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目的 (求支持,求月票)
当数千里外的靖南城处于风雨飘摇的末日之中时,在中原腹地的中都,相比过去,却更加繁荣了。作为帝国的中心,这里几乎汇集着来自天下所有的财富,在中都的码头上,总会停泊着来自各地的船只。
黄河北归故道后,重新流往大海的淮河,不仅便利了中都的交通,让海船可以直接驶入中都城下,同样,也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清晨时分,一艘悬挂着秦国旗帜的商船,驶入了港口,现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很少有风帆海船直接驶入中都,他们往往更愿意在海口的码头泊停,然后由内河蒸汽船转运船上的货物,毕竟,在淮河上逆流航行,并不是风帆海船擅长的,甚至中间还需要蒸汽船拖曳。
尽管如此,总还是会有一些海船,驶入中都,来自诸夏的船只靠近中都的时候,舷边总会站满人,他们望着中都的时候,总会流露出一丝神往。
“这就是中都啊!”
终于回来了!
凝视着中都城的时候,年遐龄低声喃喃自语道。
离开大明已经十余载的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大明。
二十二年前,身为汉军镶黄旗的他并没有随皇上一同西逃,而是逃回了凤阳老家,不过在家中仍然没躲过追求,十几年前,他和许多事清伪官一样,被流放到了异域,他被流放到了秦国,因为秦国初建,正值用人之际,所以被加以委任,为官十九年,他为官低调,沉默寡言,从不显山露水,即便如此其施政才干仍然为秦王所欣赏。
几个月前,因为父亲去世,几经考虑后,他向大王呈折,请求送亡父骨灰回国,对于他的这个请求,秦王并没有拒绝,回葬天朝是不知多少人的愿望,也正因如此,年遐龄才了返回大明的机会,不过因为他曾入汉军旗的缘故,所以,他回国更复杂一些,几经考虑之后,他被任命为典史官,送秦国史志进京,协助朝廷编写《诸夏国史》。
编史需要多长时间?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短则数年,长则十数年,至少在未来的数年内年遐龄都会呆在中都,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携妻带子来到中都。
“爹,这就是神京吗?”
站在年遐龄身边的一个六七岁的幼儿,望着中都城,神情中全是神往的模样。
任何一个诸夏和海外的少年,都会对中都心驰神往,他们称中原为“天朝”、称中都为“神京”,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到天朝看一看,走一走,至于神京,更是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梦想中,毕竟,在诸夏的社学中,他们学习的文章中,就有与神京有关的文章。
对于年羹尧来说,这是一个大日子,他终于来到了天朝,来到了神京,甚至在未来的几年中,他将会在神京的社学里读书,他甚至可以想象,那些小伙伴们,收到他从神京寄去的信时,他们的羡慕。
“这就是神京,天底下最大的城市……”
年遐龄摸着幼子的头轻声说道。
“你要记住,待到了神京,一举一动,都要循着礼,千万不要惹出笑话,别忘了,秦人虽居海外,但也是华夏之人“所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等身为汉人,这礼仪是万万不能为人所轻……”
临了,他又特意叮嘱道。
“这里可是天朝皇家住的地方,切莫失礼,懂吗……”
皇家,皇家是什么模样?
在年幼的年羹尧跟着父亲的脚步踏上神京的土地时,此时的中都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不过相比于坊间的繁华与热闹,皇宫却依如过去一般的宁静,不过在没有路禁的太子东宫承乾宫一带,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不过宫外的热闹,却东宫内却没有丝毫的影响,这里依然如往日一般静寂。
“太子殿下,时间快到了,可以启程了吗?”
穿着一袭宫装的李冰凌,双手互持置于腹前,恭立于在太子的身侧,婉声提醒道。作为女官的她从十六岁就进入了承乾宫,多年来一直是太子贴身女官,参与许多承乾宫的事务。
“知道了,冰凌,到外面等我一下。”
合上笔记,放回抽屉,将笔锁好后,他就将钥匙贴身放好,然后习惯性检查也一下,才笑着站起身来。
在离开屋子前,他特意站到镜子前,仔细打量着自己。
对于自己的相貌,朱和嘉一直不太满意,因为他的相貌更像母后,而不是父皇,对于普通的年青人来说,这样的相貌很是英俊,很讨女孩的喜欢,但是作为皇太子,却不够威严。
作为皇太子,已经二十五岁的他,从十六岁出宫离都,前往京师替父守边,三年前返回中都,于承乾宫开府,几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在大多数时候,在父皇的帮助下处理国政。现在,甚至在许多时候,作为皇太子的他,已经开始直接与内阁共同处置国政,对于皇太子而言这是实习,至于父皇则在一旁作为旁观者。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身为皇太子的朱和嘉要代表父皇出席各种活动,与过去的任何一个皇帝不同,现在的皇家总会参与到各种民间事务之中,以表示亲民,当然这些举动,也让皇家越来越得到百姓的拥护。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从靖南前线传来“热气球轰炸靖南”的新闻,所以热气球就成了中都最热闹的话题,原本只是偶尔在一些活动展示的热气球,立即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也正因如此,中都的一些勋贵子嗣与富商共同组织了“飞天协会”,以资助“飞天事业”,这可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奇事,自然引起各方面热切关注,协会更是广发请贴,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公司成立大会兼私人宴会,今天朱和嘉正是要作为皇室的代表应邀赴会。
“协会创办人是张万铭,他是忠义伯张煌言的三子……”
马车上,李冰凌特意向太子介绍着协会的创办人。
“忠义伯,张万琪孤到是挺熟悉的,二十三镇指挥使,听说五军都督府有意把他调入都督府,不过父皇似乎并不愿意,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忠义伯……既是勋贵,也是文官,将来的忠义伯,肯定还是要进入中枢的……”
在父皇身边多年的耳闻目睹,使得朱和嘉深知平衡之道的重要性,开国勋贵、文官以及勋士,是大明权力机构的三条腿,三足鼎立方才稳固。
提及相对熟悉的张万琪,朱和嘉漫不经心地说道:
“张万铭,没有听说过?”
“殿下,张万铭是忠义伯的三子,这些年一直在浙江老家,四年前离府后,就投身工商界,主要是在南洋一带投资,三年前通过投资南洋锡矿发家,据估计,现在他的身家不下百万,甚至可能会更多,在中都有好事者称他为“大锡之王”,大明每年从南洋进口的大锡中,有三成都是他的大铭锡业进口,今年他开始在中都活跃,因为他的勋贵子嗣,虽然已经出府自立门户,但是……”
“但是,还有许多人会恭维他,奉诚他……毕竟忠义伯是阁臣,而且是父皇亲信大臣。”
往车窗外看了一眼,然后朱和嘉笑道。
“怎么,冰凌,对他有兴趣?这么了解他?”
“殿下……这是我的工作,必须要提前了解所有与殿下有交集的人。”
李冰凌并没有因为太子的调笑,而有丝毫的不适,她早就习惯了太子的这种性格,平时看似严肃的太子,在只有他们两人的时候,总会开些玩笑。
“好吧,不过,以后不一定要背下来,一来是没有必要,二来……”
看着李冰凌俏美的侧颜,朱和嘉说道。
“我不喜欢你记住这些不相干的人!”
太子的话,让李冰凌心头猛跳,她深吸口气,然后又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殿下不喜欢,我以后不说就是了,不过还是要去准备他们的资料……”
翘起二郎腿,朱和嘉的眼睛一眯。
“你知道,做为太子殿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李冰陵眨动着双眸,不解道。
“最大的好处?”
“就是,孤不需要记住其它人,但其他人总会主动的过来介绍自己。”
咧嘴笑着,朱和嘉颇为自信的说道:
“相比于记住这些不相干的人,孤更愿意记住学者的名字,要知道,我大明想要雄立于世,科学永远是确保这一点的根本……”
“殿下,科学家同样需要商人的资助。”
李冰凌的提醒让朱和嘉笑道。
“所以,孤才会出席这样的活动啊,那些商人啊,所图无非名与利,孤会给他们的……”
就在这时,马车停住了,车门还未打开,门外就传来曲乐声,隔着薄薄的窗纱,只见车外成百上千盛装打扮的男女已经在外列队迎候,男男女女的眼睛都争着往里看,无论男男女女,神情都显得很是激动。
“恭迎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站在最前面迎候的张万铭作为东道主领着大家行揖后。
对于张万铭,朱和嘉从没有见过面,但从相貌中,他还是看出了他的相貌确实很像忠义伯。不过他很年青,只有二十来岁的模样,可谁能想到,如此年青的他就已经身家过百万?
微微一笑,朱和嘉冲着他略点下头。
“张万铭,孤这几年对你可是久闻大名,“大锡之王”,出府不过数年,就能创立这样的基业着实不简单啊!”
“殿下谬赞,鄙人不过只是走运而已。”
张万琪不卑不亢的笑道。
“幸运?孤可不这么认为!”
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青人,知道当年他经历过什么的朱和嘉笑着说道。
“兴乾十八年,你年龄不过十八岁,带着离家时忠义伯给的五千元,前往南洋,于槟城招募87名员工驾着小船从马来半岛西海岸溯巴生河而上,寻找锡矿。而当地极为荒凉,丛林中蚊蝇孳生,猛兽出没,瘟疫蔓延,一个月中就有69人死於瘟疫和兽害。可是,你并没有退缩,继续找矿,经过近一年的困难努力,终於在一年后找到了锡矿,南洋人谁不知道你“锡米大王”的名字?”
南洋把锡矿叫作“锡米”,因为锡矿砂的颗粒形状像大米。拥有一座大型锡矿的张万铭自然也就成了“锡米大王”。
尽管在车上的时候,朱和嘉把张万铭归于“不相干”的人,但是一见面,还是道出了张万铭发家的缘由,甚至大加褒奖一番。他当年的经历当然和幸运没有任何关系,毕竟他当年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那些经历又怎么可能会是幸运?
“你于南洋的经历正可谓我明人于南洋的缩影,“筚路褴褛,启以山林”,要是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又岂有南洋今日的富庶……”
跟在太子身旁的李冰凌只是笑而不语,太子殿下身上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从不会忽视任何人,先前的话,更多的只是两人之间的调侃罢了。
太子的话落到张万铭的耳中,即便是习惯了他人的恭维,也让他变得极为激动,甚至不由自主的生出了知己感。
“太子殿下如此褒奖在下,实在是在下的荣幸。”
再一次深揖后,张万铭便请太子往前走去,一边走一边介绍道。
“太子殿下,自从咱们大明的军队用热气球炸了靖南,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热气球,在下寻思着这热气球的用处肯定不只局限于此,既然能投炸弹,那将来的用处肯定更多,所以才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这个“飞天协会”资助大明的学者研究包括热气球在内的一切可以用来飞天东西,研究它的新用途。”
当然张万铭并没有说,他之所以会突发其想提及这些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切可以给他带来什么。
可以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声望!
黄河北归故道后,重新流往大海的淮河,不仅便利了中都的交通,让海船可以直接驶入中都城下,同样,也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清晨时分,一艘悬挂着秦国旗帜的商船,驶入了港口,现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很少有风帆海船直接驶入中都,他们往往更愿意在海口的码头泊停,然后由内河蒸汽船转运船上的货物,毕竟,在淮河上逆流航行,并不是风帆海船擅长的,甚至中间还需要蒸汽船拖曳。
尽管如此,总还是会有一些海船,驶入中都,来自诸夏的船只靠近中都的时候,舷边总会站满人,他们望着中都的时候,总会流露出一丝神往。
“这就是中都啊!”
终于回来了!
凝视着中都城的时候,年遐龄低声喃喃自语道。
离开大明已经十余载的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大明。
二十二年前,身为汉军镶黄旗的他并没有随皇上一同西逃,而是逃回了凤阳老家,不过在家中仍然没躲过追求,十几年前,他和许多事清伪官一样,被流放到了异域,他被流放到了秦国,因为秦国初建,正值用人之际,所以被加以委任,为官十九年,他为官低调,沉默寡言,从不显山露水,即便如此其施政才干仍然为秦王所欣赏。
几个月前,因为父亲去世,几经考虑后,他向大王呈折,请求送亡父骨灰回国,对于他的这个请求,秦王并没有拒绝,回葬天朝是不知多少人的愿望,也正因如此,年遐龄才了返回大明的机会,不过因为他曾入汉军旗的缘故,所以,他回国更复杂一些,几经考虑之后,他被任命为典史官,送秦国史志进京,协助朝廷编写《诸夏国史》。
编史需要多长时间?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短则数年,长则十数年,至少在未来的数年内年遐龄都会呆在中都,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携妻带子来到中都。
“爹,这就是神京吗?”
站在年遐龄身边的一个六七岁的幼儿,望着中都城,神情中全是神往的模样。
任何一个诸夏和海外的少年,都会对中都心驰神往,他们称中原为“天朝”、称中都为“神京”,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到天朝看一看,走一走,至于神京,更是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梦想中,毕竟,在诸夏的社学中,他们学习的文章中,就有与神京有关的文章。
对于年羹尧来说,这是一个大日子,他终于来到了天朝,来到了神京,甚至在未来的几年中,他将会在神京的社学里读书,他甚至可以想象,那些小伙伴们,收到他从神京寄去的信时,他们的羡慕。
“这就是神京,天底下最大的城市……”
年遐龄摸着幼子的头轻声说道。
“你要记住,待到了神京,一举一动,都要循着礼,千万不要惹出笑话,别忘了,秦人虽居海外,但也是华夏之人“所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等身为汉人,这礼仪是万万不能为人所轻……”
临了,他又特意叮嘱道。
“这里可是天朝皇家住的地方,切莫失礼,懂吗……”
皇家,皇家是什么模样?
在年幼的年羹尧跟着父亲的脚步踏上神京的土地时,此时的中都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不过相比于坊间的繁华与热闹,皇宫却依如过去一般的宁静,不过在没有路禁的太子东宫承乾宫一带,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不过宫外的热闹,却东宫内却没有丝毫的影响,这里依然如往日一般静寂。
“太子殿下,时间快到了,可以启程了吗?”
穿着一袭宫装的李冰凌,双手互持置于腹前,恭立于在太子的身侧,婉声提醒道。作为女官的她从十六岁就进入了承乾宫,多年来一直是太子贴身女官,参与许多承乾宫的事务。
“知道了,冰凌,到外面等我一下。”
合上笔记,放回抽屉,将笔锁好后,他就将钥匙贴身放好,然后习惯性检查也一下,才笑着站起身来。
在离开屋子前,他特意站到镜子前,仔细打量着自己。
对于自己的相貌,朱和嘉一直不太满意,因为他的相貌更像母后,而不是父皇,对于普通的年青人来说,这样的相貌很是英俊,很讨女孩的喜欢,但是作为皇太子,却不够威严。
作为皇太子,已经二十五岁的他,从十六岁出宫离都,前往京师替父守边,三年前返回中都,于承乾宫开府,几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在大多数时候,在父皇的帮助下处理国政。现在,甚至在许多时候,作为皇太子的他,已经开始直接与内阁共同处置国政,对于皇太子而言这是实习,至于父皇则在一旁作为旁观者。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身为皇太子的朱和嘉要代表父皇出席各种活动,与过去的任何一个皇帝不同,现在的皇家总会参与到各种民间事务之中,以表示亲民,当然这些举动,也让皇家越来越得到百姓的拥护。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从靖南前线传来“热气球轰炸靖南”的新闻,所以热气球就成了中都最热闹的话题,原本只是偶尔在一些活动展示的热气球,立即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也正因如此,中都的一些勋贵子嗣与富商共同组织了“飞天协会”,以资助“飞天事业”,这可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奇事,自然引起各方面热切关注,协会更是广发请贴,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公司成立大会兼私人宴会,今天朱和嘉正是要作为皇室的代表应邀赴会。
“协会创办人是张万铭,他是忠义伯张煌言的三子……”
马车上,李冰凌特意向太子介绍着协会的创办人。
“忠义伯,张万琪孤到是挺熟悉的,二十三镇指挥使,听说五军都督府有意把他调入都督府,不过父皇似乎并不愿意,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忠义伯……既是勋贵,也是文官,将来的忠义伯,肯定还是要进入中枢的……”
在父皇身边多年的耳闻目睹,使得朱和嘉深知平衡之道的重要性,开国勋贵、文官以及勋士,是大明权力机构的三条腿,三足鼎立方才稳固。
提及相对熟悉的张万琪,朱和嘉漫不经心地说道:
“张万铭,没有听说过?”
“殿下,张万铭是忠义伯的三子,这些年一直在浙江老家,四年前离府后,就投身工商界,主要是在南洋一带投资,三年前通过投资南洋锡矿发家,据估计,现在他的身家不下百万,甚至可能会更多,在中都有好事者称他为“大锡之王”,大明每年从南洋进口的大锡中,有三成都是他的大铭锡业进口,今年他开始在中都活跃,因为他的勋贵子嗣,虽然已经出府自立门户,但是……”
“但是,还有许多人会恭维他,奉诚他……毕竟忠义伯是阁臣,而且是父皇亲信大臣。”
往车窗外看了一眼,然后朱和嘉笑道。
“怎么,冰凌,对他有兴趣?这么了解他?”
“殿下……这是我的工作,必须要提前了解所有与殿下有交集的人。”
李冰凌并没有因为太子的调笑,而有丝毫的不适,她早就习惯了太子的这种性格,平时看似严肃的太子,在只有他们两人的时候,总会开些玩笑。
“好吧,不过,以后不一定要背下来,一来是没有必要,二来……”
看着李冰凌俏美的侧颜,朱和嘉说道。
“我不喜欢你记住这些不相干的人!”
太子的话,让李冰凌心头猛跳,她深吸口气,然后又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殿下不喜欢,我以后不说就是了,不过还是要去准备他们的资料……”
翘起二郎腿,朱和嘉的眼睛一眯。
“你知道,做为太子殿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李冰陵眨动着双眸,不解道。
“最大的好处?”
“就是,孤不需要记住其它人,但其他人总会主动的过来介绍自己。”
咧嘴笑着,朱和嘉颇为自信的说道:
“相比于记住这些不相干的人,孤更愿意记住学者的名字,要知道,我大明想要雄立于世,科学永远是确保这一点的根本……”
“殿下,科学家同样需要商人的资助。”
李冰凌的提醒让朱和嘉笑道。
“所以,孤才会出席这样的活动啊,那些商人啊,所图无非名与利,孤会给他们的……”
就在这时,马车停住了,车门还未打开,门外就传来曲乐声,隔着薄薄的窗纱,只见车外成百上千盛装打扮的男女已经在外列队迎候,男男女女的眼睛都争着往里看,无论男男女女,神情都显得很是激动。
“恭迎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站在最前面迎候的张万铭作为东道主领着大家行揖后。
对于张万铭,朱和嘉从没有见过面,但从相貌中,他还是看出了他的相貌确实很像忠义伯。不过他很年青,只有二十来岁的模样,可谁能想到,如此年青的他就已经身家过百万?
微微一笑,朱和嘉冲着他略点下头。
“张万铭,孤这几年对你可是久闻大名,“大锡之王”,出府不过数年,就能创立这样的基业着实不简单啊!”
“殿下谬赞,鄙人不过只是走运而已。”
张万琪不卑不亢的笑道。
“幸运?孤可不这么认为!”
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青人,知道当年他经历过什么的朱和嘉笑着说道。
“兴乾十八年,你年龄不过十八岁,带着离家时忠义伯给的五千元,前往南洋,于槟城招募87名员工驾着小船从马来半岛西海岸溯巴生河而上,寻找锡矿。而当地极为荒凉,丛林中蚊蝇孳生,猛兽出没,瘟疫蔓延,一个月中就有69人死於瘟疫和兽害。可是,你并没有退缩,继续找矿,经过近一年的困难努力,终於在一年后找到了锡矿,南洋人谁不知道你“锡米大王”的名字?”
南洋把锡矿叫作“锡米”,因为锡矿砂的颗粒形状像大米。拥有一座大型锡矿的张万铭自然也就成了“锡米大王”。
尽管在车上的时候,朱和嘉把张万铭归于“不相干”的人,但是一见面,还是道出了张万铭发家的缘由,甚至大加褒奖一番。他当年的经历当然和幸运没有任何关系,毕竟他当年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那些经历又怎么可能会是幸运?
“你于南洋的经历正可谓我明人于南洋的缩影,“筚路褴褛,启以山林”,要是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又岂有南洋今日的富庶……”
跟在太子身旁的李冰凌只是笑而不语,太子殿下身上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从不会忽视任何人,先前的话,更多的只是两人之间的调侃罢了。
太子的话落到张万铭的耳中,即便是习惯了他人的恭维,也让他变得极为激动,甚至不由自主的生出了知己感。
“太子殿下如此褒奖在下,实在是在下的荣幸。”
再一次深揖后,张万铭便请太子往前走去,一边走一边介绍道。
“太子殿下,自从咱们大明的军队用热气球炸了靖南,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热气球,在下寻思着这热气球的用处肯定不只局限于此,既然能投炸弹,那将来的用处肯定更多,所以才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这个“飞天协会”资助大明的学者研究包括热气球在内的一切可以用来飞天东西,研究它的新用途。”
当然张万铭并没有说,他之所以会突发其想提及这些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切可以给他带来什么。
可以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