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目标:红包
晚上自有一翻热闹,不过总没有次日来得更热闹。
第二日一早,罗氏就开始清点陪嫁,点齐人手,准备风风光光地把嫁妆抬出去。
十八抬嫁壮要青壮年男子三十六名,全是小姑的近亲属——几个亲兄弟,几个大侄儿,并同族兄长。
嫁妆有家俱、被子、枕头、鸡、鸭之类,重的抬轻的挑,轮换着走几十里路,委实是不容易。不过抬嫁妆的人通常都会受到男家的热烈欢迎并尊重,还会得到红包,这几十里路甚至上百里路,也就难不倒挑夫们!
春生娘欢天喜地,小声地嘱咐刘二要看准时机,多喝酒多吃肉多拿红包,又悄声告诫冬生,到了姑爷家,也要多拿红包多搞赏钱。新娘出嫁通常会请家族中几个有出息的未婚男子当傧相,以示女方家有能人,不能欺负之意。女方的傧相也会受当男家的热情款待。此职业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未婚男子以当傧相为荣。
春生娘心情太好,口里乱道,“你要考个好秀才!以后还有你几个姐姐妹妹请你呢。花儿月儿,你们要对冬生好,给他做衣服做鞋子,以后好给你们使唤呢。”以眼神示意旁边站着的春花姐妹。
春花心里大恨,尼玛有个儿子了不起了,欠你债呢,不举行婚礼怎么的。
刘三听了也大为气愤,和春花娘嚷嚷道:“以后三春成亲,老子拿钱请人抬嫁妆当傧相,求着她,美得她呢。”
春花娘干瞪眼儿,“太不要脸了!以后不求教她!有儿子了不起么!”
春花娘不是演技派,一生气就带在了脸上。黑黑的脸叫亲戚们摸不着头脑,私下议论着她又发疯了。虽然她煮的菜很香,但却没人上前和她搭话,看着大家一窝蜂地和春生娘攀谈,赞美她的好儿子,要讨个好媳妇。心中怒火更甚,翻着白眼儿摔锅铲。
所以说,古往今来技术流总是没有演技派吃得香得人爱受人欢迎。
嫁妆抬走之后,刘家就小清静了一把,这会轮嫂子们出场了。
大家的添妆是枕巾和尺头,每样四副,几乎都跟约好的似的。
春生娘笑道:“小妹!嫂子祝你事事如意心想事成,进门就得个大胖小子!你看嫂子们对你多好,这枕巾这尺头。都是上好的,又结实,用一辈子都不会坏。嫁妆也是上上等,去了婆家立得起来,不怕人夹磨(穿小鞋的意思)!以后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哥哥嫂嫂给你撑腰,还有大侄儿,我们绝对不人敢欺负你。”
罗氏摸着枕巾尺头。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道:“小妹不会忘了哥哥嫂嫂的好儿!”
碧芬娘拿了两份添妆。拉着刘小姑的手,道:“好妹妹,这是你大哥和四哥的,好好收着,好好过日子。”
碧芬娘和罗氏母女自然而然有一股子亲近味道在,无须像春生娘一笑长篇大论地卖好。
春花娘嘴巴也是很利索的。不过没有儿子,天生矮人一等,只递上添妆了事。
难道也让她说撑腰之类的话?都已经是绝户的人,是被撑腰的人家,怎么又给他人撑腰?
春生娘抿嘴会意一笑。气氛有点凝滞。
刘小姑反而笑着对春花娘道:“好嫂子。以前是我不懂事,你多担待。”
春生娘忙拍拍她的肩膀,柔声道:“好姑娘,一下子就这么懂事了,嫂子可真有点不习惯啊。你要勤俭持家,孝顺公婆,以后儿孙满堂!”
同是送一样的东西,罗氏却对春花娘颇为不满。她家有钱,又没有儿子,不用在家人身上,存起来生蛆吗,反正那些东西到最后还不是别人的,给了小姑不一样吗,真是一家子棒槌。但今天是女儿的喜日子,总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心里不由得大为埋怨她们怎么就选今天添妆,哪天不是好日子。
不提罗氏怎么怨恨儿媳妇精怪,到了晚上开饭的时候,家里又热闹起来。
邻居们来送礼了!
成一家的亲,摆两家的宴。新娘家正日子摆宴席在正式成亲前一天晚上,招待自家这边的亲朋好友,而新郎这边的客人主要是他这边的亲朋好友,再加上新娘这边的直系亲属。
当晚,刘老头家人山人海,又是对山歌贺嫁哭嫁,又是陪十姊妹(相当于姐妹告别仪式),喜笑怒骂,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一直到闹到四更,主人们都困得双眼皮打架了,才散了场。
春花姐妹闹到二更天就待不住回家睡了,爹娘要陪客,再困也得忍着,几姐妹为之掬一把同情泪。不过家里没客来,显得十分清静,一沾床,一睁眼,就是大天亮了。
正日子。一大早,春花娘就叫醒女儿们,好生打扮了才来到刘老头家。
刘小姑早已大红嫁衣在身,准备上花轿。
轿夫是夫家专门请的人来,不给工钱,只收红包。
杨太阳身着喜袍,咧着嘴不好意思地傻笑,身后拖着一大群小屁孩儿。
杨太阳身边有一积年妇人,是杨家的老亲,抓了一把大子儿,朝天一甩,四散而落,孩子们哄地一声跑去捡钱去了。又给了侄子侄女们一人一个红包,这这才见到了新娘。再打发了红包给喜娘,牵新娘而出。出门,发红包与厨子。发红包与轿夫,上花轿,起,走。
噼噼啪啪,一连串儿的鞭炮声响起,新娘离开娘家,迈入新生活。
刘小姑心中舒了一口大气,终于,她刘小姑,在十九岁的高龄,成亲了!
三春、三芬、大牛、四虎还有冬生跟着各自的爹一起跟着花轿走,到杨家吃喜酒做客。各自忙碌,各自算盘,一边偷偷打开红包细数有几个大子儿,一边想怎么再能搞到红包,还憧憬着要是小姑再成几次亲,就能多拿几回红包。
一路上吹吹打打,引得旁人驻足围观,啧啧称叹。
刘小姑心中没有多少离家愁肠,反而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一股子斗气,剩女们的恨嫁心啊,又有谁人知。
可能刘小姑欢喜过了头,夜里兴奋受了点凉,她竟然——晕轿了!真是吐得一塌糊涂,不愿再上一次花轿了。(未完待续……)
第二日一早,罗氏就开始清点陪嫁,点齐人手,准备风风光光地把嫁妆抬出去。
十八抬嫁壮要青壮年男子三十六名,全是小姑的近亲属——几个亲兄弟,几个大侄儿,并同族兄长。
嫁妆有家俱、被子、枕头、鸡、鸭之类,重的抬轻的挑,轮换着走几十里路,委实是不容易。不过抬嫁妆的人通常都会受到男家的热烈欢迎并尊重,还会得到红包,这几十里路甚至上百里路,也就难不倒挑夫们!
春生娘欢天喜地,小声地嘱咐刘二要看准时机,多喝酒多吃肉多拿红包,又悄声告诫冬生,到了姑爷家,也要多拿红包多搞赏钱。新娘出嫁通常会请家族中几个有出息的未婚男子当傧相,以示女方家有能人,不能欺负之意。女方的傧相也会受当男家的热情款待。此职业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未婚男子以当傧相为荣。
春生娘心情太好,口里乱道,“你要考个好秀才!以后还有你几个姐姐妹妹请你呢。花儿月儿,你们要对冬生好,给他做衣服做鞋子,以后好给你们使唤呢。”以眼神示意旁边站着的春花姐妹。
春花心里大恨,尼玛有个儿子了不起了,欠你债呢,不举行婚礼怎么的。
刘三听了也大为气愤,和春花娘嚷嚷道:“以后三春成亲,老子拿钱请人抬嫁妆当傧相,求着她,美得她呢。”
春花娘干瞪眼儿,“太不要脸了!以后不求教她!有儿子了不起么!”
春花娘不是演技派,一生气就带在了脸上。黑黑的脸叫亲戚们摸不着头脑,私下议论着她又发疯了。虽然她煮的菜很香,但却没人上前和她搭话,看着大家一窝蜂地和春生娘攀谈,赞美她的好儿子,要讨个好媳妇。心中怒火更甚,翻着白眼儿摔锅铲。
所以说,古往今来技术流总是没有演技派吃得香得人爱受人欢迎。
嫁妆抬走之后,刘家就小清静了一把,这会轮嫂子们出场了。
大家的添妆是枕巾和尺头,每样四副,几乎都跟约好的似的。
春生娘笑道:“小妹!嫂子祝你事事如意心想事成,进门就得个大胖小子!你看嫂子们对你多好,这枕巾这尺头。都是上好的,又结实,用一辈子都不会坏。嫁妆也是上上等,去了婆家立得起来,不怕人夹磨(穿小鞋的意思)!以后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哥哥嫂嫂给你撑腰,还有大侄儿,我们绝对不人敢欺负你。”
罗氏摸着枕巾尺头。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道:“小妹不会忘了哥哥嫂嫂的好儿!”
碧芬娘拿了两份添妆。拉着刘小姑的手,道:“好妹妹,这是你大哥和四哥的,好好收着,好好过日子。”
碧芬娘和罗氏母女自然而然有一股子亲近味道在,无须像春生娘一笑长篇大论地卖好。
春花娘嘴巴也是很利索的。不过没有儿子,天生矮人一等,只递上添妆了事。
难道也让她说撑腰之类的话?都已经是绝户的人,是被撑腰的人家,怎么又给他人撑腰?
春生娘抿嘴会意一笑。气氛有点凝滞。
刘小姑反而笑着对春花娘道:“好嫂子。以前是我不懂事,你多担待。”
春生娘忙拍拍她的肩膀,柔声道:“好姑娘,一下子就这么懂事了,嫂子可真有点不习惯啊。你要勤俭持家,孝顺公婆,以后儿孙满堂!”
同是送一样的东西,罗氏却对春花娘颇为不满。她家有钱,又没有儿子,不用在家人身上,存起来生蛆吗,反正那些东西到最后还不是别人的,给了小姑不一样吗,真是一家子棒槌。但今天是女儿的喜日子,总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心里不由得大为埋怨她们怎么就选今天添妆,哪天不是好日子。
不提罗氏怎么怨恨儿媳妇精怪,到了晚上开饭的时候,家里又热闹起来。
邻居们来送礼了!
成一家的亲,摆两家的宴。新娘家正日子摆宴席在正式成亲前一天晚上,招待自家这边的亲朋好友,而新郎这边的客人主要是他这边的亲朋好友,再加上新娘这边的直系亲属。
当晚,刘老头家人山人海,又是对山歌贺嫁哭嫁,又是陪十姊妹(相当于姐妹告别仪式),喜笑怒骂,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一直到闹到四更,主人们都困得双眼皮打架了,才散了场。
春花姐妹闹到二更天就待不住回家睡了,爹娘要陪客,再困也得忍着,几姐妹为之掬一把同情泪。不过家里没客来,显得十分清静,一沾床,一睁眼,就是大天亮了。
正日子。一大早,春花娘就叫醒女儿们,好生打扮了才来到刘老头家。
刘小姑早已大红嫁衣在身,准备上花轿。
轿夫是夫家专门请的人来,不给工钱,只收红包。
杨太阳身着喜袍,咧着嘴不好意思地傻笑,身后拖着一大群小屁孩儿。
杨太阳身边有一积年妇人,是杨家的老亲,抓了一把大子儿,朝天一甩,四散而落,孩子们哄地一声跑去捡钱去了。又给了侄子侄女们一人一个红包,这这才见到了新娘。再打发了红包给喜娘,牵新娘而出。出门,发红包与厨子。发红包与轿夫,上花轿,起,走。
噼噼啪啪,一连串儿的鞭炮声响起,新娘离开娘家,迈入新生活。
刘小姑心中舒了一口大气,终于,她刘小姑,在十九岁的高龄,成亲了!
三春、三芬、大牛、四虎还有冬生跟着各自的爹一起跟着花轿走,到杨家吃喜酒做客。各自忙碌,各自算盘,一边偷偷打开红包细数有几个大子儿,一边想怎么再能搞到红包,还憧憬着要是小姑再成几次亲,就能多拿几回红包。
一路上吹吹打打,引得旁人驻足围观,啧啧称叹。
刘小姑心中没有多少离家愁肠,反而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一股子斗气,剩女们的恨嫁心啊,又有谁人知。
可能刘小姑欢喜过了头,夜里兴奋受了点凉,她竟然——晕轿了!真是吐得一塌糊涂,不愿再上一次花轿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