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7 决战前夜 上 第三更来了,求月票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夜。
在一间屋顶很高、灯光阴暗的大屋子里,墙壁上挂着一排地图,图哈切夫斯基叼着香烟在地图前面缓缓踱步,脸色难看的要死。说心里话,他从没想到过苏联红军会失去世界大战的战略主动权,即使在他向托洛茨基提出放弃波兰建议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苏联红军会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所以当他第一次考虑要如何守住红军打下来的一大片地盘时,他才刚刚发现,红军的力量竟然是那样的不足!
虽然苏联红军和他们的欧洲和印度、波斯还有阿拉伯小弟们的总兵力加在一块儿大概有2000万人,而且苏联红军本身也有近800个师的雄厚兵力,看起来真的不少了。可是敌人的数量好像更多!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动员,中英德三国已经基本转入了战时。中**队的人数估计已经超过了1000万!英军,包括英印军、南非军、澳新军和加拿大军在内,总兵力已经达到了500万左右。而德国国防军差不多也扩充到了700万左右。三者相加已经有2200万了。如果再算上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哈里发军、印度m斯林联盟军、印度国民军、北韩国防军和真主党军等杂七杂八的军队,同苏联开战的反动军队的总兵力肯定已经超过3000万了!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苏联红军在32年和33年的攻势中打下了大片地盘。造成了红军兵力分散在相对次要的战场上。
比如印度方面军的总兵力在300万左右,其中属于苏联红军的嫡系人马就有近60万。在中东这个基本上已经“停火”的战场上,苏联红军还保持着50万人的驻军。另外还有差不多数量的波斯和阿拉伯人民军。在刚刚打下来的小亚细亚半岛,苏联红军也维持着20万人的驻军。在巴尔干,包括罗马尼亚红军、保加利亚红军在内的红军总兵力多达180万。在芬兰,苏联红军还保持着50万人的军事存在。计上下来,近650万大军就放在这些相对次要的战场上面,其中正排的苏联红军不下180个师,占了红军陆军总兵力的近四分之一!
如果光是把近300万苏联人送去那几个战场也就罢了。拥有1.55亿人口的苏联还不缺这些人。可是三十来个苏联红军集团军,还有数量更多的兄弟国家革命军队的后勤补给实在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些军队中的大部分。还都远离苏联的重工业中心,也不一定有铁路和苏联本土相连,至于海运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几十万吨的军用物资只能通过公路运输。而且苏联这边的卡车还严重不足。通常情况下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拖拽,一路上的各种消耗恐怕比运到前线部队手中的都要多。
可是在巨大的战争消耗的同时,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却呈现了增长乏力的态势。由于苏联的体制一直就是准战时体制,因此就算进入战时,可以提升的空间也不大。而且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被征召充当红军也造成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匮乏,特别是农业播种面积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估计1934年还得进一步下降。现在后方的粮食供应已经开始紧张,很多地方甚至有了饥荒的苗头。苏联的战争潜力。恐怕很快就要挖掘到头了,可是真正艰苦的战争恐怕还没有开始吧?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有什么看法么?”图哈切夫斯基扭过头,盯着自己的副手的眼睛。他们两个是苏联红军的正副总参谋长,差不多算是军事上面的灵魂人物。接下去的战略防御能不能防住,就看他们两个“灵魂”的本领了。
图哈切夫斯基的问题听上去好像没头没尾的,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却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在兵力不足、补给更不足的情况下,想要打好战略防御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如果把800个师的苏联红军平均分配到8个战场上去防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要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却也不大容易,毕竟苏联的情报机构根本没有办法打入中英德三**事决策机关的最核心,谁知道这些帝国主义在打什么算盘?
既然没有足够确切的情报可以参考,那么就只能靠猜测和人品了。沙波什尼科夫已经猜了很长时间了,自然有了一些想法:“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认为帝国主义的主攻方向一直都身明显的,因为在中英德三国之中,英国的陆上战力基本可以忽略,真正能够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就是中德两国。根据中英德三国进行的战区划分,德国负责的是东欧和巴尔干两个战区,中国负责的是远东、中亚两个战区,因此主要的进攻多半会出现在以上四个战区。”
当然,帝国主义的反攻也有可能从另外四个战区开始,先斩断苏联的羽翼,再攻其核心,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却把宝押在另一种可能性上。
“已经把范围缩小到四个战区了。”图哈切夫斯基点了点头,赞同了这个看法,他猜不透对手的想法,但是却很清楚什么战场是可以输掉的,什么战场是绝对不能失败的。“但这还是不够啊,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我们好像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上述四个地区,所以我们必须要……”
“我们必须要集中兵力击破其中一路,这是扭转不利战略态势的唯一办法。”托洛茨基的声音忽然在两人背后响了起来。
“主席同志!”
红军正副总参谋长忙转身向托洛茨基行军礼。托洛茨基点了点头,算是还了礼。然后露出温和的笑容:“那么晚了,你们还不休息,身体受到了么?”
图哈切夫斯基笑道:“今天是我和沙波什尼科夫同志值夜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战报要处理,所以就一起讨论一下未来的战局走势。”
“那你们觉得集中兵力击破一路的打法可行吗?”托洛茨基问。
“怎么说呢,”图哈切夫斯基沉吟片刻。“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即将开始大战的四个主战场的情况有些……特殊,所以要运用这样的战术存在不少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为什么呢?”
“首先,除了东欧战场和巴尔干战场是相连的之外。其余各战场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想要在各个战场之间迅速调配兵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一个战场,或许可以保证该战场的胜利。但是在其余三个战场上。我们都可能遭遇惨败,这样的结果将是我们很难承受的。
其次,在四大主战场中,其实还是存在主次的。其中以东欧战场为最关键之战场。远东战场次之。中亚和巴尔干战场再次之。因此中德的兵力部署也必有主次,东欧战场必然集中德军主力,而远东战场则会集中华军主力。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东欧或远东战场与敌决战,恐怕未必有把握获胜,极有可能陷于僵持,等到另外三个战场上的敌人获胜,我们还是会输掉整个战争。”
“这么说,你认为应该采用分兵把守的办法慢慢和敌人耗?”托洛茨基有些失望地问道。分兵把守打消耗战就是在拼国力了。现在中德两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胜于苏联,耗下去的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
图哈切夫斯基似乎也有同感。他摇摇头道:“不,正如您说的那样,集中兵力击破一路或两路敌军是唯一扭转战略被动的办法,所以我们只能这么打,不过必须要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出赢面最大的办法。”
“但是我们集中兵力于一路必然会造成另外三路空虚,能有什么赢面最大的办法呢?”沙波什尼科夫有些不解地问。
图哈切夫斯基点头道:“办法是有的,因为苏联是一个辽阔的国家,现在我们将部队放在家门口甚至是敌人家里同对手决战,那里距离敌人的大后方近距离我们的大后方远,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把敌人放进来打呢?”
“放进来?”托洛茨基的脸色犹疑起来。“放到哪里?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能说得再清楚一些吗?”
“当然是放到苏联的国土上面,就像库图佐夫元帅……呃,是沙皇走狗库图佐夫对付拿破仑那样。”图哈切夫斯基提到了库图佐夫,这位领导俄军打败了拿破仑侵略军的沙俄名将在革命前是所以俄国陆军军官心目中的偶像。不过在革命后库图佐夫已经不是什么俄国民族英雄了,而是沙皇的走狗。现在堂堂的gc主义军事家居然要向一只走狗学习,真是莫大的讽刺。
“那么……谁是拿破仑呢?”托洛茨基追问道。
“常瑞青和希特勒都是!”图哈切夫斯基咬咬牙道。“世界革命想要胜利,苏维埃祖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打败常瑞青和希特勒的大军……虽然他们的实力要远远超过红军,但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说说具体设想吧。”托洛茨基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扭转颓势的希望。
“诱敌深入!”为了加强语气,图哈切夫斯基提高了一些声音:“目前中德两国陆军的核心战力是强大的装甲部队,根据情报德国已经组建了20到25个装甲师、100个装甲掷弹兵师,德国陆军拥有各种坦克、强击火炮的数量超过18000辆!中国拥有5到10个装甲师、50个装甲掷弹兵师和10个装甲骑兵师(部分装甲骑兵师升级成了装甲师),拥有各种坦克、强击火炮将近10000辆!而且中德两国都拥有强大的空军和摩托化/半摩托化的步兵。
拥有这样的装备水平所应该采取的进攻战术之有一种,就是大纵深突击战术。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德两军并没有打出像样的大纵深突击,但是以中德两**事指挥官的水平,掌握大纵深突击战术不过是时间问题。在今年的战争中,中德两军多半就会打出组织配合都非常完美的大纵深突击。
不过这套战术的威力虽大,但同时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装甲集群和空军在作战中的消耗的弹药、油料和零部件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但是他们的推进速度又远远快于传统的步兵集群,所以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建立一套能够跟得上装甲集群推进的后勤保障体系,否则随着装甲集群远离自己的大后方,他们的突击作战能力将会严重受制于后勤保障体系!
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情报,中德两国都没有建立起同他们的装甲集群规模所相对应的后勤保障体系!实际上,他们庞大的装甲部队是依靠铁路进行补给的,中德两国都是‘贫油国’,他们没有足够的燃料供给庞大的后勤车队。而我们的苏联又是国土纵深非常大的国家,如果我们能够下决心效仿库图佐夫的战术,在中德两国的主攻方向上实行坚壁清野,彻底破坏铁路、桥梁等重要交通设施,组织大量的游击队急袭敌人的后勤交通线。同时将大部队隐蔽集结于纵深地域,等待敌人的攻击动能因为缺乏补给而耗尽以后,再发起决定性的反击!”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怎么看?”托洛茨基似乎有些犹豫,他知道图哈切夫斯基的办法是可行的。但是他也知道,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三千的打法!就算最后勉强打赢,苏联也肯定是山穷水尽,再也没有力量解放全人类了……(未完待续。。)
在一间屋顶很高、灯光阴暗的大屋子里,墙壁上挂着一排地图,图哈切夫斯基叼着香烟在地图前面缓缓踱步,脸色难看的要死。说心里话,他从没想到过苏联红军会失去世界大战的战略主动权,即使在他向托洛茨基提出放弃波兰建议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苏联红军会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所以当他第一次考虑要如何守住红军打下来的一大片地盘时,他才刚刚发现,红军的力量竟然是那样的不足!
虽然苏联红军和他们的欧洲和印度、波斯还有阿拉伯小弟们的总兵力加在一块儿大概有2000万人,而且苏联红军本身也有近800个师的雄厚兵力,看起来真的不少了。可是敌人的数量好像更多!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动员,中英德三国已经基本转入了战时。中**队的人数估计已经超过了1000万!英军,包括英印军、南非军、澳新军和加拿大军在内,总兵力已经达到了500万左右。而德国国防军差不多也扩充到了700万左右。三者相加已经有2200万了。如果再算上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哈里发军、印度m斯林联盟军、印度国民军、北韩国防军和真主党军等杂七杂八的军队,同苏联开战的反动军队的总兵力肯定已经超过3000万了!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苏联红军在32年和33年的攻势中打下了大片地盘。造成了红军兵力分散在相对次要的战场上。
比如印度方面军的总兵力在300万左右,其中属于苏联红军的嫡系人马就有近60万。在中东这个基本上已经“停火”的战场上,苏联红军还保持着50万人的驻军。另外还有差不多数量的波斯和阿拉伯人民军。在刚刚打下来的小亚细亚半岛,苏联红军也维持着20万人的驻军。在巴尔干,包括罗马尼亚红军、保加利亚红军在内的红军总兵力多达180万。在芬兰,苏联红军还保持着50万人的军事存在。计上下来,近650万大军就放在这些相对次要的战场上面,其中正排的苏联红军不下180个师,占了红军陆军总兵力的近四分之一!
如果光是把近300万苏联人送去那几个战场也就罢了。拥有1.55亿人口的苏联还不缺这些人。可是三十来个苏联红军集团军,还有数量更多的兄弟国家革命军队的后勤补给实在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些军队中的大部分。还都远离苏联的重工业中心,也不一定有铁路和苏联本土相连,至于海运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几十万吨的军用物资只能通过公路运输。而且苏联这边的卡车还严重不足。通常情况下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拖拽,一路上的各种消耗恐怕比运到前线部队手中的都要多。
可是在巨大的战争消耗的同时,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却呈现了增长乏力的态势。由于苏联的体制一直就是准战时体制,因此就算进入战时,可以提升的空间也不大。而且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被征召充当红军也造成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匮乏,特别是农业播种面积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估计1934年还得进一步下降。现在后方的粮食供应已经开始紧张,很多地方甚至有了饥荒的苗头。苏联的战争潜力。恐怕很快就要挖掘到头了,可是真正艰苦的战争恐怕还没有开始吧?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有什么看法么?”图哈切夫斯基扭过头,盯着自己的副手的眼睛。他们两个是苏联红军的正副总参谋长,差不多算是军事上面的灵魂人物。接下去的战略防御能不能防住,就看他们两个“灵魂”的本领了。
图哈切夫斯基的问题听上去好像没头没尾的,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却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在兵力不足、补给更不足的情况下,想要打好战略防御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如果把800个师的苏联红军平均分配到8个战场上去防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要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却也不大容易,毕竟苏联的情报机构根本没有办法打入中英德三**事决策机关的最核心,谁知道这些帝国主义在打什么算盘?
既然没有足够确切的情报可以参考,那么就只能靠猜测和人品了。沙波什尼科夫已经猜了很长时间了,自然有了一些想法:“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认为帝国主义的主攻方向一直都身明显的,因为在中英德三国之中,英国的陆上战力基本可以忽略,真正能够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就是中德两国。根据中英德三国进行的战区划分,德国负责的是东欧和巴尔干两个战区,中国负责的是远东、中亚两个战区,因此主要的进攻多半会出现在以上四个战区。”
当然,帝国主义的反攻也有可能从另外四个战区开始,先斩断苏联的羽翼,再攻其核心,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却把宝押在另一种可能性上。
“已经把范围缩小到四个战区了。”图哈切夫斯基点了点头,赞同了这个看法,他猜不透对手的想法,但是却很清楚什么战场是可以输掉的,什么战场是绝对不能失败的。“但这还是不够啊,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我们好像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上述四个地区,所以我们必须要……”
“我们必须要集中兵力击破其中一路,这是扭转不利战略态势的唯一办法。”托洛茨基的声音忽然在两人背后响了起来。
“主席同志!”
红军正副总参谋长忙转身向托洛茨基行军礼。托洛茨基点了点头,算是还了礼。然后露出温和的笑容:“那么晚了,你们还不休息,身体受到了么?”
图哈切夫斯基笑道:“今天是我和沙波什尼科夫同志值夜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战报要处理,所以就一起讨论一下未来的战局走势。”
“那你们觉得集中兵力击破一路的打法可行吗?”托洛茨基问。
“怎么说呢,”图哈切夫斯基沉吟片刻。“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即将开始大战的四个主战场的情况有些……特殊,所以要运用这样的战术存在不少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为什么呢?”
“首先,除了东欧战场和巴尔干战场是相连的之外。其余各战场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想要在各个战场之间迅速调配兵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一个战场,或许可以保证该战场的胜利。但是在其余三个战场上。我们都可能遭遇惨败,这样的结果将是我们很难承受的。
其次,在四大主战场中,其实还是存在主次的。其中以东欧战场为最关键之战场。远东战场次之。中亚和巴尔干战场再次之。因此中德的兵力部署也必有主次,东欧战场必然集中德军主力,而远东战场则会集中华军主力。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东欧或远东战场与敌决战,恐怕未必有把握获胜,极有可能陷于僵持,等到另外三个战场上的敌人获胜,我们还是会输掉整个战争。”
“这么说,你认为应该采用分兵把守的办法慢慢和敌人耗?”托洛茨基有些失望地问道。分兵把守打消耗战就是在拼国力了。现在中德两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胜于苏联,耗下去的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
图哈切夫斯基似乎也有同感。他摇摇头道:“不,正如您说的那样,集中兵力击破一路或两路敌军是唯一扭转战略被动的办法,所以我们只能这么打,不过必须要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出赢面最大的办法。”
“但是我们集中兵力于一路必然会造成另外三路空虚,能有什么赢面最大的办法呢?”沙波什尼科夫有些不解地问。
图哈切夫斯基点头道:“办法是有的,因为苏联是一个辽阔的国家,现在我们将部队放在家门口甚至是敌人家里同对手决战,那里距离敌人的大后方近距离我们的大后方远,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把敌人放进来打呢?”
“放进来?”托洛茨基的脸色犹疑起来。“放到哪里?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能说得再清楚一些吗?”
“当然是放到苏联的国土上面,就像库图佐夫元帅……呃,是沙皇走狗库图佐夫对付拿破仑那样。”图哈切夫斯基提到了库图佐夫,这位领导俄军打败了拿破仑侵略军的沙俄名将在革命前是所以俄国陆军军官心目中的偶像。不过在革命后库图佐夫已经不是什么俄国民族英雄了,而是沙皇的走狗。现在堂堂的gc主义军事家居然要向一只走狗学习,真是莫大的讽刺。
“那么……谁是拿破仑呢?”托洛茨基追问道。
“常瑞青和希特勒都是!”图哈切夫斯基咬咬牙道。“世界革命想要胜利,苏维埃祖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打败常瑞青和希特勒的大军……虽然他们的实力要远远超过红军,但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说说具体设想吧。”托洛茨基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扭转颓势的希望。
“诱敌深入!”为了加强语气,图哈切夫斯基提高了一些声音:“目前中德两国陆军的核心战力是强大的装甲部队,根据情报德国已经组建了20到25个装甲师、100个装甲掷弹兵师,德国陆军拥有各种坦克、强击火炮的数量超过18000辆!中国拥有5到10个装甲师、50个装甲掷弹兵师和10个装甲骑兵师(部分装甲骑兵师升级成了装甲师),拥有各种坦克、强击火炮将近10000辆!而且中德两国都拥有强大的空军和摩托化/半摩托化的步兵。
拥有这样的装备水平所应该采取的进攻战术之有一种,就是大纵深突击战术。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德两军并没有打出像样的大纵深突击,但是以中德两**事指挥官的水平,掌握大纵深突击战术不过是时间问题。在今年的战争中,中德两军多半就会打出组织配合都非常完美的大纵深突击。
不过这套战术的威力虽大,但同时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装甲集群和空军在作战中的消耗的弹药、油料和零部件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但是他们的推进速度又远远快于传统的步兵集群,所以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建立一套能够跟得上装甲集群推进的后勤保障体系,否则随着装甲集群远离自己的大后方,他们的突击作战能力将会严重受制于后勤保障体系!
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情报,中德两国都没有建立起同他们的装甲集群规模所相对应的后勤保障体系!实际上,他们庞大的装甲部队是依靠铁路进行补给的,中德两国都是‘贫油国’,他们没有足够的燃料供给庞大的后勤车队。而我们的苏联又是国土纵深非常大的国家,如果我们能够下决心效仿库图佐夫的战术,在中德两国的主攻方向上实行坚壁清野,彻底破坏铁路、桥梁等重要交通设施,组织大量的游击队急袭敌人的后勤交通线。同时将大部队隐蔽集结于纵深地域,等待敌人的攻击动能因为缺乏补给而耗尽以后,再发起决定性的反击!”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怎么看?”托洛茨基似乎有些犹豫,他知道图哈切夫斯基的办法是可行的。但是他也知道,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三千的打法!就算最后勉强打赢,苏联也肯定是山穷水尽,再也没有力量解放全人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