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百七十五章 理

    诸宰相面对郑朗的德操与赵念奴的年龄,仍没有怀疑。只觉得很好玩,至于赵念奴眼睛在郑朗身上停留,更不奇怪,郑朗的事迹太多,又是为她前去契丹冒险,她在后宫不会听不到。小姑娘或许有些好奇。

    鱼贯退出。

    江南到了黄梅时季,梅雨**,落英缤纷,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征兆,意味着自梅雨过后,灾害已经蔓延到宋朝的粮仓——江南。

    但没有人知道,郑朗也未说。

    肯定会带来影响,可在自己进谏下,会比史上的情况要好得多。还有平安监与江东圩。

    也有不好说的地方,今年灾情十分古怪,与以前大灾相比,它似乎又没那么严重,也就是缺水的地方雨水少了一些,不缺水的地方雨水多了一些。没有大批的流民,但很普遍。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动荡,可是治理又很琐碎。治理灾民职责是东府,本来贾昌朝离开了,陈执中稍有缺陷,可吏治之才也不算很差。关健塞了一个夏竦进去,中书那边天天吵,天天争执,仓粮、平安监、江东圩,使得粮与财情况比史上好,可中书的争执,又耽搁了政务决策。就象后来的六塔河,黄河淌啊淌,一淌就是三年,老百姓小心肝都让滔滔河水淌掉了,然庙堂之上还是在吵。整整三年,多少膏腴之地成了大泽,才弄出一个不成功的六塔河。中书现在情况颇类似。

    ……

    一家人坐在椅子上,包括张方平在内,一起在吃梅子。

    在京城吃鲜梅,有些奢侈,是樊家送来的,樊月儿喜欢,于是一家人沾了光,张方平也沾了光。沾了满嘴红水,张方平接过仆人递来的毛巾。说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初尝美味,果乃不亚于南方荔枝。”

    “安道兄。在京城吃梅子,终不是最佳的梅子,杨梅者,紫者为佳,这才是熟透的梅子,甜味更足,酸味略减。因为运输的时间。这种紫梅不敢往北方送,无论一路上速度再快也没有用,耽搁的时间,路上的颠覆,紫梅者必然腐坏。所以樊家运来的梅子,乃是次者,半紫半红之梅,味道却欠缺了一点。”

    “香山居士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可惜我一直没有去过江南。”张方平年轻时也喜欢漂荡。但多是齐鲁,后来为官时只是在京城与西北,还真没有去过江南。他也不会想去。去江南做什么?贬官了。

    “安道兄,不仅江南好,岭南也好,荆湖路也不差……”

    “行知……”

    “不用问,你会拭目以待的。安道兄,今天来此,有何贵干?”

    “我找行知,帮我。”

    “帮你?”

    “粮仓,”张方平说道。几个御史带着“深仇大恨”下去查,一查查出无数问题。既然出了问题。就得惩处,赵祯不喜酷法,也没有杀人,可全部流放,有的甚至将其流放到海南岛上。然后罚没其财产,结果小吏自己遭罪了。家人也连带着遭罪。应当还算是好的,换成其他皇帝,那怕是北宋的皇帝,不杀士大夫,但不是不杀这些小吏。其实有时候士大夫也杀的,若是犯罪重,特别是谋反罪,同样也会杀之。

    除了小吏外,还有一些豪门与商人,但在这个灾害的大背景下,皆不敢罗嗦。不过赵祯听从郑朗进谏,一再警告,仅是针对粮食与户等去的,不得牵连,在下面没有引起多大骚动。这也说明了郑朗畏惧之心,就是到现在,他还没有做好与部分豪门做对抗的打算。

    看似解决了,实际没有。张方平不是傻子,现要查,情况会好,御史离开各路,不会故态复生,但贪墨也休想杜绝,还会有,而且越做越隐蔽。以前粮仓与三司牵连不大,如今国仓全部交给了三司。出了问题便是他的。他有什么智慧,能让这些小吏不再贪墨?

    将难处一说,郑朗大笑,道:“安道兄,你想让下面不会贪墨?”

    “故请行知指导良策。”

    “这怎么可能……”郑朗笑得更欢了,即便所谓的民主国家,贪污的事还会有的,只是相互监督,情况会好一点。但也不能讴歌民主制度,一旦实施绝对的民主,以中国的国情,吵吧,一样事也休想落实。相对而言,若论内政,宋朝这种制度还是很不错的。

    肯定有一条更好的模式,但郑朗没看到,也想不出来。也许再过一千五百年吧,包括后面一千年,各种制度都有严重的缺陷,没有一条是完美的,没办法借鉴。

    “安道兄,听我说,夫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大者为国,小者为家。大道理是一样的,可细节不同。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情况更复杂,远比家更难治。不但家与国不能相比,州府与国也不能相比。一个州府,最远处不过一百来里,人口顶多几十万人,少者有可能一万人不到。官员就那么一点儿,若是记忆力强,甚至包括各县小吏,都能记得很清楚。若是智慧再好一点,各小吏有什么性格与长处,也能了如指掌。但上升到国的境界,那一个人能做到呢?不可能做到。所以往往许多官员,例如西汉第一地方良吏黄霸,在地方上颇有作为,但到了庙堂却消然隐迹。张士逊在地方是良吏,到了庙堂上成了和鼓。范仲淹在地方上每过一处,如春风至,但到了庙堂,身为言臣,与孔道辅开撕裂宋朝之先河,身为宰辅,骚然天下却不得功。无他,地方与国不同也。”

    “行知……”

    “安道兄,治国者,只要抓住大体,故文帝问周勃,全国一年判决讼案有多少,周勃不知,文帝又问全国一年钱帛收入有多少。周勃不知。文帝又问陈平,陈平说事情各有主管它的人。文帝问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讼案,就查问廷尉。问钱帛收支,就查问治粟内史。文帝问,若事各有主管之人,那你主管何事?陈平说,主管君臣,宰相职责是上辅天子调理阴阳,顺合四时。下抚万物生长,对外镇守四方君夷诸候,向内亲附百姓,使诸臣各自履行他们的职责。退朝后周勃责备陈平平时不授,陈平说,你居于相位,不知自己职责吗?若是陛下问长安盗贼数量,你也要勉强对答吗?”

    似乎未回答。实际已回答。

    郑朗又说道:“真不行,不定期的派两三小吏,不定地的核查仓粮。每年查上一次,官吏不定,便不易被收买,日期不定,污吏便不易猜测。几位按察使下去查的是整个保丁户等与所有国仓、省仓与县仓。规模庞大。而三司所查仅是国仓,全国所有国仓仅几千座,抽查其中三四百国仓,便占据很大的比例,三四百国仓,除了所带的文书不算。又何需多少官员?”

    既是国仓,不是州县仓,都是**的,京畿附近最多,最少的也有好几个仓库,若仅是查三四百国仓。地点多三四十处,少仅不足十处,所需官员自然不会很多。其实郑朗所说的话,两个意思,作为三司首官,抓大放小,震慑为主,琐碎的清查为辅,想仓粮一点不被贪污,那是不可能的。即便管理很严的私人作坊,还会有贪污现象存在,但不是很明显。或者平安监,相信也会有问题,然在诸多人眼睛盯着下,有问题,但不会太严重,不象那几个小吏,将四个仓粮食整个的弄没了。

    对仓粮,郑朗很重视的,之所以做了许多事,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宋朝国内的情况,还有为了战争,这一点他与王安石异曲同工。对吐蕃,能收就收,不能收就拉倒,反正吐蕃没落了。对幽云十六州很渴望,难度却十分高。但对西夏,郑朗誓在必得!

    战争,一是钱,二是粮,还有其他的,但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还有呢,未来宋朝那场特大的旱灾,郑朗可不想出现郑侠,画什么《流民图》,而那时,他恰是官场上的黄金年龄。这就更要战略性的备粮。

    “谢过行知,”张方平已经懂了。

    “用茶,”郑朗说。

    呷了一口茶后,张方平又道:“行知,你想经营岭南与荆湖路。”

    “安道兄,拭目以待,”郑朗未清晰的回答。长沙乃是四大米市,岭南一年三熟,两广加上一个湖南,多大的地方,若不动心才怪呢。若全部开发出来,就是现在的条件,这里最少能养活四千万人。增加四千万人口,仅是征的税务,宋朝一年会增加多少收入?简直无法想像。何必扎窝在黄河一带,弄得惨不忍睹。

    但还略有些难处的,宋朝不象唐朝,唐朝气魄更大一点,主动地将百姓往宽乡迁移,可是底子太薄,朝廷不给任何补贴,一路迁移,所需吃喝,到达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老百姓会有多难。所以不得功。但宋朝不同,底子雄厚,百姓数量也多。不过宋朝最不好的便是在军民政策上的保守,不但军队往京城附近扎,还要求京城附近成为天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以便节肘天下。百姓散向遥远的南方,补贴不说,会有多少人反对,郑朗也无法预料。

    郑朗的想法也不大对,沾有后人的汉唐雄风,心中过于美化汉唐。宋朝在军事上保守,但对于人口来说,比唐朝进步。唐朝同样做过宋朝的事,将百姓拼命往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挤压,因为水土恶化,北方一些地域过于拥挤,民不聊生,不得不降诏将百姓往宽乡迁移。相对于唐朝人口封闭式的管理,宋朝准许百姓流动,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黄梅时雨,江南的梅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南方黄梅天下雨,很正常不过。还没有人注意,注意的是另一件事。

    契丹派南京留守萧塔烈葛与武定军节度使杜防出使宋朝。

    先递了一份国书。

    责问宋朝为什么将军队开到辽东,不管张亢带去多少人,终是正归的军队,踏入地界确实是契丹的领土。

    为什么要收留契丹百姓,也能说,买的是女真人,也算是契丹子民。

    因此要宋朝给一个解释。另外还有按照惯例,将这些女真人交给契丹。

    什么惯例呢,就是澶渊之盟后,契丹萧燕燕与辽圣宗撤回契丹。心中戚戚,后怕!得了里子,得了面子,不声张,但这个面子也要宋朝履行条约,万一不给岁贡怎么办?还敢不敢再度入侵宋朝,未必有这个胆子。因此。将以前掳获的宋人,一一交还给宋朝,甚至不惜得罪一些贵族,有的奴隶流落到敌烈乌古等部,还派人过去讨要。

    这是一例。第二例辽兴宗伐西夏,萧惠军先行从夹山进入后套,也就是阴山南边的北河套,西夏抓了许多汉人。包括百姓兵士,一起押于此地,契丹人没有全部归还。但归还了一部分。

    这是第二例,第三例契丹在西南筑城寨,将宋人逃跑之路切断后,经过郑朗两次抗议,契丹同样释放了大批百姓回来。

    不是怕宋朝,而是贪图宋朝大量的岁贡,一个奴隶能值几个钱,几贯钱不到,即便释放几千个百姓,也不过两三万贯钱。但宋朝一年岁贡所值是接近一百万!敦轻敦重。

    因此有这三条前例。契丹要求宋朝将历年买的女真战士交还,也有一点儿道理。

    赵祯盯着这份国书,将两府宰臣喊来商议。

    其他的好办,契丹多少有些虚张声势,或者做贼心虚的味道,但关系到这一千多名女真战士。不是担心郑朗。郑朗对他们重用,但不能说郑朗将他们当成嫡系。否则在西北数战不会让他们消耗那么多兵士牺牲,只剩下四分之一。而是女真战士的本身,他们多立下赫赫战功,在京城,老百姓看到他们也十分喜欢,称为义蕃。

    前面好不容易郑朗逃回来,后面还要将这些战功赫赫的义蕃们交还给契丹,民间舆论会成什么样子?

    丁度不吭声,他对军事也不大懂。

    文彦博与庞籍根本不同意,可他们也不大想帮助郑朗推助威势,于是也不作声。

    王贻永一如既往地打酱油,大宋是好好先生。

    赵祯只好看着陈执中。

    陈执中无奈,他是首相,不作声不可能了,虽然这个首相让夏竦一分权,很是可怜。说道:“陛下,女真人不能交,看看前面的能否商议。”

    夏竦冷不丁地说:“陛下,执中之言错也,我朝所得女真人乃是生女真,算是什么契丹子民?又动用军队,若不是将郑朗扣押,又何需动用军队。受此大辱,为何要软弱地商议?臣以为不但义正言辞指出,还要追问他们为什么扣留我朝宰相,使其不得归。”

    “郑朗已归,国家又有灾害,需以和为贵,夏竦,你想挑起战争乎?”

    “何至于战争,我朝增其二十万,达五十万之巨,契丹敢发起战争乎?或者何谓商议,难道再增其岁币?”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郑朗不忍看,只可叹中书那一群官吏们,不知道此时在中书省里是受到如何的煎烤。值得争吵吗,郑朗说道:“陛下,无妨,让臣来,臣保证他们心悦诚服的离开。”

    “准,”赵祯说完连忙离开。对中书几人的关系,他也头痛了,又不知道该将那一个人贬出中书,不然不得安哪。

    契丹两位使者至。

    还是很有礼貌的,恭敬地冲赵祯施臣子礼。

    坐下,宫娥上酒菜,吃喝是假的,借着酒宴得将正事说清楚。

    郑朗看着二人说道:“萧留守,杜节度使,许久未见。”

    都认识。

    萧塔烈葛与杜防同样回了一个肥喏。

    “贵国安好否?”

    “尚好。”

    “梁王殿下安好否?”

    “尚好。”

    很正常的谈判方式,毕竟与西夏不同,得让气氛缓和下来,郑朗才说道:“贵国国书我也看到了,所说的女直兵士,非乃如国书所言,乃是贵国百姓。都是女直部曲。”

    “郑相公,难道部曲就不是百姓,似乎与郑相公平日之言不符。”杜防说道。

    郑朗莞尔一笑,道:“且听我言,我从贵国逃脱之时,听闻贵国派了许多部族对我拦截,可曾调动兀惹部否?”

    “那也是拜南朝所赐。”

    “过去两国交战,各为其主,恩恩怨怨不提了,若是追究当年定安国事宜,西夏又作何解释,别忘记了银川平原,以前可是我朝的领土,今天却为西夏拥有,这岂不是也是拜贵国所赐?我只是说兀惹部如今的情况,这些生女真虽在贵国疆域之内,实乃心谋不诡。又谈何是贵国子民。若如此,西夏岂不是我朝子民?梅山蛮岂不是我朝子民?如果贵国对他们产生兴趣,前去或强行掳获,或购买部曲,我朝一律通行之,绝不会阻碍。”

    理儿就辨过来了,赵祯额首。

    杜防也没有那么简单,说道:“梅山蛮我也听闻一些,他们在南朝内腹,我们如何进入?”

    “但西夏人呢?拜前两位英君所赐,两国和好,百姓乃安。若战,我朝与贵国实力相当,也许贵国多骑兵,兵士骁勇,但我朝兵士数量更多,国家富裕,也比贵国更安定。即便数次失败,统治不会动摇。若是贵国数次大败,必然会动摇之。因此,和对两国百姓有利,对国家也有利。若没有大变,我相信这个和平会持继很久。不过你我两国皆有危机,不在西夏,西夏乃是疥癣之痛,虽痛,但不会致命。而在内部,梅山蛮盘琚于荆湖,在他们带领下,诸生蛮对我朝都不很忠心,影响我朝在南方的治理。若贵国产生兴趣,那怕将这些生蛮全部带走,我们也不会反对,相反,会对贵国表示感谢。但贵国呢,危也同样在内部,并且更严重。我对贵主说过,务必分化而治之,非是虚言。作为宋朝的大臣,也希望贵国安定,利于两国和平。若是这些更落后凶横的游牧民族崛起,取代贵国,对我朝也会更不利。实际我们购买了一些部曲,使他们人口下降,对贵国治理东北却有极大的帮助。”郑朗说道。

    这是真心话,若允许,最好用钱将完颜部战士一起买回来,那么就不会有靖康之辱。一旦等到完颜部崛起后,再想收买,那是不可能了。

    “些许女真!”萧塔烈葛轻藐地说,又道:“郑相公,此乃我朝内部事务,不希望贵国插手,若是为了和平,请将这些女直人交还给我们大辽。”

    不管你说得水点着灯,俺们将这一千几百名女真人要定了。

    然郑朗并没有担心,说道:“也行,若北朝想要他们,我朝可以交还。不过有一笔账,我们要算一下,我朝陛下赐臣两万两银子,以供在贵国用度。但这笔银子却没有交给我。当初购买这些生女直部曲,一个部曲所值还不足一匹帛,价仅是一贯多一点。一千几百名女真部曲价不过两千贯,一千两银子之数。既然贵国偏要这些女直人,也可以,那两万两银子请归还我朝。”

    有账算不弯。

    有理走遍天下。

    先将这笔烂账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