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子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九章:叶公好龙

    次日,债券发售,让这谅山热闹了不少。

    而郝风楼却是没有理会这件事,而是去拜谒了一些陈学的名儒。

    他必须得去寻些帮手,在这几日得把一个班子先搭起来。

    首先得有一个理论上说得过去的东西,除此之外,还得招募一批陈学的生员。

    说起来,这陈学的生员往往战斗力足够,自陈学创立之后,扎根于谅山,这些生员早已与谅山的利益深深的纠缠在一起,当谅山的奇迹发生之后,他们对于自己的一套理论可谓是深信不疑,再加上陈学吸收了一些大食人的宗教观,变得极为排他,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这些家伙特别能折腾,特别能战斗。

    郝风楼要的,就是这种人。

    一份份举荐的名单已经送到了郝风楼手上,这份密密麻麻,多达千人的名单里,所有人都是菁英份子,他们有的来自西洋各国的模范营,有的来自于各大学堂,说白了,都属于陈学的激进分子,激进分子有个特点,就是坚持己见,凡遇争论,你和他说一百遍道理,他也能把自己的意见重复一百遍,百折不挠。

    而这些人,恰是郝风楼所需要的,他签署了一份份的命令,将这些人直接从各个地方抽调回来。

    除此之外,一支军马必不可少,四川那儿,沐晟已经带兵去了,不过还需有五千的护卫,四川多山林,军马未必要装备火器。轻装即可,但是得确保每一个人刀头上饮过血。

    商团是郝风楼邀请的。他特意与各大商行恰商了一下,决定趁此机会带一个商团过去。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接着,郝风楼便闲下来,专心陪着母亲和妻子。

    郝勤民和郝勤政都已长大了许多,已经会走路说话了,现在开始跟着几个儒士读书,按照郝风楼的预想,等到年纪再大一些,该进入少年讲武堂去学习了。

    文化毕竟有限的。像这种富贵中长大的孩子,十岁上下,文化知识大致能达到秀才水平,对于郝风楼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他不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博士学究,与其把功夫花费在吟诗造句上,倒还不如进入少年讲武堂去磨砺。

    这少年讲武堂便是少年军校,每年都会有功勋或是烈士的子弟入学。自幼便开始进行操练,传授战斗知识,学习八年之后,等到年长。便分配各卫充任低级军官,这显然是郝家比较另类的‘爵位’制度,郝家并不分配爵位。也不给你世袭罔替的权利,不过若你是武官。或是立了功,你的子弟就有机会进入学校进修。只要中途不出差错,将来就能成为武官,至少拥有一个铁饭碗。保证自己的子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不菲的薪俸,并且有一份不错的前程。

    这种制度,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爵位的延续,可同时也是保障战力的唯一办法,这些子弟的父辈都是血战沙场的人物,自幼耳濡目染,年少时便被送入少年讲武堂学习,锻炼体魄,培养战斗素养,学习文化知识,八年磨砺,足以让他们成为合格的武官,而后再从低级武官做起,一步步靠着资历和功勋晋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少年绝大多数都是一起长大的,自幼就培养出群体的意识,将来这些人分配到了各卫,必能精诚团结。

    听到郝风楼要将两个孩子送去少年讲武堂,郝母是极力反对,她心疼自己的孙子,在许多母亲的眼里,那少年讲武堂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宛如人间地狱一般的存在,倒是郝风楼坚持己见,在这方面寸步不让,无非就是说,别人的孩子可以如此,郝家的儿孙为什么不能去?将来他们要执掌家业,难道让他们靠之乎者也来服众么?我能服众,就是因为军功,我的儿子如此,我的孙子如此,子子孙孙,代代皆然。

    对此,郝母虽是不愿,却也无可奈何,为此一直在生郝风楼的气,郝风楼抓紧这些日子,自然免不了要夹着尾巴好生说一些好话,讨一讨欢心,有些事是他的原则,他宁死也不让步,可是执拗是一回事,安抚又是另一回事。

    郝母终于有了一些松动,渐渐的,也被郝风楼说通,虽然心里小有怨言,可是看到郝风楼费心讨好,终究是不忍,态度也就软化下来,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呆了半月,郝风楼终于打算起程了。

    ……………………………………………………………………………………………………………………………………………………………………………………………………………………………………………………………………………………………………

    成都府里,如今一直弥漫着一股气氛,自从谅山军入了四川,本地是官吏便一个个处在不安之中,他们大多都是朝廷委任的官员,此时又不知是该走,还是继续留任,若是走,朝廷失了这么多省,乌纱帽就这么多,回去之后还有没有实职,这是一个问题。若是留着,这郝家虽然为朝廷赦免,按理来说,这里确实还是朝廷的地方,只是赐予了郝家而已,可是郝家和朝廷的矛盾,他们隐然已经能看出端倪,似乎这里是不善之地。

    他们倒也还好,实在不成,大不了挂冠而去便是了。

    最惨的是士绅,士绅们对郝家一向是仇视的,当年沐晟带兵攻四川,这些人都筹募了不少钱粮,现如今朝廷反手,却是将他们卖了,却是让他们欲哭无泪,因为他们没处跑,毕竟家业就在这里,能跑到哪里去,人离乡贱啊。

    这种哀鸿的气氛可想而知,他们天生就是郝家的政敌,因而一些大胆的,也不免散播出许多流言出去,大抵都是编排一下郝家父子之类。

    眼下,他们的反击也只能是如此。

    可是等过了三个月,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来,郝风楼来了。

    这位仁兄带着一队护卫,浩浩荡荡的抵达了成都府,紧接其后便驻扎在了原来四川总兵的宅邸里,他的随员极多,有商贾,有生员,有护卫,一到地方便将成都府上下的官吏全部请了来。

    就在这总兵衙门的正堂,成都知府以及各县的县令们个个面带难色,听着郝风楼的训话,不过听郝风楼的口风,似乎来意不善。

    这时听郝风楼道:“许多官吏总是阳奉阴违,这里已不是朝廷的成都府,诸位若是想走,郝某不拦,可是若想留着,为这成都府上下百姓尽一份心力,郝风楼倒是欢迎得很,可是丑话说在前头,若是留下,一应官俸,郝某人一分不少,可再有人敷衍了事,那可就不客气了。”

    “本王此来,为的就是一件事,那便是在此推广新政,其实嘛,这新政也不新,这世上的东西自然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好,孔圣人说复礼,而郝某人也是为了这个来的,既是要改制,从哪里改起?我看哪,就从土地开始吧,我看孔圣人所推崇的井田制就很好,近来有诸多生员纷纷上书,俱言历朝历代,读书人每日开口人心不古,闭口便是要恢复古法,可见大家对此都是殷殷期盼的,本王顺应民心,也不能学着历朝历代的那般,只是口头上将圣人和周礼喊得震天响,结果却是背道而驰,这恢复井田既是顺应民心,理当切实施行,不但要办,还要办好,办不好,你我尽皆罪人,对不起咱们的老祖宗,所以呢,望诸位尽心竭力,势必要以天下为己任,好生推行,切不可懈怠。”

    郝风楼话音落下,衙中顿时像是炸开了一样,这些士大夫们,别看平时一口一个古法,可是对于所谓的古法,不过是叶公好龙的罢了,没几个真把孔圣人所推崇的东西当一回事,拿这个来抨击政敌,指桑骂槐可以,真让他们玩这一套,还不如杀了他们。

    那成都知府更是魂不附体,忙道:“井田虽圣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下官看来,此举必须妥善,否则,是要出大乱子的。”

    这位老兄平时必定没少捶胸跌足,痛骂几句人心不古,可是现如今却是坚持反对,他又不是傻子,井田制那玩意是要人命的。假装喜欢是一回事,真要推行,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

    第一章送到,最近头有点沉,天气变化太快,大家也注意身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