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送上门的好处
当好不容易消化了这个消息、同时盘算清楚了自己到底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的凯莉·希克斯,将这个消息告诉斯坦森、拉莱福特等人之后,斯坦森等一众最早跟着陈耕的老兵们顿时就炸开了锅……
“希克斯小姐,您没开玩笑吧?”
“Boss允许我们成为他在苏联生意的合伙人?”
有人难以置信,也有人满怀憧憬:“上帝啊,我感觉我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来了。”
更有人开始向上帝祈祷:“感谢上帝,感谢boss,上帝保佑boss,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正义的人……”
…………
“安静,安静,”面对嘈杂的众人,凯莉·希克斯只好拼命的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先生们,首先,请大家放心,这话是boss亲口对我说的,绝对不会有错,所以大家与其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不如盘算一下自己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相信我,跟着老板做生意,绝对会让你们赚翻!”
对对……
被凯莉·希克斯这么一提醒,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当发财的机会到来之际,如何把握住机会才是最紧要的。
这一盘算不要紧,众人顿时一阵哀嚎。
必须说,陈耕对斯坦森等这些最早跟着他的越战老兵们很不错,斯坦森他们现在每一个人的税后年薪都超过10万美元,在这个美国人均收入还不到1.5万美元的时代,斯坦森等人的收入属于妥妥的超高薪。
但斯坦森这些家伙和这个时代的美国人一样,根本就没有储蓄的概念,有了钱就花,买房子、买车、买昂贵的衣服和手表、换更大的房子和车子……以至于此刻,当有赚大钱的机会送上门的时候,斯坦森等人愕然的发现,自己根本那不出多少本钱。
怎么办?
斯坦森等人急眼了,如果没有这种大发横财的机会也就罢了,可现在,发大财的机会就在眼前摆着,自己却没办法把握住——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他们自己都没办法原谅自己。
没钱,还不愿意错过这么一个发财的机会,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向银行借钱。
打电话给妻子,以房子为抵押物,向银行借钱;
家里的车子只留一辆最便宜的,其余的全部卖掉;
当初花了不菲的代价买下来的各种手表等奢侈品,也想办法卖掉……
总之,除了留下生活必须的资金之外,其他的全部换成现金。
除此之外,斯坦森等人还各显神通,通过朋友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了说服朋友,他们甚至承诺将来赚到的钱(朋友提供资金的这部分)可以分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给朋友……
斯坦森等人这么大的动作,当然不可能瞒过罗斯玛丽和海伦·米伦等最早一批跟着陈耕、现在还在美国坐镇的人,哪怕是罗斯玛丽,现在已经是身价数千万的富婆了,可听到有这么一个发财的机会之后也心动了,特意打电话来问陈耕,她们是否可以也参与进来?
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自己只是作为老板的助理、私人保镖去苏联,那是一回事,可如果是以费尔南德斯先生的生意合伙人的身份进入苏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危险?危险的地方才能赚大钱不是么,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可以赚,危险从来都不是问题。
陈耕当然没意见,没道理斯坦森等这些大老粗就可以跟着自己一起赚钱,而海伦·米伦、罗斯玛丽等人就不行。
对于陈耕来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华夏方面的态度:想要做这份生意,有些货物是必须要从华夏采购的,没有华夏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这生意根本就做不起来。而且陈耕心里其实很清楚,和苏联人做生意并不是最紧要的,紧要的是自己将会成为一个在华、美、苏三方都能说的上话、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自己联系上对方高层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华夏方面对于这件事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没想到不但美国人对陈耕怎么看重,现在连苏联人对陈耕居然也这么看重;而真正让华夏高层欣喜的地方,就在于有了一个稳定而可靠的和苏联高层沟通的渠道。
虽然早在1982年的时候,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就已经放出了与华夏缓和关系的信号,华夏方面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但一直到去年戈氏上台,华苏关系的正常化其实一直都进行的相当缓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双方的利益诉求还是有差别,但没有一个良好的、双方都信赖的非官方沟通渠道的因素,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现在,这个渠道来了。
相比于与苏联方面建立起这么一个可靠地非官方沟通渠道,允许陈耕每年从华夏采购一定的物资用于同苏联的贸易,那实在不叫个事,更别说陈耕的大笔采购其实还有有利于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当情况汇报到老人哪儿,老人大手一挥:阔以!
当然阔以归阔以,考虑到华夏与苏联现阶段的关系,华夏方面要求陈耕不能直接进行华苏贸易,在程序上,这些商品不是华夏与苏联进行贸易的。
陈耕心领神会!
这个时候陈耕安排的一家刚刚成立于泰国的、表面上和陈耕没有任何关系的贸易公司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至于白宫那边就更简单了,对于那个已经执行了二十多年、进入了最后的收网阶段的计划来说,陈耕的出现让白宫的那位当场跳了起来:果然是天佑美利坚呐……
只是这毕竟是一件此前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哪怕是有了两国政府的支持和默许,操作起来也是千头万绪,所以当华美两头官方分别搞定、一切都准备妥当,时间已经来到了1987年的三月底。
“霍尔姆多罗夫先生,怎么样?”陈耕意气风发的指着港口里那条三万吨的海船,向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炫耀着:“这只是第一批商品,属于试探性的,如果这次的合作让人满意,我保证,每年发往苏联的各类货物,起码可以装满100条这样的船!”
看着港口那条足足装了200多个集装箱的各类物资、满载三万多吨货物的海轮,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终于心悦诚服的点头:“费尔南德斯先生,我承认,您确实是一位在华夏和美国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大人物。”
东西做不了假,能够在这么多的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这么丰富的物资,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很清楚这些货物里面有什么:
来自华夏的高度白酒、香肠、服装鞋帽、坯布、毛巾……
来自东瀛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组合音响……
来自美国的冰冻香肠、电子计算机、小麦、时尚漂亮的服装和鞋子……
来自欧洲的香水、女士皮包、以及各类昂贵的化妆品……
当然,最重要的是位于货仓底层的100辆AMC以及JEEP品牌的越野车和小轿车。
“我在美国和华夏认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能量非常巨大的、真正的大人物,于我的这些朋友们来说,这都是小事。”
陈耕一脸傲然的望着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他很清楚跟老毛子打交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美国人嘛,不傲慢、不吹牛皮、不鼻孔冲天,你好意思自称自己是美国人?现在的陈耕,就差在手里夹一根粗大的雪茄了:“霍尔姆多罗夫先生,我知道你们有纪律,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但我想,你所在的部门应该不介意给本部门的兄弟捞点好处吧?”
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的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
“我想我们可以合作,”陈耕说道:“我的意思是,我和你们KGB合作,你们KGB负责帮我打通通关、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的手续……这对你们KGB来说简直再简单不过了对不对?……然后你们拿走两成。”
“两成?”
“是的,两成,”陈耕点头:“可以是两成的货物,也可以是两成的货款。”
“我……我没办法现在就答应您,但我保证,我会立刻向我的上级汇报,并且一定会尽快给您一个答复。”
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激动的都红了,他太清楚这将会给KGB带来多大的利益了,而且就像是费尔南德斯·陈所说的那样,KGB这边需要负责的事情,对于KGB而言简直不要太简单,只是做一些这么简单的事,就能拿到总货物的2成?在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看来这简直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
最重要的是,费尔南德斯·陈说了,他每年可以组织至少100条这样的船,而得到了好处的KGB,难道还能少了下面的人的那一份?
陈耕微微一笑:“好的,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希克斯小姐,您没开玩笑吧?”
“Boss允许我们成为他在苏联生意的合伙人?”
有人难以置信,也有人满怀憧憬:“上帝啊,我感觉我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来了。”
更有人开始向上帝祈祷:“感谢上帝,感谢boss,上帝保佑boss,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正义的人……”
…………
“安静,安静,”面对嘈杂的众人,凯莉·希克斯只好拼命的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先生们,首先,请大家放心,这话是boss亲口对我说的,绝对不会有错,所以大家与其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不如盘算一下自己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相信我,跟着老板做生意,绝对会让你们赚翻!”
对对……
被凯莉·希克斯这么一提醒,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当发财的机会到来之际,如何把握住机会才是最紧要的。
这一盘算不要紧,众人顿时一阵哀嚎。
必须说,陈耕对斯坦森等这些最早跟着他的越战老兵们很不错,斯坦森他们现在每一个人的税后年薪都超过10万美元,在这个美国人均收入还不到1.5万美元的时代,斯坦森等人的收入属于妥妥的超高薪。
但斯坦森这些家伙和这个时代的美国人一样,根本就没有储蓄的概念,有了钱就花,买房子、买车、买昂贵的衣服和手表、换更大的房子和车子……以至于此刻,当有赚大钱的机会送上门的时候,斯坦森等人愕然的发现,自己根本那不出多少本钱。
怎么办?
斯坦森等人急眼了,如果没有这种大发横财的机会也就罢了,可现在,发大财的机会就在眼前摆着,自己却没办法把握住——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他们自己都没办法原谅自己。
没钱,还不愿意错过这么一个发财的机会,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向银行借钱。
打电话给妻子,以房子为抵押物,向银行借钱;
家里的车子只留一辆最便宜的,其余的全部卖掉;
当初花了不菲的代价买下来的各种手表等奢侈品,也想办法卖掉……
总之,除了留下生活必须的资金之外,其他的全部换成现金。
除此之外,斯坦森等人还各显神通,通过朋友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了说服朋友,他们甚至承诺将来赚到的钱(朋友提供资金的这部分)可以分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给朋友……
斯坦森等人这么大的动作,当然不可能瞒过罗斯玛丽和海伦·米伦等最早一批跟着陈耕、现在还在美国坐镇的人,哪怕是罗斯玛丽,现在已经是身价数千万的富婆了,可听到有这么一个发财的机会之后也心动了,特意打电话来问陈耕,她们是否可以也参与进来?
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自己只是作为老板的助理、私人保镖去苏联,那是一回事,可如果是以费尔南德斯先生的生意合伙人的身份进入苏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危险?危险的地方才能赚大钱不是么,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可以赚,危险从来都不是问题。
陈耕当然没意见,没道理斯坦森等这些大老粗就可以跟着自己一起赚钱,而海伦·米伦、罗斯玛丽等人就不行。
对于陈耕来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华夏方面的态度:想要做这份生意,有些货物是必须要从华夏采购的,没有华夏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这生意根本就做不起来。而且陈耕心里其实很清楚,和苏联人做生意并不是最紧要的,紧要的是自己将会成为一个在华、美、苏三方都能说的上话、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自己联系上对方高层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华夏方面对于这件事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没想到不但美国人对陈耕怎么看重,现在连苏联人对陈耕居然也这么看重;而真正让华夏高层欣喜的地方,就在于有了一个稳定而可靠的和苏联高层沟通的渠道。
虽然早在1982年的时候,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就已经放出了与华夏缓和关系的信号,华夏方面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但一直到去年戈氏上台,华苏关系的正常化其实一直都进行的相当缓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双方的利益诉求还是有差别,但没有一个良好的、双方都信赖的非官方沟通渠道的因素,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现在,这个渠道来了。
相比于与苏联方面建立起这么一个可靠地非官方沟通渠道,允许陈耕每年从华夏采购一定的物资用于同苏联的贸易,那实在不叫个事,更别说陈耕的大笔采购其实还有有利于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当情况汇报到老人哪儿,老人大手一挥:阔以!
当然阔以归阔以,考虑到华夏与苏联现阶段的关系,华夏方面要求陈耕不能直接进行华苏贸易,在程序上,这些商品不是华夏与苏联进行贸易的。
陈耕心领神会!
这个时候陈耕安排的一家刚刚成立于泰国的、表面上和陈耕没有任何关系的贸易公司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至于白宫那边就更简单了,对于那个已经执行了二十多年、进入了最后的收网阶段的计划来说,陈耕的出现让白宫的那位当场跳了起来:果然是天佑美利坚呐……
只是这毕竟是一件此前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哪怕是有了两国政府的支持和默许,操作起来也是千头万绪,所以当华美两头官方分别搞定、一切都准备妥当,时间已经来到了1987年的三月底。
“霍尔姆多罗夫先生,怎么样?”陈耕意气风发的指着港口里那条三万吨的海船,向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炫耀着:“这只是第一批商品,属于试探性的,如果这次的合作让人满意,我保证,每年发往苏联的各类货物,起码可以装满100条这样的船!”
看着港口那条足足装了200多个集装箱的各类物资、满载三万多吨货物的海轮,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终于心悦诚服的点头:“费尔南德斯先生,我承认,您确实是一位在华夏和美国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大人物。”
东西做不了假,能够在这么多的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这么丰富的物资,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很清楚这些货物里面有什么:
来自华夏的高度白酒、香肠、服装鞋帽、坯布、毛巾……
来自东瀛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组合音响……
来自美国的冰冻香肠、电子计算机、小麦、时尚漂亮的服装和鞋子……
来自欧洲的香水、女士皮包、以及各类昂贵的化妆品……
当然,最重要的是位于货仓底层的100辆AMC以及JEEP品牌的越野车和小轿车。
“我在美国和华夏认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能量非常巨大的、真正的大人物,于我的这些朋友们来说,这都是小事。”
陈耕一脸傲然的望着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他很清楚跟老毛子打交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美国人嘛,不傲慢、不吹牛皮、不鼻孔冲天,你好意思自称自己是美国人?现在的陈耕,就差在手里夹一根粗大的雪茄了:“霍尔姆多罗夫先生,我知道你们有纪律,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但我想,你所在的部门应该不介意给本部门的兄弟捞点好处吧?”
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的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
“我想我们可以合作,”陈耕说道:“我的意思是,我和你们KGB合作,你们KGB负责帮我打通通关、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的手续……这对你们KGB来说简直再简单不过了对不对?……然后你们拿走两成。”
“两成?”
“是的,两成,”陈耕点头:“可以是两成的货物,也可以是两成的货款。”
“我……我没办法现在就答应您,但我保证,我会立刻向我的上级汇报,并且一定会尽快给您一个答复。”
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激动的都红了,他太清楚这将会给KGB带来多大的利益了,而且就像是费尔南德斯·陈所说的那样,KGB这边需要负责的事情,对于KGB而言简直不要太简单,只是做一些这么简单的事,就能拿到总货物的2成?在亚历山大·霍尔姆多罗夫看来这简直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
最重要的是,费尔南德斯·陈说了,他每年可以组织至少100条这样的船,而得到了好处的KGB,难道还能少了下面的人的那一份?
陈耕微微一笑:“好的,那我等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