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做生意
除了四位历史上的名人,在瑞金加入队伍的赖昌祚、钟得胜、彭胜标、胡荣佳等等也都是不错的人才,加上军校的培养与战斗的历练,红十五军基层官兵素质提高很快,胡卫东也总算可以当会儿甩手掌柜、抽出更多的时间关心学校与兵工厂了。同时,趁着国军遭受重创的机会,胡卫东命令三个主力旅分开行动,攻取那些现在仍然失陷敌手的昔日苏区核心县份,特务团也在毛泽覃的一再请战下获得了出战的机会,四路大军各自为战,攻城略地的效率较之当初只能一路来一路去的时候几乎翻了两番还多,不到一个月的工夫,福建的上杭、永定、平和、龙岩、连城、清流、明溪,江西的宁都、石城、广昌和广东的大埔,足足十一个县便都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闽赣苏区也从此改名为闽赣粤苏区,其间红十五军消灭包括民团在内的国军杂牌部队三万余人,总兵力迅速突破了十万大关。
在此期间,国军的飞机开始频繁光顾苏区,甚至行进中的红十五军部队也遭到过多次空袭,蒙受了一定的损失,显然南京的老蒋已经被气坏了。但老蒋却不明白光靠飞机是消灭不掉一支大部队的,这种孤立于陆军的单独空袭不但效果有限,而且反倒给红十五军的指战员们上了防空的实战教学课,空袭的效果因此一次比一次差,还开始有飞机被击落,以致于珍惜生命而又厌恶内战的飞行员们一度罢飞,老蒋只得暂停了这种消耗巨大而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泄愤之举......
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四路兵马里面谭震林表现最好,其次为毛泽覃,另外两路虽然稍差,但至少打打民团还是没问题的,胡卫东不得不承认战争果然最能锻炼人,即使是搞政工甚至经济工作的(直接从学生时代走上岗位的除外),也一个个被逼成指挥官了。而像谭震林这种军政全能的,无疑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胡卫东当即提升其为新建的独立二师师长兼政委并报请中央批准,但提升最快的却非毛泽覃莫属,他一下子由特务团团长升为了军参谋长,这可不是胡卫东存心拍伟人的马屁,而是毛泽覃真的立下了对于红十五军来说至关重要的大功......
既消灭了敌人、又扩大了地盘,红十五军的胜利毋庸置疑,但胡卫东一直以来的担忧也终于变成了现实,红十五军的弹药开始出现短缺。消灭垃圾敌军虽然自身伤亡较小,但缴获也要少得多,尤其这次国军正规部队是主动后撤,大宗物资基本都被他们卷走了,红十五军也就捡到一点边角料而已。加之现在部队规模日益庞大,原本觉得很多的缴获如今得来却是杯水车薪,比如红十五军现在还有500多万发子弹,看起来好像很多吧?其实平摊到每个士兵身上,才区区五十几发,连一个基数都不够,若算上机枪的消耗,就更加捉衿见肘了。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手枪弹,如今已经不足三十万发,平均到红十五军装备的1200余支冲锋枪和近4000支二十响上,每支能够平摊到的子弹还不到60发,也就是两三个弹匣而已,对于消耗子弹飞快的冲锋枪与二十响来说,这点子弹根本不够打一次硬仗的。
另外,其他军需物资、甚至是生活必需品也都面临严重的短缺,因为老蒋军事上失利,自然就又祭出了经济封锁的法宝,光是食盐问题就足以令胡卫东焦头烂额,毕竟现在不比当初,以苏区一百多万的人口,光靠抢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除非能够一口气打破敌人的包围圈冲到产盐的地方一次抢个够,但那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苏区现在所短缺的,并不仅仅是食盐这一种必需品而已......
就在胡卫东几乎忍不住就要不顾士卒的疲惫发起一次军事冒险、杀出原中央苏区的范围就食于敌以缓解苏区物资的紧张时,刚刚率领特务团奇袭了广东大埔县的毛泽覃却发回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早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苏区政府就与广东的军阀陈济棠有着大量经济上的往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桩贸易是红军将苏区生产的钨砂卖给陈济棠,陈济棠再做二道贩子将其出口到国外赚取巨额利润,虽然苏区政府拿到的只是小头,这笔收入也足以维持苏区政府和红军的大部分开支了,称其为苏区的经济支柱也不为过。而另一方面,在老蒋的长期封锁下,陈济棠控制的广东省也几乎是苏区政府从外界进口大宗物资的唯一窗口,王明路线得势后,放弃了外线作战的红军基本不再可能从敌人那里获得给养,而阵地拉锯战又令弹药消耗遽增,苏区政府与陈济棠之间的交易量就更是连创新高。
当时负责此事的,正是毛泽覃的二哥——“中国国家银行”行长、“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毛泽民,因此毛泽覃攻下大埔县后,立即就想到了这一条线,恰恰陈济棠现在眼见老蒋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追剿长征红军的过程中吞并了多个地方军阀后,心中正感不安,红十五军的强势崛起无疑成为他潜意识里急切地想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再加上红十五军现在手头也确实有不少令陈济棠垂涎的货物,于是大埔县城的硝烟味还未完全散去,交战的双方就在那里做起了生意......
经过激烈却又不失友好的协商,毛泽覃将红十五军积存的那些用不到的物资(比如古董、珠宝之类不容易大量变现的,以及净钨砂这种传统商品,在广东卖总比在江西就地找私商卖掉划算得多,尽管陈济棠也并不怎么大方。)几乎都清空了,还几乎付出了红十五军自起兵以来积攒下的所有硬通货(总价值100多万大洋),这才换来了五万多吨粮食、三千多吨食盐等各种民用军用物资以及一些胡卫东军工发展计划中必需的设备仪器和原料。其中意义最大的,是红十五军现在急需的一千五百万发步机枪弹(均为毛瑟79尖弹)和二百万发手枪弹,这样再加上兵工厂复装的子弹,红十五军至少在枪弹方面,足够用上较长的一段时间了。
在此期间,国军的飞机开始频繁光顾苏区,甚至行进中的红十五军部队也遭到过多次空袭,蒙受了一定的损失,显然南京的老蒋已经被气坏了。但老蒋却不明白光靠飞机是消灭不掉一支大部队的,这种孤立于陆军的单独空袭不但效果有限,而且反倒给红十五军的指战员们上了防空的实战教学课,空袭的效果因此一次比一次差,还开始有飞机被击落,以致于珍惜生命而又厌恶内战的飞行员们一度罢飞,老蒋只得暂停了这种消耗巨大而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泄愤之举......
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四路兵马里面谭震林表现最好,其次为毛泽覃,另外两路虽然稍差,但至少打打民团还是没问题的,胡卫东不得不承认战争果然最能锻炼人,即使是搞政工甚至经济工作的(直接从学生时代走上岗位的除外),也一个个被逼成指挥官了。而像谭震林这种军政全能的,无疑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胡卫东当即提升其为新建的独立二师师长兼政委并报请中央批准,但提升最快的却非毛泽覃莫属,他一下子由特务团团长升为了军参谋长,这可不是胡卫东存心拍伟人的马屁,而是毛泽覃真的立下了对于红十五军来说至关重要的大功......
既消灭了敌人、又扩大了地盘,红十五军的胜利毋庸置疑,但胡卫东一直以来的担忧也终于变成了现实,红十五军的弹药开始出现短缺。消灭垃圾敌军虽然自身伤亡较小,但缴获也要少得多,尤其这次国军正规部队是主动后撤,大宗物资基本都被他们卷走了,红十五军也就捡到一点边角料而已。加之现在部队规模日益庞大,原本觉得很多的缴获如今得来却是杯水车薪,比如红十五军现在还有500多万发子弹,看起来好像很多吧?其实平摊到每个士兵身上,才区区五十几发,连一个基数都不够,若算上机枪的消耗,就更加捉衿见肘了。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手枪弹,如今已经不足三十万发,平均到红十五军装备的1200余支冲锋枪和近4000支二十响上,每支能够平摊到的子弹还不到60发,也就是两三个弹匣而已,对于消耗子弹飞快的冲锋枪与二十响来说,这点子弹根本不够打一次硬仗的。
另外,其他军需物资、甚至是生活必需品也都面临严重的短缺,因为老蒋军事上失利,自然就又祭出了经济封锁的法宝,光是食盐问题就足以令胡卫东焦头烂额,毕竟现在不比当初,以苏区一百多万的人口,光靠抢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除非能够一口气打破敌人的包围圈冲到产盐的地方一次抢个够,但那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苏区现在所短缺的,并不仅仅是食盐这一种必需品而已......
就在胡卫东几乎忍不住就要不顾士卒的疲惫发起一次军事冒险、杀出原中央苏区的范围就食于敌以缓解苏区物资的紧张时,刚刚率领特务团奇袭了广东大埔县的毛泽覃却发回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早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苏区政府就与广东的军阀陈济棠有着大量经济上的往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桩贸易是红军将苏区生产的钨砂卖给陈济棠,陈济棠再做二道贩子将其出口到国外赚取巨额利润,虽然苏区政府拿到的只是小头,这笔收入也足以维持苏区政府和红军的大部分开支了,称其为苏区的经济支柱也不为过。而另一方面,在老蒋的长期封锁下,陈济棠控制的广东省也几乎是苏区政府从外界进口大宗物资的唯一窗口,王明路线得势后,放弃了外线作战的红军基本不再可能从敌人那里获得给养,而阵地拉锯战又令弹药消耗遽增,苏区政府与陈济棠之间的交易量就更是连创新高。
当时负责此事的,正是毛泽覃的二哥——“中国国家银行”行长、“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毛泽民,因此毛泽覃攻下大埔县后,立即就想到了这一条线,恰恰陈济棠现在眼见老蒋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追剿长征红军的过程中吞并了多个地方军阀后,心中正感不安,红十五军的强势崛起无疑成为他潜意识里急切地想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再加上红十五军现在手头也确实有不少令陈济棠垂涎的货物,于是大埔县城的硝烟味还未完全散去,交战的双方就在那里做起了生意......
经过激烈却又不失友好的协商,毛泽覃将红十五军积存的那些用不到的物资(比如古董、珠宝之类不容易大量变现的,以及净钨砂这种传统商品,在广东卖总比在江西就地找私商卖掉划算得多,尽管陈济棠也并不怎么大方。)几乎都清空了,还几乎付出了红十五军自起兵以来积攒下的所有硬通货(总价值100多万大洋),这才换来了五万多吨粮食、三千多吨食盐等各种民用军用物资以及一些胡卫东军工发展计划中必需的设备仪器和原料。其中意义最大的,是红十五军现在急需的一千五百万发步机枪弹(均为毛瑟79尖弹)和二百万发手枪弹,这样再加上兵工厂复装的子弹,红十五军至少在枪弹方面,足够用上较长的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