿看了一眼哭得梨花带雨似的郑妃,带着无限遗憾道:“不……不用怪罪太医,朕的身子自个儿最清楚,恐怕这次是不成了,派人速去请太子、司徒与诸位大臣进宫。”
不久,太子司马绍以及司徒王导、陆晔、庾亮、纪瞻等朝廷重臣纷纷赶了过来。
其实大多数朝臣对今天这一幕早有预料,毕竟天子染病卧榻已达半年之久,这在朝内朝外都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猛然接到天子行将驾崩的消息,众人虽感到很震惊,但并未有任何慌乱、担忧,一切皆依照礼仪制度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原本天子身体已十分虚弱,没想到看到太子、王导走了进来,情绪突然激动起来。
在郑妃的搀扶下,天子挣扎着起身,颤抖着伸出枯瘦的右手拉着太子的手放在王导的手上,殷殷叮嘱道:“茂宏,看在你我君臣相知相得的份上,帮朕好好看着太子。他还年轻经验不足,若是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你尽管教导便是。”
望着身形瘦削的天子,王导强抑悲痛,重重点头道:“陛下知遇之恩,臣难报万一,今后必将全力协助太子佐理朝政。若有乱臣贼子敢染指至尊之位,臣第一个不答应。”
听了王导誓言,天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说起来他最担心的是王氏兄弟联手,那样的话年轻的太子根本连一丝还手之力都没有。
“朕知道之前太子从未完全相信过茂宏,反而是六分怀疑、四分利用,让茂宏你受委屈了。绍儿这个孩子从小便极为聪慧,他虽早早意识到茂宏的重要性,却又因茂宏是琅琊王氏出身,始终不敢放手重用、信任。好在茂宏心胸宽广,从不与太子计较。”
说到这儿,司马睿看着还有些稚嫩的太子,“绍儿,今后切不可再怀疑茂宏忠心,他跟野心勃勃的王敦不同,你要完全的信任、重用他,将他当做你的左膀右臂。”
司马绍闻言抽抽噎噎道:“父皇,儿臣不会了。儿臣答应您,以后定然厚待司徒大人。”
天子摆摆手,阻止太子说下去,恨铁不成钢道:“唉,看来你还是没有明白朕的苦心,朕是要告诉你,你要像长辈一样对待茂宏,就像周武王对待姜尚一样。茂宏这个人,不恋权势,也不好财,又身负治国之才,你要好好笼络他。”
“陛下言重了,臣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的。”见天子话都说到这份上,王导不能不表态。
“绍儿,大晋的江山朕就交给你了。说起来是父皇无能啊,给你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接下来可就全靠你自己去撑起这副重担。”
“你自幼聪慧,又在辽东考察过,深知朝政弊端。若给你充足的时间,自是有希望中兴晋室。但是父皇不得不叮嘱你一句,凡事须戒急用忍,千万不可头脑发热。平日你要多多向茂宏请教,他是真正的国之柱石。”
年轻的司马绍跪在天子面前,郑重道:“请父皇放心,儿臣绝不给列祖列宗丢脸!”
司马睿颇为欣慰地点点头道:“有这大半年监国的经历,朕也不担心你处理不好国家政事。”
“在这里,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嘱咐你。”
司马绍心头蓦地泛起一阵酸楚苦涩,泣声道“父皇,你说,儿臣定谨记在心。”
天子叹息一声道:“朕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当初错过了大司马卫朔,如今大司马羽翼已丰,恐再难图也!大司马非常人可比,行事手段老辣异常,若其要南下江东,必是有了完全把握。”
“真到了那一刻,到时朝廷该何去何从,悉听你自己决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怪你,哪怕日后到了九泉之下,面对祖宗诘难,自有父皇一力承担。”
“父皇……儿臣绝不会让晋室国祚在儿臣手中断绝。”
看着满脸倔强的儿子,司马睿在欣慰的同时又感到几分伤感。其实他非常清楚,辽东面对朝廷已彻底占据上风,晋室很难再有作为,司马绍所作所为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但儿子既然有志气,他这个做老子的就不能泼冷水,想了想,司马睿又叮嘱道:“绍儿你从小就没吃过苦,什么都是唾手可得,甚少懂得去体谅别人,比大司马卫朔少了一份隐忍之心,多了一股刚愎自用的意气。”
“朕知道之前你在辽东吃了点儿亏,心中一直不忿。绍儿,有得有失,不可再心存怨气,不然那会让你失去冷静,朕盼你重振晋室江山。记住!凡事戒急用忍,顾全大局,莫要因小失大,意气用事。”
“须知,为君之道,除了雷霆手段之外,还要懂得隐忍,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的用强,不但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好心办坏事,还会让天下生灵涂炭。为皇为帝者,必须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上之人。”
司马睿这么叮嘱太子自是有原因的,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少了人压制,太子司马绍年轻气盛行事沉不住气,从而引发不可测的后果。
司马绍深知天子苦心,忙上前一步保证道:“父皇教诲,儿臣一定谨记在心。”
天子这会儿说了大半天话,实已到了油尽灯枯,故而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将传位昭书、玉玺重重交到太子、司徒王导手中后,便撒手人寰。
眨眼功夫,一条让天下震惊的消息从皇宫传了出来,如同巨浪一般,由建邺向四周汹涌传播开来!
大晋天子司马睿在自己寝宫之内,因病去世,终年47岁,在位6年。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
根据大行皇帝遗旨,朝廷所有事务全部交由太子司马绍、司徒王导处理,大晋的天,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
随着天子去世、新皇登基,建邺城内顿时变得人心惶惶,不少人用惊惧的眼光望向长江上游,等着王敦做出反应。
不得不说司马睿的死对朝廷来说是个巨大打击,让刚刚恢复了一丝元气的保皇派大臣们再次心沉谷底。
在各种焦虑担忧的目光中,刚刚登基的新皇司马绍立即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精明强干,他下旨让太子六率接管了建邺城防,对所有进出都城都的人进行详细盘查,严加审问,并实施了宵禁。
戒严让建邺城内官员、百姓惊惧莫名,但新皇司马绍别无选择,他不清楚大将军王敦会不会借机生事,唯一能做的便是谨守建邺,来个以静制动。
建邺城内虽说有点儿人心惶惶,但晋元帝的葬礼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经过短暂的慌乱后,朝臣看到司徒王导仍然像往常一样协助天子处理朝政,再加上武昌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众人担忧的心也渐渐平复下来。
司马睿驾崩以来的这段时间里,让新皇司马绍感受到了王导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王导帮忙,仅凭一个稚嫩又无威望的年轻天子根本无法稳定朝堂。
在稳定了内部朝堂之后,司马绍开始着手处理外患,如何稳定大将军、大司马成了重中之重,他望着面前两份刚刚写好的圣旨,面色阴晴不定。
(未完待续。)
然而谁也没想到,司马睿突然感到一阵气血翻涌,连连咳血不止。
陪伴在侧的郑妃看到这一幕,被吓得花容失色,连忙吩咐宫女去请太医过来。
结果太医过来之后依然束手无策,一大帮人聚在殿外,商量着该如何下药。
“咳咳!”白色纱帐内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郑妃循声撩开帐帘,握着天子的手带着哭腔道:“陛下,那些太医各个不济事,臣妾这就去让人遍请名医,为陛下诊治。”
天子司马睿看了一眼哭得梨花带雨似的郑妃,带着无限遗憾道:“不……不用怪罪太医,朕的身子自个儿最清楚,恐怕这次是不成了,派人速去请太子、司徒与诸位大臣进宫。”
不久,太子司马绍以及司徒王导、陆晔、庾亮、纪瞻等朝廷重臣纷纷赶了过来。
其实大多数朝臣对今天这一幕早有预料,毕竟天子染病卧榻已达半年之久,这在朝内朝外都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猛然接到天子行将驾崩的消息,众人虽感到很震惊,但并未有任何慌乱、担忧,一切皆依照礼仪制度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原本天子身体已十分虚弱,没想到看到太子、王导走了进来,情绪突然激动起来。
在郑妃的搀扶下,天子挣扎着起身,颤抖着伸出枯瘦的右手拉着太子的手放在王导的手上,殷殷叮嘱道:“茂宏,看在你我君臣相知相得的份上,帮朕好好看着太子。他还年轻经验不足,若是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你尽管教导便是。”
望着身形瘦削的天子,王导强抑悲痛,重重点头道:“陛下知遇之恩,臣难报万一,今后必将全力协助太子佐理朝政。若有乱臣贼子敢染指至尊之位,臣第一个不答应。”
听了王导誓言,天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说起来他最担心的是王氏兄弟联手,那样的话年轻的太子根本连一丝还手之力都没有。
“朕知道之前太子从未完全相信过茂宏,反而是六分怀疑、四分利用,让茂宏你受委屈了。绍儿这个孩子从小便极为聪慧,他虽早早意识到茂宏的重要性,却又因茂宏是琅琊王氏出身,始终不敢放手重用、信任。好在茂宏心胸宽广,从不与太子计较。”
说到这儿,司马睿看着还有些稚嫩的太子,“绍儿,今后切不可再怀疑茂宏忠心,他跟野心勃勃的王敦不同,你要完全的信任、重用他,将他当做你的左膀右臂。”
司马绍闻言抽抽噎噎道:“父皇,儿臣不会了。儿臣答应您,以后定然厚待司徒大人。”
天子摆摆手,阻止太子说下去,恨铁不成钢道:“唉,看来你还是没有明白朕的苦心,朕是要告诉你,你要像长辈一样对待茂宏,就像周武王对待姜尚一样。茂宏这个人,不恋权势,也不好财,又身负治国之才,你要好好笼络他。”
“陛下言重了,臣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的。”见天子话都说到这份上,王导不能不表态。
“绍儿,大晋的江山朕就交给你了。说起来是父皇无能啊,给你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接下来可就全靠你自己去撑起这副重担。”
“你自幼聪慧,又在辽东考察过,深知朝政弊端。若给你充足的时间,自是有希望中兴晋室。但是父皇不得不叮嘱你一句,凡事须戒急用忍,千万不可头脑发热。平日你要多多向茂宏请教,他是真正的国之柱石。”
年轻的司马绍跪在天子面前,郑重道:“请父皇放心,儿臣绝不给列祖列宗丢脸!”
司马睿颇为欣慰地点点头道:“有这大半年监国的经历,朕也不担心你处理不好国家政事。”
“在这里,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嘱咐你。”
司马绍心头蓦地泛起一阵酸楚苦涩,泣声道“父皇,你说,儿臣定谨记在心。”
天子叹息一声道:“朕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当初错过了大司马卫朔,如今大司马羽翼已丰,恐再难图也!大司马非常人可比,行事手段老辣异常,若其要南下江东,必是有了完全把握。”
“真到了那一刻,到时朝廷该何去何从,悉听你自己决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怪你,哪怕日后到了九泉之下,面对祖宗诘难,自有父皇一力承担。”
“父皇……儿臣绝不会让晋室国祚在儿臣手中断绝。”
看着满脸倔强的儿子,司马睿在欣慰的同时又感到几分伤感。其实他非常清楚,辽东面对朝廷已彻底占据上风,晋室很难再有作为,司马绍所作所为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但儿子既然有志气,他这个做老子的就不能泼冷水,想了想,司马睿又叮嘱道:“绍儿你从小就没吃过苦,什么都是唾手可得,甚少懂得去体谅别人,比大司马卫朔少了一份隐忍之心,多了一股刚愎自用的意气。”
“朕知道之前你在辽东吃了点儿亏,心中一直不忿。绍儿,有得有失,不可再心存怨气,不然那会让你失去冷静,朕盼你重振晋室江山。记住!凡事戒急用忍,顾全大局,莫要因小失大,意气用事。”
“须知,为君之道,除了雷霆手段之外,还要懂得隐忍,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的用强,不但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好心办坏事,还会让天下生灵涂炭。为皇为帝者,必须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上之人。”
司马睿这么叮嘱太子自是有原因的,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少了人压制,太子司马绍年轻气盛行事沉不住气,从而引发不可测的后果。
司马绍深知天子苦心,忙上前一步保证道:“父皇教诲,儿臣一定谨记在心。”
天子这会儿说了大半天话,实已到了油尽灯枯,故而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将传位昭书、玉玺重重交到太子、司徒王导手中后,便撒手人寰。
眨眼功夫,一条让天下震惊的消息从皇宫传了出来,如同巨浪一般,由建邺向四周汹涌传播开来!
大晋天子司马睿在自己寝宫之内,因病去世,终年47岁,在位6年。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
根据大行皇帝遗旨,朝廷所有事务全部交由太子司马绍、司徒王导处理,大晋的天,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
随着天子去世、新皇登基,建邺城内顿时变得人心惶惶,不少人用惊惧的眼光望向长江上游,等着王敦做出反应。
不得不说司马睿的死对朝廷来说是个巨大打击,让刚刚恢复了一丝元气的保皇派大臣们再次心沉谷底。
在各种焦虑担忧的目光中,刚刚登基的新皇司马绍立即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精明强干,他下旨让太子六率接管了建邺城防,对所有进出都城都的人进行详细盘查,严加审问,并实施了宵禁。
戒严让建邺城内官员、百姓惊惧莫名,但新皇司马绍别无选择,他不清楚大将军王敦会不会借机生事,唯一能做的便是谨守建邺,来个以静制动。
建邺城内虽说有点儿人心惶惶,但晋元帝的葬礼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经过短暂的慌乱后,朝臣看到司徒王导仍然像往常一样协助天子处理朝政,再加上武昌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众人担忧的心也渐渐平复下来。
司马睿驾崩以来的这段时间里,让新皇司马绍感受到了王导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王导帮忙,仅凭一个稚嫩又无威望的年轻天子根本无法稳定朝堂。
在稳定了内部朝堂之后,司马绍开始着手处理外患,如何稳定大将军、大司马成了重中之重,他望着面前两份刚刚写好的圣旨,面色阴晴不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