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竞争(第二更,求支持)
这天晚上,吕安说了很多,但是朱明忠仍然一条条的反驳着他,而在反驳之中,朱明忠偶尔也会点着头,直到夜深之后,已经完全了解了吕安的想法之后,朱明忠才示意朱慈焕送客。
“好,吕公子的建议,确实不失有可取之后,本王自会考虑一二,即便是他日不能尽数采用,也可为我秦国拾遗补阙,若是如此,到时候,必定需要向吕公子征询,到时候,还请吕公子切勿推辞。”
“谢大王!”
从大王的话语中,吕安知道自己需要告辞了,便是起身向朱慈焕再行行揖。
“小民这就告辞了。”
然后又向朱明忠行揖道,
“黄公子,你我改日再见。”
“我送吕公子两步。”
朱明忠也起身。
“不敢。黄公子如此,实在是让小弟不安。”
吕安忙又一次长揖。
“无妨。”
朱明忠笑着说道。
“坐了这么长时间,我也要走动一下,活动一下身子骨。”
“如此便多谢黄公子了。”
吕安又一次揖礼道。
“边走边说!”
像入府时跟在他身后一样,吕安仍然跟在他的身后。
“不知黄公子送在何处?”
“暂时就住在王府内。”
说话间,二人来到王府前院,吕安再次请朱明忠留步。朱明忠这才点头说道。
“好吧,地我就不送了,你就静候佳音吧!”
这一声静候佳音让吕安的心情猛然一动,他甚至急忙转让身长揖道。
“黄公子,若是此事能成,在下必定有重谢!”
重谢……
朕需要的那里是什么重谢啊!
看着吕安离去的背影,朱明忠于心底默默自语道,先前吕安的那番话,确实在他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波浪,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亲自送这个人出府。因为的他的那番话,给他带来的启示。
从古至今,这各国自然有各国的法度和选择,有的国兴盛了,有的国衰败了,有的国为人吞并,有的强大了。冥冥之中,似乎有神明相助,其实全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
对于将来各国会选择什么,朱明忠原本并不介意,子孙自有子孙福,自己的儿子,他都问不了那么多,更何况是那些宗室,之所以将他们分封出去。与其说是为了“镇蛮抚夷”,不如说是借着分封,让他们去传播华夏文明,让华夏文明在各地开枝散叶,这才是朱明忠的本意。
至于所谓的“球长”,朱明忠连想都没想过,一来是当不了“球长”,至于这二嘛,就是相比于实现的希望为零的“球长”,他更愿意建立一个全新的东方式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只是旧时的朝贡体系,而是建立在分封制上的朝贡,而大明的册封,是那些诸侯的合法性来源,为了换取这种合法性,他们则用朝贡的方式去表明对大服的臣服。
当然,在另一方面,这种册封的必然结果就是,国人会随着宗室的分封于世界各地,作为士卿、兵士以及平民前往各个分封地区,在那里建立起华夏文明的分枝,那些文明会自我发展,然后慢慢的具有部分自我特色,但是文明的核心,依然是华夏文明。
相比于秦国大一统一之后,那个故步自封的华夏文明。在这种几十个、上百个诸夏文明的竞争之中,华夏文明才会永无止境的发展下去。
西方文明为什么会在文艺复兴之后,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后来成为世界文明的主流,甚至重新标注了“文明”的含义,让世人遵从于他们的法则,遵守着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有人说是因为科技发展,而这种科技上的发达恰恰来源于竞争,来源于欧洲各国争霸所带来的文明进步的必然,但是本质上的欧洲文明,又发源于那里呢?
古希腊文明以及古罗马文明。这是欧洲文明的核心,只不过,最终他们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等数十个欧洲国家之中,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明,正是这些文明的互相撞击、角逐、影响,最终创造出了所谓的“现代文明”。
而朱明忠之所以选择分封,并不是为了“领土扩张”。因为那种蛮力的领土扩张,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大汉之强收不了西域,以大唐之盛吞不了高句丽,以大明之威亦难压安南。历史已经证明了,鞭长莫及的异域征服往往是很难持久的,几个贪官,就会让吞并毁于一旦。在朝廷发现的时候,恐怕就是为时已晚了。
既然如此,那就退居其次封邦建国!
封邦建国,或许是会带来分裂殖民地与本土的分裂,本土无法像控制殖民地一样,任命总督、官员,但是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发展和生存,会千方百计的吸引移民,会发展经济与本土贸易。
即便是相隔重洋的,竞争也会在各个诸侯国之间上演着,在未来的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尊皇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都会是各国的基本信条。他们会齐心协力的“攘夷狄”,当然,这个“攘”是扩张、是吞并。
强者日强,弱者日弱。
华夏文明也会因此进入新的“竞争时期”,文明的碰撞与竞争,会促进文明的发展,而相对应的,也会有诸侯会竭尽所能的招揽人材,他们会像春秋战国时的君王一样,选择对国家最为有利的学说,他们会推行变法、改革,这甚至会让大明感受到压力,来自诸侯的压力。
那将是一个此邦不留可往彼邦的时代。
当今之世,非徒君择臣,臣亦择君!
三国时郭嘉所言,让朱明忠的唇角微微一扬,从此之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将会结束,一个全新的时代将会开启。那个时代是自由的,当然,也是让人期待的。
只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才会重现“百家争鸣”。而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种内部的竞争,势必将会带来一个更为璀璨的华夏文明。是由诸夏共同创造的文明。
甚至在这个过程之中,士的精神也会被重铸,在科举制中被扭曲的士的精神,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会再那里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会为实现自我价值,奔走与各国。
当然,那时不再有什么“华夷之别”。因为诸侯既是诸夏,诸夏既是华夏。他们会不会再一次重现古籍中春秋战国时士的风采呢?
对此,未尝可知,甚至他都不知道,诸夏在未来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华夏文明。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从此之后,朱明忠再不必担心人亡政息了,他不需要担心有朝一日,他的继承人或者朝中的士大夫,会改变开海通商的决策,因为诸侯国与大明的联系是紧密的,不仅仅是贸易上的联系,还将是血脉上的联系。这种血脉上的联系,不仅是皇室与宗室,同样也是士民之间的血脉联系。
这种联系是不可能切断,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要成功!
分封的诸位国必须要成功的立足于南洋!否则,又怎么可能会有诸夏呢?
对于立足,朱明忠并不担心,无论是王国、郡国或者镇国都备有兵马,完全可以击败所面对的土邦土酋。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他们是否能够“化夷为夏”,如果不能归以华夏,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殖民,而不是西周时抚以蛮夷,以归华夏了。如果那样的话,无疑是失败的,毕竟,美国或者加拿大可以视为另一种不列颠文明的延伸,可印度以及很多英国的殖民地从来都不是!
一夜未曾安睡的朱明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的,当他听到有侍卫禀报秦王前来请安的时候,他才抬头看了一眼窗外。
天亮了。
而他面前的是什么?
是厚厚一叠,足有数十页之多的纸,纸上密麻麻的写着他昨天用了一夜,做出的那个粗略的构想。而这个构思确实是受到了吕安的启示。
“臣参见陛下。”
毕恭毕敬的行礼后,待陛下说“免礼”之后,朱慈焕这才注意到,陛下似乎一夜未睡。
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腰身,朱明忠朝着窗外看了一眼,然后问道。
“皇弟,昨晚睡的可好?”
“回陛下,臣昨夜尚能安睡。”
朱慈焕自然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他昨天晚上确实睡着了,但不能与过去相比,毕竟他也想了大半夜,想着陛下为什么来了南京,到了他的王府中。
“安睡是福,安睡是福啊!”
这么感叹着,随后朱明忠神情凝重的看着窗外,放松着眼睛的同时,沉声说道。
“可,朕却是一夜未睡,因为睡不着啊!”
陛下的话,让站于陛下身后的朱慈焕连忙请罪道。
“臣有罪!”
皇上睡不好,自己却睡好了,这不是大罪吗?当然在请罪的时候,朱慈焕并没有忘记请罪。
“请陛下恕罪!”
“好,吕公子的建议,确实不失有可取之后,本王自会考虑一二,即便是他日不能尽数采用,也可为我秦国拾遗补阙,若是如此,到时候,必定需要向吕公子征询,到时候,还请吕公子切勿推辞。”
“谢大王!”
从大王的话语中,吕安知道自己需要告辞了,便是起身向朱慈焕再行行揖。
“小民这就告辞了。”
然后又向朱明忠行揖道,
“黄公子,你我改日再见。”
“我送吕公子两步。”
朱明忠也起身。
“不敢。黄公子如此,实在是让小弟不安。”
吕安忙又一次长揖。
“无妨。”
朱明忠笑着说道。
“坐了这么长时间,我也要走动一下,活动一下身子骨。”
“如此便多谢黄公子了。”
吕安又一次揖礼道。
“边走边说!”
像入府时跟在他身后一样,吕安仍然跟在他的身后。
“不知黄公子送在何处?”
“暂时就住在王府内。”
说话间,二人来到王府前院,吕安再次请朱明忠留步。朱明忠这才点头说道。
“好吧,地我就不送了,你就静候佳音吧!”
这一声静候佳音让吕安的心情猛然一动,他甚至急忙转让身长揖道。
“黄公子,若是此事能成,在下必定有重谢!”
重谢……
朕需要的那里是什么重谢啊!
看着吕安离去的背影,朱明忠于心底默默自语道,先前吕安的那番话,确实在他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波浪,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亲自送这个人出府。因为的他的那番话,给他带来的启示。
从古至今,这各国自然有各国的法度和选择,有的国兴盛了,有的国衰败了,有的国为人吞并,有的强大了。冥冥之中,似乎有神明相助,其实全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
对于将来各国会选择什么,朱明忠原本并不介意,子孙自有子孙福,自己的儿子,他都问不了那么多,更何况是那些宗室,之所以将他们分封出去。与其说是为了“镇蛮抚夷”,不如说是借着分封,让他们去传播华夏文明,让华夏文明在各地开枝散叶,这才是朱明忠的本意。
至于所谓的“球长”,朱明忠连想都没想过,一来是当不了“球长”,至于这二嘛,就是相比于实现的希望为零的“球长”,他更愿意建立一个全新的东方式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只是旧时的朝贡体系,而是建立在分封制上的朝贡,而大明的册封,是那些诸侯的合法性来源,为了换取这种合法性,他们则用朝贡的方式去表明对大服的臣服。
当然,在另一方面,这种册封的必然结果就是,国人会随着宗室的分封于世界各地,作为士卿、兵士以及平民前往各个分封地区,在那里建立起华夏文明的分枝,那些文明会自我发展,然后慢慢的具有部分自我特色,但是文明的核心,依然是华夏文明。
相比于秦国大一统一之后,那个故步自封的华夏文明。在这种几十个、上百个诸夏文明的竞争之中,华夏文明才会永无止境的发展下去。
西方文明为什么会在文艺复兴之后,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后来成为世界文明的主流,甚至重新标注了“文明”的含义,让世人遵从于他们的法则,遵守着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有人说是因为科技发展,而这种科技上的发达恰恰来源于竞争,来源于欧洲各国争霸所带来的文明进步的必然,但是本质上的欧洲文明,又发源于那里呢?
古希腊文明以及古罗马文明。这是欧洲文明的核心,只不过,最终他们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等数十个欧洲国家之中,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明,正是这些文明的互相撞击、角逐、影响,最终创造出了所谓的“现代文明”。
而朱明忠之所以选择分封,并不是为了“领土扩张”。因为那种蛮力的领土扩张,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大汉之强收不了西域,以大唐之盛吞不了高句丽,以大明之威亦难压安南。历史已经证明了,鞭长莫及的异域征服往往是很难持久的,几个贪官,就会让吞并毁于一旦。在朝廷发现的时候,恐怕就是为时已晚了。
既然如此,那就退居其次封邦建国!
封邦建国,或许是会带来分裂殖民地与本土的分裂,本土无法像控制殖民地一样,任命总督、官员,但是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发展和生存,会千方百计的吸引移民,会发展经济与本土贸易。
即便是相隔重洋的,竞争也会在各个诸侯国之间上演着,在未来的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尊皇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都会是各国的基本信条。他们会齐心协力的“攘夷狄”,当然,这个“攘”是扩张、是吞并。
强者日强,弱者日弱。
华夏文明也会因此进入新的“竞争时期”,文明的碰撞与竞争,会促进文明的发展,而相对应的,也会有诸侯会竭尽所能的招揽人材,他们会像春秋战国时的君王一样,选择对国家最为有利的学说,他们会推行变法、改革,这甚至会让大明感受到压力,来自诸侯的压力。
那将是一个此邦不留可往彼邦的时代。
当今之世,非徒君择臣,臣亦择君!
三国时郭嘉所言,让朱明忠的唇角微微一扬,从此之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将会结束,一个全新的时代将会开启。那个时代是自由的,当然,也是让人期待的。
只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才会重现“百家争鸣”。而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种内部的竞争,势必将会带来一个更为璀璨的华夏文明。是由诸夏共同创造的文明。
甚至在这个过程之中,士的精神也会被重铸,在科举制中被扭曲的士的精神,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会再那里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会为实现自我价值,奔走与各国。
当然,那时不再有什么“华夷之别”。因为诸侯既是诸夏,诸夏既是华夏。他们会不会再一次重现古籍中春秋战国时士的风采呢?
对此,未尝可知,甚至他都不知道,诸夏在未来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华夏文明。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从此之后,朱明忠再不必担心人亡政息了,他不需要担心有朝一日,他的继承人或者朝中的士大夫,会改变开海通商的决策,因为诸侯国与大明的联系是紧密的,不仅仅是贸易上的联系,还将是血脉上的联系。这种血脉上的联系,不仅是皇室与宗室,同样也是士民之间的血脉联系。
这种联系是不可能切断,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要成功!
分封的诸位国必须要成功的立足于南洋!否则,又怎么可能会有诸夏呢?
对于立足,朱明忠并不担心,无论是王国、郡国或者镇国都备有兵马,完全可以击败所面对的土邦土酋。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他们是否能够“化夷为夏”,如果不能归以华夏,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殖民,而不是西周时抚以蛮夷,以归华夏了。如果那样的话,无疑是失败的,毕竟,美国或者加拿大可以视为另一种不列颠文明的延伸,可印度以及很多英国的殖民地从来都不是!
一夜未曾安睡的朱明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的,当他听到有侍卫禀报秦王前来请安的时候,他才抬头看了一眼窗外。
天亮了。
而他面前的是什么?
是厚厚一叠,足有数十页之多的纸,纸上密麻麻的写着他昨天用了一夜,做出的那个粗略的构想。而这个构思确实是受到了吕安的启示。
“臣参见陛下。”
毕恭毕敬的行礼后,待陛下说“免礼”之后,朱慈焕这才注意到,陛下似乎一夜未睡。
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腰身,朱明忠朝着窗外看了一眼,然后问道。
“皇弟,昨晚睡的可好?”
“回陛下,臣昨夜尚能安睡。”
朱慈焕自然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他昨天晚上确实睡着了,但不能与过去相比,毕竟他也想了大半夜,想着陛下为什么来了南京,到了他的王府中。
“安睡是福,安睡是福啊!”
这么感叹着,随后朱明忠神情凝重的看着窗外,放松着眼睛的同时,沉声说道。
“可,朕却是一夜未睡,因为睡不着啊!”
陛下的话,让站于陛下身后的朱慈焕连忙请罪道。
“臣有罪!”
皇上睡不好,自己却睡好了,这不是大罪吗?当然在请罪的时候,朱慈焕并没有忘记请罪。
“请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