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雷雨计划(下)
这正是苏军独特的“人海”战术,在其升格为“坦克海”后更是威力倍增。虽然后世西方经常利用这个名字嘲笑苏军战术简单,但在冷战结束之前,西欧诸国的民众却一直生活在对苏联装甲洪流的恐惧之中,从中足以看出苏军的“人海”战术并不像西方宣扬的那么不堪......
然而令苏军指战员乃至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感到意外的是,德国人在前线布置的兵力很少,留下的部队也没有作出什么像样的抵抗就纷纷主动撤退了,苏军的装甲集群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向前一口气向前狂冲了接近200公里,以致于斯大林都有些后悔派轰炸机群将敌人前线的那些机场炸烂了,不然现在就能直接利用上了......
但就在完成了轰炸任务的苏军机群纷纷返回波兰苏占区境内的前线机场的时候,德国本土东部边境一带的近百个机场上却飞起了一架又一架的德国空军fw190战斗机,由于无论是早期型号还是最新的型号,fw190系列战斗机的速度都比苏联飞机更快,因此差不多苏联飞机刚刚飞回各自的机场开始准备降落的时候,却纷纷惊愕地发现自己身后追来了一大批不速之客......
这下苏联人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既然敌机来袭,苏军的战斗机肯定要升空迎击,可问题是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归来的那些飞机正在降落,几乎将所有的跑道给占据了,机场上原本准备参加第二波轰炸的飞机一时间根本没法起飞。无奈之下,苏军的地面指挥只能让返航飞机中的战斗机回头迎击,可是苏联战斗机的性能本就比fw190系列稍逊一筹,现在燃油又所剩无几,还是从低空仰攻俯冲下来的敌机,能够打得赢才怪。
而双方飞机混战的局面又大大限制了苏军机场地面防空炮火的作用,何况即使不顾忌误伤而全力开火。苏军的地面防空炮火也还是明显不足。由于一线投入的飞机数量极多,苏军统帅部又担心过早引起德国人警觉而选择以小型的野战机场为主,因此机场的修建思路是“小而多”,仅在波兰苏占区,苏联人修建的机场就不下200个之多,再加上苏联国土辽阔,那些大城市、交通枢纽与军事要地同样需要留下一定的防空部队。因此苏军统帅部能够分配给每个前线机场的防空火炮数量自然就相对不足了,而虽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生产成本暂时还没降下来的炮瞄雷达就更是难以普及了......
结果,在德军战斗机群不费多大气力便击败了迎击的苏军飞机后,便毫不客气地欺负苏军地面防空火力的虚弱,以航炮和炸弹(注1)对着机场上的敌机一路扫射过去。差不多打光炮弹后才施施然地胜利返航。德国空军的这次反击无比犀利,在短短3小时内就击毁了苏联2000架以上的飞机,并令波兰苏占区几乎所有的机场全部瘫痪。
之所以德军的定点清除行动如此精确高效,情报的准确居功至伟,除了苏联野战机场比例较大而不容易隐藏起来这个客观原因,部分波兰人的告密也对德国情报部门起到了直接的帮助。
虽然波兰人对于灭亡他们祖国的德国人十分愤恨,但落井下石的苏联人同样是他们痛恨的对象。因此还是有不少波兰人向德国人提供情报,其中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让两个侵略者狗咬狗,也有些人确实是亲德而仇苏,当然在德占区也有很多想法与之恰恰相反的波兰人......
在第一波攻击还未完成的时候,以轰炸机为主力的第二波德国机群就已经纷纷杀入了苏联纵深,开始对着敌人后方防御更加空虚的机场和桥梁铁路狂轰滥炸,进一步扩大了战果。当这一天夜幕来临的时候,苏联损失的飞机总数已经多达3000余架。即使坚毅如斯大林,在接到前线的报告后一时间也不禁面如土色......
斯大林虽然已经脱离军事一线多年,但他还是很快意识到了更大的危险,此前情报人员搜集到的一些信息表明,苏联飞机的航程比德国短一些,现在苏联300公里纵深内的机场几乎全被敌人破坏,再加上被德国人主动放弃的200多公里。足以令苏联的飞机在短期内无法再支援到前线的部队,而德国的飞机却依然能够继续轰炸苏联境内的设施,这种局面无疑会令苏联蒙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两者相加超过500公里距离内广阔区域的制空权被德国人控制。就意味着目前已经深入波兰德占区乃至东普鲁士的300多万苏军的补给线时刻处于德国人的威胁之下,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哪怕只有几天时间,都足以让前线的300多万苏军陷入灭顶之灾。
说起来很奇怪,与攻势迅猛无比、但是每次大战役后往往都要修整很久的德国陆军不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德国空军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持续作战能力,他们的飞行员仿佛如同不知疲倦的怪物一样,普遍都能忍受比盟军同行高出一倍以上的恐怖出勤率。这不,第二波的德军机群还没完成任务返航,德军的第三攻击波便又接踵而至,而驾驶这些战机的飞行员,大部分都参加过第一次的攻击,令人不得不感叹他们精力的旺盛和意志的顽强,与前两波攻击只是扫清障碍不同,第三波攻击真正切入了主题,也宣告了“大雷雨计划”的彻底失败......
注1:大约有三分之一的fw190挂载了炸弹执行轰炸任务,之所以不派轰炸机来干这个工作,是因为与**后损失一架就少一架的轰-1不舍得用来执行这种高损失率的作战任务,而其他的轰炸机速度又相对较慢,容易贻误战机。反正fw190系列的战斗机载弹量都不小,兼职一下也是可以的......(未完待续。。。)
然而令苏军指战员乃至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感到意外的是,德国人在前线布置的兵力很少,留下的部队也没有作出什么像样的抵抗就纷纷主动撤退了,苏军的装甲集群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向前一口气向前狂冲了接近200公里,以致于斯大林都有些后悔派轰炸机群将敌人前线的那些机场炸烂了,不然现在就能直接利用上了......
但就在完成了轰炸任务的苏军机群纷纷返回波兰苏占区境内的前线机场的时候,德国本土东部边境一带的近百个机场上却飞起了一架又一架的德国空军fw190战斗机,由于无论是早期型号还是最新的型号,fw190系列战斗机的速度都比苏联飞机更快,因此差不多苏联飞机刚刚飞回各自的机场开始准备降落的时候,却纷纷惊愕地发现自己身后追来了一大批不速之客......
这下苏联人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既然敌机来袭,苏军的战斗机肯定要升空迎击,可问题是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归来的那些飞机正在降落,几乎将所有的跑道给占据了,机场上原本准备参加第二波轰炸的飞机一时间根本没法起飞。无奈之下,苏军的地面指挥只能让返航飞机中的战斗机回头迎击,可是苏联战斗机的性能本就比fw190系列稍逊一筹,现在燃油又所剩无几,还是从低空仰攻俯冲下来的敌机,能够打得赢才怪。
而双方飞机混战的局面又大大限制了苏军机场地面防空炮火的作用,何况即使不顾忌误伤而全力开火。苏军的地面防空炮火也还是明显不足。由于一线投入的飞机数量极多,苏军统帅部又担心过早引起德国人警觉而选择以小型的野战机场为主,因此机场的修建思路是“小而多”,仅在波兰苏占区,苏联人修建的机场就不下200个之多,再加上苏联国土辽阔,那些大城市、交通枢纽与军事要地同样需要留下一定的防空部队。因此苏军统帅部能够分配给每个前线机场的防空火炮数量自然就相对不足了,而虽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生产成本暂时还没降下来的炮瞄雷达就更是难以普及了......
结果,在德军战斗机群不费多大气力便击败了迎击的苏军飞机后,便毫不客气地欺负苏军地面防空火力的虚弱,以航炮和炸弹(注1)对着机场上的敌机一路扫射过去。差不多打光炮弹后才施施然地胜利返航。德国空军的这次反击无比犀利,在短短3小时内就击毁了苏联2000架以上的飞机,并令波兰苏占区几乎所有的机场全部瘫痪。
之所以德军的定点清除行动如此精确高效,情报的准确居功至伟,除了苏联野战机场比例较大而不容易隐藏起来这个客观原因,部分波兰人的告密也对德国情报部门起到了直接的帮助。
虽然波兰人对于灭亡他们祖国的德国人十分愤恨,但落井下石的苏联人同样是他们痛恨的对象。因此还是有不少波兰人向德国人提供情报,其中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让两个侵略者狗咬狗,也有些人确实是亲德而仇苏,当然在德占区也有很多想法与之恰恰相反的波兰人......
在第一波攻击还未完成的时候,以轰炸机为主力的第二波德国机群就已经纷纷杀入了苏联纵深,开始对着敌人后方防御更加空虚的机场和桥梁铁路狂轰滥炸,进一步扩大了战果。当这一天夜幕来临的时候,苏联损失的飞机总数已经多达3000余架。即使坚毅如斯大林,在接到前线的报告后一时间也不禁面如土色......
斯大林虽然已经脱离军事一线多年,但他还是很快意识到了更大的危险,此前情报人员搜集到的一些信息表明,苏联飞机的航程比德国短一些,现在苏联300公里纵深内的机场几乎全被敌人破坏,再加上被德国人主动放弃的200多公里。足以令苏联的飞机在短期内无法再支援到前线的部队,而德国的飞机却依然能够继续轰炸苏联境内的设施,这种局面无疑会令苏联蒙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两者相加超过500公里距离内广阔区域的制空权被德国人控制。就意味着目前已经深入波兰德占区乃至东普鲁士的300多万苏军的补给线时刻处于德国人的威胁之下,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哪怕只有几天时间,都足以让前线的300多万苏军陷入灭顶之灾。
说起来很奇怪,与攻势迅猛无比、但是每次大战役后往往都要修整很久的德国陆军不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德国空军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持续作战能力,他们的飞行员仿佛如同不知疲倦的怪物一样,普遍都能忍受比盟军同行高出一倍以上的恐怖出勤率。这不,第二波的德军机群还没完成任务返航,德军的第三攻击波便又接踵而至,而驾驶这些战机的飞行员,大部分都参加过第一次的攻击,令人不得不感叹他们精力的旺盛和意志的顽强,与前两波攻击只是扫清障碍不同,第三波攻击真正切入了主题,也宣告了“大雷雨计划”的彻底失败......
注1:大约有三分之一的fw190挂载了炸弹执行轰炸任务,之所以不派轰炸机来干这个工作,是因为与**后损失一架就少一架的轰-1不舍得用来执行这种高损失率的作战任务,而其他的轰炸机速度又相对较慢,容易贻误战机。反正fw190系列的战斗机载弹量都不小,兼职一下也是可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