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物价
首先说一句,查了很多资料,天啊!真是众说纷纭,感觉上可以弄个专题研究了。估计无论我如何设定,总会有大大满意,又有些大大不满意的。综合评估了一下,本书的物价设定如下(各位大大见谅啊):
盐1升15文、麦1升32文、味噌1升125文、马料1升1.6文、马1头5贯。
单位换算:1石=10斗=100升=1000合=10000勺(1石约为120斤左右)
一个成年人,按照人均1曰5合米的主流说法来推算,一年需要消耗1.8石的米粮.
需要说明的是,物价是会变化,它们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比如马匹,出产马匹的地方一般比缺乏马匹的地方便宜。所以,本书会参考一些实际资料,每到一个地区,物价都会有所变化。当然,也欢迎大家指出不足。毕竟本人能力有限啊,一时间无法查找到太多的资料。
下面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了解:
资料一:
rì本一石约为现代中国350斤土地单位一町=10畈每畈的产量约1石谷物!谷物出米率约7成!领主与农民的分成约6:4!每个农民约能耕种5畈地,每畈地约1000平方米
金银比为1:12!金银各自计量单位所对应的克数的比例就是1:12!!一两银子约1200文,同时期欧洲的金银比约1:15—20。
另外!太阁里的薪俸都是一年的即足轻组头每年5贯!米半钱半,一年发两次!夏收完发米年关发钱!只有侍大将以上或城主才吃的到米,都是把米卖了换成杂粮和萝卜!每户农民向领主租一町地耕种!领主打架!农民要自备武器和口粮参加!但由于架打的太多了!所以农兵报到后的口粮由领主负责!小领主不向大领主交赋税只负责按大领主要求出兵打仗!做不到就要被降封或夺封!
小领主领地内的矿产均归大领主所有!私开矿山尤其是金银铜铁盐形同谋反举国共讨之!领地内发现重要矿山一般就会被转封!强势小领主会被委托开采!但扣除成本所得有限!一般发现矿产都是献上以换取加封领地或提高地位!未经允许私自开发领地如筑城、新田、矿山、城下町均视同谋反!
所以rì本战国小领主的发展都是靠打架抢邻居的土地!抢到了土地能否归你就看你在大领主的地位!抢不到土地就抢东西!
以上资料由“葬花人731”提供。谢谢大大提供资料,鞠躬致谢。
资料二:
在rì本战国时代士兵们奔赴战场,攻击处在较远地区的敌人的场合,合战长期持久的场合,平时军队常备的场合,给部队维持必要的粮食补给都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参与的是短期战斗,通常食物由自己解决称为“手弁当原则”,只有在参加长期战斗的时候才会由领主来提供军粮。
关于兵粮,古代一般是用米糒,大宝令规定士兵每人需要准备米糒六斗,食盐二升贮存到各自兵团的仓库中。米糒可以长期贮藏,但放久了会结块变干变硬,使用的时候先用水来浸泡,将其泡软,合成米粥,在加入食盐吃起来会有些味道。
根据《杂兵物语》记载,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6合、盐1勺、味噌2勺;而《笼城守御之卷》中又记载,笼城期间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4.5合、盐1勺、味噌2勺。
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一rì三餐的习惯,一直要到江户时代才会被引入,战国时代更多的是一rì两餐。而在战场上面,吃饭时间就更加不固定了,通常是把一天的口粮分成三或四回来食用。
战国时期,普通杂兵们吃的都是些麦、粟、稗、芋等粗粮;武士们的伙食就要好些了,他们可以吃由糙米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菜饭,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够吃到白米;最后,也是最豪华的军粮,那是只有大名或高级武士才有资格吃的,里面一般都会包括有白米、蔬菜、鱼、贝、鸡肉等。那么,有人或许会问,杂兵们是不是也有机会品尝到这种美味呢?我想,如果他们能与这样的食物结缘的话,也就不会到战场上来当杂兵了。
资料三:
书上总是会这样描写:“英挺的武士骑着飒爽的战马风一般地掠过了战场。”
杂兵是根本谈不上的,有了武士就一定会有战马,不然武家怎么又会被称为“弓马之家”呢?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武士机动力的快慢。把战马的机动力和武士的攻击力结合的最好的,在战国诸大名中无疑要算是武田家了。但是,像武田家如此大规模的骑兵队真的存在过吗?至少到目前为止,学界仍然有半数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他们质疑的理由是:
1.当时的rì本马野xìng还很强,没有被大规模驯养家化的先例,要在战国几代人的时间内做到普遍家化,集团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2.即便是被驯化了,骑兵队遇到足轻的枪阵,就算武士不害怕,他的马匹却很容易因为受到惊吓而不听使唤,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谈到“一齐突击”呢?
3.根据现在发掘出来的战国时代马匹的残骸,复原之后可以认为,当时的rì本马也就在120cm到145cm,在世界范围来看,那怎么说都该属于小型马,又怎么能用于战争场合呢?
好了,以上只不过是学界的质疑罢了,既然史料上有广泛的记载,我们就姑且认为骑马队在当时各个大名的阵营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的。那么,养一匹马的rì常消耗是多少呢?根据《纳豆的传说》记载,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一匹战马一rì的马料是3升、一匹驮马一rì的马料为2升。
有了武士和战马,就可以上战场了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上战场的武士们还需要配备一定的装备。
“武士就是手中的刀,刀就是武士的灵魂”,那是从江户才开始逐渐形成的观念,在战国时代,无论是弓、枪还是刀都是武士的象征。就像武士有高低之分一样,这些刀、枪以及铠兜也都要贵贱之别。我们在这里并不研究那些凤毛麟角的由名家锻造出的名品,而只考虑大量普及的中等及中等偏下装备的价格。一般来说:战国时代一把太刀或一挺十文字枪是550文,一把无铭小刀或薙刀是400文,一副足轻穿的薄铁铠兜是11贯500文。或许,又有人会问了,铁炮,大筒的价格呢?至于这些贵重物品么,这里就不再研究了,想必那些专题文章也已经问世不少了。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的武士终于可以上战场了。可是,这仗怎么打呢?
实际上,战斗的方法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从大的角度来说,从应仁之乱到关原合战这个时期,战斗的手法正好是从一骑讨式的个人战向合战模式的集团战演变的过程。
自应仁之乱起,战斗一场连着一场,参战人数一次多过一次,铁炮、大筒的登场更使得大规模杀戮成了可能,伤亡比例与rì俱增。然而,指挥者却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作战方法,即:先用铁炮、弓箭远程攻击,然后是骑兵队的突击,最后再用枪足轻来解决溃散之敌,巩固战果。当然,也有先用枪阵冲击前卫,再让骑兵队突击本阵以决定胜负的等其他一系列的方法。
军粮、战马、武具、合战一一经历,最后自然要说奖赏了,试想没有赏赐还有谁会为领主卖命呢?
战国时代的奖赏分为两种:一是战后的掠劫,二是主公的恩赏。
1.战后的掠劫在那时候可以说是件“如家常便饭”般普通的事情了,一名足轻经过一场战斗总能得到5到10贯的铜钱,以及一两样自己看得上的武具,而这些公开化的掠劫也成为了战前最好的动员令。《太阁记》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天正5年10月30rì,山中鹿介在夜袭三保关之间就对手下的士卒讲:‘参加这场战役的,都是我鹿介的兄弟,攻下的土地也都是你们的,凡是诸位看中的东西尽可以随便拿取,直至天明。’”
2.比起战后掠劫来说主公的恩赏大多数情况下就要无趣很多了,除非是有很高的功绩,不然都是按获取的首级来换取赏金。当时,通行的赏赐金额是一颗首级1贯200文,果然要比5贯或是10贯低了很多。
赏钱都拿了,文章自然也应该结束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按照上述的一些数据试着计算一个领主的出兵数及维持力,大概也是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资料四:
rì文维基里“三货制度”和“米价”条目里都提到室盯时期米价平均是500-600文一石。“贯高制”条目下北条家是100文折米1.2-1.4斗。
这是百年后的江户时期1657年物价,
銭1貫文:銀18匁
米27石6斗:銀1貫76匁
钱一贯文约相当于米2.8石左右。
江户的一石米涨到4贯,那已经是再过了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中期的时期了。
盐1升15文、麦1升32文、味噌1升125文、马料1升1.6文、马1头5贯。
单位换算:1石=10斗=100升=1000合=10000勺(1石约为120斤左右)
一个成年人,按照人均1曰5合米的主流说法来推算,一年需要消耗1.8石的米粮.
需要说明的是,物价是会变化,它们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比如马匹,出产马匹的地方一般比缺乏马匹的地方便宜。所以,本书会参考一些实际资料,每到一个地区,物价都会有所变化。当然,也欢迎大家指出不足。毕竟本人能力有限啊,一时间无法查找到太多的资料。
下面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了解:
资料一:
rì本一石约为现代中国350斤土地单位一町=10畈每畈的产量约1石谷物!谷物出米率约7成!领主与农民的分成约6:4!每个农民约能耕种5畈地,每畈地约1000平方米
金银比为1:12!金银各自计量单位所对应的克数的比例就是1:12!!一两银子约1200文,同时期欧洲的金银比约1:15—20。
另外!太阁里的薪俸都是一年的即足轻组头每年5贯!米半钱半,一年发两次!夏收完发米年关发钱!只有侍大将以上或城主才吃的到米,都是把米卖了换成杂粮和萝卜!每户农民向领主租一町地耕种!领主打架!农民要自备武器和口粮参加!但由于架打的太多了!所以农兵报到后的口粮由领主负责!小领主不向大领主交赋税只负责按大领主要求出兵打仗!做不到就要被降封或夺封!
小领主领地内的矿产均归大领主所有!私开矿山尤其是金银铜铁盐形同谋反举国共讨之!领地内发现重要矿山一般就会被转封!强势小领主会被委托开采!但扣除成本所得有限!一般发现矿产都是献上以换取加封领地或提高地位!未经允许私自开发领地如筑城、新田、矿山、城下町均视同谋反!
所以rì本战国小领主的发展都是靠打架抢邻居的土地!抢到了土地能否归你就看你在大领主的地位!抢不到土地就抢东西!
以上资料由“葬花人731”提供。谢谢大大提供资料,鞠躬致谢。
资料二:
在rì本战国时代士兵们奔赴战场,攻击处在较远地区的敌人的场合,合战长期持久的场合,平时军队常备的场合,给部队维持必要的粮食补给都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参与的是短期战斗,通常食物由自己解决称为“手弁当原则”,只有在参加长期战斗的时候才会由领主来提供军粮。
关于兵粮,古代一般是用米糒,大宝令规定士兵每人需要准备米糒六斗,食盐二升贮存到各自兵团的仓库中。米糒可以长期贮藏,但放久了会结块变干变硬,使用的时候先用水来浸泡,将其泡软,合成米粥,在加入食盐吃起来会有些味道。
根据《杂兵物语》记载,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6合、盐1勺、味噌2勺;而《笼城守御之卷》中又记载,笼城期间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4.5合、盐1勺、味噌2勺。
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一rì三餐的习惯,一直要到江户时代才会被引入,战国时代更多的是一rì两餐。而在战场上面,吃饭时间就更加不固定了,通常是把一天的口粮分成三或四回来食用。
战国时期,普通杂兵们吃的都是些麦、粟、稗、芋等粗粮;武士们的伙食就要好些了,他们可以吃由糙米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菜饭,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够吃到白米;最后,也是最豪华的军粮,那是只有大名或高级武士才有资格吃的,里面一般都会包括有白米、蔬菜、鱼、贝、鸡肉等。那么,有人或许会问,杂兵们是不是也有机会品尝到这种美味呢?我想,如果他们能与这样的食物结缘的话,也就不会到战场上来当杂兵了。
资料三:
书上总是会这样描写:“英挺的武士骑着飒爽的战马风一般地掠过了战场。”
杂兵是根本谈不上的,有了武士就一定会有战马,不然武家怎么又会被称为“弓马之家”呢?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武士机动力的快慢。把战马的机动力和武士的攻击力结合的最好的,在战国诸大名中无疑要算是武田家了。但是,像武田家如此大规模的骑兵队真的存在过吗?至少到目前为止,学界仍然有半数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他们质疑的理由是:
1.当时的rì本马野xìng还很强,没有被大规模驯养家化的先例,要在战国几代人的时间内做到普遍家化,集团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2.即便是被驯化了,骑兵队遇到足轻的枪阵,就算武士不害怕,他的马匹却很容易因为受到惊吓而不听使唤,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谈到“一齐突击”呢?
3.根据现在发掘出来的战国时代马匹的残骸,复原之后可以认为,当时的rì本马也就在120cm到145cm,在世界范围来看,那怎么说都该属于小型马,又怎么能用于战争场合呢?
好了,以上只不过是学界的质疑罢了,既然史料上有广泛的记载,我们就姑且认为骑马队在当时各个大名的阵营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的。那么,养一匹马的rì常消耗是多少呢?根据《纳豆的传说》记载,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一匹战马一rì的马料是3升、一匹驮马一rì的马料为2升。
有了武士和战马,就可以上战场了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上战场的武士们还需要配备一定的装备。
“武士就是手中的刀,刀就是武士的灵魂”,那是从江户才开始逐渐形成的观念,在战国时代,无论是弓、枪还是刀都是武士的象征。就像武士有高低之分一样,这些刀、枪以及铠兜也都要贵贱之别。我们在这里并不研究那些凤毛麟角的由名家锻造出的名品,而只考虑大量普及的中等及中等偏下装备的价格。一般来说:战国时代一把太刀或一挺十文字枪是550文,一把无铭小刀或薙刀是400文,一副足轻穿的薄铁铠兜是11贯500文。或许,又有人会问了,铁炮,大筒的价格呢?至于这些贵重物品么,这里就不再研究了,想必那些专题文章也已经问世不少了。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的武士终于可以上战场了。可是,这仗怎么打呢?
实际上,战斗的方法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从大的角度来说,从应仁之乱到关原合战这个时期,战斗的手法正好是从一骑讨式的个人战向合战模式的集团战演变的过程。
自应仁之乱起,战斗一场连着一场,参战人数一次多过一次,铁炮、大筒的登场更使得大规模杀戮成了可能,伤亡比例与rì俱增。然而,指挥者却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作战方法,即:先用铁炮、弓箭远程攻击,然后是骑兵队的突击,最后再用枪足轻来解决溃散之敌,巩固战果。当然,也有先用枪阵冲击前卫,再让骑兵队突击本阵以决定胜负的等其他一系列的方法。
军粮、战马、武具、合战一一经历,最后自然要说奖赏了,试想没有赏赐还有谁会为领主卖命呢?
战国时代的奖赏分为两种:一是战后的掠劫,二是主公的恩赏。
1.战后的掠劫在那时候可以说是件“如家常便饭”般普通的事情了,一名足轻经过一场战斗总能得到5到10贯的铜钱,以及一两样自己看得上的武具,而这些公开化的掠劫也成为了战前最好的动员令。《太阁记》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天正5年10月30rì,山中鹿介在夜袭三保关之间就对手下的士卒讲:‘参加这场战役的,都是我鹿介的兄弟,攻下的土地也都是你们的,凡是诸位看中的东西尽可以随便拿取,直至天明。’”
2.比起战后掠劫来说主公的恩赏大多数情况下就要无趣很多了,除非是有很高的功绩,不然都是按获取的首级来换取赏金。当时,通行的赏赐金额是一颗首级1贯200文,果然要比5贯或是10贯低了很多。
赏钱都拿了,文章自然也应该结束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按照上述的一些数据试着计算一个领主的出兵数及维持力,大概也是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资料四:
rì文维基里“三货制度”和“米价”条目里都提到室盯时期米价平均是500-600文一石。“贯高制”条目下北条家是100文折米1.2-1.4斗。
这是百年后的江户时期1657年物价,
銭1貫文:銀18匁
米27石6斗:銀1貫76匁
钱一贯文约相当于米2.8石左右。
江户的一石米涨到4贯,那已经是再过了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中期的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