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坦荡识君子(中)
不过霍子侯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看那吾秋子贡的眼神变得有些轻视了。
“我不过是老师座下一个记名弟子罢了……”那中年男子吾丘子贡连连摇头,用谦虚的口吻道:“老师座下众弟子,我最愚笨,老师学问,我领会不到半成,实在当不得仲秋兄赞誉……”
那张太医姓张名令字仲秋,这霍子侯当然是知道的。
“呵呵,子贡兄太谦虚了!”张令摆摆手将霍子侯一行请入房中,一边走一边道:“其余不说,便是这格五之道,天下能胜先生者几人?”
所谓格五,霍子侯记忆中还是有印象的。格五者又名格塞乃现下最为流行的一种的棋,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五子棋与跳棋,讲究【塞,白,乘,五】,规则就是对弈双方各执黑白棋子五枚,共行中道,每次可以移动一格,遇到对方的棋子则可以跳跃,以先抵达敌境者胜,但有一条:至五格不得行!
就是说假如一枚棋子,连续五次移动都没有遭遇到对方的棋子,获得跳跃的机会的话,那么这枚棋子便再也不能有移动的机会了。
霍子侯曾经却是听说过,有下格五的高手可以凭借技艺,令自己的对手五枚棋子都全部变成死棋。
所以大凡格五高手,不是天才,就是偏执狂。
也只有天才和偏执狂才会去费劲心思的找别人的不自在为自己取乐。
“下棋,小道尔!”那吾丘子贡摇着头叹息道:“我要追寻的是乃是大道啊,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
“却是让大人见笑了……”吾丘子贡好像醒悟了什么,止住自己的感叹,朝霍子侯稽首道:“些许文人牢骚,当不得入大人尊耳……”
张令却是眼珠子一翻,他与吾秋子贡相识多年,兴趣相投,亲眼看着他从当年的天才,天子宠臣,重点培养对象,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无人问津,无人重视的颓废地步。
张令当然是知道霍子侯对天子的影响力,于是就想着帮吾丘子贡一把,特意将话题往少年人最是好奇与感兴趣的玩乐上引,还特地指出吾丘子贡下格五【天下无几人可胜】。
少年人儿嘛,总归是好奇贪玩的,若能成功的引得霍子侯的兴趣与好感,等天子召见时霍子侯随便说几句好话,那岂不是又可重获天听?
那里知道,这家伙是榆木脑壳,简直愚不可及!
但谁叫自己一辈子就碰到了这么一个知己呢!张令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道:“也罢,我便再帮你一把吧,你这家伙平日里太过自谦,便连自己曾经做过的功德,都不大喜欢多说,却那里知道这为官之道,便是要多多颂扬自己的美德,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缺点呢?”
正要说话,霍子侯却已说话了:“敢问先生,您所追寻的大道是什么呢?”
“道虽有千万,然殊途同归,总归是离不了【济世安民】四字!”吾丘子贡当然也不蠢,知道面前这位乃是国朝少有的可以对当今天子施加直接影响,并且自身势力庞大非常的主。
儒家子弟向来讲究【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既然是出来卖的,当然不会扭扭捏捏,也不会因为买家的代表可能只是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而有任何轻视,相反,儒家子弟对机会的重视与把握看的比谁都重。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千辛万苦,艰难险阻,吃尽人间一切能吃的苦,为的不就是闻达于诸侯,使一身所长尽得施展的空间?
“恩?”霍子侯听了却是不以为意的一笑,道:“济世安民啊,我也想啊,可这世间如何去济,百姓何以为安?况当今之事,泰半知易行难,就拿我来说吧,今天早上我就琢磨着想要做一把小弓去打雀儿。往日里我看匠人们做,觉得很简单嘛,无非就是拉拉绳子,绑绑筋,可我做了半天,却怎么也绑不好那筋儿……所以,圣人的道理那是没错的,然,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我看哪,就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那样说的,而且还是那样去做的,并且做的非常好,无人可比,知行合一,故为圣人!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听了霍子侯的话,吾丘子贡眼睛明显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下去,最后深深的朝霍子侯一礼,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今大人当为吾师,请受吾丘寿王一拜!”
说完就严格的按照周礼中的礼节,对霍子侯稽首而拜。
“恩,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看来董某人教出来的学生好像人品也还行嘛……”霍子侯在心中暗想。
但是,随即,脑海中有些东西好像跳了出来。
那潜藏在记忆中的某些片段随之变得清晰了起来。
“吾丘寿王!”霍子侯一拍大腿,怪叫一声,好像看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抓住吾丘寿王的肩膀,急切的问道:“你就是吾丘寿王?那个廷议中力辨公孙弘,使我大汉子民免遭禁弓之厄,保我国本的吾丘寿王?”
“恩……正是下官……”吾丘寿王却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他的认知,那次廷议与当年的丞相公孙弘之间的激烈辩论与斗争,纯粹是公心,是基于良心与道德而为,虽然事后很多人都对他大为赞赏,认为他有【古君子遗风】【当国士也】。
但事情都过了那么久,便连他自己也对此印象模糊了。
那里想得冠军侯,奉车都尉霍子侯竟然还记得,竟然还将之上升到了【保国本】的地步。
这种赞誉,实在是……吾丘寿王老脸都有些发烫了。
“不过,却是不敢当大人赞誉啊,吾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大夫谏议,本就是职责所在!”吾丘寿王当然也不傻,知道或许这是扭转自己命运的时机,赶紧抓住机会推销自己:“下官还是以为,大道之所在,乃在于济世安民,谏议,虽亦也为道之一,然,却不比济世安民之重,可惜下官愚笨,当年陛下委下官以东郡之重任,下官却……把它搞砸了,上对不起陛下知遇之恩,下对不住老师殷殷之期望,下官委实当不得人子啊!”
自古以来,煽情狗血,向来为感动他人的不二法门。
霍子侯听了吾丘寿王的话,感觉到他说的似乎很真诚,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些同情之心,一时泛滥了起来。
“那怪不得君,只能说君时运不济啊!”霍子侯连忙安慰道:“古人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生以为,君乃明珠,陛下亦知,陛下者,千古未有之明君,君今之厄,或为陛下之所磨砺而已,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肌肤……那啥来着,君且宽心就是,总有君施展所长的一日!”
你道霍子侯态度前后为何变化这么大?
却是他想起了在现代史书,查资料看的一个事情,一个跟吾丘寿王命运紧密相关,并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事情。
元朔五年,公孙弘这位大汉朝开国以来最为卑鄙无耻的小人的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公孙弘此人,你可以在他身上找一切小人,奸臣的特点,卑鄙无耻,妒忌贤能,口蜜腹剑,谗上欺下,他唯一的优点或许就是清廉了。
但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万个贪官的破坏力也比不上两三个清廉的伪君子的杀伤力。
公孙弘就是那种破坏力足够超过一万个贪官的伪君子。
他上任之后不久,为了给自己省心,同时也为了取悦天子,竟然丧心病狂的在奏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一切百姓持有,佩戴弓箭,违法者要以谋反处。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的很,他说:一般的百姓不会携带弓弩,而十个贼寇放弓箭,就是一百个吏人也不敢接近,所以盗贼每每逃跑的多,而由于不能即使的抓到这些盗贼,更多的百姓就要遭受苦难了,因此对盗贼来说,合法持有弓箭简直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这就是现在盗贼猖獗的原因所在了,假如禁止民间合法持有弓箭的话,那么盗贼就只能拿短兵器了,而拿短兵器的话,就可以依靠人数来围困他们,使官府可以及时的抓到这些盗贼,这样一来的话,时间一长,天下的盗贼就会被抓光了!这就是刑罚停止的方法啊,臣愚蠢的认为禁止民间合法持有弓箭是便利的!
当时公孙弘权倾朝野,他的气焰正是最为嚣张的时候。
但好在天子不傻,感觉到这个奏书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于是拿出来交给百官公议,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再做决断。
但是,这个时候那个大臣不知道公孙弘的厉害啊!
而能制衡公孙弘的大将军卫青又领军在外,朝中没有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存在,大臣们只能选择明哲保身,不做出头鸟。
更何况公孙弘在表面上又说得冠冕堂皇,好似堂堂正正,没有包藏半分其他用意,全然一心为公,便是有心想反对的,也一时找不到说辞。
然,华夏之所以华夏,正是因为每每危机存亡之时,总会仁人志士,站出来抛头颅洒热血,虽百死仍不悔!
关键时刻,来自齐地的光禄大夫吾丘寿王勇敢的站了出来,直接与当朝宰相,刚刚把主父偃这个对头铲除掉的公孙弘激烈的辩驳起来。
吾丘寿王上奏给天子的奏折,在当年可是看得还是学生的霍子侯向往不已,有段时间甚至还特意将之背了下来。
吾丘寿王在奏折中说: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诛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守卫而施行阵。及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抚蔽……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馆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两千石之罪,非狭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乎,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为所禁者,为盗贼之所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狭之而吏不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助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也!
在这份奏折中吾丘寿王先是开明宗义,点明祖先制作兵器给后人使用,不是要后人拿来自相残杀的,而是拿来防备野兽,保家卫国的。
然后就又叙述了秦灭六国之后,即便是收缴了天下的兵器,将之铸成金人,但是当政府把民生搞的糜烂的时候,天下就蜂拥起义,百姓拿着竹刀木矛前仆后继,悍不畏死的反抗暴政的事实。
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之如何?
然后,自然是不能免俗的赞扬了一下当今天子即位以来的种种善政,指出现在的天下跟秦时相比简直是天堂了。
但是为什么【宇内日化,方外乡风】了,还有盗贼呢?
那是郡国官员渎职,不认真执行和领会朝廷政策的原因,盗贼产生的根源还是吏治的问题。
更何况,你丞相大人要禁弓弩,把上古圣人们的教诲摆那里?
孔子,《诗》《周礼》这些可都说的明明白白,持有弓弩可是咱们的民族传统与习惯,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认同的普世价值,也是圣人之道,教化之道。
今天丞相大人为了盗贼就废弃圣人的教诲,这是错误的,而且也无助于消灭盗贼。
因为大盗都是有背景的,小吏根本就不能阻止,逮捕他们。
而禁了弓弩,真正受害的良民,当野兽入侵,当敌人侵略,当暴徒暴乱的时候,良民就会因为没有武器而受到伤害啊!这是平白给贼人增加行事时的便利,而完全牺牲真正善良之人的利益。
而且作为学者,我们用弓弩练习礼仪,明知先王之道,这也是传统啊,一旦禁了,后人会大大的不方便。
最终,在辩论与廷议中号称天下无敌的公孙弘在这封奏折和被其挑起的汹汹群情下,不得不认错服软,禁民弓弩之事,终汉一朝,再未有发生。
霍子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依稀记得,最初自己看到这些资料时的兴奋。
这封奏折好就好在,明确的指出了大盗是小吏所不能禁止的,而善良的人却因为被禁止持有武器,以至于在将来发生变故的时候,没有自保的能力。
可以说,若没有这封奏折,很可能汉民族的未来命运将会滑向不可预知的深渊。
想想吧,倘若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就执行禁止民间持有弓弩的政策,即便是朝廷的执行能力再差,百余年后的中国,普通百姓将不懂如何开弓射箭,武备松弛。
而那时候的匈奴,却已经恢复了元气……到时候班超将军别说经营西域了,恐怕就连保家卫国亦不可得。
而时间再向后推两百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然曹操依然可以以一诸侯之力,北扫夷狄,率师伐国,大获全胜,靠的是什么?还不是民间非常丰富且优质的预备役兵源!
后来若非司马氏好清谈玄学,不务正业,五胡未必能乱有大量年年习武,熟知兵事的中国!
而且即使是那样,汉人的变乱中依然可以退保江南,为自己的文明留下火种,为自己的民族留下涅槃的希望,这不得不说也是这份奏折的功劳。
否则,恐怕满清轻取中国的故事将提前上演,到时候,中国是否还有没有,可就谁都不知道了。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而吾丘寿王的功劳,亦也当得上这样的评价,至少后世的国人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激这位两千年前的老祖宗为自己的民族生存而做出的贡献。
不过,在当时,吾丘寿王可是一点也没有感受到自己为后人争取到一个延续种族的机会带来的好处。
公孙弘的报复很快就接踵而来,吾丘寿王最终被排挤出了大汉朝的决策圈子,现在他还能够留下这条命见到穿越者霍子侯,接受霍子侯的致谢,已经算他命大了。
饶是如此,他的日子可一点都不好过。
只是霍子侯从来没查过这位吾丘寿王是谁的弟子,亦不知其字,毕竟钻故纸堆,那是老学究们的职责,古代文化爱好者顶多就是一个看看论文,灌灌水的业余玩家。这才差点闹出与恩人相见而怒目相对的笑话。
------
注:吾丘寿王,字子贡,董仲舒门生,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下棋下的好而当官的人。
对于此人,我个人非常敬重。
格五:书里貌似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但我还是补充一点,貌似现在四川方言【格老子】就是格五棋下多了之后渐渐演变而来的……
今天要向司马相如先生和董仲舒先生为我以前的言行道歉,好吧,我以前以私德论公德了,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特别是相如先生开西南,教化诸蛮,功在当时,利在今天。
当然,两位先生都是真正的君子,胸襟开阔,想来也不会计较小子往日的胡言乱语了。
恩,我知道,我上本书带给的大家的印象是,魔帅这个家伙人品太差了,太懒惰了-0-
但是,人总归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嘛-0-我已经努力的改正了,现在已经戒了WOW,全心全意为诸君服务-0-大家就原谅我一次吧……
另外,希望这本书的写作,能够带给诸君一些快乐与惬意。
“我不过是老师座下一个记名弟子罢了……”那中年男子吾丘子贡连连摇头,用谦虚的口吻道:“老师座下众弟子,我最愚笨,老师学问,我领会不到半成,实在当不得仲秋兄赞誉……”
那张太医姓张名令字仲秋,这霍子侯当然是知道的。
“呵呵,子贡兄太谦虚了!”张令摆摆手将霍子侯一行请入房中,一边走一边道:“其余不说,便是这格五之道,天下能胜先生者几人?”
所谓格五,霍子侯记忆中还是有印象的。格五者又名格塞乃现下最为流行的一种的棋,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五子棋与跳棋,讲究【塞,白,乘,五】,规则就是对弈双方各执黑白棋子五枚,共行中道,每次可以移动一格,遇到对方的棋子则可以跳跃,以先抵达敌境者胜,但有一条:至五格不得行!
就是说假如一枚棋子,连续五次移动都没有遭遇到对方的棋子,获得跳跃的机会的话,那么这枚棋子便再也不能有移动的机会了。
霍子侯曾经却是听说过,有下格五的高手可以凭借技艺,令自己的对手五枚棋子都全部变成死棋。
所以大凡格五高手,不是天才,就是偏执狂。
也只有天才和偏执狂才会去费劲心思的找别人的不自在为自己取乐。
“下棋,小道尔!”那吾丘子贡摇着头叹息道:“我要追寻的是乃是大道啊,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
“却是让大人见笑了……”吾丘子贡好像醒悟了什么,止住自己的感叹,朝霍子侯稽首道:“些许文人牢骚,当不得入大人尊耳……”
张令却是眼珠子一翻,他与吾秋子贡相识多年,兴趣相投,亲眼看着他从当年的天才,天子宠臣,重点培养对象,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无人问津,无人重视的颓废地步。
张令当然是知道霍子侯对天子的影响力,于是就想着帮吾丘子贡一把,特意将话题往少年人最是好奇与感兴趣的玩乐上引,还特地指出吾丘子贡下格五【天下无几人可胜】。
少年人儿嘛,总归是好奇贪玩的,若能成功的引得霍子侯的兴趣与好感,等天子召见时霍子侯随便说几句好话,那岂不是又可重获天听?
那里知道,这家伙是榆木脑壳,简直愚不可及!
但谁叫自己一辈子就碰到了这么一个知己呢!张令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道:“也罢,我便再帮你一把吧,你这家伙平日里太过自谦,便连自己曾经做过的功德,都不大喜欢多说,却那里知道这为官之道,便是要多多颂扬自己的美德,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缺点呢?”
正要说话,霍子侯却已说话了:“敢问先生,您所追寻的大道是什么呢?”
“道虽有千万,然殊途同归,总归是离不了【济世安民】四字!”吾丘子贡当然也不蠢,知道面前这位乃是国朝少有的可以对当今天子施加直接影响,并且自身势力庞大非常的主。
儒家子弟向来讲究【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既然是出来卖的,当然不会扭扭捏捏,也不会因为买家的代表可能只是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而有任何轻视,相反,儒家子弟对机会的重视与把握看的比谁都重。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千辛万苦,艰难险阻,吃尽人间一切能吃的苦,为的不就是闻达于诸侯,使一身所长尽得施展的空间?
“恩?”霍子侯听了却是不以为意的一笑,道:“济世安民啊,我也想啊,可这世间如何去济,百姓何以为安?况当今之事,泰半知易行难,就拿我来说吧,今天早上我就琢磨着想要做一把小弓去打雀儿。往日里我看匠人们做,觉得很简单嘛,无非就是拉拉绳子,绑绑筋,可我做了半天,却怎么也绑不好那筋儿……所以,圣人的道理那是没错的,然,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我看哪,就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那样说的,而且还是那样去做的,并且做的非常好,无人可比,知行合一,故为圣人!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听了霍子侯的话,吾丘子贡眼睛明显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下去,最后深深的朝霍子侯一礼,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今大人当为吾师,请受吾丘寿王一拜!”
说完就严格的按照周礼中的礼节,对霍子侯稽首而拜。
“恩,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看来董某人教出来的学生好像人品也还行嘛……”霍子侯在心中暗想。
但是,随即,脑海中有些东西好像跳了出来。
那潜藏在记忆中的某些片段随之变得清晰了起来。
“吾丘寿王!”霍子侯一拍大腿,怪叫一声,好像看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抓住吾丘寿王的肩膀,急切的问道:“你就是吾丘寿王?那个廷议中力辨公孙弘,使我大汉子民免遭禁弓之厄,保我国本的吾丘寿王?”
“恩……正是下官……”吾丘寿王却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他的认知,那次廷议与当年的丞相公孙弘之间的激烈辩论与斗争,纯粹是公心,是基于良心与道德而为,虽然事后很多人都对他大为赞赏,认为他有【古君子遗风】【当国士也】。
但事情都过了那么久,便连他自己也对此印象模糊了。
那里想得冠军侯,奉车都尉霍子侯竟然还记得,竟然还将之上升到了【保国本】的地步。
这种赞誉,实在是……吾丘寿王老脸都有些发烫了。
“不过,却是不敢当大人赞誉啊,吾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大夫谏议,本就是职责所在!”吾丘寿王当然也不傻,知道或许这是扭转自己命运的时机,赶紧抓住机会推销自己:“下官还是以为,大道之所在,乃在于济世安民,谏议,虽亦也为道之一,然,却不比济世安民之重,可惜下官愚笨,当年陛下委下官以东郡之重任,下官却……把它搞砸了,上对不起陛下知遇之恩,下对不住老师殷殷之期望,下官委实当不得人子啊!”
自古以来,煽情狗血,向来为感动他人的不二法门。
霍子侯听了吾丘寿王的话,感觉到他说的似乎很真诚,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些同情之心,一时泛滥了起来。
“那怪不得君,只能说君时运不济啊!”霍子侯连忙安慰道:“古人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生以为,君乃明珠,陛下亦知,陛下者,千古未有之明君,君今之厄,或为陛下之所磨砺而已,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肌肤……那啥来着,君且宽心就是,总有君施展所长的一日!”
你道霍子侯态度前后为何变化这么大?
却是他想起了在现代史书,查资料看的一个事情,一个跟吾丘寿王命运紧密相关,并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事情。
元朔五年,公孙弘这位大汉朝开国以来最为卑鄙无耻的小人的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公孙弘此人,你可以在他身上找一切小人,奸臣的特点,卑鄙无耻,妒忌贤能,口蜜腹剑,谗上欺下,他唯一的优点或许就是清廉了。
但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万个贪官的破坏力也比不上两三个清廉的伪君子的杀伤力。
公孙弘就是那种破坏力足够超过一万个贪官的伪君子。
他上任之后不久,为了给自己省心,同时也为了取悦天子,竟然丧心病狂的在奏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一切百姓持有,佩戴弓箭,违法者要以谋反处。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的很,他说:一般的百姓不会携带弓弩,而十个贼寇放弓箭,就是一百个吏人也不敢接近,所以盗贼每每逃跑的多,而由于不能即使的抓到这些盗贼,更多的百姓就要遭受苦难了,因此对盗贼来说,合法持有弓箭简直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这就是现在盗贼猖獗的原因所在了,假如禁止民间合法持有弓箭的话,那么盗贼就只能拿短兵器了,而拿短兵器的话,就可以依靠人数来围困他们,使官府可以及时的抓到这些盗贼,这样一来的话,时间一长,天下的盗贼就会被抓光了!这就是刑罚停止的方法啊,臣愚蠢的认为禁止民间合法持有弓箭是便利的!
当时公孙弘权倾朝野,他的气焰正是最为嚣张的时候。
但好在天子不傻,感觉到这个奏书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于是拿出来交给百官公议,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再做决断。
但是,这个时候那个大臣不知道公孙弘的厉害啊!
而能制衡公孙弘的大将军卫青又领军在外,朝中没有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存在,大臣们只能选择明哲保身,不做出头鸟。
更何况公孙弘在表面上又说得冠冕堂皇,好似堂堂正正,没有包藏半分其他用意,全然一心为公,便是有心想反对的,也一时找不到说辞。
然,华夏之所以华夏,正是因为每每危机存亡之时,总会仁人志士,站出来抛头颅洒热血,虽百死仍不悔!
关键时刻,来自齐地的光禄大夫吾丘寿王勇敢的站了出来,直接与当朝宰相,刚刚把主父偃这个对头铲除掉的公孙弘激烈的辩驳起来。
吾丘寿王上奏给天子的奏折,在当年可是看得还是学生的霍子侯向往不已,有段时间甚至还特意将之背了下来。
吾丘寿王在奏折中说: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诛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守卫而施行阵。及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抚蔽……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馆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两千石之罪,非狭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乎,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为所禁者,为盗贼之所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狭之而吏不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助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也!
在这份奏折中吾丘寿王先是开明宗义,点明祖先制作兵器给后人使用,不是要后人拿来自相残杀的,而是拿来防备野兽,保家卫国的。
然后就又叙述了秦灭六国之后,即便是收缴了天下的兵器,将之铸成金人,但是当政府把民生搞的糜烂的时候,天下就蜂拥起义,百姓拿着竹刀木矛前仆后继,悍不畏死的反抗暴政的事实。
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之如何?
然后,自然是不能免俗的赞扬了一下当今天子即位以来的种种善政,指出现在的天下跟秦时相比简直是天堂了。
但是为什么【宇内日化,方外乡风】了,还有盗贼呢?
那是郡国官员渎职,不认真执行和领会朝廷政策的原因,盗贼产生的根源还是吏治的问题。
更何况,你丞相大人要禁弓弩,把上古圣人们的教诲摆那里?
孔子,《诗》《周礼》这些可都说的明明白白,持有弓弩可是咱们的民族传统与习惯,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认同的普世价值,也是圣人之道,教化之道。
今天丞相大人为了盗贼就废弃圣人的教诲,这是错误的,而且也无助于消灭盗贼。
因为大盗都是有背景的,小吏根本就不能阻止,逮捕他们。
而禁了弓弩,真正受害的良民,当野兽入侵,当敌人侵略,当暴徒暴乱的时候,良民就会因为没有武器而受到伤害啊!这是平白给贼人增加行事时的便利,而完全牺牲真正善良之人的利益。
而且作为学者,我们用弓弩练习礼仪,明知先王之道,这也是传统啊,一旦禁了,后人会大大的不方便。
最终,在辩论与廷议中号称天下无敌的公孙弘在这封奏折和被其挑起的汹汹群情下,不得不认错服软,禁民弓弩之事,终汉一朝,再未有发生。
霍子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依稀记得,最初自己看到这些资料时的兴奋。
这封奏折好就好在,明确的指出了大盗是小吏所不能禁止的,而善良的人却因为被禁止持有武器,以至于在将来发生变故的时候,没有自保的能力。
可以说,若没有这封奏折,很可能汉民族的未来命运将会滑向不可预知的深渊。
想想吧,倘若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就执行禁止民间持有弓弩的政策,即便是朝廷的执行能力再差,百余年后的中国,普通百姓将不懂如何开弓射箭,武备松弛。
而那时候的匈奴,却已经恢复了元气……到时候班超将军别说经营西域了,恐怕就连保家卫国亦不可得。
而时间再向后推两百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然曹操依然可以以一诸侯之力,北扫夷狄,率师伐国,大获全胜,靠的是什么?还不是民间非常丰富且优质的预备役兵源!
后来若非司马氏好清谈玄学,不务正业,五胡未必能乱有大量年年习武,熟知兵事的中国!
而且即使是那样,汉人的变乱中依然可以退保江南,为自己的文明留下火种,为自己的民族留下涅槃的希望,这不得不说也是这份奏折的功劳。
否则,恐怕满清轻取中国的故事将提前上演,到时候,中国是否还有没有,可就谁都不知道了。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而吾丘寿王的功劳,亦也当得上这样的评价,至少后世的国人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激这位两千年前的老祖宗为自己的民族生存而做出的贡献。
不过,在当时,吾丘寿王可是一点也没有感受到自己为后人争取到一个延续种族的机会带来的好处。
公孙弘的报复很快就接踵而来,吾丘寿王最终被排挤出了大汉朝的决策圈子,现在他还能够留下这条命见到穿越者霍子侯,接受霍子侯的致谢,已经算他命大了。
饶是如此,他的日子可一点都不好过。
只是霍子侯从来没查过这位吾丘寿王是谁的弟子,亦不知其字,毕竟钻故纸堆,那是老学究们的职责,古代文化爱好者顶多就是一个看看论文,灌灌水的业余玩家。这才差点闹出与恩人相见而怒目相对的笑话。
------
注:吾丘寿王,字子贡,董仲舒门生,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下棋下的好而当官的人。
对于此人,我个人非常敬重。
格五:书里貌似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但我还是补充一点,貌似现在四川方言【格老子】就是格五棋下多了之后渐渐演变而来的……
今天要向司马相如先生和董仲舒先生为我以前的言行道歉,好吧,我以前以私德论公德了,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特别是相如先生开西南,教化诸蛮,功在当时,利在今天。
当然,两位先生都是真正的君子,胸襟开阔,想来也不会计较小子往日的胡言乱语了。
恩,我知道,我上本书带给的大家的印象是,魔帅这个家伙人品太差了,太懒惰了-0-
但是,人总归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嘛-0-我已经努力的改正了,现在已经戒了WOW,全心全意为诸君服务-0-大家就原谅我一次吧……
另外,希望这本书的写作,能够带给诸君一些快乐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