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鹤蚌相争
当然詹继东知道这次省里的人事调整一定会给全省干部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省长在敏感人事变动上终究有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这个名单怕是会遭到陆政东激烈的反对,不过这次陆政东就是有啥也不能冲他来,应该也不会冲周书记去,而是会冲分管党群人事的马新忠和组织部长金道申。
马新忠和周书记之间的关系很是有些微妙,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分管党群人事的副书记和省委书记关系不十分融洽这意味着什么,马新忠是十分清楚,马新忠也需要寻找盟友,陆政东无疑是最为有力的盟友,没有之一。
可是周书记对于马新忠采取的策略就是又打又拉,而这一次周书记虽然没有出面,但实际上却是拉了大大的拉了马新忠一把。
其目的就是希望马新忠和陆政东在人事问题上再一次产生矛盾。
这是周书记最为乐意见到的局面,之所以周书记会如此考虑,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是张新文在常委选举中的意外失利不但让周书明威信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打乱了周书记的精心布局,苏明经过组织上严格的调查并没有在选举中有什么问题,选举也就有效,苏明也就在接下来出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詹继东也不得不说苏明这是撞上大运了,而且苏明也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这种事搁在以前,虽然苏明只是被动的承受这个结果,但从组织上看也是违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个位置也就是他仕途的顶峰。
而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苏明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当选。说不定还引起高层重视,而且这样的一步登天,年纪也就是优势。
当然,苏明是不是还能够往前走。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一是苏明自身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展现出来,二来是不是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得力的人提携等等。
不管怎么说。从市委书记直接升任省委常委也算是一步登天了,这对苏明来讲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对于周书记而言,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苏明这样上去。就算是完全倒向周书记,也还是太稚嫩了,资历、威信等等都不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周书明失去了一个在省政府那边制衡陆政东的棋子。
其次陆政东在经济上是有一套的,对此虽然外界那些怀疑陆政东把摊子扯得太大,但对于更多的干部而言。对陆政东这方面的能力是极为佩服的。
周书记当然也希望陆政东在经济方面是越能干越好,毕竟贝湖发展上去了,他这个一把手不管怎么讲都同样功劳大大的,但前提是陆政东不能盖过书记的风头。周书记和陆政东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又较劲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较劲又是最主要的一面。
因此,陆政东在贝湖干得越好,周书记也就越是会想办法削弱陆政东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特别是人事权。
因此,周书明这一次才在这些地市领导班子的副职书记、常委上如此大方,让马新忠和陆政东去鹤蚌相争,他和金道申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作为一把手,组织赋予的权力和位置的关系,使其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当初和陆政东在安新的争斗中落败耿耿于怀。
詹继东又拿起了另一页文件是安新班子的微调。这个名单是完全按照安新市委书记罗浮黎推荐来的,原来的市委副书记将会调任其他地方。新的市长提人选为听说也是一名又红又专地陆派干部。
不过在安新又有哪个干部脑门上不刻个陆字?
看着这份名单,詹继东眼神就有些飘忽,虽然他曾经作为安新的市委书记,可如今的安新对他而言,似乎他就不曾担任过市委书记一般,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有安新人事调整作为妥协,詹继东相信这次地市微调的地市班子人员名单不难获得通过,但看了眼默默翻看文件的陆政东,詹继东心里突然又有些没底。
对于陆政东重新回到贝湖,詹继东是充满着一种复杂的心态的,一方面他自然是希望能有机会复仇,但另一方面,安新的事情始终让他有一种阴影,甚至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忌惮。
虽然陆政东到任之后,一直忙着抓经济,干净利索的处理好贝化的事情,搞城乡统筹,搞两山三片发展带,着手安楠问题的解决,很快树立起一个经济省长的形象。
而在省委各种敏感会议上出声不多,难得的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提议增加政府方面在常委中的人数和安楠市委书记的人选,但前者毕竟这只是建议不是拟定干部人选,谁进班子,谁不进班子,能够左右这样的决定,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而陆政东提出的增加动经济在决策层的人数,只是一种组织构建,制度设计,而不是真正的人事安排。
金道申一一的介绍着这些人选,詹继东也特别注意着陆政东的表情,可是陆政东的表情显得非常的平静,仿佛今天的书记碰头会并不是讨论人事问题一样,显得万事不萦心。
但陆政东越是这样的神情,詹继东却是眼皮直跳,当年他在安新就领教过了陆政东平静之下的风云变幻的手段,当初陆政东空降安新,虽然有背景,但是也只是孤身一人来到安新,在安新又没有任何的基础,可就是这样,两年时间就让他在安新无法呆下去,三五年时间,安新不但发展日新月异,而且整个干部体系就改天换地。
而且这样的改天换地在他事后看来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等到他发现的时候,依然是大势已去。
这也是陆政东厉害之处,不会一下子就把人一下子逼到墙角,而是通过一步步的逐渐往前推进,集小胜为大胜,,从来不会到了某处就将原本的权力体系一下子就推倒,从而搞得天怒人怨,除了会搞经济之外,这或许也是他一直以来被上层看重的原因之一吧。
金道申的介绍很是冗长,不过终于完事了,他也就从这样的思绪中走了出来。
这时候大家都看向了纪委书记单经纬。
纪委书记出席研究人事问题的书记碰头会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惯例,目的就是保证准备提拔的干部别到时候才提上去就成了纪委的刀下鬼。
这是出席,而不是列席,一字之差,实际的差别却是巨大,出席意味着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而列席会议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一般来讲都只是提供该项议题的参考而无建议以及表决权的。
所以纪委书记出席研究人事的书记碰头会,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研究的人选在这一关过不去,詹继东看到单经纬的表情就知道这次估计又有人会倒霉。
单经纬听完金道申的介绍之后,面无表情的把一直翻看着的文件递给周书明道:
“这是纪委根据周书记的指示和省委的部署,整顿我省干部作风的一个汇总文件,请周书记过目。”
周书明点点头,翻开文件,扫了几眼,脸色就渐渐变了,慢慢仔细的看起来。
五六分钟的样子,看着周书记脸沉似水,会议室里气氛也凝重起来,本来低声交换意见的马新忠和金道申也慢慢坐正了身子。
至于马新忠和金道申则是几乎不约而同的端起茶杯喝水,想必也是在琢磨着怎么来应对这样的事情……
马新忠和周书记之间的关系很是有些微妙,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分管党群人事的副书记和省委书记关系不十分融洽这意味着什么,马新忠是十分清楚,马新忠也需要寻找盟友,陆政东无疑是最为有力的盟友,没有之一。
可是周书记对于马新忠采取的策略就是又打又拉,而这一次周书记虽然没有出面,但实际上却是拉了大大的拉了马新忠一把。
其目的就是希望马新忠和陆政东在人事问题上再一次产生矛盾。
这是周书记最为乐意见到的局面,之所以周书记会如此考虑,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是张新文在常委选举中的意外失利不但让周书明威信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打乱了周书记的精心布局,苏明经过组织上严格的调查并没有在选举中有什么问题,选举也就有效,苏明也就在接下来出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詹继东也不得不说苏明这是撞上大运了,而且苏明也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这种事搁在以前,虽然苏明只是被动的承受这个结果,但从组织上看也是违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个位置也就是他仕途的顶峰。
而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苏明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当选。说不定还引起高层重视,而且这样的一步登天,年纪也就是优势。
当然,苏明是不是还能够往前走。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一是苏明自身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展现出来,二来是不是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得力的人提携等等。
不管怎么说。从市委书记直接升任省委常委也算是一步登天了,这对苏明来讲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对于周书记而言,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苏明这样上去。就算是完全倒向周书记,也还是太稚嫩了,资历、威信等等都不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周书明失去了一个在省政府那边制衡陆政东的棋子。
其次陆政东在经济上是有一套的,对此虽然外界那些怀疑陆政东把摊子扯得太大,但对于更多的干部而言。对陆政东这方面的能力是极为佩服的。
周书记当然也希望陆政东在经济方面是越能干越好,毕竟贝湖发展上去了,他这个一把手不管怎么讲都同样功劳大大的,但前提是陆政东不能盖过书记的风头。周书记和陆政东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又较劲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较劲又是最主要的一面。
因此,陆政东在贝湖干得越好,周书记也就越是会想办法削弱陆政东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特别是人事权。
因此,周书明这一次才在这些地市领导班子的副职书记、常委上如此大方,让马新忠和陆政东去鹤蚌相争,他和金道申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作为一把手,组织赋予的权力和位置的关系,使其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当初和陆政东在安新的争斗中落败耿耿于怀。
詹继东又拿起了另一页文件是安新班子的微调。这个名单是完全按照安新市委书记罗浮黎推荐来的,原来的市委副书记将会调任其他地方。新的市长提人选为听说也是一名又红又专地陆派干部。
不过在安新又有哪个干部脑门上不刻个陆字?
看着这份名单,詹继东眼神就有些飘忽,虽然他曾经作为安新的市委书记,可如今的安新对他而言,似乎他就不曾担任过市委书记一般,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有安新人事调整作为妥协,詹继东相信这次地市微调的地市班子人员名单不难获得通过,但看了眼默默翻看文件的陆政东,詹继东心里突然又有些没底。
对于陆政东重新回到贝湖,詹继东是充满着一种复杂的心态的,一方面他自然是希望能有机会复仇,但另一方面,安新的事情始终让他有一种阴影,甚至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忌惮。
虽然陆政东到任之后,一直忙着抓经济,干净利索的处理好贝化的事情,搞城乡统筹,搞两山三片发展带,着手安楠问题的解决,很快树立起一个经济省长的形象。
而在省委各种敏感会议上出声不多,难得的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提议增加政府方面在常委中的人数和安楠市委书记的人选,但前者毕竟这只是建议不是拟定干部人选,谁进班子,谁不进班子,能够左右这样的决定,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而陆政东提出的增加动经济在决策层的人数,只是一种组织构建,制度设计,而不是真正的人事安排。
金道申一一的介绍着这些人选,詹继东也特别注意着陆政东的表情,可是陆政东的表情显得非常的平静,仿佛今天的书记碰头会并不是讨论人事问题一样,显得万事不萦心。
但陆政东越是这样的神情,詹继东却是眼皮直跳,当年他在安新就领教过了陆政东平静之下的风云变幻的手段,当初陆政东空降安新,虽然有背景,但是也只是孤身一人来到安新,在安新又没有任何的基础,可就是这样,两年时间就让他在安新无法呆下去,三五年时间,安新不但发展日新月异,而且整个干部体系就改天换地。
而且这样的改天换地在他事后看来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等到他发现的时候,依然是大势已去。
这也是陆政东厉害之处,不会一下子就把人一下子逼到墙角,而是通过一步步的逐渐往前推进,集小胜为大胜,,从来不会到了某处就将原本的权力体系一下子就推倒,从而搞得天怒人怨,除了会搞经济之外,这或许也是他一直以来被上层看重的原因之一吧。
金道申的介绍很是冗长,不过终于完事了,他也就从这样的思绪中走了出来。
这时候大家都看向了纪委书记单经纬。
纪委书记出席研究人事问题的书记碰头会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惯例,目的就是保证准备提拔的干部别到时候才提上去就成了纪委的刀下鬼。
这是出席,而不是列席,一字之差,实际的差别却是巨大,出席意味着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而列席会议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一般来讲都只是提供该项议题的参考而无建议以及表决权的。
所以纪委书记出席研究人事的书记碰头会,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研究的人选在这一关过不去,詹继东看到单经纬的表情就知道这次估计又有人会倒霉。
单经纬听完金道申的介绍之后,面无表情的把一直翻看着的文件递给周书明道:
“这是纪委根据周书记的指示和省委的部署,整顿我省干部作风的一个汇总文件,请周书记过目。”
周书明点点头,翻开文件,扫了几眼,脸色就渐渐变了,慢慢仔细的看起来。
五六分钟的样子,看着周书记脸沉似水,会议室里气氛也凝重起来,本来低声交换意见的马新忠和金道申也慢慢坐正了身子。
至于马新忠和金道申则是几乎不约而同的端起茶杯喝水,想必也是在琢磨着怎么来应对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