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鬼子的戈兰壕
ps:感谢书友“紫魂蕊”的打赏和月票,顺便求下推荐票^_^
为了“方便日军夹击”,胡卫东甚至还故意率军向北、远离一度已经隔河在望的重要交通枢纽蚌埠,以给淮南日军渡过淮河展开兵力的空间。可他的这次诱敌却玩得有点过头了,由于胡卫东现在已经是威名赫赫,而且尤以用兵诡变大胆而人尽皆知,因此他的一切举动都会被敌人拿着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以防又中了他的诡计,所以十五军就算完全合情合理的动向都可能令神经过度紧张的敌人疑神疑鬼,何况是现在的动作大违常理?
结果对于十五军的异常动向感到费解的畑俊六反而愈发小心谨慎起来,竟然严令各师团扎营的间距不得超过3公里、行军中的间距不得超过10公里,而且要求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的部队每天都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制空权方面不吃亏,鬼子就没必要利用夜幕掩护来行军了,毕竟夜间行军容易出现意外,而且士卒也更辛苦。)统统停止行军并就地构筑工事以防敌军来袭,这哪里还像是昔日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的做派啊,简直就是当年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战术的翻版......
敌人如此畏惧自己固然是很光荣的一件事,但鬼子谨慎到了这样的地步,却令一心想要以少歼多的胡卫东不禁有些头痛,心中多少有些没底的他不得不让电讯员发报给装甲骑兵师的师长马仲英。询问他对此有什么意见。装甲骑兵师可是胡卫东现在手里最大的一张王牌,而马仲英更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卓越将才。若非之前训练需要时间,胡卫东才不想将他们雪藏到现在。而接到胡卫东发来的电报后,马仲英的回复却很干脆,“敌军步步为营,对付常规的装甲集群战术尚可,但只要不是完全死守一地,装甲骑兵战术就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胡卫东虽然对马仲英的装甲骑兵战术有所了解,但由于马仲英在汇报中很多地方都说得太过晦涩模糊。因此他对这种战术的精妙之处其实并不能充分理解,但想到马仲英昔年的传奇经历以及伟人对其的特别看重,胡卫东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相信太祖的识人之明,再说了,三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即便用一般的集群突击战术,威力也已经相当惊人了。
马仲英之所以对胡卫东解释不清楚。并不是因为他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的这种战术灵活多变,本来就难以言传。须知自古以来擅用骑兵的名将无不是才华横溢之辈,他们的一身本事与其说是学来的、还不如是出自于他们的天赋,其中像霍去病这种初上战场就一鸣惊人的也不在少数,脱胎于骑兵战术的装甲骑兵战术同样也是如此。严格来说。即使在马仲英的部下之中,目前也没有一个能够完全理解这种独一无二的战术,但这在马仲英眼里却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命令,这种战术自然而然地就能打出来。就像他当年以区区几千骑兵(步兵的话难度反而要小很多,骑兵目标大又没有工事掩护。在重火力面前完全就是活靶子啊。)打败拥有飞机坦克和大炮助阵的苏军一样......
对于日军的南北夹击,胡卫东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先北后南”的作战计划,打算先集中兵力配合装甲骑兵师消灭南下的那20万日军,再回师南下迎击渡过淮河的北上日军,但这个战役的进程却与胡卫东的估计大相径庭,不过擅于临机应变本来就是名将必备的素质,何况这意料之外的还是惊喜......
某日上午9点左右,南下日军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刚离开新的宿营地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听到远方传来了不绝于耳的嘈杂声,有经验的日军官兵当即大叫道,“注意!注意!支那人的战车来了!都不要慌,反战车小组各就各位,其余人等就地构筑反战车壕......”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同样擅于学习,当初因为胡卫东而提前问世的“戈兰壕”让鬼子的坦克装甲车吃了大亏之后,日军很快就学会如何挖掘与布置这种简单有效的反坦克野战工事,并迅速在军中推广了开来,如今反而成了鬼子用来对付十五集团军装甲洪流的利器,这不能不让人慨叹一句“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不过胡卫东对此早有预料,装甲骑兵师的官兵们也都接受了相应的教育,熟知这种反坦克壕的特点,自也明白如何应付,“戈兰壕”设计得再怎么精妙,终究只是死物,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而且以坦克的速度,听到坦克的声音之后才开始挖掘反坦克壕,至少日军的外围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的,而且不能忽视的是,日式坦克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履带碾过地面所发出的噪音也要小得多。此外,二战时期的日系坦克那操蛋的履带设计虽然严重影响了可靠性与承载重量,但却意外地降低了噪音,这无疑令日系坦克隐匿方便的优势愈发明显,虽然坦克大战中就是一盘菜,但是偷袭阴人的话倒还是挺好用的。
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鬼子发现有大量战车正在接近的时候,距离其实已经相当近了。马仲英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直到日军的火炮发出轰鸣之后,他才下令拖在后面的那七八十辆75mm自行火炮对敌压制炮击,尽管这些自行火炮上装的是当初缴获自日军的75mm野炮,即使其中射程最近的型号也能打到10公里开外......
即便只是75mm口径的野战榴弹炮,七八十门的话火力也相当猛烈了,几乎和鬼子一个特设师团差不多,何况这些火炮打出的还都是采用了空爆弹设计的强力杀伤榴弹,对鬼子的步兵和炮兵杀伤力之大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而且冲锋在前的那两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也不是吃素的,各种口径的坦克炮与各式机枪直接将当面之敌犁了一遍又一遍......
网网
为了“方便日军夹击”,胡卫东甚至还故意率军向北、远离一度已经隔河在望的重要交通枢纽蚌埠,以给淮南日军渡过淮河展开兵力的空间。可他的这次诱敌却玩得有点过头了,由于胡卫东现在已经是威名赫赫,而且尤以用兵诡变大胆而人尽皆知,因此他的一切举动都会被敌人拿着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以防又中了他的诡计,所以十五军就算完全合情合理的动向都可能令神经过度紧张的敌人疑神疑鬼,何况是现在的动作大违常理?
结果对于十五军的异常动向感到费解的畑俊六反而愈发小心谨慎起来,竟然严令各师团扎营的间距不得超过3公里、行军中的间距不得超过10公里,而且要求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的部队每天都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制空权方面不吃亏,鬼子就没必要利用夜幕掩护来行军了,毕竟夜间行军容易出现意外,而且士卒也更辛苦。)统统停止行军并就地构筑工事以防敌军来袭,这哪里还像是昔日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的做派啊,简直就是当年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战术的翻版......
敌人如此畏惧自己固然是很光荣的一件事,但鬼子谨慎到了这样的地步,却令一心想要以少歼多的胡卫东不禁有些头痛,心中多少有些没底的他不得不让电讯员发报给装甲骑兵师的师长马仲英。询问他对此有什么意见。装甲骑兵师可是胡卫东现在手里最大的一张王牌,而马仲英更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卓越将才。若非之前训练需要时间,胡卫东才不想将他们雪藏到现在。而接到胡卫东发来的电报后,马仲英的回复却很干脆,“敌军步步为营,对付常规的装甲集群战术尚可,但只要不是完全死守一地,装甲骑兵战术就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胡卫东虽然对马仲英的装甲骑兵战术有所了解,但由于马仲英在汇报中很多地方都说得太过晦涩模糊。因此他对这种战术的精妙之处其实并不能充分理解,但想到马仲英昔年的传奇经历以及伟人对其的特别看重,胡卫东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相信太祖的识人之明,再说了,三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即便用一般的集群突击战术,威力也已经相当惊人了。
马仲英之所以对胡卫东解释不清楚。并不是因为他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的这种战术灵活多变,本来就难以言传。须知自古以来擅用骑兵的名将无不是才华横溢之辈,他们的一身本事与其说是学来的、还不如是出自于他们的天赋,其中像霍去病这种初上战场就一鸣惊人的也不在少数,脱胎于骑兵战术的装甲骑兵战术同样也是如此。严格来说。即使在马仲英的部下之中,目前也没有一个能够完全理解这种独一无二的战术,但这在马仲英眼里却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命令,这种战术自然而然地就能打出来。就像他当年以区区几千骑兵(步兵的话难度反而要小很多,骑兵目标大又没有工事掩护。在重火力面前完全就是活靶子啊。)打败拥有飞机坦克和大炮助阵的苏军一样......
对于日军的南北夹击,胡卫东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先北后南”的作战计划,打算先集中兵力配合装甲骑兵师消灭南下的那20万日军,再回师南下迎击渡过淮河的北上日军,但这个战役的进程却与胡卫东的估计大相径庭,不过擅于临机应变本来就是名将必备的素质,何况这意料之外的还是惊喜......
某日上午9点左右,南下日军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刚离开新的宿营地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听到远方传来了不绝于耳的嘈杂声,有经验的日军官兵当即大叫道,“注意!注意!支那人的战车来了!都不要慌,反战车小组各就各位,其余人等就地构筑反战车壕......”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同样擅于学习,当初因为胡卫东而提前问世的“戈兰壕”让鬼子的坦克装甲车吃了大亏之后,日军很快就学会如何挖掘与布置这种简单有效的反坦克野战工事,并迅速在军中推广了开来,如今反而成了鬼子用来对付十五集团军装甲洪流的利器,这不能不让人慨叹一句“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不过胡卫东对此早有预料,装甲骑兵师的官兵们也都接受了相应的教育,熟知这种反坦克壕的特点,自也明白如何应付,“戈兰壕”设计得再怎么精妙,终究只是死物,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而且以坦克的速度,听到坦克的声音之后才开始挖掘反坦克壕,至少日军的外围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的,而且不能忽视的是,日式坦克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履带碾过地面所发出的噪音也要小得多。此外,二战时期的日系坦克那操蛋的履带设计虽然严重影响了可靠性与承载重量,但却意外地降低了噪音,这无疑令日系坦克隐匿方便的优势愈发明显,虽然坦克大战中就是一盘菜,但是偷袭阴人的话倒还是挺好用的。
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鬼子发现有大量战车正在接近的时候,距离其实已经相当近了。马仲英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直到日军的火炮发出轰鸣之后,他才下令拖在后面的那七八十辆75mm自行火炮对敌压制炮击,尽管这些自行火炮上装的是当初缴获自日军的75mm野炮,即使其中射程最近的型号也能打到10公里开外......
即便只是75mm口径的野战榴弹炮,七八十门的话火力也相当猛烈了,几乎和鬼子一个特设师团差不多,何况这些火炮打出的还都是采用了空爆弹设计的强力杀伤榴弹,对鬼子的步兵和炮兵杀伤力之大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而且冲锋在前的那两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也不是吃素的,各种口径的坦克炮与各式机枪直接将当面之敌犁了一遍又一遍......
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