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
朝廷总有一会削藩的!
这是从所周知的事实,对于熟读史书的洪承畴来说,他自然知道,古往今来,那些所谓的“强藩”最后会是什么下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在道出内心的顾虑之后,洪承畴又接着说道。
“现在四藩看似执掌天下兵马,可四藩矛盾重重,一但清廷外患被除,朝廷总归是会削藩的!到那时,洪某又该如何?”
在提及这个问题之后,洪承畴的眼睛盯着朱应升,沉默了好长一阵子,才慢慢吞吞地吐出一句话。
“洪某人当年弃明投清,落得今天进退两退之境,若是洪某人弃明而投李氏,将来朝廷削藩之日,洪某又该如何?”
这些年,洪承畴不是没的后悔过,但是他没有退路可走,若非是如此,他又岂会坚持至今,也正因为当年的错误,他才会小心翼翼的想要为自己谋一个将来。
“正是中堂所言的,朝廷总有一会削藩的。”
朱应升一副气定神贤的姿态。
“纵观史册,凡枝强干弱,最后,国必大乱,朝廷为维持休统,必定会行以削藩,从而强干弱枝,而且四藩实力亦不相上下,且各有矛盾,如此,朝廷若有贤臣辅助,自然可以从中余利,以藩制藩进而谋强,况且四藩之中,晋藩于朝廷亦是忠心耿耿,朝廷虽然看似无兵无权,可有诸藩不和,朝廷反倒容易应对,若是朝廷削藩之时,诸藩不能齐心,朝廷自然可以各个击破,如此,大权重归朝廷不过是早晚之事。”
在这点上,洪承畴与朱应升可谓是所见相同,但他不能像朱应升一样,如此毫无顾忌地直言,稍一不慎,就可能招致奇祸,所以才会谨慎如此。思索良久洪承畴才说道。
“到那时洪某人又该如何?”
甚至洪承畴相信,即便是他那个时候已经身死,恐怕也少不得被扒开坟头,然后被挫骨扬灰。
“可中堂大人别忘了,若是中堂大人再这么犹豫不决,恐怕连今年都过不去,一但,大明遣兵西征,以中堂大人看来,到时候,中堂大人又有几分活路?即便是归降,又可有活路可寻?”
朱应升的话如同寒冬中一盆冷水劈头浇到洪承畴的头上,立时让他整个人都变得蔫蔫搭搭的,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但洪承畴并没有死心,定定神后,他又强撑道。“四藩之中,谁又愿为朝廷驱使,今日朝廷还驾之事,再加上淮王之事,各方可谓是分身乏术,又岂能顾得上洪某?”
身在长沙的洪承畴自然知道天下的纷乱,正因如此,才坚定了他拖下去的念头。
“估且不说其它,允齐,淮王身份到底是何?其它人不知,允齐又焉能不知?”
洪承畴的反问,让朱应升不觉一愣,他立即想到了当年入洪承畴幕府时,与他曾有过的密谈。
“当年,北太子案,虽然摄政王称其为伪,可洪某又岂不知真伪?太子为其杀于京中,同时被杀的还有永悼王,周皇后所出三子之中,只有定哀王下落不明……”
死死的盯着朱应升,洪承畴又继续说道。
“当初,洪某曾言,先帝必有子嗣存世,可却未曾想到,定王非但能忍辱负重,且又能短时间内成此功业……”
洪承畴之所以会如此确信,是因为早在他得知淮王是孝烈皇帝的子嗣时,就曾派人于江北取得了淮王的画像,与其它人不同,他曾多次面见先帝,对崇祯的相貌自然并不陌生,加之因为定王确实下落不明,所以他相信这个“谣言”绝不会是什么谣言。
“淮王是不是定王,或许并不重要,但是朝廷又岂会容定王居淮?此谣言从北直隶首先传出,其中缘由又是为何,洪某尚是不知,可若是朝廷谋略定王时,楚藩又会如何?以洪某看来,恐怕必定会加以征讨吧,四藩互相为敌,如此离心,又岂能长久……”
尽管因为洪承畴确信淮王是先帝子嗣而有些慌乱,但是对于早就已经认准了主子的朱应升来说,在片刻的慌乱之后,突然笑道。
“中堂大人多虑了……”
摇头笑着,朱应升接着说道。
“四藩离心不假,可若是说诸藩必定不能久却是多虑之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说到这里,洪承畴看了一眼朱应升,只见他安然坐在那里,并没有给予回答,而只是低着头,若无其事地以手蘸茶水在桌面上划着。
于桌上写下两个字后,朱应升对洪承畴说道。
“中堂大人请看!”
洪承畴抬头往桌上看去,只见朱应升面前有两个字以茶代墨写的字,仔细一看,他的脸色骤然一阵急变,心头顿时涌出一阵狂跳,他惊愕的看着朱应升,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他的惊讶落在朱应升的眼中,只见他不露声色的将那两字擦去,然后慢吞吞的说道。
“所以,大王于中堂大人可谓是扫榻以待,倒履相迎!”
“这……这……”
摇头长叹着,洪承畴的嘴角边泛出一丝苦笑,心头涌出一股悲凉。
“中堂大人,需知道,这机会只有一次!况且……”
朱应升看似漫不经心,可语气却坚定非常。
“若非是如此,中堂大人以为,这天底下又有何人能容得下中堂!”
朱应升的话落在洪承畴的耳中,让他的手却突然像被马蜂刺了一下似地抖起来。
“这,这……”
话语结巴着,一时间洪承畴居然说不出话来。似有似无地点点头。
“大人,信差送来了昆明的八百加急。”
恰在这时有下人进来,打断了他们之间的谈话。心知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作用的朱应升并没有继续逼问下去,现在,还需要再给一些时间给他,大势如此,容不得他不做出选择。
来,信差送来的是吴三桂派人送来的八百加急,信中就黔国公沐天波攻下永昌府一事咨询洪承畴,是攻,还是守?
沐天波想坏洪某大事!
看完吴三桂的信后,洪承畴的眉头紧皱道。
从淮王打下缅甸设定南府起,这两年,得到淮王支持的沐天波,便开始在缅甸招兵买马,凭着黔国公沐家于缅甸等地的威望,轻易的招募了一支规模不下十万人的土军,那些土军在忠义军的操练下,已经隐然成军,虽说火铳兵、炮兵数量有限,可是凭借着十万土兵,沐天波已经不见了往日的仓皇。甚至屡次进攻云南,试图夺回云南,为此,吴三桂更是多次告急,对此,洪承畴自然是颇为无奈,他既担心吴三桂打败了沐天波,到时候若得定南军北上,同样也担心沐天波攻下了云南,使得局势不可收拾。
“无论如何,云南都不能有失!”
一得知云南的局势,吴正中便立即说道,作为洪承畴的亲信幕僚,他自然知道现在大家的依仗是什么,正是这西南数省,这西南数省的地盘,关系到他们的身家和将来。
“一但沐天波夺回云南,其势必会于云南兵犯贵州、四川,到那时,我等势力腹背受敌!”
“云南决不能有失,必须要保下来,一但云南有失,非但我等恐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内部生乱,一但众人纷乱……”
心知现在自己这边经不起任何风浪的洪承畴对吴正中说道。
“惠林,你就按这个意思拟一份信给吴三桂,告诉他云南之重,关系甚大,若是云南有失,明廷必定从中策应,一但地方离心,军心混乱,我等必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洪承畴担心的并不仅仅是云南,他更担心若是丢了云南,内部的动荡,到那时众人势必会为各个寻找生路,至于他洪承畴是死是活,又有谁会在乎?到时候,他们甚至可能会拿他的脑袋去换生命。
“假若吴将军击败了沐天波呢?”
吴正中一贯遇事想得深远。
“会不会因此惹恼定南府,毕竟其麾下还有万余定南军,那可都是忠义军,若是他们也一同北上的话,云南可就凶多吉少了!”
“所以,要守!你要在信里写明:要以守代攻,乱其粮道,令其不敢轻易进犯昆明,至于将来……现在务必先保住云南。”
至于将来……对于已经是自身难保的洪承畴来说,自然顾不上吴三桂了,而且他也很清楚,沐家是绝不会容忍吴三桂占据云南的。
也许可以拿云南和沐家做笔交易……在这个念头浮现出来的时候,洪承畴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沐天波或许会同意拿云南做交易,但是他肯定会在合适的时候落井下石。
沐家也是恨不得食他之骨啊!
眼帘微垂的洪承畴长叹口气,随后自然想到了朱应升的先前那番话,他岂不知道朱应升说的是实话。
天底下确实无人容得下他啊!
恐怕就是大清朝廷……突然,想到了大清朝廷的洪承畴,自然想到了那位出关后就再没有任何音信传来的皇上。
现在皇上怎么样了?
是否已经安然的渡过黄河进入陕西了?
这是从所周知的事实,对于熟读史书的洪承畴来说,他自然知道,古往今来,那些所谓的“强藩”最后会是什么下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在道出内心的顾虑之后,洪承畴又接着说道。
“现在四藩看似执掌天下兵马,可四藩矛盾重重,一但清廷外患被除,朝廷总归是会削藩的!到那时,洪某又该如何?”
在提及这个问题之后,洪承畴的眼睛盯着朱应升,沉默了好长一阵子,才慢慢吞吞地吐出一句话。
“洪某人当年弃明投清,落得今天进退两退之境,若是洪某人弃明而投李氏,将来朝廷削藩之日,洪某又该如何?”
这些年,洪承畴不是没的后悔过,但是他没有退路可走,若非是如此,他又岂会坚持至今,也正因为当年的错误,他才会小心翼翼的想要为自己谋一个将来。
“正是中堂所言的,朝廷总有一会削藩的。”
朱应升一副气定神贤的姿态。
“纵观史册,凡枝强干弱,最后,国必大乱,朝廷为维持休统,必定会行以削藩,从而强干弱枝,而且四藩实力亦不相上下,且各有矛盾,如此,朝廷若有贤臣辅助,自然可以从中余利,以藩制藩进而谋强,况且四藩之中,晋藩于朝廷亦是忠心耿耿,朝廷虽然看似无兵无权,可有诸藩不和,朝廷反倒容易应对,若是朝廷削藩之时,诸藩不能齐心,朝廷自然可以各个击破,如此,大权重归朝廷不过是早晚之事。”
在这点上,洪承畴与朱应升可谓是所见相同,但他不能像朱应升一样,如此毫无顾忌地直言,稍一不慎,就可能招致奇祸,所以才会谨慎如此。思索良久洪承畴才说道。
“到那时洪某人又该如何?”
甚至洪承畴相信,即便是他那个时候已经身死,恐怕也少不得被扒开坟头,然后被挫骨扬灰。
“可中堂大人别忘了,若是中堂大人再这么犹豫不决,恐怕连今年都过不去,一但,大明遣兵西征,以中堂大人看来,到时候,中堂大人又有几分活路?即便是归降,又可有活路可寻?”
朱应升的话如同寒冬中一盆冷水劈头浇到洪承畴的头上,立时让他整个人都变得蔫蔫搭搭的,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但洪承畴并没有死心,定定神后,他又强撑道。“四藩之中,谁又愿为朝廷驱使,今日朝廷还驾之事,再加上淮王之事,各方可谓是分身乏术,又岂能顾得上洪某?”
身在长沙的洪承畴自然知道天下的纷乱,正因如此,才坚定了他拖下去的念头。
“估且不说其它,允齐,淮王身份到底是何?其它人不知,允齐又焉能不知?”
洪承畴的反问,让朱应升不觉一愣,他立即想到了当年入洪承畴幕府时,与他曾有过的密谈。
“当年,北太子案,虽然摄政王称其为伪,可洪某又岂不知真伪?太子为其杀于京中,同时被杀的还有永悼王,周皇后所出三子之中,只有定哀王下落不明……”
死死的盯着朱应升,洪承畴又继续说道。
“当初,洪某曾言,先帝必有子嗣存世,可却未曾想到,定王非但能忍辱负重,且又能短时间内成此功业……”
洪承畴之所以会如此确信,是因为早在他得知淮王是孝烈皇帝的子嗣时,就曾派人于江北取得了淮王的画像,与其它人不同,他曾多次面见先帝,对崇祯的相貌自然并不陌生,加之因为定王确实下落不明,所以他相信这个“谣言”绝不会是什么谣言。
“淮王是不是定王,或许并不重要,但是朝廷又岂会容定王居淮?此谣言从北直隶首先传出,其中缘由又是为何,洪某尚是不知,可若是朝廷谋略定王时,楚藩又会如何?以洪某看来,恐怕必定会加以征讨吧,四藩互相为敌,如此离心,又岂能长久……”
尽管因为洪承畴确信淮王是先帝子嗣而有些慌乱,但是对于早就已经认准了主子的朱应升来说,在片刻的慌乱之后,突然笑道。
“中堂大人多虑了……”
摇头笑着,朱应升接着说道。
“四藩离心不假,可若是说诸藩必定不能久却是多虑之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说到这里,洪承畴看了一眼朱应升,只见他安然坐在那里,并没有给予回答,而只是低着头,若无其事地以手蘸茶水在桌面上划着。
于桌上写下两个字后,朱应升对洪承畴说道。
“中堂大人请看!”
洪承畴抬头往桌上看去,只见朱应升面前有两个字以茶代墨写的字,仔细一看,他的脸色骤然一阵急变,心头顿时涌出一阵狂跳,他惊愕的看着朱应升,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他的惊讶落在朱应升的眼中,只见他不露声色的将那两字擦去,然后慢吞吞的说道。
“所以,大王于中堂大人可谓是扫榻以待,倒履相迎!”
“这……这……”
摇头长叹着,洪承畴的嘴角边泛出一丝苦笑,心头涌出一股悲凉。
“中堂大人,需知道,这机会只有一次!况且……”
朱应升看似漫不经心,可语气却坚定非常。
“若非是如此,中堂大人以为,这天底下又有何人能容得下中堂!”
朱应升的话落在洪承畴的耳中,让他的手却突然像被马蜂刺了一下似地抖起来。
“这,这……”
话语结巴着,一时间洪承畴居然说不出话来。似有似无地点点头。
“大人,信差送来了昆明的八百加急。”
恰在这时有下人进来,打断了他们之间的谈话。心知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作用的朱应升并没有继续逼问下去,现在,还需要再给一些时间给他,大势如此,容不得他不做出选择。
来,信差送来的是吴三桂派人送来的八百加急,信中就黔国公沐天波攻下永昌府一事咨询洪承畴,是攻,还是守?
沐天波想坏洪某大事!
看完吴三桂的信后,洪承畴的眉头紧皱道。
从淮王打下缅甸设定南府起,这两年,得到淮王支持的沐天波,便开始在缅甸招兵买马,凭着黔国公沐家于缅甸等地的威望,轻易的招募了一支规模不下十万人的土军,那些土军在忠义军的操练下,已经隐然成军,虽说火铳兵、炮兵数量有限,可是凭借着十万土兵,沐天波已经不见了往日的仓皇。甚至屡次进攻云南,试图夺回云南,为此,吴三桂更是多次告急,对此,洪承畴自然是颇为无奈,他既担心吴三桂打败了沐天波,到时候若得定南军北上,同样也担心沐天波攻下了云南,使得局势不可收拾。
“无论如何,云南都不能有失!”
一得知云南的局势,吴正中便立即说道,作为洪承畴的亲信幕僚,他自然知道现在大家的依仗是什么,正是这西南数省,这西南数省的地盘,关系到他们的身家和将来。
“一但沐天波夺回云南,其势必会于云南兵犯贵州、四川,到那时,我等势力腹背受敌!”
“云南决不能有失,必须要保下来,一但云南有失,非但我等恐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内部生乱,一但众人纷乱……”
心知现在自己这边经不起任何风浪的洪承畴对吴正中说道。
“惠林,你就按这个意思拟一份信给吴三桂,告诉他云南之重,关系甚大,若是云南有失,明廷必定从中策应,一但地方离心,军心混乱,我等必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洪承畴担心的并不仅仅是云南,他更担心若是丢了云南,内部的动荡,到那时众人势必会为各个寻找生路,至于他洪承畴是死是活,又有谁会在乎?到时候,他们甚至可能会拿他的脑袋去换生命。
“假若吴将军击败了沐天波呢?”
吴正中一贯遇事想得深远。
“会不会因此惹恼定南府,毕竟其麾下还有万余定南军,那可都是忠义军,若是他们也一同北上的话,云南可就凶多吉少了!”
“所以,要守!你要在信里写明:要以守代攻,乱其粮道,令其不敢轻易进犯昆明,至于将来……现在务必先保住云南。”
至于将来……对于已经是自身难保的洪承畴来说,自然顾不上吴三桂了,而且他也很清楚,沐家是绝不会容忍吴三桂占据云南的。
也许可以拿云南和沐家做笔交易……在这个念头浮现出来的时候,洪承畴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沐天波或许会同意拿云南做交易,但是他肯定会在合适的时候落井下石。
沐家也是恨不得食他之骨啊!
眼帘微垂的洪承畴长叹口气,随后自然想到了朱应升的先前那番话,他岂不知道朱应升说的是实话。
天底下确实无人容得下他啊!
恐怕就是大清朝廷……突然,想到了大清朝廷的洪承畴,自然想到了那位出关后就再没有任何音信传来的皇上。
现在皇上怎么样了?
是否已经安然的渡过黄河进入陕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