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特殊的大学
鞠躬感谢“只会加法”大大、“紫焱妖叶”大大月票支持!
——————————————
在京城西北部皇家园林的北邻,有一座占地一千二百亩的神秘大院这座,这座大院曾经在地图上没有标识、查号台没有登记电话,不但闲人勿近,有事要进入进入那就更必须要严格检查,在大门口传达室,来访者必须递上有效证件,报上要找的人名,待工作人员电话与对方确认通过后,领得一张通行证,交与大门jǐng卫查验再次通过后,才能踏入大门。
进入大门,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的是庄重、大气的主楼,这是一座七层高的灰sè建筑,也是这里最高的建筑,与主楼相连的是两栋对称的侧楼。主楼背后,是一个广场。在广场上看到了一尊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长方形巨石。石碑的北面,矗立着仿窑洞设计的大礼堂。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里面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在西侧,有一处中式园林,名为“荟茗园”,亭台楼榭,风光宜人。园中有水,取名“掠燕湖”。素有“掠燕湖边数归燕,荟茗园里品香茗”的传统。
里面的建筑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朴素,和外面繁华的都市形成一种很鲜明的反差。
这里在外人眼中很神秘,在多海内外观察家眼中,这里被看作是“重要理论创新研究基地”。“观察共和国政坛风向的窗口”。这里。就是云集了众多**高官与智囊的“高地”--这便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央党校。
chūn寒料峭的二月底,陆政东在安排好手里的工作之后也作为新一年chūn节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一员来到这里,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员卡、饭卡、图书卡、游泳卡、rì程表和注意事项。
陆政东仔细看了rì程表和注意事项,收拾好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在开学前一天晚上准时来到学校——即便是他家在京城,也要和其他在此学习的人一样,处于“隔离”状态进行学习。
省部级干部的宿舍是一栋传统式样的老房子。砖墙、琉璃瓦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褪sè,外表显得有些陈旧。
而里面有点像火车的卧铺车厢,北边靠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墙上有一格一格的窗户;南边是学员宿舍。每间宿舍是一个大通间。
门口一侧是卫生间,一侧是衣柜。往里是一个客厅,摆放着沙发、电视机和几件简单的家具。再往里就是卧室,摆着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和一张写字台,还有一台台式电脑。
陆政东看了看,有点像普通的三星级酒店的房间。被褥、牙刷、毛巾等rì用品一应俱全,不需要学员自己带。
陆政东报到之后就被告知。要完成“三个转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完成从官员到学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这里都是学员,都要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习。这也是自建校以来不变的要求。
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七点到七点半,是早餐时间。晚餐时间是在晚上六点到六点半,大门晚上十一点准时关闭,超过十一点进校必须登记。
至于带秘书乘座驾那更是在不被允许之列,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请假必须经过批准。请假两天以内,由组织员批准;请假两天以上、一周以内的,需报进修部主任批准;请假一周以上的,则由党校副校长批准,并报教务部备案。
至于在里面也不用想睡懒觉,省部级宿舍楼房间里的闹钟固定七点半叫醒,就算闹钟闹不醒,但服务员每天早上七点半会准时按门铃送水,让人根本就没法再睡。
陆政东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适应,但对陆政东来讲,远离烦琐的rì常政务、到这里来学习既是来充电,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调整休息的机会……
跟所有的学校一样,上学第一天是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全校xìng的,省部班、地厅班、县处班这三个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少数民族班等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以及党校的全体老师都要参加。
陆政东和其他人一样,吃过早饭之后,都赶紧整理自己的容装——虽然开学典礼是同样的,但是出席开学典礼的领导不一样,常委兼党校校长、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等都要出席。
身着正装的学员们在宿舍楼前集合,由组织员、副组织员带队前去参加。
每个省部班都会配备两名老师担任组织员和副组织员,组织员一般是正厅级干部,副组织员一般是副厅级干部,相当于学校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此时,没有“部长”、“省长”之分,只有一个个学生。全部肃静的列好队,前往大礼堂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过后,陆政东和其他同班学员回到教室.
他们这一期分为两个班,一个是经济建设研究方向,一个是社会发展研究方向。
陆政东所在的班是经济建设研究方向,到教室后的第一节课是举行支部活动,实际上是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会,不少人平时都是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中碰过面,大家基本都有个印象。
当然陆政东也知道,他在省部班,乃至整个学校里恐怕也是属于引人注目的一个——即便是来学习的都是各个层级的年轻者,可他依然还是太年轻。
组织员向大家宣布了支部书记、副书记、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和生活委员,第二天才是正式上课。
省部班学习是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自学,而且省部班也没有毕业考试,看起来很是轻松,但实际上却是相反,“考试”实际上无所不在,平常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都是考察的范畴,而在学完一个小单元的课程后,学校会安排讨论,讨论以组为单位,每组**个人;等到学完一个大单元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大讨论,这实际上也是考试。
而省部班虽然没有考试,但是有课题研究,这实际上“大考”和毕业论文。
老师会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的领域报课题。课题汇总后,教务部把同一课题的六七个人编为一组,选出一个组长,去某个省或某部委进行调研,不管选的是什么题目,做起来都有难度。
学校里也曾经有过因为也有人表现不佳或者考核不合格,被劝退,这无疑是对其政治前途是毁灭xìng的打击,虽然这样的事情通常轮不到省部班,但是如果表现不佳,同样是会影响到今后的政治生涯,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些压力的。所以谁也对这样的学习掉以轻心。
对陆政东来说,这里的老师水平确实很高,即便是一些社会上公认的理论学习,由于结合了实际也不显得枯燥,陆政东觉得这也是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和水平的一个机会,真正放下心思来学习其实也还是挺充实的一件事。
rì子就在这样的学习讨论中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三月初,这天他们班的组织员找他谈话,寒暄了极具之后,便说明找他谈话的原因:
“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作岗位,在各自的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你在经济方面有专长,而且在中*央集体学习的时候给领导们也讲过,所以我们考虑让你也来打这个头炮。”
陆政东没想到会这样,迟疑了一下道:
“这……我的任务就是来学习,来充电、来吸收营养的……”
组织员一笑道:
“我知道,但请省长学员、部长学员走上讲坛,在这里校常有的事。这也被视作“学校的特权”。上了讲台,你就是老师,就可以讲,而下了讲台,你就是学生,那就该怎么学习就怎么学习。”
既然有同学之间相互讲课的安排,这基本上是代表了组织上的意见,容不得他推辞,陆政东也就只好答应。
只是陆政东没想到原本她以为只是给同班的同学讲讲,但学校却是把课堂安排在了大礼堂,让他讲大课。
学校的课分为小课、中课和大课。小课是以支部为单位上课,中课则是把几个支部的两三百名学员集中在一起上课。大课是全校xìng的大讲座,地点在大礼堂或综合楼的梯形教室。
主讲大课的,都是省部级领导干部,或者国内某一领域的顶尖专家,陆政东没想到也轮到到他,而且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不但学员,学校离退休的老教授也来了,听说在党校工作的硕士、博士生为了听到他的这个讲座还早早就过去占座位,最后比平常上大课来的人还要多……(未完待续。。)
——————————————
在京城西北部皇家园林的北邻,有一座占地一千二百亩的神秘大院这座,这座大院曾经在地图上没有标识、查号台没有登记电话,不但闲人勿近,有事要进入进入那就更必须要严格检查,在大门口传达室,来访者必须递上有效证件,报上要找的人名,待工作人员电话与对方确认通过后,领得一张通行证,交与大门jǐng卫查验再次通过后,才能踏入大门。
进入大门,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的是庄重、大气的主楼,这是一座七层高的灰sè建筑,也是这里最高的建筑,与主楼相连的是两栋对称的侧楼。主楼背后,是一个广场。在广场上看到了一尊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长方形巨石。石碑的北面,矗立着仿窑洞设计的大礼堂。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里面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在西侧,有一处中式园林,名为“荟茗园”,亭台楼榭,风光宜人。园中有水,取名“掠燕湖”。素有“掠燕湖边数归燕,荟茗园里品香茗”的传统。
里面的建筑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朴素,和外面繁华的都市形成一种很鲜明的反差。
这里在外人眼中很神秘,在多海内外观察家眼中,这里被看作是“重要理论创新研究基地”。“观察共和国政坛风向的窗口”。这里。就是云集了众多**高官与智囊的“高地”--这便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央党校。
chūn寒料峭的二月底,陆政东在安排好手里的工作之后也作为新一年chūn节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一员来到这里,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员卡、饭卡、图书卡、游泳卡、rì程表和注意事项。
陆政东仔细看了rì程表和注意事项,收拾好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在开学前一天晚上准时来到学校——即便是他家在京城,也要和其他在此学习的人一样,处于“隔离”状态进行学习。
省部级干部的宿舍是一栋传统式样的老房子。砖墙、琉璃瓦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褪sè,外表显得有些陈旧。
而里面有点像火车的卧铺车厢,北边靠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墙上有一格一格的窗户;南边是学员宿舍。每间宿舍是一个大通间。
门口一侧是卫生间,一侧是衣柜。往里是一个客厅,摆放着沙发、电视机和几件简单的家具。再往里就是卧室,摆着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和一张写字台,还有一台台式电脑。
陆政东看了看,有点像普通的三星级酒店的房间。被褥、牙刷、毛巾等rì用品一应俱全,不需要学员自己带。
陆政东报到之后就被告知。要完成“三个转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完成从官员到学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这里都是学员,都要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习。这也是自建校以来不变的要求。
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七点到七点半,是早餐时间。晚餐时间是在晚上六点到六点半,大门晚上十一点准时关闭,超过十一点进校必须登记。
至于带秘书乘座驾那更是在不被允许之列,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请假必须经过批准。请假两天以内,由组织员批准;请假两天以上、一周以内的,需报进修部主任批准;请假一周以上的,则由党校副校长批准,并报教务部备案。
至于在里面也不用想睡懒觉,省部级宿舍楼房间里的闹钟固定七点半叫醒,就算闹钟闹不醒,但服务员每天早上七点半会准时按门铃送水,让人根本就没法再睡。
陆政东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适应,但对陆政东来讲,远离烦琐的rì常政务、到这里来学习既是来充电,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调整休息的机会……
跟所有的学校一样,上学第一天是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全校xìng的,省部班、地厅班、县处班这三个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少数民族班等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以及党校的全体老师都要参加。
陆政东和其他人一样,吃过早饭之后,都赶紧整理自己的容装——虽然开学典礼是同样的,但是出席开学典礼的领导不一样,常委兼党校校长、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等都要出席。
身着正装的学员们在宿舍楼前集合,由组织员、副组织员带队前去参加。
每个省部班都会配备两名老师担任组织员和副组织员,组织员一般是正厅级干部,副组织员一般是副厅级干部,相当于学校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此时,没有“部长”、“省长”之分,只有一个个学生。全部肃静的列好队,前往大礼堂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过后,陆政东和其他同班学员回到教室.
他们这一期分为两个班,一个是经济建设研究方向,一个是社会发展研究方向。
陆政东所在的班是经济建设研究方向,到教室后的第一节课是举行支部活动,实际上是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会,不少人平时都是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中碰过面,大家基本都有个印象。
当然陆政东也知道,他在省部班,乃至整个学校里恐怕也是属于引人注目的一个——即便是来学习的都是各个层级的年轻者,可他依然还是太年轻。
组织员向大家宣布了支部书记、副书记、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和生活委员,第二天才是正式上课。
省部班学习是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自学,而且省部班也没有毕业考试,看起来很是轻松,但实际上却是相反,“考试”实际上无所不在,平常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都是考察的范畴,而在学完一个小单元的课程后,学校会安排讨论,讨论以组为单位,每组**个人;等到学完一个大单元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大讨论,这实际上也是考试。
而省部班虽然没有考试,但是有课题研究,这实际上“大考”和毕业论文。
老师会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的领域报课题。课题汇总后,教务部把同一课题的六七个人编为一组,选出一个组长,去某个省或某部委进行调研,不管选的是什么题目,做起来都有难度。
学校里也曾经有过因为也有人表现不佳或者考核不合格,被劝退,这无疑是对其政治前途是毁灭xìng的打击,虽然这样的事情通常轮不到省部班,但是如果表现不佳,同样是会影响到今后的政治生涯,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些压力的。所以谁也对这样的学习掉以轻心。
对陆政东来说,这里的老师水平确实很高,即便是一些社会上公认的理论学习,由于结合了实际也不显得枯燥,陆政东觉得这也是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和水平的一个机会,真正放下心思来学习其实也还是挺充实的一件事。
rì子就在这样的学习讨论中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三月初,这天他们班的组织员找他谈话,寒暄了极具之后,便说明找他谈话的原因:
“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作岗位,在各自的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你在经济方面有专长,而且在中*央集体学习的时候给领导们也讲过,所以我们考虑让你也来打这个头炮。”
陆政东没想到会这样,迟疑了一下道:
“这……我的任务就是来学习,来充电、来吸收营养的……”
组织员一笑道:
“我知道,但请省长学员、部长学员走上讲坛,在这里校常有的事。这也被视作“学校的特权”。上了讲台,你就是老师,就可以讲,而下了讲台,你就是学生,那就该怎么学习就怎么学习。”
既然有同学之间相互讲课的安排,这基本上是代表了组织上的意见,容不得他推辞,陆政东也就只好答应。
只是陆政东没想到原本她以为只是给同班的同学讲讲,但学校却是把课堂安排在了大礼堂,让他讲大课。
学校的课分为小课、中课和大课。小课是以支部为单位上课,中课则是把几个支部的两三百名学员集中在一起上课。大课是全校xìng的大讲座,地点在大礼堂或综合楼的梯形教室。
主讲大课的,都是省部级领导干部,或者国内某一领域的顶尖专家,陆政东没想到也轮到到他,而且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不但学员,学校离退休的老教授也来了,听说在党校工作的硕士、博士生为了听到他的这个讲座还早早就过去占座位,最后比平常上大课来的人还要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