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汉末三国时期的时代划分(上)
汉末三国这个大时代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代,这其中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代又可以分为几个小时期。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我个人认为是从中平六年(189)董卓废立君王,刘协被立为汉献帝起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改朝换代建立魏朝。这其中又大概分为联军伐董时期(189-191)、群雄并起时期(191-199)、袁曹争霸时期(199|200-207)以及三分初显时期(207|209-219)等四个阶段。
个人查阅资料后发现很多人觉得董卓迁都长安才是东汉末年开始的标准,不过我本人并不这么看,因为在董卓迁都前,关东联军已经形成了,局势已经很混乱了。我个人认为以董卓废立君王作为这个标准更好,因为实际上在董卓废掉刘辩后,各地豪杰才揭竿而起,袁绍、袁术以及曹操等人才纷纷逃离洛阳,如果董卓没有废立,日后关东联军伐董的事情很难发生,因为他们出师无名,没有足够的大义,光说董卓擅权还是差一点的。
而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后,东汉灭亡,自然也就是东汉末年的终结点了。
联军伐董时期从永汉元年(189)桥瑁假发三公诏书使得关东诸侯群起反董,最终造成了董卓和反董两大阵营的直接对抗,一直到初平二年(191)袁绍派遣周昂袭击孙坚在豫州的治所阳城。
历史上最早记载起兵伐董是当时的曹操,但曹操起兵的事情还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无法进一步联合其他人,而桥瑁假传三公文书的事情却直接导致了关东联军的形成,所以个人认为这才是联军伐董的起点。
而孙坚攻克洛阳后的确止步不前,然而这也不能作为反董联军作战的结束,因为孙坚没有继续进军不是因为袁术不让了,也不是他自己不想了,而是因为袁绍派人袭取了孙坚在豫州的大本营,导致孙坚的西征半途而废,也使得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彻底决裂,所以周昂袭取阳城这个件事才能真正标准着联军伐董的结束。
群雄并起时期实际上也是从初平二年(191)周昂袭取阳城开始的,一直到建安四年(199)公孙瓒势力和袁术势力的先后覆灭。
周昂袭取阳城不仅使得二袁彻底决裂,也标准着反董联军的彻底解散,当时袁绍作为反董联军的盟主都毫无下限的派兵袭击自己的亲弟弟,盟友袁术的势力范围,导致前线作战被迫终止的时候,袁绍也在没有颜面担任联军的盟主了,反董联军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了,盟主老大袁绍都带头内斗了,还联盟个毛线啊!
此后各个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袁绍、刘虞、公孙瓒、曹操、陶谦、刘备、吕布、刘表、袁术、孙策、刘焉、刘璋等人都在这个时期至少曾经割据过一州之地,直到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完成了北方四州的一统,曹操消灭了吕布、围困了袁术、收服张绣,站稳了中原,形成了两强对峙的格局。
袁曹争霸时期又可以称为曹操平北时期,这个时期的主题是曹操击败袁氏、平定北方四州。大概从建安四年(199)或者建安五年(200)袁绍、曹操分别解决内患后,开始延黄河一线开展对峙起,一直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成功北伐平定乌恒,袁尚和袁熙被辽东公孙康所杀。
本来袁绍早在田丰等人的建议下就有心讨伐曹操,然而他主动向公孙瓒求和却惨遭拒绝,袁绍无奈之下只好先集中兵力平定了公孙瓒,此后袁绍才腾出手来收拾曹操,然而曹操在此期间也解决大多数的内部隐患,于是当时最强的两大诸侯交锋一触即发。
曹操虽然在建安十一年(206),就攻灭了高干,平定了并州,占据了北方四州,然而袁尚和袁熙尚且逃生,并且借助乌恒为乱,所以曹操次年北伐击溃乌恒,袁尚、袁熙亦被杀后,袁曹争霸这才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三分初显时期这个时期可以以建安十二年(207)诸葛亮出山,提出“隆中对”或者建安十四年(209)周瑜、刘备等人击败曹仁,取得江陵之战的胜利为开端,一直到延康元年(220)曹丕代汉。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最早提出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思想,并且后来很快就发生了曹操南下荆州以及赤壁之战等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作为起点。而三分天下真正形成是从江陵之战结束后开始的,而不是赤壁之战,这里不否认赤壁之战的重大意义,但江陵之战却是对于赤壁之战一个非常关键的补充,江陵之战在实质上确保并且扩大了赤壁之战的战果,刘备真正开始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就是在江陵之战后,而曹魏真正败退荆州也是在江陵之战后,赤壁之战还无法一战就改变天下的大局。
虽然曹丕代汉后东汉才正式灭亡,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夺取荆州后,孙权和刘备就已经彻底决裂。
【东汉末年的四对阵营对抗】
东汉末年的四大阵营对抗分别是一开始董卓朝廷和反董联军之间的对抗,以及之后袁绍联盟和袁术联盟之间对抗,接着是曹操和北方袁氏两大势力之间的对抗,最后是孙刘联盟抗曹。这个四对阵营对抗基本和当时的四个时代重合。
联军伐董时期的主体就是董卓朝廷和反董联军之间的对抗,这个没必要多谈,而群雄并起时期也可以被称为二袁对抗时期,这个时期差不多以袁绍、曹操结盟对抗袁术、公孙瓒为起始,最后也以袁绍灭亡公孙瓒、曹操覆灭袁术而告终,其中袁绍和曹操虽然早有不和,但二人正式决裂还是在各自收拾掉对手之后了。
袁曹争霸时期也就是曹操和北方袁氏两大势力之间的对抗,当时刘表属于袁氏的盟友,而孙权、张津等人都对于许昌朝廷至少是名义上的归附,二者和刘表之间的交锋也可以归入这个阵营对抗之中。
最后的三分初显时期和孙刘联盟抗曹则更明显的默契了,可惜的是刘备和孙权之间联合中间遭遇很多挫折,二者甚至一度彻底决裂。
ps:三分初显时期(207|209-219)就到219,而不是220,大时期并不和小时期完美契合。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我个人认为是从中平六年(189)董卓废立君王,刘协被立为汉献帝起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改朝换代建立魏朝。这其中又大概分为联军伐董时期(189-191)、群雄并起时期(191-199)、袁曹争霸时期(199|200-207)以及三分初显时期(207|209-219)等四个阶段。
个人查阅资料后发现很多人觉得董卓迁都长安才是东汉末年开始的标准,不过我本人并不这么看,因为在董卓迁都前,关东联军已经形成了,局势已经很混乱了。我个人认为以董卓废立君王作为这个标准更好,因为实际上在董卓废掉刘辩后,各地豪杰才揭竿而起,袁绍、袁术以及曹操等人才纷纷逃离洛阳,如果董卓没有废立,日后关东联军伐董的事情很难发生,因为他们出师无名,没有足够的大义,光说董卓擅权还是差一点的。
而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后,东汉灭亡,自然也就是东汉末年的终结点了。
联军伐董时期从永汉元年(189)桥瑁假发三公诏书使得关东诸侯群起反董,最终造成了董卓和反董两大阵营的直接对抗,一直到初平二年(191)袁绍派遣周昂袭击孙坚在豫州的治所阳城。
历史上最早记载起兵伐董是当时的曹操,但曹操起兵的事情还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无法进一步联合其他人,而桥瑁假传三公文书的事情却直接导致了关东联军的形成,所以个人认为这才是联军伐董的起点。
而孙坚攻克洛阳后的确止步不前,然而这也不能作为反董联军作战的结束,因为孙坚没有继续进军不是因为袁术不让了,也不是他自己不想了,而是因为袁绍派人袭取了孙坚在豫州的大本营,导致孙坚的西征半途而废,也使得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彻底决裂,所以周昂袭取阳城这个件事才能真正标准着联军伐董的结束。
群雄并起时期实际上也是从初平二年(191)周昂袭取阳城开始的,一直到建安四年(199)公孙瓒势力和袁术势力的先后覆灭。
周昂袭取阳城不仅使得二袁彻底决裂,也标准着反董联军的彻底解散,当时袁绍作为反董联军的盟主都毫无下限的派兵袭击自己的亲弟弟,盟友袁术的势力范围,导致前线作战被迫终止的时候,袁绍也在没有颜面担任联军的盟主了,反董联军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了,盟主老大袁绍都带头内斗了,还联盟个毛线啊!
此后各个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袁绍、刘虞、公孙瓒、曹操、陶谦、刘备、吕布、刘表、袁术、孙策、刘焉、刘璋等人都在这个时期至少曾经割据过一州之地,直到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完成了北方四州的一统,曹操消灭了吕布、围困了袁术、收服张绣,站稳了中原,形成了两强对峙的格局。
袁曹争霸时期又可以称为曹操平北时期,这个时期的主题是曹操击败袁氏、平定北方四州。大概从建安四年(199)或者建安五年(200)袁绍、曹操分别解决内患后,开始延黄河一线开展对峙起,一直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成功北伐平定乌恒,袁尚和袁熙被辽东公孙康所杀。
本来袁绍早在田丰等人的建议下就有心讨伐曹操,然而他主动向公孙瓒求和却惨遭拒绝,袁绍无奈之下只好先集中兵力平定了公孙瓒,此后袁绍才腾出手来收拾曹操,然而曹操在此期间也解决大多数的内部隐患,于是当时最强的两大诸侯交锋一触即发。
曹操虽然在建安十一年(206),就攻灭了高干,平定了并州,占据了北方四州,然而袁尚和袁熙尚且逃生,并且借助乌恒为乱,所以曹操次年北伐击溃乌恒,袁尚、袁熙亦被杀后,袁曹争霸这才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三分初显时期这个时期可以以建安十二年(207)诸葛亮出山,提出“隆中对”或者建安十四年(209)周瑜、刘备等人击败曹仁,取得江陵之战的胜利为开端,一直到延康元年(220)曹丕代汉。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最早提出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思想,并且后来很快就发生了曹操南下荆州以及赤壁之战等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作为起点。而三分天下真正形成是从江陵之战结束后开始的,而不是赤壁之战,这里不否认赤壁之战的重大意义,但江陵之战却是对于赤壁之战一个非常关键的补充,江陵之战在实质上确保并且扩大了赤壁之战的战果,刘备真正开始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就是在江陵之战后,而曹魏真正败退荆州也是在江陵之战后,赤壁之战还无法一战就改变天下的大局。
虽然曹丕代汉后东汉才正式灭亡,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夺取荆州后,孙权和刘备就已经彻底决裂。
【东汉末年的四对阵营对抗】
东汉末年的四大阵营对抗分别是一开始董卓朝廷和反董联军之间的对抗,以及之后袁绍联盟和袁术联盟之间对抗,接着是曹操和北方袁氏两大势力之间的对抗,最后是孙刘联盟抗曹。这个四对阵营对抗基本和当时的四个时代重合。
联军伐董时期的主体就是董卓朝廷和反董联军之间的对抗,这个没必要多谈,而群雄并起时期也可以被称为二袁对抗时期,这个时期差不多以袁绍、曹操结盟对抗袁术、公孙瓒为起始,最后也以袁绍灭亡公孙瓒、曹操覆灭袁术而告终,其中袁绍和曹操虽然早有不和,但二人正式决裂还是在各自收拾掉对手之后了。
袁曹争霸时期也就是曹操和北方袁氏两大势力之间的对抗,当时刘表属于袁氏的盟友,而孙权、张津等人都对于许昌朝廷至少是名义上的归附,二者和刘表之间的交锋也可以归入这个阵营对抗之中。
最后的三分初显时期和孙刘联盟抗曹则更明显的默契了,可惜的是刘备和孙权之间联合中间遭遇很多挫折,二者甚至一度彻底决裂。
ps:三分初显时期(207|209-219)就到219,而不是220,大时期并不和小时期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