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狙击战术
狙击是一个非常好的战术,是给侵略者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战术之一。特别是对于训练有素而装备jīng良,只能采用零敲碎打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者说得更明确些,袭扰。敌人的狙击手,对于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来说,只是一只小蚊子。但是这只小蚊子却能给军队的士气带来很坏的影响。
狙击手杀伤准确,藏身又好,敌军挨了打还不知道狙击手在哪里,以及谁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能压制狙击手的最有效的武器是本方的狙击手,但只要狙击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话,敌人基本上是拿狙击手毫无办法的。这是狙击手的可怕之处——隐蔽xìng和jīng确xìng。
在一些自然环境不怎么好,生活不怎么舒适,必须总和有害野生动物打交道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时,多使用狙击手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因为那种地方出猎人。实践证明,最好的狙击手还是出自那些打猎世家,而不是在军营里训练半路出家的新兵。而使用狙击手时切记自保第一,歼敌第二。打一枪之后,无论有没有击中目标都要赶紧转移或撤离,毕竟训练一个狙击手不容易。
狙击手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便是贪多。其实,完全没必要那么着急。想想吧,只要有十个狙击手,每个狙击手每天打死一个敌人,一年就消灭了相当于一个旅的敌人,这已经足够让敌人睡不着觉了。
孟有田的要求并不高,自己所在的这个区,游击队再加上民兵,总共也有两千多人,百中选一还不行嘛?或者两百选一。培养训练出十几个狙击手,也别一人一天杀一个,咱这十几个狙击手一天总共杀一个还不行嘛?一年咱也别干掉一个旅,干掉他一个小营总可以吧?再加上地雷,再加上游击队的行动,一年怎么也消灭他五六百人吧?
地方武装,你不能奢望太大的战果。这种零打碎敲的战术,正是对付敌人的有效战法。不是想使狙击手在战斗中充当大杀器,而是通过少量多次杀伤敌人,来使敌人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排泄不畅。当然,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考虑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所谓较大规模,不是如三大战役那样几十万地歼敌,而是比如一次干掉十几个伪军之类的活计。
孟有田培养大量狙击手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困难。有关狙击技术的小册子是有,但教育水平的普遍低下,人们理解能力的不足,使得这种推广训练方式遇到了挑战。能够自己看懂小册子,自己学习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就使他要不停地讲,每换一批人都要再讲一遍,甚至两遍、三遍。
虽然有文化水平低、弹药缺乏等困难,但付出总有回报,民兵的shè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涌现出了一些枪法较好的、有狙击手潜力的人。对于这些人,孟有田利用自己对秦怜芳等人的影响力,从武器和弹药上给予倾斜,既有助于他们继续提高,对别人来说,也有激励的作用。
如果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哪怕只有两三个神枪手,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多的人便会成长起来。如果敌人来扫荡,那在每个村都会遭到jīng准子弹的袭击,给敌人的士气带来极坏的影响。
……………
四周静悄悄的,天有些yīn沉,即便是在大白天,也令人有一种压抑肃杀的感觉。
孟有田举着望远镜,仔细检查着。相当不错,这些他重点培养、亲自指导的准狙击手们的伪装还是让他感到满意。
十几个人,十几杆枪,悄悄地潜行,隐藏在康家寨外的小河旁。自从被污染了村里的水井,这里便是敌人取水之处。伏击过康家寨敌人的运输队,孟有田又盯上了敌人的饮水,处处掐着敌人的要害揍。
枯躁的等待对于孟有田已经习以为常,他担心的是手下的耐xìng。因为腿脚的关系,他离得最远,大家都在他前面,这使他能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现。
嗯,那家伙在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还是被孟有田看到了,不禁翻了翻眼睛。哦,还有一个,身上长虱子了?孟有田恨不得有印度超人的长腿,狠狠给这两个家伙一脚。
远远的传来了人声和驴叫,前来取水的敌人来了。孟有田做了个深呼吸,还好,那两个家伙显然也听到了,不再动弹了。
二、三十皇协军赶着驴车,推着板车,不紧不慢地向河边走来。车上装着水瓮、水桶、大盆等搜罗来的装水的家什,没办法,村子里又没有蓄水池,不能存够长期用水,而敌人显然也没意识到取水会冒着生命危险。
孟有田伸出了枪口,找寻着目标,一个坐在驴车上抽烟、身背短枪的家伙进入了他的视线。
敌人来到了河边,开始从河里取水,一桶一桶地运回来,倒进水瓮、水缸里,几个家伙还走到下游,洗脸洗脚,人群吵吵嚷嚷,并未意识到致命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孟有田深吸了一口气,屏住了呼吸,瞄准早已选好的目标,轻轻扣动了板机。
枪声响起,目标倒下,取水的敌人乍逢剧变,都是一愣。又是几声枪响接连传来,敌人接连倒下,这才叫喊着混乱起来。
孟有田不慌不忙地推弹上膛,瞄准慌乱的敌人,shè出jīng准的子弹。在河滩上无遮无掩,乱跑乱叫的敌人对他来说,就是活靶子。
枪声不断,虽然并不密集,但命中率极高。孟有田在四百米的距离,其他人都在二百米以内,打空一个弹夹后,换上弹夹,众人开始向后撤退。
快了,shè击频率还是快了。孟有田枪里还有一颗子弹,他瞄准了河滩上残存的敌人,掩护着手下撤退。剩下的敌人不多了,反正在这突然的打击下,死的倒在地上,活的也趴在地上,没谁还傻子似的站着。
“啪勾!”孟有田手中的枪响了,一个不知死活的皇协军支起身体要shè击,一颗疾速飞来的子弹打碎了他的脑袋。
狙击手杀伤准确,藏身又好,敌军挨了打还不知道狙击手在哪里,以及谁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能压制狙击手的最有效的武器是本方的狙击手,但只要狙击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话,敌人基本上是拿狙击手毫无办法的。这是狙击手的可怕之处——隐蔽xìng和jīng确xìng。
在一些自然环境不怎么好,生活不怎么舒适,必须总和有害野生动物打交道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时,多使用狙击手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因为那种地方出猎人。实践证明,最好的狙击手还是出自那些打猎世家,而不是在军营里训练半路出家的新兵。而使用狙击手时切记自保第一,歼敌第二。打一枪之后,无论有没有击中目标都要赶紧转移或撤离,毕竟训练一个狙击手不容易。
狙击手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便是贪多。其实,完全没必要那么着急。想想吧,只要有十个狙击手,每个狙击手每天打死一个敌人,一年就消灭了相当于一个旅的敌人,这已经足够让敌人睡不着觉了。
孟有田的要求并不高,自己所在的这个区,游击队再加上民兵,总共也有两千多人,百中选一还不行嘛?或者两百选一。培养训练出十几个狙击手,也别一人一天杀一个,咱这十几个狙击手一天总共杀一个还不行嘛?一年咱也别干掉一个旅,干掉他一个小营总可以吧?再加上地雷,再加上游击队的行动,一年怎么也消灭他五六百人吧?
地方武装,你不能奢望太大的战果。这种零打碎敲的战术,正是对付敌人的有效战法。不是想使狙击手在战斗中充当大杀器,而是通过少量多次杀伤敌人,来使敌人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排泄不畅。当然,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考虑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所谓较大规模,不是如三大战役那样几十万地歼敌,而是比如一次干掉十几个伪军之类的活计。
孟有田培养大量狙击手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困难。有关狙击技术的小册子是有,但教育水平的普遍低下,人们理解能力的不足,使得这种推广训练方式遇到了挑战。能够自己看懂小册子,自己学习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就使他要不停地讲,每换一批人都要再讲一遍,甚至两遍、三遍。
虽然有文化水平低、弹药缺乏等困难,但付出总有回报,民兵的shè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涌现出了一些枪法较好的、有狙击手潜力的人。对于这些人,孟有田利用自己对秦怜芳等人的影响力,从武器和弹药上给予倾斜,既有助于他们继续提高,对别人来说,也有激励的作用。
如果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哪怕只有两三个神枪手,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多的人便会成长起来。如果敌人来扫荡,那在每个村都会遭到jīng准子弹的袭击,给敌人的士气带来极坏的影响。
……………
四周静悄悄的,天有些yīn沉,即便是在大白天,也令人有一种压抑肃杀的感觉。
孟有田举着望远镜,仔细检查着。相当不错,这些他重点培养、亲自指导的准狙击手们的伪装还是让他感到满意。
十几个人,十几杆枪,悄悄地潜行,隐藏在康家寨外的小河旁。自从被污染了村里的水井,这里便是敌人取水之处。伏击过康家寨敌人的运输队,孟有田又盯上了敌人的饮水,处处掐着敌人的要害揍。
枯躁的等待对于孟有田已经习以为常,他担心的是手下的耐xìng。因为腿脚的关系,他离得最远,大家都在他前面,这使他能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现。
嗯,那家伙在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还是被孟有田看到了,不禁翻了翻眼睛。哦,还有一个,身上长虱子了?孟有田恨不得有印度超人的长腿,狠狠给这两个家伙一脚。
远远的传来了人声和驴叫,前来取水的敌人来了。孟有田做了个深呼吸,还好,那两个家伙显然也听到了,不再动弹了。
二、三十皇协军赶着驴车,推着板车,不紧不慢地向河边走来。车上装着水瓮、水桶、大盆等搜罗来的装水的家什,没办法,村子里又没有蓄水池,不能存够长期用水,而敌人显然也没意识到取水会冒着生命危险。
孟有田伸出了枪口,找寻着目标,一个坐在驴车上抽烟、身背短枪的家伙进入了他的视线。
敌人来到了河边,开始从河里取水,一桶一桶地运回来,倒进水瓮、水缸里,几个家伙还走到下游,洗脸洗脚,人群吵吵嚷嚷,并未意识到致命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孟有田深吸了一口气,屏住了呼吸,瞄准早已选好的目标,轻轻扣动了板机。
枪声响起,目标倒下,取水的敌人乍逢剧变,都是一愣。又是几声枪响接连传来,敌人接连倒下,这才叫喊着混乱起来。
孟有田不慌不忙地推弹上膛,瞄准慌乱的敌人,shè出jīng准的子弹。在河滩上无遮无掩,乱跑乱叫的敌人对他来说,就是活靶子。
枪声不断,虽然并不密集,但命中率极高。孟有田在四百米的距离,其他人都在二百米以内,打空一个弹夹后,换上弹夹,众人开始向后撤退。
快了,shè击频率还是快了。孟有田枪里还有一颗子弹,他瞄准了河滩上残存的敌人,掩护着手下撤退。剩下的敌人不多了,反正在这突然的打击下,死的倒在地上,活的也趴在地上,没谁还傻子似的站着。
“啪勾!”孟有田手中的枪响了,一个不知死活的皇协军支起身体要shè击,一颗疾速飞来的子弹打碎了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