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战争序幕的掀起
第635章战争序幕的掀起
1939年9月1日凌晨4:4o,德国联合已经成为其附庸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入侵bo兰,正式掀开了大战的序幕。
当然,希特勒开始入侵bo兰时,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会成为一场跟上一次大战一样战火烧遍世界的一场旷世大战的序幕。甚至英法美苏等人也没有料到德国入侵bo兰最终会导致一场比上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惨烈的战争彻底爆。
即使是希特勒也做出了错误判断,他没有料到这次入侵bo兰后,英法居然不再像上一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那样做出相同的反应了。
bo兰与德国也算是一直深有仇恨的,算是一对世仇。
在十四世纪时,bo兰就曾被当时的普鲁士侵占大片土地,现在的东普鲁士就曾有大半属于当时的bo兰。
在十八世纪后,bo兰更是在奥地利,普鲁士,俄国侵略下瓜分亡国,bo兰做为一个国家曾一度消失在历史当中。可以说bo兰的仇家还真是不少,不过相对来说,在二战中他再遭亡国厄运倒是咎由自取,盖因其在一战立国后利用英法的支持,对周边国家都实施了侵略,包括年初参与瓜分net齿相依的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在1919年签定的《凡尔赛条约》中,前德意志帝国的bo森和西普鲁士被割让给新建立的bo兰第二共和国。这个决定给与bo兰一个通往bo罗的海的通道,亦称为“bo兰走廊”,而后为了它东面的边境,新bo兰成立后与苏俄爆战争。因为俄罗斯当时国内也爆内战,乌里扬诺夫政府没有资源抵抗bo兰,所以在1921年3月18日,两国结束战争,在拉脱维亚签定《里加条约》。可是这个条约的领土和解对当时的苏俄极为不利。
**在俄罗斯内战获胜后渴望一个可以废除《里加条约》的机会。这也为bo兰树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当然对bo兰来说,最大的敌人始终来自德国,因为bo兰上次大战后立国基本上就是在原来的德国东西普鲁士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因为bo兰的成立,将德国东普鲁士与西面的德国本土一分为二,使得东普鲁士几乎成了德国的飞地。
由希特勒带领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建立独裁政权。希特勒本来对bo兰采用了怀柔政策,在1934年跟华沙签定1o年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从希特勒在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位于德国东面的bo兰受到关注。地理上,“bo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分开。德国先采用外交压力途径,要求把但泽自由市合并,和在bo兰走廊建造一条治外法权的公路来连接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但没有获得bo兰和其支持者英法的同意。
希特勒随即准备了用武力解决“bo兰问题”的计划,而在1939年4月准备好“白sè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来的。
而bo兰呢,居然还真的以来可以在英法的支持下与强大的德国对抗。bo兰政府拒绝了德国的所有要求,并在1939年3月3o日得到英法的承诺,英法将保卫bo兰的国家主权。可怜的bo兰人信以为真。
于是在1939年4月28日希特勒终止bo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借口是因为bo兰对它的保安开始关注,在边境增加了军队。
随后法国和bo兰在1939年5月签定一个协议,法国承诺会在bo兰被侵入后15日内加入战争,援助bo兰。英国和bo兰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也意识到了将德国祸水东引的政策很可能要破产,因此随即在1939年8月25日签定与bo兰成为军事盟友的条约。英法的动作进一步坚定了bo兰与德国对抗的决心,或者说他们有了底气,他们认为bo兰不会成为下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有了英法的直接保证,德国就不敢轻易对bo兰动武。
但是英法没有对bo兰领土完整作出任何承诺。这就让希特勒看到了机会,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认为英法不会为bo兰向德国开战,甚至他们会愿意牺牲bo兰,就像他们牺牲捷克和斯洛伐克一样。
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达成,苏德同意与德国将bo兰与bo罗的海区域分成苏联和德国控制区,而强大的阿拉斯加承诺不予干涉,同样强大的美国则还在是否中止执行他们的外交孤立政策而争执,入侵bo兰的一切障碍都被扫平,时机已经成熟。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闪击bo兰,德国空军先出动数百架“亨克尔”-111重型轰炸机,在“梅塞施米特”-11o歼击机的掩护下,对bo兰的主要机场、海军基地以及华沙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袭击,击毁了bo兰空军部分飞机,严重破坏了机场跑道和飞机工厂。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bo军基地开炮。
此后,德国空军除以部分兵力继续同bo兰空军作战外,还重点轰炸了bo兰的铁路枢纽、交通干线、主要通信线路、重要城镇和bo军阵地等目标,使bo军失去指挥、难以机动,并震撼和瓦解bo兰军民的斗志。
还沉浸在英法保证与承诺下没有回过神来的bo军猝不及防,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hún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bo军防线。
德军突破bo军防线后,以每天5o-6o公里的度向bo兰境内腹地突进。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赖歇瑙的第第14军团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tǐng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克鲁格的第4军团为主力,向东直插“bo兰走廊”,另以库勒的第3军团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比阿拉斯加在加拿大战场,在一战的欧洲战场,在苏阿战场,在阿日战场上所动用的机械化部队还要庞大的多,毕竟时隔二十年之久,机械化技术已经远非二十年前可比。
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第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第4军团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突破bo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即成功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bo兰走廊”地区bo军“bo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雷霆般的攻势彻底的将bo兰人一棒子敲晕了。号称强大的bo兰成了堂吉诃德式的笑话。
只是这一次德国人或者说希特勒的判断也出现了失误,他认为将不会对德国入侵bo兰而反应过分强烈甚至宣战的英法,这一次的反应却出乎了德国人的意料。
德国闪击bo兰的情报刚刚传开,英国和法国就迅向德国生警告,给于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bo兰领土。
但是这一次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入侵bo兰的攻势甚至还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的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又怎么会愿意吐出这块即将到手的肥肉。
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不过让bo兰人大失所望,让希特勒大为惊喜的是,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bo兰的安全,现在又正式向德国宣战,但是bo兰军队的奋力抵抗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英法向德国宣战也许只是为了维护其威望,但他们在内心里对祸水东引,让苏德爆冲突的的妄想始终没有破灭。
最终bo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战术强大并数倍于己的德军击败,9月4日,bo军主力“bo莫瑞”军团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o人,伤7oo人。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bo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闪击战的滋味,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国家领教过,那就是加拿大,不过加拿大作为国家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而作为bo兰人,做为欧洲人,他们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其结局其实已经注定。bo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而bo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bo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xìng的部署,使bo军在德军高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土崩瓦解。
9月6日,bo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bo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bo兰军队几乎是一溃千里,整个bo兰已经摇摇yù坠,可怜的他们再一次站到了亡国的悬崖边缘。
与此同时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bo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虽然他们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只是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着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谴责而已。
9月7日,德军伦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重创bo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军团,占领了bo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bo军“bo兹南”军团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bo军“bo莫瑞”军团并重创“莫德林”军团,占领了“bo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第第4军团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推进。9月第第8军团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bo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bo军,占领了bo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被半合围的状态。至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其第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方集团军右翼李斯特的第14军团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
与此同时,第第22装甲军,包围了利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方集团军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bo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bo兰政府和bo军统帅部则已于16日越过边界仓惶逃往罗马尼亚。
德国在bo兰摧枯拉朽式的进军,加上英法的宣而不战,也让苏联当局受到鼓舞,下定了决心。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bo兰的苏联,只因与bo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但bo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bo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bo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bo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bo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bo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9月18日,德苏两**队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
瓜分bo兰在即,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周边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军团开始向华沙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尔要塞投降。至1o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
这场后来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谁也没有想到,拥有百万大军的bo兰铁骑在德军机械化力量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而战争的结果同样让人惊异,在战争中,bo军伤亡2o万人,被俘4o余万人。但客场作战的德军仅仅亡1.o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oo人。这在一场看上去实力并没有相差那么大的全面战争中,这种伤亡比例是很少见的,bo兰迅被苏德瓜分,苏德实力大增,但主攻的德国的实力却几乎没有遭到多少损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是一个极佳的军事战例。
bo兰战役的经过几乎在英法等各个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开始疯狂的搜集德国闪击bo兰的所有战斗资料,希望能从中找出德国的弱点,当然,很多国家也能从中得到启,至少已经有不少国家认识到,现代的战争方式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对这一点深有认同的阿拉斯加就是如此。
此时,阿拉斯加的总统选举已经完全结束,在bo兰战役爆后,叶枫甚至不得不加快了建立新政府的进程,以便尽快的实现平稳交接班,应对风云变化的世界局势。
第二日,叶枫便示意总统选举委员会对竞选行程安排进行一定的变更,当然主要是将紧缩时间安排。9月12日,国会投票提前进行,叶枫和高尔察克都在国会投票中再次高票当选新一届总统和副总统,整个竞选毫无意外的圆满完成。
9月15日,叶枫即陆续开始各项人事提名任命。这比原计划几乎提前了半个月有多。
在这一次换届中,退休的政务官员,退役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时间提前,但其中过程却很艰难,有些提名甚至次在议会出现了被否决,不得不重新提名的情况,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叶枫一再要求加快新政府组建工作,提高提名审议效率的情况下,全部内阁、地方政务长官提名仍然在9月26日才全部完成。
上一届政府中内阁部委局长中三分之一退休,其中包括国务卿雅克.勒布雷,国安委主任罗伯特.汉德森,交通部长伯纳德.摩尔,工业部长彼得.韦斯勒,商务部长杰克.伦敦,内政部长胡胜龙,国防部长马功成,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长丽芙.金妮等大批担任重量级部长的开国功臣退休,甚至还包括已经七十有三的情报局长史密斯,国安局长高景义也在这一次退休之列。
虽然做为情报部门,他们也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工作的部门,他们的退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但毕竟他们年纪太大了,不退休都不行了,好在阿拉斯加还有各种顾问头衔可以利用,他们退休也能由有需要的部门聘为顾问,为新上任的局长们提供咨询和参考,可以实现平缓过渡,否则这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换血,真有可能让阿拉斯加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受到剧烈的影响。
在地方政务长官中,像马库泽、达.苏méng等人也有好几人退休或半退休,虽然总体上来说,此次大换血实际上涉及的人数还不如上一届,但这些人几乎九成都是开国勋元,像勒布雷等人几乎全是重量级人物,掌控阿拉斯加政务达数十年之久,以他们的资历和经验而论,新生代还真不是说接替就能接替的,各部门高层换血后,工作肯定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哪怕新任部长再出sè。而这也是叶枫这一年来最为忧心的事情。
此次新政府各项提名中,最受人注目的无疑是国务卿和副国务卿,因为上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及副国务卿几乎全部或退休或调任,比如古明泽成了国会主席,勒布雷,汉德森、韦斯勒等人都是退休。
谁会成为新政府的国务卿可说是此届政府中的重头戏,不过最终为了确保大换血后的新政府尽量保持稳定,叶枫提名了上届政府中唯一留下来的一名副国务卿,城建部长林国民。
林国民继上届从克里斯诺亚尔斯克市长(是为省管市)任上一跃成为副国务卿后,此次再进一步成为了内阁席部长,可算是再进一大步,也算是创造了建国以后的政坛升迁纪录了,除了建国前的特殊时期,建国后如此快、跃进式的升迁还真是头一例。
同时林国民此次除担任国务卿之外,还兼任了工业部长之职,而商务部长则由青体部长普林斯顿接任,内政部长由国家廉政总局局长吴向阳接任,原农业部长柴凤鸣则接任交通部长,坦噶尼喀总督王贺重新成为国安委主任,其他各部部长只要年纪不到站的则基本保持留任,比如外交部长杨国平,以尽量保持新政府的稳定,保证政府换届后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另外国防部长职务因为马功成退役,由现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百里接任。
同时蒋百里,王贺,杨国平,普林斯顿及刚刚接替古明泽担任财政部部长的毛向方共五人成为副国务卿。
而一直没有更换过局长的中情局和国安局这一次也不得不换上了新任局长,中情局长最终由现任副局长秦恩接任,而国安局长则直接由内政部长吴向阳兼任。
除了内阁,各大殖民地总督人选也是颇费思量的,不过最后叶枫同样为了保持最大幅度的稳定,除了调任或退休的,其他只要年纪合适的都留任原职,不过最终涉及调任的仍半数之多。
其中王贺调任国安委主任之后,现任台湾省长韦召文成为新任坦噶尼喀总督,原叙利亚总督图根元帅此次全退,现任西非总督李炳芳接任了叙利亚总督,而西非总督则由北刚果总督罗耀扬接任,原司法部副部长纳尔逊调任北刚果领地总督,运河区总督则由前交通部长伯纳德.摩尔接任,毕竟伯纳德相对其他几个退休的高官如勒布雷等人来说,年纪要轻上一两岁。尚有挥余热的空间。
除此外,其他的萨洛尼卡,塞浦路斯,西北非三个领地总督则维持原状,算起来,最后说是尽量维持稳定,但涉及调整的幅度仍然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是像塞浦路斯总督斯坦利都已经在塞浦路斯主政十余年,本来也是必须调整的,就是因为最后调整的幅度还是太大了,斯坦利得以第四次担任塞浦路斯总督。
剩下的其他省市长当中,当然也是以尽量保持稳定为原则,除了几个重量级省市长人选和少数几个证明能力不太让人满意的,绝大部分都维持原状。好在上一届对位调整过的很多,许多省市长都只是担任一届,继续留任一届也算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包括现任河南省长谢呈祥,现任费城市长柳向荣,现任安克雷奇市长严旭文,现任méng特利尔市长热法兰,现任鄂木斯克市长贺文祈这样重量级的省市长也是次出现集体留任的情况。只是华侨城市长达.苏méng退休,最终叶枫任命了一个看上去让人意外,但又在情理这中的人选,就是跟随了他近二十年的秘书长,总统办公厅主任郝玉周。
郝玉周从叶枫担任国务卿时开始就担任叶枫的秘书,一直跟到自由宫,又是十年过去,算起来,郝玉周跟在叶枫身边已经达十九年之久,从三十多岁的青壮年变成了年过五十许的知天命年纪了。担任了这么久时间的秘书,下到地方挑大梁也是应当的。以他的经验和能力、见识,担任白领海峡隧道开建后重新起飞的华侨城市长也是绝对可以让人期待的。
还有一个新西伯利亚市长因为岑仲庭完全退休,这一次则同样任命了一个看似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人选,即担任东俄自治区政府主席近二十年之久的佩佩利亚佐夫。
佩佩利亚佐夫与高尔察克一样,看似成名已久,实则其年事反而不算太高,他比高尔察克甚至还要小上五岁,他与高尔察克一起反对苏俄政权,担任当年的俄临时政府总理时也不过三十多岁,随高尔察克逃到东俄自治区时只有三十九岁,此后不久,高尔察克离开东俄,佩佩利亚佐夫当先东俄自治区政府主席,应该说在他任上,东俄的展虽然不比其他省市快到哪里,但以东俄的特殊情况而论,佩佩利亚佐夫有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让人满意了,他能够在东俄连任三四届主席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表现。
而到今年,佩佩利亚佐夫也不过才六十岁,以这个年纪来说,他还算是年富力强了,在东俄主政这么多年,表现也不错,但多少也是犯了一定忌讳的,毕竟东俄本身的情况就极为特殊,若不是佩佩利亚佐夫一直以来牢记当年高尔察克的教训,又有伊尔库茨克为参照,所以一直以来基本上保持紧跟中央政策,获得了包括叶枫等人在内的高度赞赏,否则他早已经被调任他职了,这一次他调任东俄相邻的新西伯利亚市长完全算是高升了,毕竟自治区在保持部分自主时,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从这里出身的官员的对外展。现任伊尔库茨克市长弗留科夫当年能从东俄调出就已经算是一个让东俄官员羡慕的特例了,一般东俄的许多民选官员都很少有能够走出东俄的。
对于佩佩利亚佐夫来说,走出东俄,其实就意味着他所能走的路更宽了,以他的年纪,在新西伯利亚市长任上若继续表现良好,甚至还大有机会再进一步的。
至于佩佩利亚佐夫离开东俄,接任他职务的人选则与其他省市不同,不能由中央直接任命,这只能由东俄自治区民选产生,再获中央任命即可,中央任命事实上只是一道程序了。这与其他省市长任命由中央占据绝对主导权完全不同。
所以新任东俄自治区政府主席只怕还要两三个月之后才能根据民选结果产生,暂时只是根据自治区选举法规定,由东俄自治区议会议长代理,直至新任民选主席上任为止。
另外最高法院席**官汉斯.劳尔森年纪太大,这一次也正式退休,叶枫最终又提名了前**官皮埃尔.梅隆第二子若斯玛.梅隆为新任最高法院席**官,最高法院前后四个**官,居然其中两个是父子关系,在阿拉斯加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梅隆家族在阿拉斯加法律界的地位倒是真正可称为泰斗了。
另外总检察长贺伯年也再次留任,算起来他已经是第三次担任总检察长了,对于一个非联盟党员来说,这同样算是一个特例,还从没有哪一个非联盟党员能在如此高的位置上连任三届的。
除了政界,变动最大的,也是让叶枫最为忧心的就是军方的变动。
国防部长马功成,总参谋长宋智周,后勤装备部长阿隆索退役,元帅仅余蒋百里、蔡锷、吉姆.梅森三人还在现役,而大将当中谭重德、朗多.查克、白雄飞同样退役,当年的十大将仅余朗.帕多,梁忠诚,弗莱彻、严石四人,其他上将当中更是过九成已经先后退役,这其中包括刚刚上位不久的黄丛维、韦尔贝克、赵喜峰、帕达诺夫等人也都在这一次全部退役,只有相对年轻的冯可齐、刘颂亭、吴鹤棋不过十数位还在现役,但这些人中其实许多在开国时期地位并不高,甚至有好几个还是一战后才相继晋升为上将的。
这与上将服役期限比不上大将、元帅有关,所以其他的开国中将、少将只要后来没得到晋升为的更是早在上一两届就几乎全部退休。
最后在三名仅剩的现役元帅当中,叶枫也是百般琢磨,最终还是为了确保对苏计划不受太多影响,叶枫没有将吉姆.梅森和蔡锷调到军总部,而是启用了原总政治部长蒋百里元帅担任国防部长,而总参谋长则由现任地中海最高司司令,中央军区司令兼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尼尔.弗莱彻大将担任,新任总政治部主任、原国防大学校长路远成,新任后勤装备部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陈国清还都只是上将军衔。可算是军总部长官中有史以来军衔最低的了。
因为军队将帅的变动太大,所以这一次,对军队主要长官的任命就在完成对政务官员的提名任命后紧接着进行的。
至1o月5日为止,叶枫便完成了对所有十五个军区、联指最高长官的任命,其中还涉及几乎所有常设集团军和特设集团军,各军种、兵种最长军事长官的任命或调动。当然大批新生代将领走上大军区、军种、兵种最高长官的位置成为了一大特点。
全部十五个军区、联指中,留任的只有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吉姆.梅森元帅、加拿大军区司令梁忠诚大将,北方军区司令朗.帕多大将,地中海联指司令顾项鹏上将四人而己,其余十一大军区、联指司令全部换人。
而且其中除严石由西太平洋联指司令任上调中央军区司令、冯可齐由东太平洋联指司令调任西太平洋联指司令,西非联指司令刘颂亭调任南太平洋联指司令属于平调之外,其余接替人选全是新生代将领。
其中在贝加尔军区,刚刚担任司令不过年余的黄从维上将退役后,新任军区司令由原第一集团军司令习正保上将担任,当然,习正保也兼任第八集团军司令。
原远东军区司令赵喜峰退役,由现任远东军区参谋长祖文辉上将接任,同时兼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
算起来,祖文辉还算是这次新上位的几位大军区级司令中资历最深的了,起码他在一战前就已经成为少将,不像贝加尔军区司令习正保等人那样完全是后起之秀,要知道习正保军衔与祖文辉差不多,但直到一战时,习正保也只是一名中校。只是后来在阿日战场,在苏阿战场表面不错,快跃升,加上他正经是国防大学第一批毕业生,理论知识深厚,最终后来居上,越许多前辈,在五年前成为上将,后来韦尔贝克调任贝加尔军区司令,习正保荣升第一集团军司令,不过第一集团军驻军日本,属西太平洋联指辖下,上头还有严石这个时任西太洋联指司令的长官压着。直到这一次习正保总算再进一步,成为真正的大军区级军事长官了。
像习正保这样的后起之秀是此次军队换血后成批量出现的,习正保不是特例。其他所有军区、联指司令几乎都是像习正保这种情况了,与祖文辉这样资历颇深的类似情况反而没有。
像第新任河东军区司令巴斯图尔克,一名在阿拉斯加相对少见的土耳其裔将领,独立战争后才移民到阿拉斯加的,19o7年考入温尼伯陆军军官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获中尉军衔,到一战爆时为少校军衔,直到苏阿战争后已经积功升至上校,五年年前成为中将,担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第三集团军一直驻扎在河东军区,这一次原河东军区司令兼第三集团军司令,俄裔上将帕达诺夫退役,巴斯图尔克即以顺位接替了第三集团军司令,并顺理成章的晋升河东军区这样的大军区司令。当然他这次得以晋升为上将,可算是一步到位,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另外中南军区司令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库巴鲁上将退役,也是由第十集团军参谋长姚奉山上将顺位接替,成为中南军区和第十集团军的新任司令。与习正保等人不同的是,姚奉山出身海军,后来调入海军陆战队,最终进一步上岸成为陆军将领,在陆军倒是节节高升,最终成为了大军区级的司令。也算是一个传奇xìng的人物了。
原西太平洋联指司令兼第六集团军司令严石大将调任中央军区司令,西太平洋联指司令由东太平洋联指司令冯可齐接任,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冯可齐兼任的是习正保留下的第一集团军司令,而不是像以前的马功成,梅森,严石等人一样都是兼任第六集团军司令。
严石留下的第六集团军司令由原第六集团军参谋长维维安.乌撒中将顺位接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名黑人将军,他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也算是继退役的库巴鲁上将后为黑人重新在军方树立起了另一个标志xìng人物。虽然他没能成为大军区级司令,未能晋升上将,但只要成为集团军司令基本就算是成为了军方真正的高级将领。距离大军区司令也不过一步之遥罢了,毕竟现在的阿拉斯加国防军可不像以前,十数二十年没有多少大战了,像大将、元帅这样的军衔很难获得,上将基本上就是目前军衔的顶峰了。而担任了集团军司令的中将距离上将无疑是最近的,相比担任其他职务的中将更接近上将这个顶峰。
1939年9月1日凌晨4:4o,德国联合已经成为其附庸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入侵bo兰,正式掀开了大战的序幕。
当然,希特勒开始入侵bo兰时,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会成为一场跟上一次大战一样战火烧遍世界的一场旷世大战的序幕。甚至英法美苏等人也没有料到德国入侵bo兰最终会导致一场比上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惨烈的战争彻底爆。
即使是希特勒也做出了错误判断,他没有料到这次入侵bo兰后,英法居然不再像上一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那样做出相同的反应了。
bo兰与德国也算是一直深有仇恨的,算是一对世仇。
在十四世纪时,bo兰就曾被当时的普鲁士侵占大片土地,现在的东普鲁士就曾有大半属于当时的bo兰。
在十八世纪后,bo兰更是在奥地利,普鲁士,俄国侵略下瓜分亡国,bo兰做为一个国家曾一度消失在历史当中。可以说bo兰的仇家还真是不少,不过相对来说,在二战中他再遭亡国厄运倒是咎由自取,盖因其在一战立国后利用英法的支持,对周边国家都实施了侵略,包括年初参与瓜分net齿相依的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在1919年签定的《凡尔赛条约》中,前德意志帝国的bo森和西普鲁士被割让给新建立的bo兰第二共和国。这个决定给与bo兰一个通往bo罗的海的通道,亦称为“bo兰走廊”,而后为了它东面的边境,新bo兰成立后与苏俄爆战争。因为俄罗斯当时国内也爆内战,乌里扬诺夫政府没有资源抵抗bo兰,所以在1921年3月18日,两国结束战争,在拉脱维亚签定《里加条约》。可是这个条约的领土和解对当时的苏俄极为不利。
**在俄罗斯内战获胜后渴望一个可以废除《里加条约》的机会。这也为bo兰树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当然对bo兰来说,最大的敌人始终来自德国,因为bo兰上次大战后立国基本上就是在原来的德国东西普鲁士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因为bo兰的成立,将德国东普鲁士与西面的德国本土一分为二,使得东普鲁士几乎成了德国的飞地。
由希特勒带领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建立独裁政权。希特勒本来对bo兰采用了怀柔政策,在1934年跟华沙签定1o年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从希特勒在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位于德国东面的bo兰受到关注。地理上,“bo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分开。德国先采用外交压力途径,要求把但泽自由市合并,和在bo兰走廊建造一条治外法权的公路来连接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但没有获得bo兰和其支持者英法的同意。
希特勒随即准备了用武力解决“bo兰问题”的计划,而在1939年4月准备好“白sè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来的。
而bo兰呢,居然还真的以来可以在英法的支持下与强大的德国对抗。bo兰政府拒绝了德国的所有要求,并在1939年3月3o日得到英法的承诺,英法将保卫bo兰的国家主权。可怜的bo兰人信以为真。
于是在1939年4月28日希特勒终止bo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借口是因为bo兰对它的保安开始关注,在边境增加了军队。
随后法国和bo兰在1939年5月签定一个协议,法国承诺会在bo兰被侵入后15日内加入战争,援助bo兰。英国和bo兰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也意识到了将德国祸水东引的政策很可能要破产,因此随即在1939年8月25日签定与bo兰成为军事盟友的条约。英法的动作进一步坚定了bo兰与德国对抗的决心,或者说他们有了底气,他们认为bo兰不会成为下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有了英法的直接保证,德国就不敢轻易对bo兰动武。
但是英法没有对bo兰领土完整作出任何承诺。这就让希特勒看到了机会,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认为英法不会为bo兰向德国开战,甚至他们会愿意牺牲bo兰,就像他们牺牲捷克和斯洛伐克一样。
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达成,苏德同意与德国将bo兰与bo罗的海区域分成苏联和德国控制区,而强大的阿拉斯加承诺不予干涉,同样强大的美国则还在是否中止执行他们的外交孤立政策而争执,入侵bo兰的一切障碍都被扫平,时机已经成熟。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闪击bo兰,德国空军先出动数百架“亨克尔”-111重型轰炸机,在“梅塞施米特”-11o歼击机的掩护下,对bo兰的主要机场、海军基地以及华沙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袭击,击毁了bo兰空军部分飞机,严重破坏了机场跑道和飞机工厂。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bo军基地开炮。
此后,德国空军除以部分兵力继续同bo兰空军作战外,还重点轰炸了bo兰的铁路枢纽、交通干线、主要通信线路、重要城镇和bo军阵地等目标,使bo军失去指挥、难以机动,并震撼和瓦解bo兰军民的斗志。
还沉浸在英法保证与承诺下没有回过神来的bo军猝不及防,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hún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bo军防线。
德军突破bo军防线后,以每天5o-6o公里的度向bo兰境内腹地突进。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赖歇瑙的第第14军团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tǐng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克鲁格的第4军团为主力,向东直插“bo兰走廊”,另以库勒的第3军团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比阿拉斯加在加拿大战场,在一战的欧洲战场,在苏阿战场,在阿日战场上所动用的机械化部队还要庞大的多,毕竟时隔二十年之久,机械化技术已经远非二十年前可比。
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第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第4军团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突破bo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即成功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bo兰走廊”地区bo军“bo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雷霆般的攻势彻底的将bo兰人一棒子敲晕了。号称强大的bo兰成了堂吉诃德式的笑话。
只是这一次德国人或者说希特勒的判断也出现了失误,他认为将不会对德国入侵bo兰而反应过分强烈甚至宣战的英法,这一次的反应却出乎了德国人的意料。
德国闪击bo兰的情报刚刚传开,英国和法国就迅向德国生警告,给于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bo兰领土。
但是这一次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入侵bo兰的攻势甚至还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的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又怎么会愿意吐出这块即将到手的肥肉。
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不过让bo兰人大失所望,让希特勒大为惊喜的是,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bo兰的安全,现在又正式向德国宣战,但是bo兰军队的奋力抵抗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英法向德国宣战也许只是为了维护其威望,但他们在内心里对祸水东引,让苏德爆冲突的的妄想始终没有破灭。
最终bo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战术强大并数倍于己的德军击败,9月4日,bo军主力“bo莫瑞”军团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o人,伤7oo人。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bo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闪击战的滋味,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国家领教过,那就是加拿大,不过加拿大作为国家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而作为bo兰人,做为欧洲人,他们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其结局其实已经注定。bo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而bo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bo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xìng的部署,使bo军在德军高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土崩瓦解。
9月6日,bo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bo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bo兰军队几乎是一溃千里,整个bo兰已经摇摇yù坠,可怜的他们再一次站到了亡国的悬崖边缘。
与此同时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bo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虽然他们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只是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着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谴责而已。
9月7日,德军伦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重创bo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军团,占领了bo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bo军“bo兹南”军团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bo军“bo莫瑞”军团并重创“莫德林”军团,占领了“bo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第第4军团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推进。9月第第8军团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bo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bo军,占领了bo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被半合围的状态。至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其第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方集团军右翼李斯特的第14军团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
与此同时,第第22装甲军,包围了利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方集团军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bo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bo兰政府和bo军统帅部则已于16日越过边界仓惶逃往罗马尼亚。
德国在bo兰摧枯拉朽式的进军,加上英法的宣而不战,也让苏联当局受到鼓舞,下定了决心。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bo兰的苏联,只因与bo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但bo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bo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bo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bo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bo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bo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9月18日,德苏两**队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
瓜分bo兰在即,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周边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军团开始向华沙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尔要塞投降。至1o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
这场后来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谁也没有想到,拥有百万大军的bo兰铁骑在德军机械化力量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而战争的结果同样让人惊异,在战争中,bo军伤亡2o万人,被俘4o余万人。但客场作战的德军仅仅亡1.o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oo人。这在一场看上去实力并没有相差那么大的全面战争中,这种伤亡比例是很少见的,bo兰迅被苏德瓜分,苏德实力大增,但主攻的德国的实力却几乎没有遭到多少损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是一个极佳的军事战例。
bo兰战役的经过几乎在英法等各个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开始疯狂的搜集德国闪击bo兰的所有战斗资料,希望能从中找出德国的弱点,当然,很多国家也能从中得到启,至少已经有不少国家认识到,现代的战争方式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对这一点深有认同的阿拉斯加就是如此。
此时,阿拉斯加的总统选举已经完全结束,在bo兰战役爆后,叶枫甚至不得不加快了建立新政府的进程,以便尽快的实现平稳交接班,应对风云变化的世界局势。
第二日,叶枫便示意总统选举委员会对竞选行程安排进行一定的变更,当然主要是将紧缩时间安排。9月12日,国会投票提前进行,叶枫和高尔察克都在国会投票中再次高票当选新一届总统和副总统,整个竞选毫无意外的圆满完成。
9月15日,叶枫即陆续开始各项人事提名任命。这比原计划几乎提前了半个月有多。
在这一次换届中,退休的政务官员,退役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时间提前,但其中过程却很艰难,有些提名甚至次在议会出现了被否决,不得不重新提名的情况,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叶枫一再要求加快新政府组建工作,提高提名审议效率的情况下,全部内阁、地方政务长官提名仍然在9月26日才全部完成。
上一届政府中内阁部委局长中三分之一退休,其中包括国务卿雅克.勒布雷,国安委主任罗伯特.汉德森,交通部长伯纳德.摩尔,工业部长彼得.韦斯勒,商务部长杰克.伦敦,内政部长胡胜龙,国防部长马功成,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长丽芙.金妮等大批担任重量级部长的开国功臣退休,甚至还包括已经七十有三的情报局长史密斯,国安局长高景义也在这一次退休之列。
虽然做为情报部门,他们也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工作的部门,他们的退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但毕竟他们年纪太大了,不退休都不行了,好在阿拉斯加还有各种顾问头衔可以利用,他们退休也能由有需要的部门聘为顾问,为新上任的局长们提供咨询和参考,可以实现平缓过渡,否则这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换血,真有可能让阿拉斯加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受到剧烈的影响。
在地方政务长官中,像马库泽、达.苏méng等人也有好几人退休或半退休,虽然总体上来说,此次大换血实际上涉及的人数还不如上一届,但这些人几乎九成都是开国勋元,像勒布雷等人几乎全是重量级人物,掌控阿拉斯加政务达数十年之久,以他们的资历和经验而论,新生代还真不是说接替就能接替的,各部门高层换血后,工作肯定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哪怕新任部长再出sè。而这也是叶枫这一年来最为忧心的事情。
此次新政府各项提名中,最受人注目的无疑是国务卿和副国务卿,因为上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及副国务卿几乎全部或退休或调任,比如古明泽成了国会主席,勒布雷,汉德森、韦斯勒等人都是退休。
谁会成为新政府的国务卿可说是此届政府中的重头戏,不过最终为了确保大换血后的新政府尽量保持稳定,叶枫提名了上届政府中唯一留下来的一名副国务卿,城建部长林国民。
林国民继上届从克里斯诺亚尔斯克市长(是为省管市)任上一跃成为副国务卿后,此次再进一步成为了内阁席部长,可算是再进一大步,也算是创造了建国以后的政坛升迁纪录了,除了建国前的特殊时期,建国后如此快、跃进式的升迁还真是头一例。
同时林国民此次除担任国务卿之外,还兼任了工业部长之职,而商务部长则由青体部长普林斯顿接任,内政部长由国家廉政总局局长吴向阳接任,原农业部长柴凤鸣则接任交通部长,坦噶尼喀总督王贺重新成为国安委主任,其他各部部长只要年纪不到站的则基本保持留任,比如外交部长杨国平,以尽量保持新政府的稳定,保证政府换届后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另外国防部长职务因为马功成退役,由现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百里接任。
同时蒋百里,王贺,杨国平,普林斯顿及刚刚接替古明泽担任财政部部长的毛向方共五人成为副国务卿。
而一直没有更换过局长的中情局和国安局这一次也不得不换上了新任局长,中情局长最终由现任副局长秦恩接任,而国安局长则直接由内政部长吴向阳兼任。
除了内阁,各大殖民地总督人选也是颇费思量的,不过最后叶枫同样为了保持最大幅度的稳定,除了调任或退休的,其他只要年纪合适的都留任原职,不过最终涉及调任的仍半数之多。
其中王贺调任国安委主任之后,现任台湾省长韦召文成为新任坦噶尼喀总督,原叙利亚总督图根元帅此次全退,现任西非总督李炳芳接任了叙利亚总督,而西非总督则由北刚果总督罗耀扬接任,原司法部副部长纳尔逊调任北刚果领地总督,运河区总督则由前交通部长伯纳德.摩尔接任,毕竟伯纳德相对其他几个退休的高官如勒布雷等人来说,年纪要轻上一两岁。尚有挥余热的空间。
除此外,其他的萨洛尼卡,塞浦路斯,西北非三个领地总督则维持原状,算起来,最后说是尽量维持稳定,但涉及调整的幅度仍然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是像塞浦路斯总督斯坦利都已经在塞浦路斯主政十余年,本来也是必须调整的,就是因为最后调整的幅度还是太大了,斯坦利得以第四次担任塞浦路斯总督。
剩下的其他省市长当中,当然也是以尽量保持稳定为原则,除了几个重量级省市长人选和少数几个证明能力不太让人满意的,绝大部分都维持原状。好在上一届对位调整过的很多,许多省市长都只是担任一届,继续留任一届也算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包括现任河南省长谢呈祥,现任费城市长柳向荣,现任安克雷奇市长严旭文,现任méng特利尔市长热法兰,现任鄂木斯克市长贺文祈这样重量级的省市长也是次出现集体留任的情况。只是华侨城市长达.苏méng退休,最终叶枫任命了一个看上去让人意外,但又在情理这中的人选,就是跟随了他近二十年的秘书长,总统办公厅主任郝玉周。
郝玉周从叶枫担任国务卿时开始就担任叶枫的秘书,一直跟到自由宫,又是十年过去,算起来,郝玉周跟在叶枫身边已经达十九年之久,从三十多岁的青壮年变成了年过五十许的知天命年纪了。担任了这么久时间的秘书,下到地方挑大梁也是应当的。以他的经验和能力、见识,担任白领海峡隧道开建后重新起飞的华侨城市长也是绝对可以让人期待的。
还有一个新西伯利亚市长因为岑仲庭完全退休,这一次则同样任命了一个看似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人选,即担任东俄自治区政府主席近二十年之久的佩佩利亚佐夫。
佩佩利亚佐夫与高尔察克一样,看似成名已久,实则其年事反而不算太高,他比高尔察克甚至还要小上五岁,他与高尔察克一起反对苏俄政权,担任当年的俄临时政府总理时也不过三十多岁,随高尔察克逃到东俄自治区时只有三十九岁,此后不久,高尔察克离开东俄,佩佩利亚佐夫当先东俄自治区政府主席,应该说在他任上,东俄的展虽然不比其他省市快到哪里,但以东俄的特殊情况而论,佩佩利亚佐夫有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让人满意了,他能够在东俄连任三四届主席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表现。
而到今年,佩佩利亚佐夫也不过才六十岁,以这个年纪来说,他还算是年富力强了,在东俄主政这么多年,表现也不错,但多少也是犯了一定忌讳的,毕竟东俄本身的情况就极为特殊,若不是佩佩利亚佐夫一直以来牢记当年高尔察克的教训,又有伊尔库茨克为参照,所以一直以来基本上保持紧跟中央政策,获得了包括叶枫等人在内的高度赞赏,否则他早已经被调任他职了,这一次他调任东俄相邻的新西伯利亚市长完全算是高升了,毕竟自治区在保持部分自主时,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从这里出身的官员的对外展。现任伊尔库茨克市长弗留科夫当年能从东俄调出就已经算是一个让东俄官员羡慕的特例了,一般东俄的许多民选官员都很少有能够走出东俄的。
对于佩佩利亚佐夫来说,走出东俄,其实就意味着他所能走的路更宽了,以他的年纪,在新西伯利亚市长任上若继续表现良好,甚至还大有机会再进一步的。
至于佩佩利亚佐夫离开东俄,接任他职务的人选则与其他省市不同,不能由中央直接任命,这只能由东俄自治区民选产生,再获中央任命即可,中央任命事实上只是一道程序了。这与其他省市长任命由中央占据绝对主导权完全不同。
所以新任东俄自治区政府主席只怕还要两三个月之后才能根据民选结果产生,暂时只是根据自治区选举法规定,由东俄自治区议会议长代理,直至新任民选主席上任为止。
另外最高法院席**官汉斯.劳尔森年纪太大,这一次也正式退休,叶枫最终又提名了前**官皮埃尔.梅隆第二子若斯玛.梅隆为新任最高法院席**官,最高法院前后四个**官,居然其中两个是父子关系,在阿拉斯加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梅隆家族在阿拉斯加法律界的地位倒是真正可称为泰斗了。
另外总检察长贺伯年也再次留任,算起来他已经是第三次担任总检察长了,对于一个非联盟党员来说,这同样算是一个特例,还从没有哪一个非联盟党员能在如此高的位置上连任三届的。
除了政界,变动最大的,也是让叶枫最为忧心的就是军方的变动。
国防部长马功成,总参谋长宋智周,后勤装备部长阿隆索退役,元帅仅余蒋百里、蔡锷、吉姆.梅森三人还在现役,而大将当中谭重德、朗多.查克、白雄飞同样退役,当年的十大将仅余朗.帕多,梁忠诚,弗莱彻、严石四人,其他上将当中更是过九成已经先后退役,这其中包括刚刚上位不久的黄丛维、韦尔贝克、赵喜峰、帕达诺夫等人也都在这一次全部退役,只有相对年轻的冯可齐、刘颂亭、吴鹤棋不过十数位还在现役,但这些人中其实许多在开国时期地位并不高,甚至有好几个还是一战后才相继晋升为上将的。
这与上将服役期限比不上大将、元帅有关,所以其他的开国中将、少将只要后来没得到晋升为的更是早在上一两届就几乎全部退休。
最后在三名仅剩的现役元帅当中,叶枫也是百般琢磨,最终还是为了确保对苏计划不受太多影响,叶枫没有将吉姆.梅森和蔡锷调到军总部,而是启用了原总政治部长蒋百里元帅担任国防部长,而总参谋长则由现任地中海最高司司令,中央军区司令兼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尼尔.弗莱彻大将担任,新任总政治部主任、原国防大学校长路远成,新任后勤装备部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陈国清还都只是上将军衔。可算是军总部长官中有史以来军衔最低的了。
因为军队将帅的变动太大,所以这一次,对军队主要长官的任命就在完成对政务官员的提名任命后紧接着进行的。
至1o月5日为止,叶枫便完成了对所有十五个军区、联指最高长官的任命,其中还涉及几乎所有常设集团军和特设集团军,各军种、兵种最长军事长官的任命或调动。当然大批新生代将领走上大军区、军种、兵种最高长官的位置成为了一大特点。
全部十五个军区、联指中,留任的只有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吉姆.梅森元帅、加拿大军区司令梁忠诚大将,北方军区司令朗.帕多大将,地中海联指司令顾项鹏上将四人而己,其余十一大军区、联指司令全部换人。
而且其中除严石由西太平洋联指司令任上调中央军区司令、冯可齐由东太平洋联指司令调任西太平洋联指司令,西非联指司令刘颂亭调任南太平洋联指司令属于平调之外,其余接替人选全是新生代将领。
其中在贝加尔军区,刚刚担任司令不过年余的黄从维上将退役后,新任军区司令由原第一集团军司令习正保上将担任,当然,习正保也兼任第八集团军司令。
原远东军区司令赵喜峰退役,由现任远东军区参谋长祖文辉上将接任,同时兼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
算起来,祖文辉还算是这次新上位的几位大军区级司令中资历最深的了,起码他在一战前就已经成为少将,不像贝加尔军区司令习正保等人那样完全是后起之秀,要知道习正保军衔与祖文辉差不多,但直到一战时,习正保也只是一名中校。只是后来在阿日战场,在苏阿战场表面不错,快跃升,加上他正经是国防大学第一批毕业生,理论知识深厚,最终后来居上,越许多前辈,在五年前成为上将,后来韦尔贝克调任贝加尔军区司令,习正保荣升第一集团军司令,不过第一集团军驻军日本,属西太平洋联指辖下,上头还有严石这个时任西太洋联指司令的长官压着。直到这一次习正保总算再进一步,成为真正的大军区级军事长官了。
像习正保这样的后起之秀是此次军队换血后成批量出现的,习正保不是特例。其他所有军区、联指司令几乎都是像习正保这种情况了,与祖文辉这样资历颇深的类似情况反而没有。
像第新任河东军区司令巴斯图尔克,一名在阿拉斯加相对少见的土耳其裔将领,独立战争后才移民到阿拉斯加的,19o7年考入温尼伯陆军军官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获中尉军衔,到一战爆时为少校军衔,直到苏阿战争后已经积功升至上校,五年年前成为中将,担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第三集团军一直驻扎在河东军区,这一次原河东军区司令兼第三集团军司令,俄裔上将帕达诺夫退役,巴斯图尔克即以顺位接替了第三集团军司令,并顺理成章的晋升河东军区这样的大军区司令。当然他这次得以晋升为上将,可算是一步到位,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另外中南军区司令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库巴鲁上将退役,也是由第十集团军参谋长姚奉山上将顺位接替,成为中南军区和第十集团军的新任司令。与习正保等人不同的是,姚奉山出身海军,后来调入海军陆战队,最终进一步上岸成为陆军将领,在陆军倒是节节高升,最终成为了大军区级的司令。也算是一个传奇xìng的人物了。
原西太平洋联指司令兼第六集团军司令严石大将调任中央军区司令,西太平洋联指司令由东太平洋联指司令冯可齐接任,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冯可齐兼任的是习正保留下的第一集团军司令,而不是像以前的马功成,梅森,严石等人一样都是兼任第六集团军司令。
严石留下的第六集团军司令由原第六集团军参谋长维维安.乌撒中将顺位接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名黑人将军,他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也算是继退役的库巴鲁上将后为黑人重新在军方树立起了另一个标志xìng人物。虽然他没能成为大军区级司令,未能晋升上将,但只要成为集团军司令基本就算是成为了军方真正的高级将领。距离大军区司令也不过一步之遥罢了,毕竟现在的阿拉斯加国防军可不像以前,十数二十年没有多少大战了,像大将、元帅这样的军衔很难获得,上将基本上就是目前军衔的顶峰了。而担任了集团军司令的中将距离上将无疑是最近的,相比担任其他职务的中将更接近上将这个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