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军求变
ps:感谢书友“李老老爷子”投出的月票,顺便再求下推荐票_
结果日军初次使用新战术就收到了奇效,再加上鬼子在之前的历次战斗中对于十五集团军构筑的先进防御工事也多少学到了一点,结果竟然令十五集团军远程炮击的杀伤效率一下子降低到了原先的两成左右,而日军的重炮因为专门设计了可以在炮击结束后快速转移位置的滑道,生存率更是暴增了无数倍,除了大范围攻击的火箭炮有些战果,一般的身管火炮很难将其摧毁,要不是现在工业基础与科技条件差得太远,胡卫东真想下令对反炮兵雷达进行攻关了,他这个人形反炮兵雷达虽然牛逼,但即便组织和上级允许他亲自操炮,一个人的力量在大兵团作战中也不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过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日本陆军的战术改革固然大幅度地减少了敌军炮火与自动武器对其官兵的杀伤,却也导致鬼子的兵力大为分散,这就很自然地影响了日军对敌人的杀伤能力。om对此,十五集团军是通过大量装备自动武器和火炮来弥补的(注1),而日军在这两方面却都是严重不足的,这可就太要命了
胡卫东如今虽然还很年轻,却已经身经百战,对此多少猜到了一点,而且他很清楚世界上的战术其实并非是越先进越好,适合才是第一位的,就拿志愿军时期已经独步天下的解放军步兵班排战术来说,若是敌军火力不够强,它的效果甚至反而不如一些陈旧的步兵战术(排队枪毙战术后人看起来觉得很傻,但在前膛枪时代却是最合理的战术。),而如果己方火力也弱的话,问题就更加严重。
胡卫东的猜测在不久之后日军的进攻中得到了验证,虽然日军在攻击正面一次性地投入了超过十个野战师团、动用了1500多门火炮(掷弹筒不算在内),两者全都刷新了抗战以来日军单次战役中的纪录。但这次看似规模浩大的攻势却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完全失败了。面对十五集团军利用交换俘虏的这段时间抢修起来的运河防线,日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伤亡逾10万人,却没有对任何一处敌军阵地形成有效突破,而十五集团军只伤亡了不到1万人就将所有过河的鬼子全都赶了回去。这次运河攻防战之后,被打出了心理障碍的日军再也不敢在不能保证制空权、炮火也没优势的前提下对十五集团军的坚固阵地发起强攻了
不过。也不能据此就说日军的新战术一无是处。至少十五集团军的弹药消耗量确实大大增加了,与以前相比,平均消灭1个鬼子所需的弹药量几乎增加了2倍以上(也就是增加到原来的3倍还多),考虑到日军初次在实战中使用新战术。肯定还不够娴熟,将来想杀鬼子必然会比现在更难。事实上仅仅这么点时间,十五集团军利用交换俘虏的时间还不容易充实了一点的弹药储备就减少了差不多一半,但是日军作为进攻方,弹药消耗量很自然更大。再加上比例极其悬殊的人员交换比,率先退出战斗的反而是被十五集团军犀利反击吓住了的日本人。
胡卫东之所以舍得一下子砸出去这么多弹药,理由却反而是担心弹药储备消耗太大,深知日本民族性格的他很清楚,只有一下子将敌人打怕了,日军才会彻底放弃与十五集团军进行阵地攻防战的想法,并按照我方所写好的剧本来走,而运动战怎么也总比阵地攻防战节约弹药。否则如果日军一直在运河防线上与十五集团军纠缠下去,由于目前日本的国力与军工生产能力仍然远比中国强得多(即使只算陆军和航空兵。日军也依然占优。),加之后勤补给上的相对便利(由于徐州一带的制空权没了,日军后勤补给的优势有所削弱,但依然要比后勤路线需要通过国统区、而且中段没有铁路相连的十五集团军要强。),拼消耗的话十五集团军还是挺吃亏的。虽说由于日军的新战术导致其步兵进攻能力锐减。而且十五集团军还有坚固的防线保护,即便没了飞机大炮,十五集团军也依然有能力击退日军的进攻,但是随着边区军工生产的飞速发展。胡卫东现在也开始强调起“能用弹药量解决敌人,就不要浪费士兵的生命。”来了。如果有选择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够少死些人的
徐州日军失去制空权后吃了不止一次的亏,自然想着早日将其夺回,但在交换俘虏的这段时间内,不但苏援航空队补足了损失的飞机和人员,就连华北航空总队也因为向苏联购买的第一批i16战斗机(约有300架,第二批为400架,第三批为500架。)到位而实力大增。而且胡卫东还一如既往地重视飞机场的建设,这一个多月时间内,山东根据地不光野战机场又建了多个,连云港等地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正规机场也先后得到了修复,同时还有几个机场正在积极地修建之中(胡卫东的目标是每个人口10万人以上、或者人口虽然较少但地理位置却极其重要的城市都要有一个能够起降运输机等大型飞机的正规机场)
注1:其实解放军也是一样,甚至早在红军时期就十分强调发扬和集中火力,这一点从红军将数量有限的冲锋枪、机枪和火炮集中起来使用就可见一斑,之所以给后人以过分强调牺牲精神的印象,只是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奢侈不起来罢了,这与日军骨子里节约弹药、甚至因此影响武器设计和战略战术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解放军更是依靠火炮数量的绝对优势对越军狂轰滥炸,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你没有看错,是连而不团或者营)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30~154毫米口径炮弹
♂♂
结果日军初次使用新战术就收到了奇效,再加上鬼子在之前的历次战斗中对于十五集团军构筑的先进防御工事也多少学到了一点,结果竟然令十五集团军远程炮击的杀伤效率一下子降低到了原先的两成左右,而日军的重炮因为专门设计了可以在炮击结束后快速转移位置的滑道,生存率更是暴增了无数倍,除了大范围攻击的火箭炮有些战果,一般的身管火炮很难将其摧毁,要不是现在工业基础与科技条件差得太远,胡卫东真想下令对反炮兵雷达进行攻关了,他这个人形反炮兵雷达虽然牛逼,但即便组织和上级允许他亲自操炮,一个人的力量在大兵团作战中也不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过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日本陆军的战术改革固然大幅度地减少了敌军炮火与自动武器对其官兵的杀伤,却也导致鬼子的兵力大为分散,这就很自然地影响了日军对敌人的杀伤能力。om对此,十五集团军是通过大量装备自动武器和火炮来弥补的(注1),而日军在这两方面却都是严重不足的,这可就太要命了
胡卫东如今虽然还很年轻,却已经身经百战,对此多少猜到了一点,而且他很清楚世界上的战术其实并非是越先进越好,适合才是第一位的,就拿志愿军时期已经独步天下的解放军步兵班排战术来说,若是敌军火力不够强,它的效果甚至反而不如一些陈旧的步兵战术(排队枪毙战术后人看起来觉得很傻,但在前膛枪时代却是最合理的战术。),而如果己方火力也弱的话,问题就更加严重。
胡卫东的猜测在不久之后日军的进攻中得到了验证,虽然日军在攻击正面一次性地投入了超过十个野战师团、动用了1500多门火炮(掷弹筒不算在内),两者全都刷新了抗战以来日军单次战役中的纪录。但这次看似规模浩大的攻势却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完全失败了。面对十五集团军利用交换俘虏的这段时间抢修起来的运河防线,日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伤亡逾10万人,却没有对任何一处敌军阵地形成有效突破,而十五集团军只伤亡了不到1万人就将所有过河的鬼子全都赶了回去。这次运河攻防战之后,被打出了心理障碍的日军再也不敢在不能保证制空权、炮火也没优势的前提下对十五集团军的坚固阵地发起强攻了
不过。也不能据此就说日军的新战术一无是处。至少十五集团军的弹药消耗量确实大大增加了,与以前相比,平均消灭1个鬼子所需的弹药量几乎增加了2倍以上(也就是增加到原来的3倍还多),考虑到日军初次在实战中使用新战术。肯定还不够娴熟,将来想杀鬼子必然会比现在更难。事实上仅仅这么点时间,十五集团军利用交换俘虏的时间还不容易充实了一点的弹药储备就减少了差不多一半,但是日军作为进攻方,弹药消耗量很自然更大。再加上比例极其悬殊的人员交换比,率先退出战斗的反而是被十五集团军犀利反击吓住了的日本人。
胡卫东之所以舍得一下子砸出去这么多弹药,理由却反而是担心弹药储备消耗太大,深知日本民族性格的他很清楚,只有一下子将敌人打怕了,日军才会彻底放弃与十五集团军进行阵地攻防战的想法,并按照我方所写好的剧本来走,而运动战怎么也总比阵地攻防战节约弹药。否则如果日军一直在运河防线上与十五集团军纠缠下去,由于目前日本的国力与军工生产能力仍然远比中国强得多(即使只算陆军和航空兵。日军也依然占优。),加之后勤补给上的相对便利(由于徐州一带的制空权没了,日军后勤补给的优势有所削弱,但依然要比后勤路线需要通过国统区、而且中段没有铁路相连的十五集团军要强。),拼消耗的话十五集团军还是挺吃亏的。虽说由于日军的新战术导致其步兵进攻能力锐减。而且十五集团军还有坚固的防线保护,即便没了飞机大炮,十五集团军也依然有能力击退日军的进攻,但是随着边区军工生产的飞速发展。胡卫东现在也开始强调起“能用弹药量解决敌人,就不要浪费士兵的生命。”来了。如果有选择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够少死些人的
徐州日军失去制空权后吃了不止一次的亏,自然想着早日将其夺回,但在交换俘虏的这段时间内,不但苏援航空队补足了损失的飞机和人员,就连华北航空总队也因为向苏联购买的第一批i16战斗机(约有300架,第二批为400架,第三批为500架。)到位而实力大增。而且胡卫东还一如既往地重视飞机场的建设,这一个多月时间内,山东根据地不光野战机场又建了多个,连云港等地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正规机场也先后得到了修复,同时还有几个机场正在积极地修建之中(胡卫东的目标是每个人口10万人以上、或者人口虽然较少但地理位置却极其重要的城市都要有一个能够起降运输机等大型飞机的正规机场)
注1:其实解放军也是一样,甚至早在红军时期就十分强调发扬和集中火力,这一点从红军将数量有限的冲锋枪、机枪和火炮集中起来使用就可见一斑,之所以给后人以过分强调牺牲精神的印象,只是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奢侈不起来罢了,这与日军骨子里节约弹药、甚至因此影响武器设计和战略战术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解放军更是依靠火炮数量的绝对优势对越军狂轰滥炸,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你没有看错,是连而不团或者营)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30~154毫米口径炮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