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五章 斗法(五)

    第二百五十五章斗法(五)

    贾昌朝与大宋、蔡襄三人套严荣的话,可什么话也没有套出来。

    小胖子又怎么的?

    他也不是笨蛋,跟着几个师兄后面学了这么久,当真是白学的?

    精明过人,或者郑朗所说寒气逼人的贾昌朝,都拿四少没有半点办法。

    还好,四少听了郑朗再三嘱咐,对他们也表示了尊重。

    自己观点比较“超前”,到考场上主考官未必能接受这些新颖的儒学观点。为了举例,郑朗将自己几份试卷全部默诵出来,写给他们看。而这三人正好是现在最正宗的儒家代表。

    论大儒,不谈人品,贾昌朝就是一个大儒。

    虚心请教,连贾昌朝见到几少的天赋,也知无不言。

    这些天,对四个少年很有帮助的,至少未来上考场会有很大帮助。

    但对郑朗,几人同样好奇,贾昌朝问道:“你们修的什么中庸?”

    吕公著将四句真言说了出来。

    “这也是……中庸啊,”贾昌至不知怎么说。

    “这才是真正的中庸。”

    你们说是真正中庸就是真正中庸,犯不着与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抬杠抬得面红脖子粗,有可能还抬不赢。于是又问道:“那么何谓道?”

    “你指什么道?”

    “郑知州的道。”

    “此道乃大,纵然是郑大夫也一时悟不出,不过已有了一些雏形。”

    “何?”

    “学而致用,知行合一。要知,知道了要去做。”

    “知道什么?”贾昌朝敏锐的问道。

    “中庸就是一部分,后面有三分、仁义、礼乐、孝悌、忠恕、圣智。”

    贾昌朝不作声了,所谓的知,就是对整个儒学一个大篡改。

    但这个不管,只要将灾民安排下去,那怕你说老子、释迦牟尼才是儒家代表,我也不反对。几个小婢端上晚饭,可三人难以下咽,船上的灾民一天比一天骚动严重,形势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一点不夸张的,就是一根头毛在吊着一千斤重的东西,随时会出大事情。

    大宋找到吕公著,劝说道:“吕三郎君,你父亲乃是国家首相,你也要为你父亲着想,不一定要郑知州承诺什么,只要出面解释一下,再看朝廷如何处理,做决定,怎么样?”

    “我真的不知道,父亲他做得有些错了。”吕公著说道。

    大宋无言以对。

    草草的吃了一顿饭,三个人又来到城外。

    一百多艘的船陆续停在河口之处,远处都有一小半船只湾到长江上。

    但是所有船只用绳索连在一起,尽管西北风吹得烈,船只很平稳。

    走在江堤上,蔡襄不解地问:“何至于闹到这地步?”

    赵通判说了一些原因,四个少年也说了一些原因,皆不是根本所在。就连吕夷简的做法也让他们不大明白,原来附的人多,事情闹大,有许多大臣也不敢多说话。

    人家做法很简单,说我做得不好,来吧,罢我的官职。都罢了官,还求什么?

    仅剩下中书几位大佬做阻,这几位大佬贪郑家子的功劳么?

    又说道:“此时郑家子大约在某处窃笑我们。”

    “未必,他此时也不好受,僵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利,对他也没有利。看到他的工棚没有?”大宋道。

    “什么工棚?”

    “传授丝织技术的棚子,一直没有停下来,说明他还想留下。”

    “宋学士,不大好说,传授的仅是技艺,逼得急,他何尝不能罢官回去。只能赌他的性子多淡,真淡到一定地步,此事凶多吉少和,若想有作为,还能有挽回余地。”贾昌朝道。

    三人猜测一会儿,也没有猜测出来。

    大约觉得很窝心,大宋坐在枯黄起来的草地上,道:“天一天比一天冷了。”

    大多数灾民连一个象样过冬的衣服也没有,江南同样也会冷的,再过一段时间灾民怎么办?

    然后看着江面发呆。

    夜里,能看到白帆点点,或上或下驶过。

    只是江对面已经看不清楚,隐隐的成为天际间一道黑线。

    就在这时候,江南上两道火光亮了起来,借着亮光,能看到是两艘船着了火。还在奇怪呢,两艘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失去控制,又张了帆的,顺着西北风迅速地飘过来。

    几乎同时,三人身上汗毛全部立起来了。

    大宋哆嗦着说不出话,他是一个老实人,想到后果,人整个呆住。

    蔡襄与贾昌朝头脑很冷静,几步冲到江边,对船上大喊起来。

    也不用他们喊,船上的士兵早就惊动了。

    蔡襄大声喝道:“看准备船的来向,所有百姓往两边撤离,不能乱,不能让百姓掉到江中。”

    船泊过来了,也就在江边,为节约空间,丁字排开,再大的河船也不可能吃水五六米,从船头跳下去,深处不过及颈深的江水。关健是这些灾民十有**是旱鸭子,一碰到水准得乱,一乱不分方向,到了反方向,准得淹死。

    贾昌朝也醒悟过来,大声喊:“不能让百姓往水中跳。”

    说着已经有几个百姓慌乱之下,跳了下去。

    船上也乱成一团。

    不过此次准备得好,不能说严密苛刻的监督言官制度不好,害怕出事,一路前来,每艘船上都配着十名水性好的禁兵、厢兵与差役。一个个维持着秩序。

    与曹操那次不同,那是三十多万人一起漂在长江中,而且为训练,船不在岸边,所以损失惨重。就在岸边,这些水鬼不害怕。加上宋庠也醒悟过来,过来一道指挥,不停的下着命令,并且看着了火船到来,对着那个方向喊。一个个心情比较安定,对着火船来路,将百姓喊起来,指挥他们从船上往两边分,两边的上岸。

    人命管天,也不管上岸后太平州什么想法。

    贾昌朝还是警觉的下令,派了五十名禁兵,将灾民往一处高岗上引,先分散开来。另外控制他们不能到处乱跑。

    可水中局面很糟糕,船上有清醒的百姓跟着禁兵指挥向两边疏散,还有一些百姓害怕了,特别在水上,他们心中没有底,下雨一样往水中跳。

    完了,完了。

    三人面如死灰。

    三人感到天塌下来的时候,一批一批百姓涌过来,有的是渔民,有的是不远处码头商船上的船夫,走过来也不言语,一个个跳下水去,将那些百姓捞了上来。甚至有的游到船肚子下面救人。

    贾昌朝说道:“谢过谢过。”

    “不用谢,是为了我们知州,与你们无关。”一个老者答道。说完后,看着两艘火船,眼中喷出火来。

    事情真相也渐渐得知,这是知州要与朝廷谈判。

    可出了这事,朝廷真有可能将知州调走了。

    是怎么一回事!

    先是中间的船百姓一个个撤离走,有几个妇人吓得走不动路,也让差役不顾男女之嫌,强行扶起来,拖向两边船只上。

    一个渔民道:“砍绳子啊。”

    “对,砍绳子。”一下子提醒了蔡襄,蔡襄喊道,咱这不是曹军,所有船舶用铁链子外面浮板连成整体,只是用绳子栓在一起,用斧子砍一砍就能让开了,又说道:“砍完绳子,船上百姓不要动,船夫将船划离开。”

    到处是喊声,是哭声,还有水中的救命声,蔡襄不得不扯开喉咙大声喊。

    轰!

    火船撞了上来,火借风势,立即蔓延开来,看到形势不妙,士兵扫视一眼,左右船上没有人了,于是放了三十多艘船只不要,直接将绳子砍断,乱七八糟的摇橹,有的往河道上面,有的往长江中间跑,三十艘船烧了起来。

    火光冲天,惊动了太平州城内的百姓。

    一会儿,司马光等四人,以及赵通判他们一起赶来。

    赵通判问清事情经过,司马光盯着燃烧的几十艘船只道:“好狠的毒计。”

    不知道损失多少,大约经过这些抢救,遇难百姓不会很多。可今天十分万幸,若是火船有五六艘,扇形散开,一下子冲过来,事情会更严重,或者蔡宋贾三人不在此处,无人指挥,群龙无首,事情同样很严重,没有附近的渔民感恩,前来搭救落水的百姓,事情也非同小可,若此时,百姓还在水中挣扎,能救上来么?

    赵通判呆住,这绝对不是知州戏本来的。

    司马光走过去,说道:“赵通判,立即搭民棚。”

    事情闹大了,已经顾不了这么多,再不安置百姓,后果不堪设想。

    “搭民棚。”赵通判喝了一句,可转眼反应过来,自己说给谁听哪,怎么搭啊,跑到一边安排去了。

    大宋看着乱蓬蓬的场面,指挥道:“将百姓聚集。”

    现在乱成一团,岸上黑压压的百姓,还有河里的,江里船只上的百姓。得召集到一起,不然还会出事。

    找了一块坡上,坡上种着小麦,此时也不顾,赵通判就着这块坡地开始安排人手搭民棚,宋庠也陆续的将灾民在此聚集。

    这一回终于可以合家团聚,但没有想到这种形式。

    第二天一大早,郑朗就回来了。

    让江杏儿与四儿回家,出了这事,看到自己左拥右抱,会引起灾民更大的愤怒。

    过来先与宋庠等三人寒喧,宋庠严格说是他的小半个座师,省试考的考官之一。蔡襄是未来君子党当中,仅有几个让他看重的人物。贾昌朝没有必要招惹他。

    很客气地打过招呼,然后询问损失。

    蔡襄没好气地答道:“失踪三人,一为老者,一为中年妇人,一为一个少年。”

    还有一些走散了的,今天早是陆续返了回来。

    这三个人,大约掉进长江活活淹死。

    人不多,但已经死了人,出了人命。

    郑朗有些自责,可这件事自己负有一部分责任,吕夷简更要负责任,保守,留恋权势,不然不会做出如些举动。

    但还有一些事要问,道:“蔡知谏,你当时看到船着火时,火花立即腾了起来?”

    “是。”

    “闻到什么味道?”

    蔡襄恍然大悟,不管自己对郑朗抱有什么样态度,得将此事查清楚。想了一会儿答道:“似乎闻到硫磺味。”

    这就是线索,好查也未必好查,宋朝对硫磺做了粗犷的管制,可各地鞭炮作坊全能进到货。而且船从长江来,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硫磺。派人手下去查,不但太平州,附近所有州县官府都要做出协助,已经不是小案子。

    还有几个线索,船是在长江中间烧起来的,离岸边好几百米远,烧完后跳入江水游上岸,这个是在夜晚,很难发现,可这几个人水性不会差。

    船舶不大,每一艘仅一个船夫可以驾驭,纵火的人会有两个到四个。

    纵火时间在戌时末,大约不到晚上九点钟,仅是两艘,一是财力不足,经验不足。二种可能不想惹起更大的祸事。

    前一种可能不计一切,后一种可能同样来意很恶,若不是蔡襄三人晃悠出来,若不是太平州百姓奋力抢救,昨天晚上一死有可能会是几百人,甚至几千人。

    分析一下情况,在灾民仇视的眼神中,讨来一块石炭,人是找不到了,先将船舶的样子画出来。

    一步步地推画,一会儿两艘船大约样子画出来,标准的长江后帆小船,小小的船帆在后面,临近尾橹地方,这种小船载货量不大,可便于操作,成本也低,通常一人可以将船划起来,甚至在摇橹中操作风帆转向。

    皱了下眉头,这份线索没有多大价值。

    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硫磺的来源上,将事情大约推理一遍,开始写一份上书。

    事情真变向了不好的方向。

    范仲淹没有火拼吕夷简,自己先火拼吧。

    写了一份《大人论》,这个大人是大官,此时大人依然保留着唐朝的传统,多指父母亲,让郑朗用上了后来大人的意思。充满讥讽的意味。

    ……公位居首辅,腹当挟山河社稷,胸应怀锦锈文章,而公之行,令天下人耻望也。参与何有宿怨,参为宰相,乃继何就,私怨之小,国家乃大……夫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国家困弊时久,余至太平,偶有令举,败罚臣于天下戒者,成推于天下,改我朝疽瘤之肿。奈何以宰相之威,压于一州,数万灾民,为君掌上玩偶?公居于下位,构间诬盘,凌于上首,居于上位,盛气拦天,乌云蔽日,稍不如者,必以权操去之。乃至首相,公欲何为!

    吕夷简,忍无可忍,我们一道死吧。

    写完一道将随案情经过送到京城。忽然他想到了以后的王曾。

    ……

    但郑朗注定会失望。

    他的奏折未到京城,吕夷简已经收到一份快报,看后脸色变了。

    发生这样的事,郑家子得不到好处,自己也惹了一身骚气。大脑紧急转动,得抢出时间,派人给贾昌朝下了一份命令,灾民不能拖,与郑朗谈,五十万缗钱内,他要多少答应多少。

    抢在郑朗邸报到达京城将命令下达,自己责任会减少。

    王曾不知道发生的事,摇了摇头,虽知道早迟得解决,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但事情已经发生,总要解决。默视了吕夷简这份命令。

    两天后郑朗的书奏与《大人论》送到京城,这篇论直接让吕夷简压了下去,我与你火拼,值吗?

    但将郑朗禀报事情的奏折呈上去。

    死的人不多,仅三人,看有些人怎么闹了。

    不出他所料,范仲淹听到这个消息,终于上书,国家前年旱蝗,黄河去年决堤,乃是奸雄出也。

    呆在赵祯身边,看得多,不是他所想的那样,皇帝是好皇帝,可老天为什么降下这么多灾难,不是因为皇帝,乃是国家要出一个王莽曹操类的大奸臣,老天降下灾难警告的。

    赵祯也很愠怒,三条人命,就让你们扯皮扯了,将吕夷简喊进来,问是什么情况?

    吕夷简从容答道:“此乃幸事,社稷之福也。”

    范仲淹说是天警,他说是社稷之福。

    赵祯问:“何解?”

    “当夜宋庠与贾昌朝、蔡襄正在江边散步,若是未去江边,呆在郑家,后果不堪设想。朝廷组织严密,每船派了十名禁兵差役,营救得当,不然后果又不堪设想。”

    至于当地百姓自发营救,让他自动略过。组织禁兵是他的主意,宋庠三人前去,也是他选定的人选。

    懂的,不但吕夷简没有过失,反有了功劳。

    赵祯愕然不能言。

    “三条灾民的性命,朝廷可以赈其家属。不过此贼子胆也大,居然敢做下这等逆事,朝廷当务之急,应严查凶手,还三个百姓公道。”别天灾**了,出了大案,查案吧。

    赵祯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下旨,吕夷简答应给钱缗,灾民的事不用扯皮,可宋庠,你们暂时不要回来,与郑朗一道查案。吕夷简没有处罚,郑朗却处罚了,多少失了过错,将他的散官阁官一抹到底,职官捋成从六品的成安大夫。

    不过又在旨意中说,好好将太平州做好,替朕看看江南。话外之音别叫屈,暂时处罚你一次,以后立下大功,朕再对你进行封赏。

    这样的处罚,让官员怎么害怕,换其他的皇帝,无论是吕夷简或者郑朗,这次都会壮烈“牺牲”。然而吕夷简没有事,郑朗也只小降降,后面还留了一个尾巴,别担心,朕不久等风声一过,还会升你的官……

    郑朗接旨后哭笑不得。

    这让他意识到,真斗起来,自己眼下绝不是吕夷简的对手。

    可吕夷简也不想的,终让他人生中又多一个污点,一个君子党们攻击的理由,危机暂时度过,可在家中气得直哼哼。

    斗法的结果,两败俱伤!

    郑朗又与贾昌朝谈判。

    贾昌朝亲眼目睹,也看到太平州的账册,并没有刁难,也没有为吕夷简省钱,直接问:“郑知州,不能再拖,需要多少钱帛,直接说,将事情解决了吧。”

    郑朗苦笑一下,若不发生这件事,自己打算开口讨要四十万缗钱,否则会很紧张。但发生这件事,自己反而开不了口,道:“最少二十五万缗钱,否则我无法安置灾民。不仅要救,是安置,还不能让他们受到多少委屈,你们呆了这么久,也知道很难。”

    三人听完后,半天不说话。

    郑朗道:“不能少,若少就是发生这件大案子,我也不能接受。”

    “郑知州,吕相公知道你需要多少钱帛吗?”蔡襄问。

    “应当知道,此次朝廷没有因为此案兴师动众,大约吕相公提前得到消息,我的奏折未到京城,就安排好了。”说到这里狐疑地看着贾昌朝一眼,但没有证据,也不好说什么,又道:“既然吕相公让贾说书与我谈,让我猜一猜吕相公给的底限。”

    “多少?”蔡襄问。

    “五十万,对否?”

    贾昌朝不得不点头。

    “这是最高限度,以吕相公的权操之术,大约也料想我所要的钱帛在二三十万,三四十万之间。不会超过五十万。”

    蔡襄与宋庠差一点气晕过去,虽多,为了安排几万最赤贫的百姓,也不算多,就为了这几十万缗钱,几位相公,一个知州,不顾几万民灾民,扯皮扯了两个多月?

    郑朗没有多说话,事情那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岂止是吕夷简,还有朝中其他的人。但触犯了吕夷简的权威,却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贾昌朝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多要一点?”

    “我只是猜测,吕相公的城府容易猜么?就是猜中,现在这时,我又敢多要么?”

    三人琢磨了一下,皆无言。

    郑朗又说道:“此案麻烦就交给你们三位了,我还去有事。”

    “你要到哪里。”

    “我受伤了,养伤去。”

    “受伤?”

    “蔡知谏,你说我有没有受伤?”

    “你不能去,案子未破。”

    “死者已逝,他们的家人还在人间,我以后会照顾。但这么多生者怎么办?你以为二十万缗钱能做什么?想要平安地将这些灾民安排下去,又不让大臣找到话柄,不想方法,两百五十万缗钱也不够!”

    “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一户五十亩良田,圩田价每亩接近了三缗钱,仅地一户就要花一百五十缗钱。并且这种安全的大圩田,就是花钱也未必买得到。多少户?吃的喝的用的,一直到明年秋后,得花多少钱?”

    “……”

    “但我们没有破过案。”

    “你们难道一辈子呆在京城?以后主持地方事务,要不要破案断案!”说完,郑朗狠狠一瞪眼睛,离开,养伤去!两败俱伤,可自己伤口更深,慢慢地舔自己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