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游仙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世间已经无人能阻止我吹牛逼了

    “小沙弥端得无礼,玄清道长高义,不与你一般见识,你不感恩戴德便罢,怎地还口出狂言!”

    “去罢,去罢,小僧儿还是莫要出来丢人啦。”

    “慈恩大师还未说什么,你一个小小沙弥僧,也配合玄清道长讲话?”

    在一片对小和尚的声讨声中,张玄清这个当事人却在想着之前自己说的话出神。

    或许是佛教所谓的知见障,或许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张玄清在说出那番话之前,那番话虽然在他脑海中,可他却从来没有去注意过。

    本来这也没什么,不过经过今天一说,张玄清发现,先天一炁的修行之法,道经中似乎也并不是没有记载。

    怪不得古人都会收徒弟,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有些自己注意不到的问题,对徒弟讲的时候,或经徒弟提问,也会注意到。

    简单来说就是互利互惠而已。

    直到慈恩大师高宣一声佛号,张玄清才从沉思中惊醒,只听慈恩大师对他那位弟子道:“广真,不要再说了,随为师走罢。”

    “可是……”广真和尚望着张玄清,面露不甘,这道人诋毁佛祖,怎能轻易放过?

    张玄清见此呵呵笑道:“小和尚,贫道且问你,你说贫道诋毁佛祖,你可知何为佛?”

    这话他之前也问过最先找他麻烦的两名大汉,那两名大汉借口自己是粗人,避过不答。此时那两名大汉就站在一众僧人身后,很明显,他们就是僧人找来试探张玄清的。

    两名大汉可以找借口避过不答,广真和尚却不能。就算能,他也不屑去避。

    只见广真和尚双手合十,高声说道:“佛经有言:佛者,觉也!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知国土众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也!”

    张玄清好笑道:“照你这般说法,佛必然是要尊敬的了?”

    “那是自然!”广真和尚想都不想道。

    慈恩大师在一旁张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悠然一叹。虽然他也觉得广真和尚说的没有什么不对,但他总感觉,张玄清必然话里有话。

    果然,张玄清忽地摇摇头道:“或许你所知之佛,与贫道所知之佛不同罢。小和尚,我再问你,若‘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此修行,可成佛否?”

    “这……这……”广真和尚言词呆滞,万没想到张玄清这个辱佛谤佛之人,竟然懂得这般高深佛法。

    张玄清转头向慈恩大师笑道:“慈恩大师以为如何呢?”

    慈恩大师嘴唇蠕动,双目微垂道:“我佛慈悲,四大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道长此言虽有修身之法,终非正佛也。”

    张玄清毫不在意笑道:“大和尚说的有理,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如此又可称为佛否?”

    慈恩大师闻言面色大变,双唇紧闭,双目亦紧闭,两只手缩在胸腹前,快速的拨弄佛珠,显然心中十分不平静。

    能平静就怪了。

    张玄清说的这两首诗,可以说是后世佛教流传最广的两首,尤其是后一首,乃是禅宗六祖惠能所作。

    相传惠能同禅宗第五祖弘忍学法,拜其为师。一日,弘忍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察看各人的见地,以便付法。当时弘忍座下弟子最有名的是神秀,首先作一偈,便是那第一首“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见了,以为神秀偈没有见性,就也作了一偈,便是那第二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来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南宗奉惠能为祖,讲求顿悟;北宗为神秀所创,讲求渐修。

    现如今刚刚武德八年,惠能还没出生,神秀还是小孩,连弘忍都不知在哪个山沟沟里窝着呢,这两首流传千古的名偈,自然还未曾出世。

    说来张玄清对佛教没多少好感,唯独禅宗例外。主要禅宗号称教外别传,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汉族佛教。

    中国佛教主要分为八宗,分别为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密宗就不说了,上师以双修之名骗弟子上床路见不鲜,净土宗到了后世几乎发展成了邪教,法相宗乃是玄奘所创,现如今玄奘还未西行,这世上也还没有法相宗呢。

    慈恩大师是哪个宗派的不好说,但佛教归根结底也讲究修心、智慧、四大皆空。张玄清先后两首佛偈出来,几乎隐隐有了点化之意。

    那边慈恩大师心情激荡,闭口不言。这边广真和尚更为不堪,面上好似川剧变脸,一会儿红、一会儿黑、一会儿青、一会儿白,阴晴不定,变换不停。他实在想不明白,张玄清为何会懂佛法?

    而且看样子比他师父还要高深!

    良久,慈恩大师才叹了一口气,睁开眼道:“道长到底想说什么?”

    张玄清笑笑道:“也无甚大事,就是想起早年间一个经历。昔日贫道游历西牛贺洲,偶遇如来,念其流传世间之理,问其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其答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贫道当时便冲其吐口水,其果然唾面自干,甚至作偈曰:‘涕唾在面上,随它白干了,我也省气力,你也无烦恼。’贫道自此便养成一个习惯,若是心有不顺,就寻间寺庙,找他佛像,吐他两口唾沫。果然心神舒爽,烦恼自消,如来果真有大功德也!”

    慈恩大师:“……”

    广真和尚:“……”

    在场众人:“……”

    这特么也叫无甚大事?

    您老还真见过佛祖?

    还吐他两口唾沫?

    在场众人都变了脸色,惊疑不定的看着张玄清。慈恩大师想说你还是别犯口业的好,可话到嘴头,却变成了:“道长所见是哪位如来?”

    如来是佛的别称,不是某一个佛的特定称呼,泛指世间非世间的所有佛。

    张玄清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多宝如来。”多宝如来又名多宝佛、大宝佛、宝胜佛,《法华经》中之佛名。不过张玄清最想看到的,还是等他日后说到老子化胡为佛,把多宝道人化作多宝如来的时候,慈恩大师会是什么表情。

    “老子化胡”这个典故古已有之,是当时佛教传入中土之时,和尚们为了让中土百姓更容易接受,才根据老子西行,编出来的这么个故事。不过等日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就又翻脸不认人,否认这个说法,这也是张玄清不喜欢佛教的原因。

    如今他既然来了,说什么也要把这件事坐实了,让那帮和尚自食苦果!

    至于诋佛毁佛……抱歉,老子都不是仙人,这世间真有佛?就算有佛,难道境界还没有寒山拾得高深?

    刚才他所讲的唾面自干,以及之前那一个与佛问对,就是寒山、拾得两位大唐高僧所说的话。当然,现如今寒山拾得两位高僧也没有出世。

    之所以改成他与佛的问答……吹牛逼忽悠人嘛,张玄清表示自己最拿手了。

    见慈恩大师等一众和尚终于被自己忽悠住了,张玄清打了个哈欠,摇头晃脑道:“累了,困了,回去睡一觉先,几位大和尚们告辞。”说完摆摆手,招呼刘神威,径直离开酒馆。

    当酒馆中众人醒悟欲追之时,张玄清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门外,唯留下一个背影,以及悠悠一段歌声:“一扫光,照见佛,须知彼岸无有佛。佛非心,心非佛,枉自持斋念弥勒。莫把灵山当佛地,除却灵山别有佛。圆陀陀,光灼灼,千圣不传这一着……”

    圆坨坨……光灼灼……是金丹!

    众人想起张玄清对金丹的描述,不由得心神震动。

    “佛非心……心非佛……除却灵山别有佛……千圣不传这一着……所以佛祖修行的也是金丹妙法?”所有人脑海中都不禁转过这样一个念头。

    也确实这样,按照张玄清的说法,金丹就是智慧,是圆满,并非一种实物,怪不得众人会这么想。

    当然,这里面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是张玄清最后念的那首诗,那首诗是张三丰所作。

    与吕洞宾不同,吕洞宾先是儒生,再入道,再参佛,号称儒释道三教同修。之前张玄清所选的诗,除了最后一首,都是吕祖所作,从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张三丰虽然据说先入的是少林寺,但对佛教的感官却不咋地,最起码他的诗中就对佛教多有疑句。

    张玄清最后之所以选择这一首,一是不妄他取个三丰的字号,二是这首诗实在太应景了,不说都对不起张三丰。

    总体来说,经过今天这件事,张玄清在这华原县算是火了。

    什么?你不知道玄清道长?这几天赖在自家婆娘身上没出门吧?连玄清道长都不知道!

    什么?玄清道长还懂佛法?面见过佛祖?

    什么?玄清道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