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收回
这个可是严重了,皇贵妃的面色也变了一下,看看皇帝的脸色,没有做声,这个牵涉军国大事,已经不是一个内宫妃子能说的上话的了。
白氏也很敏感,已经看到了这里面浓浓的政治味道,想着这个是冲着自己年纪幼小的女儿来的,心里一阵着急,但是,这个牵涉到国家大事,就是皇贵妃娘娘都没有说话的份儿,她一个外命妇,更是没有说话的余地了。白氏这个时候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身边,那样也能给女儿说句话啊,真是担心女儿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
皇贵妃和白氏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都投向了陈文蕙,心中充满忧虑。陈嫔姐妹和石贵人都是一惊,入宫这么长时间了,她们都不是那个不明世事的闺秀了,对于政治也是很敏感的,公主意味着什么她们很清楚,大楚不是没有封过异姓的公主,可是那都是有大功于社稷江山的女子,陈文蕙一个幼女怎么能让皇上给出这么大的条件呢,这可是说明了,皇上对于陈家信任有加,陈嫔姐妹心中的自豪感一下子增强了不少。石贵人心里则是盘算开了,宫里很多人都说,皇贵妃娘娘现在虽然风光,陈家女虽然现在受宠,但是,皇贵妃没有皇子,而且,皇上还是一直都喜欢风华绝代的万贵妃,很多人,这场争斗的最后结局一定是万贵妃赢,到时候,如石贵人这样的投靠皇贵妃的人都要倒霉了。石贵人心里也是喘喘不安,但是,今天亲耳听到皇上如此重视陈家女陈文蕙,还说要给公主的封号,这更是坚定了石贵人的信心,跟着皇贵妃是对的。最后。皇贵妃一定能胜出的。
这些人都在心里盘算着,或忧或喜,陈文蕙心中也是念头电转。这皇上不会轻易说出这样的话来的,一定是有深意的。想想。不外乎是皇上也想染指南洋的基业。其实陈文蕙虽然把南洋看成是自己家的自留田,但是,心里也是明白,这个肥肉太大了,以自己小陈家加上黑家这么小的力量,根本是没有这么大的胃口能吞下来。就是拉上陈家本家一起也吞不下来。而且,有着前世记忆的陈文蕙是很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大的,所以。南洋一直都不是她的终极目标,还有大洋洲,南北美洲,还有非洲和欧洲呢,犯不着为了这个和皇帝闹别扭,再说了,想要分一杯羹就要付出代价,皇帝之所以跑出公主的封号吸引她,并且现行封赏郡主的封号,就是在委婉的向她表示。皇帝是个很大方的人,愿意付出代价。
想到这里,陈文蕙一本正经的对皇帝行了个大礼。严肃的说:“臣感谢皇圣恩,皇上万岁,万万岁。臣年纪虽幼,但是也愿意为大楚,为皇上贡献一份力量,一定不付皇上所托,竭尽全力建设南洋。”
皇帝目光一闪,他敏锐的听到了,陈文蕙这一次说的是“臣”不是一般女子自称的“臣妾。民女,奴婢。妾等,而是用来臣下的自称“臣”。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小姑娘已经听懂了他说的话,愿意臣属于皇上,她自称“臣”就表明她去南洋就是去替大楚开疆拓土的,不是替陈家。
皇帝很是高兴说:“陈文蕙,你真的是个聪慧的孩子。嗯,皇贵妃,朕给了文蕙郡主的封号,你是不是也要准备一样贺礼啊?这样吧,石贵人,陈嫔们都准备一份贺礼吧,各随心意。你们先下去准备吧。”
皇贵妃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侄女这一次是过关了,真是个聪慧的孩子。而且,皇上和陈文蕙应该是要谈条件了。要自己等人准备礼物只是托词,自己这些人应该退出来,给皇帝和陈文蕙谈机密的事情了。
皇贵妃笑着说:“黄山去昂说的是,我们现在就去准备,我这个亲姑姑可不能出手少了,免得丢了皇上的颜面,这样吧,陈嫔,你们都下去准备吧,陈三夫人跟着我一起去库房选贺礼吧。”
皇帝很是满意,皇贵妃真是聪明啊,闻弦歌而知雅意,最是明白他的心思了。白氏也懂得这是女儿过了这个关,皇帝很高兴,接下来要谈条件了。可是,让她忧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要是不知道轻重真的和皇上讨价还价可怎么办啊?偏偏这种军国大事就是皇贵妃都连听的份都没有,更不要说自己了,只能听天由命了,就给了女儿一个眼神,跟着皇贵妃出去了。
陈嫔姐妹也高兴的退出去了。石贵人走之前,深深的看了陈文蕙一眼。陈文蕙一律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等到大家都走了,偌大的殿里只有几个皇上身边的太监和皇帝,她在了。可是,见惯大场面的陈文蕙怎么会紧张呢?前世作为一个精英白领,各种谈判都经历过,哪里会怯场。
皇帝看着笔直站在那里的小小女孩,不卑不亢,严肃有礼,心里不由得暗暗赞叹,世家女就是得天独厚啊,这份气度就是普通贵族家女儿所没有的。
沉默了一会儿,皇帝说:“陈文蕙,你可是有着上海城的一成股份的。”
陈文蕙可没有想过皇帝会开门见山的直接说这个事情。其实,这上海城的一成股份的事情只有很少数人知道,这一成是当初四皇子刘演让给她的。陈文蕙早就想过,这一成的巨大收益,皇家是不会乐意让自己这么一个小姑娘拿很久的,就像是当初自己家里卖专利得了那么多银子,哪里敢自己一家独吞啊?还不是大部分都给了皇帝和陈家族地了吗?现在自己这个一成的利润已经要比得上当初卖专利的利润了。每年都能稳稳的拿到上百万两银子的分红,这是多么巨大的收益啊,皇帝怎么能甘心呢?其实,陈文蕙早就不想拿这个上海城的利润了,毕竟,这个太显眼了,容易招人妒忌,现在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己家的小陈家,都没有这个能力和这些当权者抗衡。而且,陈文蕙需要钱的地方不多,除了上海城的收益,她还有新光城的收益呢。新光城可不能完全算是大楚的领土,所以,这个城市的收益,大楚的皇帝是管不了得,可以放心的拿。有了新光城的收益相比,上海城的收益都已经显得有些鸡肋了。而且,从皇帝收回马家那一成利润看,陈文蕙就知道,自己的这一成利润,迟早也是要被收回的。毕竟,比起马家来,自己可不算什么,皇帝为了集权,连自己的奶哥哥的钱都给挤下来,对于她,能手软吗?这样烫手的钱,还不如不要,而且,看马家的例子,其实,皇帝是个很讲义气的人,不是给了马家西北战俘,西北贸易权作为补贴了吗?这个利润可是不比上海城的一成收益低啊。所以,自己应该早点表态,不要等皇帝敲打了,这样还能换点什么回来。
这些念头在陈文蕙心里都是一闪而过,她本来就是个非常有决断的人,因此,皇帝的话才说完,陈文蕙就恭恭敬敬的依照礼节行礼,然后,答话:“启禀皇上。臣当初年幼,和晋王殿下等成为朋友。因为见晋王殿下为国事忧心,特别是为了大楚国库空虚而担忧,就说了自己的不成熟的意见,可以开展海贸。海贸利润之大,臣早就从书中知道。哪知道,晋王因此禀告了皇上,皇上圣明,建设上海城,开展海贸。现在上海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实都是皇上英明决策,还有公主夫妇辛苦经营而来。臣并没有做出什么,但是,晋王老是感念当初臣那么随口说的关于海贸的话,并且以此为臣的功劳,其实,臣愧不敢当。为此,晋王分的两成股份,本钱不够,想要找人合股,就和臣说了,说是臣献策有功,给了臣一成。臣虽然愧不敢当,但是当时并没有想到上海城后来能有那么大的分红,当时,臣只是看到晋王凑不够本钱,想着要为晋王分忧,因此,就接受了这一成的股份,臣后来向银行贷款,投资了下去。侥幸,这几年早就回本了,臣因此也得到了巨额的金钱。其实,臣并不需要这些金钱,臣是个女孩子,养在深闺,哪里需要用钱?所需一切衣食住行都是臣家中供给,要这些钱反而使得臣战战栗栗,不敢一人独得,就经常做善事,想着和需要金钱的百姓们一起享用这些金钱。可是,即使臣经常做善事,因为能力有限,帮助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臣常常想,不该拿这份分红,应该早些上缴国库,这样朝廷就能拿这份钱,更好的统筹帷幄,更好的为天下百姓做贡献。只是,臣这份分红,当初是在晋王的名义下的,因此,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还给朝廷,现在皇上问及,臣正好正式向皇上请求,请把臣这一份分红收回去吧。”
皇帝一扬眉,这真的是个小姑娘吗?不卑不亢的说了这么一大篇,真的是出人意料之外啊。(未完待续)
白氏也很敏感,已经看到了这里面浓浓的政治味道,想着这个是冲着自己年纪幼小的女儿来的,心里一阵着急,但是,这个牵涉到国家大事,就是皇贵妃娘娘都没有说话的份儿,她一个外命妇,更是没有说话的余地了。白氏这个时候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身边,那样也能给女儿说句话啊,真是担心女儿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
皇贵妃和白氏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都投向了陈文蕙,心中充满忧虑。陈嫔姐妹和石贵人都是一惊,入宫这么长时间了,她们都不是那个不明世事的闺秀了,对于政治也是很敏感的,公主意味着什么她们很清楚,大楚不是没有封过异姓的公主,可是那都是有大功于社稷江山的女子,陈文蕙一个幼女怎么能让皇上给出这么大的条件呢,这可是说明了,皇上对于陈家信任有加,陈嫔姐妹心中的自豪感一下子增强了不少。石贵人心里则是盘算开了,宫里很多人都说,皇贵妃娘娘现在虽然风光,陈家女虽然现在受宠,但是,皇贵妃没有皇子,而且,皇上还是一直都喜欢风华绝代的万贵妃,很多人,这场争斗的最后结局一定是万贵妃赢,到时候,如石贵人这样的投靠皇贵妃的人都要倒霉了。石贵人心里也是喘喘不安,但是,今天亲耳听到皇上如此重视陈家女陈文蕙,还说要给公主的封号,这更是坚定了石贵人的信心,跟着皇贵妃是对的。最后。皇贵妃一定能胜出的。
这些人都在心里盘算着,或忧或喜,陈文蕙心中也是念头电转。这皇上不会轻易说出这样的话来的,一定是有深意的。想想。不外乎是皇上也想染指南洋的基业。其实陈文蕙虽然把南洋看成是自己家的自留田,但是,心里也是明白,这个肥肉太大了,以自己小陈家加上黑家这么小的力量,根本是没有这么大的胃口能吞下来。就是拉上陈家本家一起也吞不下来。而且,有着前世记忆的陈文蕙是很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大的,所以。南洋一直都不是她的终极目标,还有大洋洲,南北美洲,还有非洲和欧洲呢,犯不着为了这个和皇帝闹别扭,再说了,想要分一杯羹就要付出代价,皇帝之所以跑出公主的封号吸引她,并且现行封赏郡主的封号,就是在委婉的向她表示。皇帝是个很大方的人,愿意付出代价。
想到这里,陈文蕙一本正经的对皇帝行了个大礼。严肃的说:“臣感谢皇圣恩,皇上万岁,万万岁。臣年纪虽幼,但是也愿意为大楚,为皇上贡献一份力量,一定不付皇上所托,竭尽全力建设南洋。”
皇帝目光一闪,他敏锐的听到了,陈文蕙这一次说的是“臣”不是一般女子自称的“臣妾。民女,奴婢。妾等,而是用来臣下的自称“臣”。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小姑娘已经听懂了他说的话,愿意臣属于皇上,她自称“臣”就表明她去南洋就是去替大楚开疆拓土的,不是替陈家。
皇帝很是高兴说:“陈文蕙,你真的是个聪慧的孩子。嗯,皇贵妃,朕给了文蕙郡主的封号,你是不是也要准备一样贺礼啊?这样吧,石贵人,陈嫔们都准备一份贺礼吧,各随心意。你们先下去准备吧。”
皇贵妃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侄女这一次是过关了,真是个聪慧的孩子。而且,皇上和陈文蕙应该是要谈条件了。要自己等人准备礼物只是托词,自己这些人应该退出来,给皇帝和陈文蕙谈机密的事情了。
皇贵妃笑着说:“黄山去昂说的是,我们现在就去准备,我这个亲姑姑可不能出手少了,免得丢了皇上的颜面,这样吧,陈嫔,你们都下去准备吧,陈三夫人跟着我一起去库房选贺礼吧。”
皇帝很是满意,皇贵妃真是聪明啊,闻弦歌而知雅意,最是明白他的心思了。白氏也懂得这是女儿过了这个关,皇帝很高兴,接下来要谈条件了。可是,让她忧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要是不知道轻重真的和皇上讨价还价可怎么办啊?偏偏这种军国大事就是皇贵妃都连听的份都没有,更不要说自己了,只能听天由命了,就给了女儿一个眼神,跟着皇贵妃出去了。
陈嫔姐妹也高兴的退出去了。石贵人走之前,深深的看了陈文蕙一眼。陈文蕙一律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等到大家都走了,偌大的殿里只有几个皇上身边的太监和皇帝,她在了。可是,见惯大场面的陈文蕙怎么会紧张呢?前世作为一个精英白领,各种谈判都经历过,哪里会怯场。
皇帝看着笔直站在那里的小小女孩,不卑不亢,严肃有礼,心里不由得暗暗赞叹,世家女就是得天独厚啊,这份气度就是普通贵族家女儿所没有的。
沉默了一会儿,皇帝说:“陈文蕙,你可是有着上海城的一成股份的。”
陈文蕙可没有想过皇帝会开门见山的直接说这个事情。其实,这上海城的一成股份的事情只有很少数人知道,这一成是当初四皇子刘演让给她的。陈文蕙早就想过,这一成的巨大收益,皇家是不会乐意让自己这么一个小姑娘拿很久的,就像是当初自己家里卖专利得了那么多银子,哪里敢自己一家独吞啊?还不是大部分都给了皇帝和陈家族地了吗?现在自己这个一成的利润已经要比得上当初卖专利的利润了。每年都能稳稳的拿到上百万两银子的分红,这是多么巨大的收益啊,皇帝怎么能甘心呢?其实,陈文蕙早就不想拿这个上海城的利润了,毕竟,这个太显眼了,容易招人妒忌,现在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己家的小陈家,都没有这个能力和这些当权者抗衡。而且,陈文蕙需要钱的地方不多,除了上海城的收益,她还有新光城的收益呢。新光城可不能完全算是大楚的领土,所以,这个城市的收益,大楚的皇帝是管不了得,可以放心的拿。有了新光城的收益相比,上海城的收益都已经显得有些鸡肋了。而且,从皇帝收回马家那一成利润看,陈文蕙就知道,自己的这一成利润,迟早也是要被收回的。毕竟,比起马家来,自己可不算什么,皇帝为了集权,连自己的奶哥哥的钱都给挤下来,对于她,能手软吗?这样烫手的钱,还不如不要,而且,看马家的例子,其实,皇帝是个很讲义气的人,不是给了马家西北战俘,西北贸易权作为补贴了吗?这个利润可是不比上海城的一成收益低啊。所以,自己应该早点表态,不要等皇帝敲打了,这样还能换点什么回来。
这些念头在陈文蕙心里都是一闪而过,她本来就是个非常有决断的人,因此,皇帝的话才说完,陈文蕙就恭恭敬敬的依照礼节行礼,然后,答话:“启禀皇上。臣当初年幼,和晋王殿下等成为朋友。因为见晋王殿下为国事忧心,特别是为了大楚国库空虚而担忧,就说了自己的不成熟的意见,可以开展海贸。海贸利润之大,臣早就从书中知道。哪知道,晋王因此禀告了皇上,皇上圣明,建设上海城,开展海贸。现在上海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实都是皇上英明决策,还有公主夫妇辛苦经营而来。臣并没有做出什么,但是,晋王老是感念当初臣那么随口说的关于海贸的话,并且以此为臣的功劳,其实,臣愧不敢当。为此,晋王分的两成股份,本钱不够,想要找人合股,就和臣说了,说是臣献策有功,给了臣一成。臣虽然愧不敢当,但是当时并没有想到上海城后来能有那么大的分红,当时,臣只是看到晋王凑不够本钱,想着要为晋王分忧,因此,就接受了这一成的股份,臣后来向银行贷款,投资了下去。侥幸,这几年早就回本了,臣因此也得到了巨额的金钱。其实,臣并不需要这些金钱,臣是个女孩子,养在深闺,哪里需要用钱?所需一切衣食住行都是臣家中供给,要这些钱反而使得臣战战栗栗,不敢一人独得,就经常做善事,想着和需要金钱的百姓们一起享用这些金钱。可是,即使臣经常做善事,因为能力有限,帮助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臣常常想,不该拿这份分红,应该早些上缴国库,这样朝廷就能拿这份钱,更好的统筹帷幄,更好的为天下百姓做贡献。只是,臣这份分红,当初是在晋王的名义下的,因此,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还给朝廷,现在皇上问及,臣正好正式向皇上请求,请把臣这一份分红收回去吧。”
皇帝一扬眉,这真的是个小姑娘吗?不卑不亢的说了这么一大篇,真的是出人意料之外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