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巅峰召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55章:吴国分裂楚国伐,孙策VS孙刘(上)

    对于支持孙策,还是支持孙权,大秦的态度从来都是谁更有利就支持谁

    之前包括嬴昊在内的大秦高层,都认为支持弱势的孙策,对于大秦来说更加有利,因为一旦孙策挑起东吴内乱后,楚国定不会放过这等灭吴良机。

    毕竟在保中原,和灭东吴之间,刘秀肯定会选灭东吴。

    中原地区离楚国太远,刘秀唯一能支援中原三国的方式,也就只有出兵北伐,攻打襄阳城,以此来牵制大秦的部分兵力。

    可襄阳乃荆州第一坚城,可谓是固若金汤,哪怕楚国倾全国之兵北上,恐怕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能攻破的。

    不攻破襄阳的话,楚国甚至都威胁不到荆北,自然也牵制不了秦军多少兵力。

    也就是说,在力保中原这方面,楚国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就算拼尽全力也未必能阻止的了大秦,而且所得的好处最多不过襄阳周边十数县。

    这么丁点的收益和灭吴根本就完全不能比一。

    楚国若是能灭了吴国的话,不但能全据长江防线,防备东吴的大半兵力也能解放出来,自此之后在长江以南在无掣肘,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战争潜力瞬间爆炸数倍不止。

    所以,若是当灭吴良机真的出现的话,刘秀除了选择出兵灭吴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

    对于楚国而言,灭吴既是利益最大话,也同样是在自保求存。

    可一旦楚国出兵灭东吴的话,自然也就无力支援中原三国了,而大秦则可集中力量先灭魏宋明三国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才会力保孙策,为此甚至不惜得罪孙权,拒绝了孙权遣返孙策的请求。

    关于孙策的这次政变计划,嬴昊其实比孙策知道的还要早,本以为孙策就算能拿下建业,也肯定拿不下孙权。

    毕竟整个吴国都已被孙权掌控,建业兵权又都掌握在孙权手中,孙权就算挡不住孙策,总不至于了逃都逃不掉吧?

    一旦孙权逃出建业的话,则东吴必定分裂,而楚国也定会伐吴。

    可让嬴昊和大秦的众多智囊都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这么拉胯,打不过孙策就算了,竟然连跑都不掉。

    孙策政变的过程实在是太容易,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用了半天,就抓住孙权并且控制了建业,速度快到让楚国和秦国都来不及反应。

    对于大秦来说,孙策政变失败是件坏事,可若是太过于成功的话,那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若是让孙策这么快就掌控吴国的话,以孙武、伍子胥、鲁肃等人之能,进去或许不足,但守城却绰绰有余。

    楚国在勐将和兵力方面,虽比吴国要强,但在尖端统帅方面,却一直不如吴国,尤其是孙武,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楚国都给打的没脾气了。

    孙策全权执掌东吴的话,定会重新启用孙武、伍子胥等人。

    刘秀曾多次败在孙武之手,自然知道面对孙武、伍子胥、鲁肃等强敌,哪怕倾国之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自然也就不敢轻易出兵伐吴了。

    此时中原大战已经开启,几十万楚军肯定不会闲置下来,而刘秀若是不出兵讨伐吴国的话,就一定会用来阻止大秦攻占中原。

    为了不让楚国妨碍大秦攻占中原,嬴昊才在后背谋划了这次计划,派出两尊大宗师前来营救孙权,从而致使吴国分裂,以此来引诱刘秀上钩。

    毕竟中原和江东,刘秀必须要保一个,中原那边变数太大,唯有灭吴,楚国才有和大秦抗衡的资本。

    所以,刘秀根本就没得选,哪怕明知道这是大秦的阴谋,他也不能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了能够顺利攻占中原,嬴昊也是煞费苦心,将吴楚两国都给算计了进去,而最大的受害者恐怕就是吴国,无缘无故的就成了棋子,但吴国也并不无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秦不但具备了一统的实力,而且还开启了一统之战,吴国就算这次不被楚国灭掉,早晚也会被大秦给灭掉。

    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为未来大秦统一,贡献出一点价值来。

    当然,大秦也不会让吴国轻易被灭掉的,最好是和楚国拼个两败俱伤,并且打的弹尽粮绝。

    这样的话,等大秦没到中原三国后,甚至都不需要休整,就能直接出兵灭掉吴楚两国了。

    建业,吴王宫。

    孙策此时非常的焦头烂额,倒不是他发现孙权逃了,而是正在应付生母吴夫人、舅舅吴景,以及其他孙氏长辈。

    吴夫人其实更喜欢大儿子孙策,也更希望由孙策来继承吴王之位,但却不想长子和次子手足相残。

    在得知孙策秘密回国发动政变,囚禁了弟弟孙权,并且还杀了朱才、谢奕等众多将领后,吴夫人在司马懿的挑拨离间下,以为孙策是权欲熏心,才会篡夺弟弟的位置。

    司马懿口才十分了得,直言孙策必定会杀孙权,而吴夫人也被起说动,担心孙策真的会对孙权不利,于是当即叫上弟弟吴景,以及其他孙氏,前来找大儿子讨要说法,说什么都不能大儿子对二儿子不利。

    面对生母,以及一众长辈的指责,孙策也解释了自己政变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孙权弑父,并且还要杀自己。

    可有司马懿佞言在前,吴夫人先入为主,只以为孙策是在为自己开脱,根本就不信纯良的二儿子,会干出弑父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甚至吴夫人还以为孙策是故意在诬陷孙权,让其背上弑父的骂名遗臭万年,好为接下来杀弟夺位做准备,于是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要孙策把孙权给放出来,不然就饿死,让孙策背上不孝的骂名。

    面对母亲、舅舅等众多长辈的逼迫,孙策也是十分的无奈,只能求助的看向表弟吴奋,让其将舅舅吴景和其他长辈们都拉走,自己则跟母亲再三保证,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绝不会对弟弟孙权下杀手,这才勉强稳住了吴夫人。

    接下来,孙策什么事都没管,他将一切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孙膑,自己则调查起了孙权这三四年来的所有动向。

    结果这不查不要紧,一查还就真查出问题来了。

    孙权弑父一事做的天衣无缝,所有涉及人员都除掉了,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存世,但就是因为做的太过于干净了,反而还就有问题了。

    “母亲,你自己看,孙权他早在四年前,任会稽太守之时,就已经开始在江湖上招揽高手,江左剑君、吴郡刀王、江南霸刀等众多高手,都被他秘密招揽到自己的麾下,后来这些人都被他安插进了军情司。

    可在父王出世之后,江左剑君等二十八名高手,明明没有被安排任何任务,却在都同一天内失踪了,而且连名单都从军情司被划掉了、

    孩儿若不是翻遍全部卷宗,也不知道军情司礼还有这些人在。”

    孙策咬牙切齿的说道,之前他虽已确定孙权弑父之事,但却苦于没有任何的证据。

    如今孙策手中所掌握的证据,虽依旧不能实锤孙权,但也已经能推测个八九不离十了。

    军情司的二十八位高手,在孙坚死的那天里,在建业城内先后失踪,而且连名单都被人秘密剔除,这里面明显有问题,大概率就是孙权为了掩盖弑父而灭的口。

    “不可能,仲谋怎么可能弑父呢?这绝对不可能。”

    吴夫人并不傻,毕竟这么多的疑点摆在这,再加上女儿孙尚香的说辞,她心里其实已经信孙策了,只是一时间是在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老身要亲自去问仲谋。”

    吴夫人咬牙道,她的心中依旧抱着一分侥幸,毕竟这种事只要不彻底捶死,是个母亲都不会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干出弑父这种事。

    吴夫人不能接受,孙策又岂能接受的了?

    他的父亲孙坚,和魏王曹操,大秦太上皇嬴温,并未称为‘乱世三杰’,乃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英雄人物,又岂能接受这种被亲儿子所杀的荒唐死法?

    一念至此,孙策就心如刀绞,双目通红,咬牙切齿的说道:“母亲,孩儿也同样要去问孙权,父王哪里对不起他了,竟干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看着大儿子充满杀意的眼神,吴夫人这次没有再为孙权说话,毕竟弑父这种事太过于大逆不道,真是孙权所为的话,就算孙策不动手,她也要亲自手刃了这个逆子,以祭亡夫在天之灵。

    紧接着,孙策就带着吴夫人,准备前往关押孙权的秘密囚牢,可抵达后在发现已经人去牢空了。

    负责看守孙权的一百多人,包括实力最强的那名宗师高手,全都惨死当场,只有孙权下落不明,明显是被人给救走了。

    孙策查看了所有人的尸体,发现竟全都是一剑毙命,能一招就斩杀宗师高手,而且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斩杀百余人,这说明前来劫狱的人的实力极强,最少也有一尊大宗师。

    另外,监牢内的尸体虽都已经僵硬了,可伤口上的剑意却还未彻底消散,这也说明孙权被劫走应该还不到两个时辰。

    “传令,立即封锁全城。”

    孙策面色铁青的下令道,他倒不是对孙权被劫走而愤怒,而是愤怒孙权的关押地点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为了防止孙权被救走,孙策亲自将其秘密关押起来,知道的只有孙武、孙膑、伍子胥、鲁肃等寥寥数人。

    可孙权才被关押两三天,结果就被人给救走了,这说明自己人中肯定出现了叛徒。

    孙策将知道的人排查了数遍,也依旧找不到任何的线索,因为这些人都没有理由背叛自己。

    孙武和伍子胥前去庐江和豫章接收兵权,孙膑和鲁肃则代替自己掌控建业,安抚诸郡太守以及拉拢各大将领。

    他们都没有任何理由背叛自己啊!

    “不能在这么无端的怀疑下去了,或许是仲谋留下了什么后手也说不定,当务之急乃是重新将孙权给抓回来。”孙策摇头道。

    孙策的反应不算慢,可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在命令传达才去之前,孙权就已经在谢安、周泰等人的保护下逃出建业,直奔吴郡而去了。

    孙策得知消息后,当即率领五千铁骑前去追击,却中了谢玄的金蝉脱壳之计。

    谢玄向孙权献计,由自己和周泰率领五千兵马,假装成两万大军,从句容方向,走近道退往吴县,以吸引孙策的注意力,而孙权泽带着剩余的兵马,绕远道走阳羡前往吴县。

    孙策由于急追上孙权,并未意识到自己中了计。

    在进过一番大战后,孙策虽轻松歼灭了周泰和谢玄的五千步骑大军,却也已经彻底走漏了孙权,而周泰和谢玄更是走水路逃回了吴郡。

    孙权逃回吴县之后,在吴郡太守步骘的支持之下,当即对外发布勤王诏书,并派遣大量的使者,宋往各郡和驻守各地的将领军中。

    孙权在诏书张中指责孙策篡位夺权,甚至还准备要污蔑自己弑父,要求各郡太守也各地诸军对孙策群起而攻之。

    孙权的诏书发布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会稽太守顾徽、临海太守钱镠、东阳太守谢石这三大太守的支持,在加上吴郡太守步骘,吴国十郡中已有四郡站在了孙权阵营。

    至于夷州太守郑芝龙,以及庞涓、田忌等手握兵权的实权将领,既不表态支持孙策,也不表态支持孙权,大部分人依旧处于观望中。

    看到孙权指责自己,还倒打一耙的诏书之后,孙策自然是怒不可遏,当即就准备尽起建业之军,前去攻打吴郡,生擒孙权,以绝后患。

    可就在这时,孙策却收到了刘秀起兵三十五万,兵分四路讨伐吴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