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第三战场
制定并执行诺曼底计划,是为了接应受困水师和青蛟龙逃离濑户内海,但福冈没有毗邻濑户内海,即便汉军在福冈地区登陆并顺利开辟第二战场,受困水师也没有办法直接与之会合。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所以,仅仅开辟第二战场还不够。
要脱离濑户内海这个囚笼,还得开辟第三战场!
受困汉军水师在第三战场登陆,放弃从海路强冲防御严密的关门海峡,,改走陆路往福冈方向转进,在福冈第二战场汉军的接应下,彻底冲破樊篱,将青蛟龙从倭人重重包围下转移出来,将营救任务完成。
第三战场,选定在国东半岛。
国东半岛,是一个从上空俯瞰接近圆形的半岛,位于北九州东北部,距关门海峡不算太远,走海路约百里左右,走陆路大概会远一半。
选择在国东半岛登陆,而不是更接近关门海峡处,是因为关门海峡乃是邪马台和毛利国边界,邪马台在海峡西面驻扎了大量部队。越靠近海峡,越容易遭遇邪马台国倭军,甚至不排除危急时邪马台放毛利国部队过海峡,那样一来,汉军水师的处境将非常危险。相反,汉军水师在国东半岛登陆,离关门海峡有百余里路程,一来倭军后方防备没那么严密,二来那里较远,海峡倭军即便有心前去阻击,恐怕也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及时赶到拦截。
随着好好一声令下,黑压压的战船出现在国东半岛附近海域。
汉军水师乘风破浪,直扑海岸。
驻扎在国东半岛倭兵仅千余人,见汉军水师杀到,硬着头皮海滩列阵,妄图阻止汉军水师登陆,但他们的努力只能是徒劳。两万多汉军铺天盖地,根本不是一千多倭兵能抵挡的,即使如此,甘宁还很不厚道地军团技抢功,一个最大功率军团技下去干掉三百多人,倭兵摆出来的防御阵地空了一片,剩余数百倭兵,也很快被狼群般冲来的汉军淹没。
登陆成功!
前线聊天室一片欢腾。
好好难掩激动,大声下令道:“各部按计划行动,狗狗狗!”
“收到!”
“得令!”
“好咧!”
“yes, sir!”
乱糟糟的应答声中,汉军水师迅速行动起来。
按照计划,水师在国东半岛抢滩成功后,将一分为三。
第一部,五千领主部队分成十支小队,收集约一半战船,就地补充食水,然后十支小队分头行动,继续在濑户内海跟倭人水师打游击,掩护大部队带着青蛟龙撤离。
负责断后的领地部队,活着离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战场上总会有九死一生的任务,也总得有人去执行。若没有人牵制香宗国和狗奴国水师,大部队随时可能被倭国水师走丰后水道堵截,以小部队操纵大量战船为饵,或能迷惑对手,为大部队突围多争取些许机会。
参与海上游击的还有东海海贼。
东海海贼是主动要求加入游击队,主要是海贼首领胡玉不甘心放弃战船,海贼放弃了战船,还叫哪门子海贼?登陆跑路这种事情,简直是海贼的耻辱!海贼实力不及倭国正规军,正面刚要不了多久就得跪,但海贼向来没有跟强敌正面刚的传统,碰到打不过的,跟对方在海上兜圈子还不会?
相对于陆路突围,东海海贼还是更愿意在海上漂。
毕竟他们游击经验丰富,完成补给后又可以在海上浪,或带倭人遛狗,或找个荒岛躲猫猫,一路上看到那么多小岛,胡玉才不信都被倭人控制了。权且在丰后水道应付一段时间,等大部队顺利突围,或者辽东军抵达战区,倭人对濑户内海的围剿力度势必降低,说不定关门海峡的封锁自然解除,到时候他们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去,既有断后战功,又能保住宝贵的战船,可谓两全其美。
胡玉原本想拉渤海海贼一起,海贼更信任海贼。
可惜渤海海贼已经是逐鹿领附属势力,此行是为营救领地守护兽而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置青蛟龙于不顾、去跟东海海贼打游击,管承果断拒绝。
管承不在乎本部战船损失,渤海海贼现在装备的船,大多来自飞鱼领,为救青蛟龙弃船,鱼不智绝对不会说什么,回头肯定给补充新战船。管承部最初是与逐鹿领合作,成为附庸势力是后来的事,在那之前,从逐鹿领获得的战船大多是斩蛟营换下来的旧战船,虽说并不差,但管承眼红斩蛟营的新式战船已久,一直苦于没机会,这次弃船,正好换装。
第二部,大部队带着青蛟龙向西北方向急行军,向福冈登陆点靠拢。这个时候,福冈第二战场登陆部队也没闲着,多路前出,接应青蛟龙突围。
第三部,三千领主部队开着剩余战船,沿九州海岸线驶向北方,与第二部呈海陆并进之势。一旦陆路突围遭遇倭兵强势阻截,短时间难以突破,可重新转移到第三部战船上,走海路绕过倭兵拦截。
考虑到北九州的邪马台国水师尽丧,仅剩陆军可用,汉军水师海陆结合的突围方式,邪马台倭军很难应付。除此之外,福冈登陆部队建立登陆点后迅猛前出,将最大限度牵制邪马台军力,策应水师和青蛟龙突围。
平心而论,诺曼底计划是一份相当不错的作战计划。
前线聊天室那么多大佬,不乏战术达人,虽说很难分清是否纸上谈兵,但那么多玩家群策群力鼓捣出一份作战计划,总体来说大概算是切实可行,面面俱到,看起来还是挺靠谱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古人诚不我欺。
前线聊天室某大佬对诺曼底计划的评价是:完美!
然而,再完美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
诺曼底计划第一阶段,福冈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圆满完成。
第二阶段,国东半岛登陆貌似挺顺利,可就在水师按计划兵分三路时,一个始料未及的状况出现了:青蛟龙死活不上岸!
好好喷出一口老血。
一群大佬集体风中凌乱。
所以,仅仅开辟第二战场还不够。
要脱离濑户内海这个囚笼,还得开辟第三战场!
受困汉军水师在第三战场登陆,放弃从海路强冲防御严密的关门海峡,,改走陆路往福冈方向转进,在福冈第二战场汉军的接应下,彻底冲破樊篱,将青蛟龙从倭人重重包围下转移出来,将营救任务完成。
第三战场,选定在国东半岛。
国东半岛,是一个从上空俯瞰接近圆形的半岛,位于北九州东北部,距关门海峡不算太远,走海路约百里左右,走陆路大概会远一半。
选择在国东半岛登陆,而不是更接近关门海峡处,是因为关门海峡乃是邪马台和毛利国边界,邪马台在海峡西面驻扎了大量部队。越靠近海峡,越容易遭遇邪马台国倭军,甚至不排除危急时邪马台放毛利国部队过海峡,那样一来,汉军水师的处境将非常危险。相反,汉军水师在国东半岛登陆,离关门海峡有百余里路程,一来倭军后方防备没那么严密,二来那里较远,海峡倭军即便有心前去阻击,恐怕也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及时赶到拦截。
随着好好一声令下,黑压压的战船出现在国东半岛附近海域。
汉军水师乘风破浪,直扑海岸。
驻扎在国东半岛倭兵仅千余人,见汉军水师杀到,硬着头皮海滩列阵,妄图阻止汉军水师登陆,但他们的努力只能是徒劳。两万多汉军铺天盖地,根本不是一千多倭兵能抵挡的,即使如此,甘宁还很不厚道地军团技抢功,一个最大功率军团技下去干掉三百多人,倭兵摆出来的防御阵地空了一片,剩余数百倭兵,也很快被狼群般冲来的汉军淹没。
登陆成功!
前线聊天室一片欢腾。
好好难掩激动,大声下令道:“各部按计划行动,狗狗狗!”
“收到!”
“得令!”
“好咧!”
“yes, sir!”
乱糟糟的应答声中,汉军水师迅速行动起来。
按照计划,水师在国东半岛抢滩成功后,将一分为三。
第一部,五千领主部队分成十支小队,收集约一半战船,就地补充食水,然后十支小队分头行动,继续在濑户内海跟倭人水师打游击,掩护大部队带着青蛟龙撤离。
负责断后的领地部队,活着离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战场上总会有九死一生的任务,也总得有人去执行。若没有人牵制香宗国和狗奴国水师,大部队随时可能被倭国水师走丰后水道堵截,以小部队操纵大量战船为饵,或能迷惑对手,为大部队突围多争取些许机会。
参与海上游击的还有东海海贼。
东海海贼是主动要求加入游击队,主要是海贼首领胡玉不甘心放弃战船,海贼放弃了战船,还叫哪门子海贼?登陆跑路这种事情,简直是海贼的耻辱!海贼实力不及倭国正规军,正面刚要不了多久就得跪,但海贼向来没有跟强敌正面刚的传统,碰到打不过的,跟对方在海上兜圈子还不会?
相对于陆路突围,东海海贼还是更愿意在海上漂。
毕竟他们游击经验丰富,完成补给后又可以在海上浪,或带倭人遛狗,或找个荒岛躲猫猫,一路上看到那么多小岛,胡玉才不信都被倭人控制了。权且在丰后水道应付一段时间,等大部队顺利突围,或者辽东军抵达战区,倭人对濑户内海的围剿力度势必降低,说不定关门海峡的封锁自然解除,到时候他们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去,既有断后战功,又能保住宝贵的战船,可谓两全其美。
胡玉原本想拉渤海海贼一起,海贼更信任海贼。
可惜渤海海贼已经是逐鹿领附属势力,此行是为营救领地守护兽而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置青蛟龙于不顾、去跟东海海贼打游击,管承果断拒绝。
管承不在乎本部战船损失,渤海海贼现在装备的船,大多来自飞鱼领,为救青蛟龙弃船,鱼不智绝对不会说什么,回头肯定给补充新战船。管承部最初是与逐鹿领合作,成为附庸势力是后来的事,在那之前,从逐鹿领获得的战船大多是斩蛟营换下来的旧战船,虽说并不差,但管承眼红斩蛟营的新式战船已久,一直苦于没机会,这次弃船,正好换装。
第二部,大部队带着青蛟龙向西北方向急行军,向福冈登陆点靠拢。这个时候,福冈第二战场登陆部队也没闲着,多路前出,接应青蛟龙突围。
第三部,三千领主部队开着剩余战船,沿九州海岸线驶向北方,与第二部呈海陆并进之势。一旦陆路突围遭遇倭兵强势阻截,短时间难以突破,可重新转移到第三部战船上,走海路绕过倭兵拦截。
考虑到北九州的邪马台国水师尽丧,仅剩陆军可用,汉军水师海陆结合的突围方式,邪马台倭军很难应付。除此之外,福冈登陆部队建立登陆点后迅猛前出,将最大限度牵制邪马台军力,策应水师和青蛟龙突围。
平心而论,诺曼底计划是一份相当不错的作战计划。
前线聊天室那么多大佬,不乏战术达人,虽说很难分清是否纸上谈兵,但那么多玩家群策群力鼓捣出一份作战计划,总体来说大概算是切实可行,面面俱到,看起来还是挺靠谱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古人诚不我欺。
前线聊天室某大佬对诺曼底计划的评价是:完美!
然而,再完美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
诺曼底计划第一阶段,福冈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圆满完成。
第二阶段,国东半岛登陆貌似挺顺利,可就在水师按计划兵分三路时,一个始料未及的状况出现了:青蛟龙死活不上岸!
好好喷出一口老血。
一群大佬集体风中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