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毛纺文家
(); 文氏说:“那我们就买下来十一项技术。每家都分开来。有生产毛纱的,有生产毛线的,有生产毛呢的。这样互相供应,货物齐全,不是能卖更多的钱。以后,别的家也经营这个,他们都是单打独斗,怎么跟我们十一家工坊一起斗?我们文家不是一直说货不全不卖钱吗?我们的产品多了,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客商,怎么都比单卖一样的强。再说了,一家工坊两万两,我每家都出四分之一的股份,也就是五千两银子。这么下来,我出五万五千两银子。你们要是同意,我回头就让嬷嬷把银票送过来。我分红也只分四分之一的红利,起码这十年里面,外面的事情,都交给我了。”
“你们每家只出一万五千两银子。可能一时间拿不出来,不过,可以像银行贷款,这个我可以去和银行的说,即使你们酒楼,客栈的贷款一时间还没有还清,也没有关系,我给做担保,一定能贷出来。我们在西北打造一个毛纺文家。”
这真是个好主意。大家都眼睛一亮。集团什么的他们弄不明白,但是,联合起来做生意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而且,十一家工坊却是是比一家工坊强大的多。文氏提出来的分成比例他们也都很满意,只占四分之一,这样就不会影响他们日常的经营,也就是经营权,决策权还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而且,文氏很开诚布公,这十年里面,她替大家挡下一切官面上的事情。这就好办多了。这样文氏拿四分之一的红利也不算多。更何况,文氏还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五万多两银子出来。
很多这样的事情,都是拿干股的,就是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出,光拿红利。可是,文氏没有这么做。这还能不让文家这些人满意吗?
文氏说完,看到大家都兴奋的讨论起来,就站起来,彬彬有礼的说:“各位叔叔们。这是个大事,你们慢慢讨论吧。经营上面的事情,你们比我一个女子懂得的多。我还有事情没有办完,就告辞了。等到你们讨论好了,派个人跟我说一声。我就叫人把银票送过来。还有银行方面需要我打招呼的,到时候,到我的府里,我会让人拿着我的名帖和叔叔们一起去银行的。”
说完,文氏盈盈行了礼,就告辞走了。
文氏走了之后,文家的这些人都不淡定了。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自己看中了毛线纺织的技术,有的说看中了粗呢纺织技术,有的说看中了斜纹呢纺织的技术。有的说自己现在手里只有四五千两银子。得向银行借大头,上万两了。有的说,自己分到的土地可以拿出来卖掉一部分。现在城里的人多了,买土地的人也多了,土地经营实在是划不来,就算是,种了新种,用新的技术,还是出产不多。这里的土地贫瘠,一年一熟。实在是比不上江南的土地。不如卖掉一部分,换成活钱,这样将来也能少像银行借一点钱。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了一番后,又各自回家和家里人商议。这一晚上,文家家家都在灯下算计着,分派任务。
文先勇也在家里召开了小型的家庭会议。他有一个正妻,两个妾,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儿子都是嫡出的。女儿都是庶出的。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大了。其中,大儿子已经娶了媳妇,并且生了一个小孙女。女儿还小,并没有定下人家。
文先勇把家里人都召集过来,把这个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我已经决定要去买斜纹呢的纺织技术了。全部算下来可能要两万两银子。我手头现在没有这么多银子,两千两应该还是能拿出来。再加上,我手里还有当初分得的一片空地,足够盖工坊的了。这就省下了买地的钱。不过,也要建设起来,也不少钱。另外,我建的那些酒楼,客栈,每个月都还钱,现在已经还了半年了。还剩下两万多两没有还完。不过,我预计,明年或者是后年就能还清楚了。”
“现在需要一万五千两,去掉我自己有地,还需要一万三千两左右,我有了两千两,还需要一千两。那就要向银行借一万一千两银子。我盘了一下手里的帐目。当初分给我的有城外一千多亩的土地,还有两个牧场。牧场还是要保留着。毕竟,有自己的牧场,万一收购羊毛不方便的时候,自己的牧场能应应急。田地我不打算保留了,要是出手的话,现在市价还好,大概能卖出来五千两银子。这样我们只要贷款六千两银子就行了。要是毛纺厂经营的好,说不定,一年就能把债务还清了,你们看呢?”
这话一说,大家都震动起来,尤其是文先勇的正妻,她不能接受,家里没有一点田产。她首先不同意,家里没有田产,那吃饭怎么办?她说:“老爷,我们那些田产可是当初分给我们的?现在都卖了,将来可怎么办啊?没有了田地,我们吃的粮食可怎么办啊?”
文先勇说:“没有田地,我们就饿着了?我们府里什么时候吃过自己庄子上出产的粮食了?我们不是一向都喜欢吃江南的细米,不惯吃北方的麦子,家里的粮食不是都是买来的?铁壁关有多少粮食铺子啊?还能少了你的粮食吃?这一年来,我们眼看着,整个铁壁关大路上络绎不绝的都是运输粮食的队伍。南洋的粮食,大楚江南的粮食都往这里运。不但我们够吃的。就是这突然多出来的几十万的外地来打工的百姓也都够粮食吃。”
“我也带你们去过山海城,看过部落和我们大楚商人之间的交易。我们这一年中,卖给那些部落多少粮食啊?连那些草原部落,我们大楚都养的起,还能少了你的吃食。不过,以后,我们没有庄子了,就在自己的府里建一个大一些的粮囤,多存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就行了。干嘛还非要自己的庄子出产的粮食啊?”
这话说的文先勇的夫人不吭声了,想反驳,也找不到理由。
文先勇没有理会夫人,至于旁边两个小妾,他更是没有看。这个家还是要轮不到她们说话。文先勇的大儿子考虑了一下,看看妻子,他的妻子微微点点头。他鼓起勇气说:“父亲,我觉得可行。西北这里的田产出息太少了。一年一熟,就是用了新种子,也赚不了多少钱。这一千亩地,我们也不好对佃户们太苛刻,也要顾及名声,这么一来,我们今年的收益只有不到二百两银子。委实太少了。还不如我们铁壁关一个酒楼一个月的盈利呢。还要专门派人去管着,真是不划算。要是卖出去,不但有了活钱,还可以把人手收回来,我们建工坊也少不了人手啊。”
文先勇很满意的点点头。他的夫人看大儿子就这么说,也不吭声了。只能答应了。
文先勇说:“那事情就这么定了。本来,家里这些事情都是我在管着,老大和老二都是管着我们府里的事情,还有牧场和田庄的事情。可是,要是工坊开办之后,我可能管不了客栈,酒楼的生意了。这样吧。客栈和酒楼的生意就交给老大管着。老二也要学着做事情,管着城外两个牧场。”
老大和老二都高兴起来。
文先勇家这样决定的。其余几家也都上演了差不多的事情。第二天,大家又在文家的祠堂碰头。把各家的决定说了出来,别管钱是怎么来的,反正都同意了文氏的做法。他们商议妥了,就写成文字契约,送去严叔鹏的严府,交给了文氏的陪房。下午,文氏就派了一个嬷嬷带着两个夹子过来。
那个嬷嬷是文家出来的,家生子,和各房头的爷们都认识,她先给大家行了礼,然后说:“我们夫人交给奴婢这两样东西,一样是五万五千两银票,每五千两银子附上一份契约,是以后分红的依据。一共是十一份。另一个小夹子是夫人的帖子。让奴婢拿着这个帖子跟着各位大老爷去银行贷款去。”
文家各位一看文氏这么干脆利索,也不推迟了,忙跟着这个嬷嬷一起拿着文书去了银行。因为有文氏担保,事情格外顺利。谁不知道,如今文氏在陈文蕙的面前,地位和当年的万淑慧仿佛。银行的这些人麻溜的办好了事情,把各家需要的银票送到各位的面前。
文家这些人不由得感叹,朝里有人就是好办事啊。以前,他们也来贷过款的,手续很是复杂。考察了一圈之后才贷了,这一回这么轻松。这让他们觉得,让文氏参股,实在是一项大好事。
银子拿到手之后,各家就开始忙去了。先是去专利局,买了专利,又去黑家定了工具,然后就是盖厂房,招募人手,还要派人去山海城那些部落里,收购羊毛。
毛纺文家就这么成立了起来。后来,真正成为了西北一个巨大的家族,手里掌握着巨额的财富。(未完待续。)
“你们每家只出一万五千两银子。可能一时间拿不出来,不过,可以像银行贷款,这个我可以去和银行的说,即使你们酒楼,客栈的贷款一时间还没有还清,也没有关系,我给做担保,一定能贷出来。我们在西北打造一个毛纺文家。”
这真是个好主意。大家都眼睛一亮。集团什么的他们弄不明白,但是,联合起来做生意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而且,十一家工坊却是是比一家工坊强大的多。文氏提出来的分成比例他们也都很满意,只占四分之一,这样就不会影响他们日常的经营,也就是经营权,决策权还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而且,文氏很开诚布公,这十年里面,她替大家挡下一切官面上的事情。这就好办多了。这样文氏拿四分之一的红利也不算多。更何况,文氏还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五万多两银子出来。
很多这样的事情,都是拿干股的,就是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出,光拿红利。可是,文氏没有这么做。这还能不让文家这些人满意吗?
文氏说完,看到大家都兴奋的讨论起来,就站起来,彬彬有礼的说:“各位叔叔们。这是个大事,你们慢慢讨论吧。经营上面的事情,你们比我一个女子懂得的多。我还有事情没有办完,就告辞了。等到你们讨论好了,派个人跟我说一声。我就叫人把银票送过来。还有银行方面需要我打招呼的,到时候,到我的府里,我会让人拿着我的名帖和叔叔们一起去银行的。”
说完,文氏盈盈行了礼,就告辞走了。
文氏走了之后,文家的这些人都不淡定了。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自己看中了毛线纺织的技术,有的说看中了粗呢纺织技术,有的说看中了斜纹呢纺织的技术。有的说自己现在手里只有四五千两银子。得向银行借大头,上万两了。有的说,自己分到的土地可以拿出来卖掉一部分。现在城里的人多了,买土地的人也多了,土地经营实在是划不来,就算是,种了新种,用新的技术,还是出产不多。这里的土地贫瘠,一年一熟。实在是比不上江南的土地。不如卖掉一部分,换成活钱,这样将来也能少像银行借一点钱。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了一番后,又各自回家和家里人商议。这一晚上,文家家家都在灯下算计着,分派任务。
文先勇也在家里召开了小型的家庭会议。他有一个正妻,两个妾,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儿子都是嫡出的。女儿都是庶出的。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大了。其中,大儿子已经娶了媳妇,并且生了一个小孙女。女儿还小,并没有定下人家。
文先勇把家里人都召集过来,把这个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我已经决定要去买斜纹呢的纺织技术了。全部算下来可能要两万两银子。我手头现在没有这么多银子,两千两应该还是能拿出来。再加上,我手里还有当初分得的一片空地,足够盖工坊的了。这就省下了买地的钱。不过,也要建设起来,也不少钱。另外,我建的那些酒楼,客栈,每个月都还钱,现在已经还了半年了。还剩下两万多两没有还完。不过,我预计,明年或者是后年就能还清楚了。”
“现在需要一万五千两,去掉我自己有地,还需要一万三千两左右,我有了两千两,还需要一千两。那就要向银行借一万一千两银子。我盘了一下手里的帐目。当初分给我的有城外一千多亩的土地,还有两个牧场。牧场还是要保留着。毕竟,有自己的牧场,万一收购羊毛不方便的时候,自己的牧场能应应急。田地我不打算保留了,要是出手的话,现在市价还好,大概能卖出来五千两银子。这样我们只要贷款六千两银子就行了。要是毛纺厂经营的好,说不定,一年就能把债务还清了,你们看呢?”
这话一说,大家都震动起来,尤其是文先勇的正妻,她不能接受,家里没有一点田产。她首先不同意,家里没有田产,那吃饭怎么办?她说:“老爷,我们那些田产可是当初分给我们的?现在都卖了,将来可怎么办啊?没有了田地,我们吃的粮食可怎么办啊?”
文先勇说:“没有田地,我们就饿着了?我们府里什么时候吃过自己庄子上出产的粮食了?我们不是一向都喜欢吃江南的细米,不惯吃北方的麦子,家里的粮食不是都是买来的?铁壁关有多少粮食铺子啊?还能少了你的粮食吃?这一年来,我们眼看着,整个铁壁关大路上络绎不绝的都是运输粮食的队伍。南洋的粮食,大楚江南的粮食都往这里运。不但我们够吃的。就是这突然多出来的几十万的外地来打工的百姓也都够粮食吃。”
“我也带你们去过山海城,看过部落和我们大楚商人之间的交易。我们这一年中,卖给那些部落多少粮食啊?连那些草原部落,我们大楚都养的起,还能少了你的吃食。不过,以后,我们没有庄子了,就在自己的府里建一个大一些的粮囤,多存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就行了。干嘛还非要自己的庄子出产的粮食啊?”
这话说的文先勇的夫人不吭声了,想反驳,也找不到理由。
文先勇没有理会夫人,至于旁边两个小妾,他更是没有看。这个家还是要轮不到她们说话。文先勇的大儿子考虑了一下,看看妻子,他的妻子微微点点头。他鼓起勇气说:“父亲,我觉得可行。西北这里的田产出息太少了。一年一熟,就是用了新种子,也赚不了多少钱。这一千亩地,我们也不好对佃户们太苛刻,也要顾及名声,这么一来,我们今年的收益只有不到二百两银子。委实太少了。还不如我们铁壁关一个酒楼一个月的盈利呢。还要专门派人去管着,真是不划算。要是卖出去,不但有了活钱,还可以把人手收回来,我们建工坊也少不了人手啊。”
文先勇很满意的点点头。他的夫人看大儿子就这么说,也不吭声了。只能答应了。
文先勇说:“那事情就这么定了。本来,家里这些事情都是我在管着,老大和老二都是管着我们府里的事情,还有牧场和田庄的事情。可是,要是工坊开办之后,我可能管不了客栈,酒楼的生意了。这样吧。客栈和酒楼的生意就交给老大管着。老二也要学着做事情,管着城外两个牧场。”
老大和老二都高兴起来。
文先勇家这样决定的。其余几家也都上演了差不多的事情。第二天,大家又在文家的祠堂碰头。把各家的决定说了出来,别管钱是怎么来的,反正都同意了文氏的做法。他们商议妥了,就写成文字契约,送去严叔鹏的严府,交给了文氏的陪房。下午,文氏就派了一个嬷嬷带着两个夹子过来。
那个嬷嬷是文家出来的,家生子,和各房头的爷们都认识,她先给大家行了礼,然后说:“我们夫人交给奴婢这两样东西,一样是五万五千两银票,每五千两银子附上一份契约,是以后分红的依据。一共是十一份。另一个小夹子是夫人的帖子。让奴婢拿着这个帖子跟着各位大老爷去银行贷款去。”
文家各位一看文氏这么干脆利索,也不推迟了,忙跟着这个嬷嬷一起拿着文书去了银行。因为有文氏担保,事情格外顺利。谁不知道,如今文氏在陈文蕙的面前,地位和当年的万淑慧仿佛。银行的这些人麻溜的办好了事情,把各家需要的银票送到各位的面前。
文家这些人不由得感叹,朝里有人就是好办事啊。以前,他们也来贷过款的,手续很是复杂。考察了一圈之后才贷了,这一回这么轻松。这让他们觉得,让文氏参股,实在是一项大好事。
银子拿到手之后,各家就开始忙去了。先是去专利局,买了专利,又去黑家定了工具,然后就是盖厂房,招募人手,还要派人去山海城那些部落里,收购羊毛。
毛纺文家就这么成立了起来。后来,真正成为了西北一个巨大的家族,手里掌握着巨额的财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