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震撼(三)
梁先学最后还是没忍住,把周书明和陆政东一起去见马英华的事情很是婉转的透露给了詹继东。
放下之后,梁先学又觉得有些后悔,在这样的心境下,梁先学又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呆坐了许久,又一次下定决心:这是最后一次!
只是梁先学不知道,潘多拉这个盒子一旦打开,想要回头,哪有那般容易?
詹继东得到梁先学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心里发闷,这样的事情在原来周书明就算是已经下了决心,肯定会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可是这一次却是完全的避开了他。
周书记是担心他因为和陆政东之间的关系,怕他的观点和意见受这样关系的影响,而不够客观,从而会误导其的想法?还是……
詹继东沉思许久,也完全无法猜透周书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不过对于马英华的事情,他还是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他相信周书明接下来不管是吹风也好,摸底也罢,都会向他谈起这事的。
詹继东的判断没错,周书明很快就和他谈到了这事。
詹继东微微一沉吟道:
“马英华这个同志,怎么说呢,对安楠很有感情,只是有时候表现还是不够成熟,这些年为了安楠的事情,根本就一点都不听省委省政府的招呼,这无论是在操作程序上,还是在组织纪律性、政治素养上,还是在顾全大局上,总还是有点欠缺,作为一个高级干部,毕竟不是个单纯搞学问的大学教授,或是耍耍嘴皮子笔杆子而已的作家,这样的缺点不出问题则已。出现问题就会让省里面很被动……我记得你在很多会议上都强调过,在贝湖省,不管某人有多大的本事,作为一个党政干部。只要他眼睛里没有省委省政府。这人就不能用。
这话有道理啊。从工作的角度着想,全省几千万人几千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是在各要害岗位上替我们把关的同志,心里都没有省里的领导,各行其是。自有主张,各吹各的调,各跑各的道,那全省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这样如何能落实省里的政策,落实中*央的各项大政方针?
这还不说,这样的人最容易捅娄子。那省里光替这样的擦屁股堵漏洞都来不及。就别说干事了!
现在有些人都挺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技巧,不像以前的同志只知道闷头傻干,说起来这是一种进步。是好事。但这样的事情过犹不及……”
詹继东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周书明沉吟着。詹继东所讲的,要说他心里一点都不担心,那也是假的,不过现在既然他既然下了决心,那也只有用人不疑了。
詹继东这番话说得很少直白和尖刻,但并不是为了说服周书记放弃使用马英华,他也清楚,周书明其实决心已下,他这么讲只是先抑后扬,为后面的话做铺垫:
“我的意思是,马英华这样的人虽然有这样的缺点,不过也确实对安楠熟悉,从优点上讲也是人才难得,要爱护,要培养,要使用,用好了很可能收到奇效,特别是中*央重视解决安楠的问题这个时候,特别是安解决安楠问题的初期,也需要这样一个有冲劲,有想法的干部来冲锋陷阵,只是在班子的配备上是不是要考虑下?”
詹继东这番话还真是琢磨了一番才想出来的,在比较关键的位置上,得有信任的人把关,他这样讲既不能让周书记觉得他把和陆政东的恩恩怨怨带到这样重要的事情上来,又要在马英华的使用上不管将来是成是败,周书记都觉得他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詹继东之所以相信也只有这样,周书明才会继续信任他……
周书明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詹继东也很了解周书明,周书明性格有些多疑不说,更不喜欢事情不再其掌控之中,即便是这一次形势逼人,还是如此,詹继东知道他已经达到了他的主要目的,也就不再多言……
——————————————
在周书明和陆政东和马英华夜话之后没多久,人们--首先是省委大楼里的人惊奇地获知,马英华要被任命为安楠市委书记,去全面主持安楠的工作。
省城轰动了,安楠轰动了。人们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从改革开放,直至今日,在贝湖省,但凡有重大人事变动,在省城,即便不是“全城”,最起码也会是在相当一个范围的政治圈子里,事先总会有种种迹象、种种路边社、地下组织部的人传出种种议论,或暗或明,或真或假地,沸沸扬扬地,风雨一番。
然而这一回,事先一点消息都没透露,半点迹象都没显示,有的都是马英华去政策研究室。
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可是就在全委会结束之后的几小时,省电视台的全省新闻联播播报了省委的这个决定。
只是马英华并没有马上去安楠报道,因为周书明和陆政东还要找他谈话,从周书明办公室出来,马英华急急忙忙地赶到陆政东办公室,陆政东没也是开宗明义:
“多的问题我不讲,两点你要记住,一是矿业集团的改制问题,不要一上任就烧起火来,其二、省纪委接到不少举报材料,揭发安楠矿业集团前任领导班子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还会牵扯上上下下一大批人。你去安楠以后,这些问题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捅到你面前来。
你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还没干,就一头陷在这些问题里。
你当前的重头戏,是调整安楠的经济结构,开拓新局面,把效益抓上去,把人气抓出来。
在刚到的时候先不要忙着算这些老账。更不能搞得大山子人人自危,
这些事情是要讲策略的,先站住脚,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只有理顺了,你才动得了,不然就算你在安楠的普通人群中有威信,你的想法和意志也没办法贯彻下去。
当然安楠矿业集团的改制是势在必行,而矿业集团的领导是不是有经济问题这个事情不查清,实际上也会影响到矿业集团的改制能否顺利进行,这两者实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不堵住这些漏洞,不卡断这些黑手,改制也就是一句空话,
但什么时候动,怎么动,一定要非常注意策略,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和省纪委保持密切联系。
所以你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解决安楠的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这其中的分寸你自己一定要多多思考……”
陆政东实实在在的一番话把马英华的心说得热乎乎的。
如果说,在踏进陆政东办公室门之初,他还有许多的担心,担心陆政东会像某些领导似的,事情一到关键时刻,“乌纱帽情结”就怦然膨胀。这时候,他们除了考虑怎么保住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什么大局安危利害,都成了次要而又次要的事。
至于那些在下边工作的同志的利益,他们就更不会放在心上,只会考虑自己,不管下面的人的死活。看来,这个陆政东还不是这样的人,心里既有大局,也还能替下边的人着想……
由于刚刚周书记和他谈过话,马英华难免会比较一下两人,陆政东和周书明完全是另外一个风格,周书明是严肃而又严谨,主要就是讲原则上的东西。
虽然马英华也很清楚,在周书记和陆省长之间,他必须要非常注意,别一不小心犯了忌讳,不过从内心,他还是觉得陆政东这样务实、负责的作风更为亲近一些……
放下之后,梁先学又觉得有些后悔,在这样的心境下,梁先学又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呆坐了许久,又一次下定决心:这是最后一次!
只是梁先学不知道,潘多拉这个盒子一旦打开,想要回头,哪有那般容易?
詹继东得到梁先学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心里发闷,这样的事情在原来周书明就算是已经下了决心,肯定会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可是这一次却是完全的避开了他。
周书记是担心他因为和陆政东之间的关系,怕他的观点和意见受这样关系的影响,而不够客观,从而会误导其的想法?还是……
詹继东沉思许久,也完全无法猜透周书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不过对于马英华的事情,他还是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他相信周书明接下来不管是吹风也好,摸底也罢,都会向他谈起这事的。
詹继东的判断没错,周书明很快就和他谈到了这事。
詹继东微微一沉吟道:
“马英华这个同志,怎么说呢,对安楠很有感情,只是有时候表现还是不够成熟,这些年为了安楠的事情,根本就一点都不听省委省政府的招呼,这无论是在操作程序上,还是在组织纪律性、政治素养上,还是在顾全大局上,总还是有点欠缺,作为一个高级干部,毕竟不是个单纯搞学问的大学教授,或是耍耍嘴皮子笔杆子而已的作家,这样的缺点不出问题则已。出现问题就会让省里面很被动……我记得你在很多会议上都强调过,在贝湖省,不管某人有多大的本事,作为一个党政干部。只要他眼睛里没有省委省政府。这人就不能用。
这话有道理啊。从工作的角度着想,全省几千万人几千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是在各要害岗位上替我们把关的同志,心里都没有省里的领导,各行其是。自有主张,各吹各的调,各跑各的道,那全省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这样如何能落实省里的政策,落实中*央的各项大政方针?
这还不说,这样的人最容易捅娄子。那省里光替这样的擦屁股堵漏洞都来不及。就别说干事了!
现在有些人都挺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技巧,不像以前的同志只知道闷头傻干,说起来这是一种进步。是好事。但这样的事情过犹不及……”
詹继东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周书明沉吟着。詹继东所讲的,要说他心里一点都不担心,那也是假的,不过现在既然他既然下了决心,那也只有用人不疑了。
詹继东这番话说得很少直白和尖刻,但并不是为了说服周书记放弃使用马英华,他也清楚,周书明其实决心已下,他这么讲只是先抑后扬,为后面的话做铺垫:
“我的意思是,马英华这样的人虽然有这样的缺点,不过也确实对安楠熟悉,从优点上讲也是人才难得,要爱护,要培养,要使用,用好了很可能收到奇效,特别是中*央重视解决安楠的问题这个时候,特别是安解决安楠问题的初期,也需要这样一个有冲劲,有想法的干部来冲锋陷阵,只是在班子的配备上是不是要考虑下?”
詹继东这番话还真是琢磨了一番才想出来的,在比较关键的位置上,得有信任的人把关,他这样讲既不能让周书记觉得他把和陆政东的恩恩怨怨带到这样重要的事情上来,又要在马英华的使用上不管将来是成是败,周书记都觉得他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詹继东之所以相信也只有这样,周书明才会继续信任他……
周书明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詹继东也很了解周书明,周书明性格有些多疑不说,更不喜欢事情不再其掌控之中,即便是这一次形势逼人,还是如此,詹继东知道他已经达到了他的主要目的,也就不再多言……
——————————————
在周书明和陆政东和马英华夜话之后没多久,人们--首先是省委大楼里的人惊奇地获知,马英华要被任命为安楠市委书记,去全面主持安楠的工作。
省城轰动了,安楠轰动了。人们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从改革开放,直至今日,在贝湖省,但凡有重大人事变动,在省城,即便不是“全城”,最起码也会是在相当一个范围的政治圈子里,事先总会有种种迹象、种种路边社、地下组织部的人传出种种议论,或暗或明,或真或假地,沸沸扬扬地,风雨一番。
然而这一回,事先一点消息都没透露,半点迹象都没显示,有的都是马英华去政策研究室。
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可是就在全委会结束之后的几小时,省电视台的全省新闻联播播报了省委的这个决定。
只是马英华并没有马上去安楠报道,因为周书明和陆政东还要找他谈话,从周书明办公室出来,马英华急急忙忙地赶到陆政东办公室,陆政东没也是开宗明义:
“多的问题我不讲,两点你要记住,一是矿业集团的改制问题,不要一上任就烧起火来,其二、省纪委接到不少举报材料,揭发安楠矿业集团前任领导班子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还会牵扯上上下下一大批人。你去安楠以后,这些问题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捅到你面前来。
你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还没干,就一头陷在这些问题里。
你当前的重头戏,是调整安楠的经济结构,开拓新局面,把效益抓上去,把人气抓出来。
在刚到的时候先不要忙着算这些老账。更不能搞得大山子人人自危,
这些事情是要讲策略的,先站住脚,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只有理顺了,你才动得了,不然就算你在安楠的普通人群中有威信,你的想法和意志也没办法贯彻下去。
当然安楠矿业集团的改制是势在必行,而矿业集团的领导是不是有经济问题这个事情不查清,实际上也会影响到矿业集团的改制能否顺利进行,这两者实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不堵住这些漏洞,不卡断这些黑手,改制也就是一句空话,
但什么时候动,怎么动,一定要非常注意策略,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和省纪委保持密切联系。
所以你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解决安楠的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这其中的分寸你自己一定要多多思考……”
陆政东实实在在的一番话把马英华的心说得热乎乎的。
如果说,在踏进陆政东办公室门之初,他还有许多的担心,担心陆政东会像某些领导似的,事情一到关键时刻,“乌纱帽情结”就怦然膨胀。这时候,他们除了考虑怎么保住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什么大局安危利害,都成了次要而又次要的事。
至于那些在下边工作的同志的利益,他们就更不会放在心上,只会考虑自己,不管下面的人的死活。看来,这个陆政东还不是这样的人,心里既有大局,也还能替下边的人着想……
由于刚刚周书记和他谈过话,马英华难免会比较一下两人,陆政东和周书明完全是另外一个风格,周书明是严肃而又严谨,主要就是讲原则上的东西。
虽然马英华也很清楚,在周书记和陆省长之间,他必须要非常注意,别一不小心犯了忌讳,不过从内心,他还是觉得陆政东这样务实、负责的作风更为亲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