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八章 《士兵突击》的感动(下)
虽然很多人都在埋怨广电局,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他们都会出手剪切掉很大的一部分,但是一般人其实也知道广电局那些人也是有很大难处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并不是超脱整个华国政体的一个部门,他们上面依然是有很多大佬存在的,那么多大老的存在,他们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实行啊,因为一旦实行了丢掉的可就是他们屁股底下的位置,所以不管是外来的影片还是内部的电影,该切的还是要切,而且还是要动大手术。
这样的情况,身为影视人的圈内人当然清楚,所以他们在拍摄电影跟电视剧的时候,也没有想去剑走偏锋,一般拍摄的时候也不会去触碰这些大爷们的神经,如果到最后弄得电影跟电视剧被禁播的话,亏的可是他们的资金,所以一般拍摄的时候也会选择比较主旋律的题材。
什么叫主旋律?称赞呗,现在和谐的社会哪有那么多黑暗的地方,你说你要是专门找黑暗的东西将那些东西拍摄了出来,跟现在的主题不相符啊,你这不是赤果果的打脸吗。你找上面的大爷们不痛快,那些大爷们会让你痛苦了?绝对不可能。
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歌功颂德的电视剧跟电影在华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这些电影电视剧在整个国际上是相当不受待见的,一般拍摄出来也就只能在国内混混,想要让其他人得到肯定。压根就不可能。而且不说其他,就算是华国境内的观众也不喜欢这些东西,但是没办法,上面大佬喜欢,人家喜欢你就得这么拍摄。
其实不止是华国是这样,就算是好莱坞一样也是如此,好莱坞的大片一般不都是歌颂自己大兵们的能力,今天不是他们国家的大兵在外星人手中拯救了世界,明天就是一个他们国家的屌丝得到了奇遇,然后拯救了世界。反正好莱坞那边的主流也是对他们国家的歌功颂德。只不过那边拍摄的时候会用很大的特效,不说里面的内容,就说画面跟特效让人看的很爽啊。
人不都是这样,只要看的爽了,管他回家之后还能不能想起你看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就会愿意花钱的。所以好莱坞那边的主流的歌功颂德才不会引起他们国内太大的反弹,但是华国这边不一样。
可能起步太晚,所以大部分的电影人还都是死脑筋,拍马屁也不拍的委婉一点。打开电视机就看到一群人在歌颂政府之类的。但是整个华国的情况真的有电视中演的那么好嘛?或许比那些还要好,但是生活中的黑暗跟压力却比电视中还要严重。这两方面进行比较了之后,估计也就没有人想要看这些电视剧了吧!
而《士兵突击》不同,可以这么说《士兵突击》依然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主旋律电视剧,但是为什么会得到观众的喜爱?因为肖易给电视剧披上了一层让观众接受的皮,多增加了感动以及努力。
增加了这些之后,观众们对于里面对政府的马屁也就不太在意,不然的话整个电视剧不还就是一个傻傻的战士在组织的鼓励下,最后成长为一个特种战士的故事。故事是这样,但是增加了一些观众爱看的东西。观众们自然接受了这些。
而上面的大佬也喜欢这样的改变,整个主旋律没有改变,但是却增加了很多的客观性,对于这样聪明的改变,他们当然会有一定的欣赏。而上面的大佬既然欣赏这样的改变,那么下面的媒体还不就跟着大佬的想法,对着这样的电视剧使劲的吹捧了起来。大肆的来给《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放赞歌。
而看到这样的情况,圈内人也不得不称赞肖易确实很聪明,将一个主旋律的电视剧改编成上面的大佬跟观众都喜欢的地步,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的。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况。肖易根本不会将这些功劳放在自己的身上,这一切还不都是后世影视圈的人经过几年的摸索才渐渐得到的结果,在上面的策略跟观众之间得到了一个平衡,这可是经历过太多的挫折才最终勉强维持的,所以肖易当然不会将这份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
虽然其他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但是肖易自己却是一清二楚的,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原因,他都不会将这份整体的功劳算上自己的名字。
既然得到了观众跟上面大佬的肯定,所以整个八月份,整个华国几乎全都被这突然出现的一部电视剧点燃了。无数家电视台在争先恐后的播放这部电视剧,而这一次整个《士兵突击》剧组真的是彻底火爆了起来。
八月的阳光——评电视剧《士兵突击》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和存在意义的电视剧,以极其激扬、跳跃的方式表达出来,犹如八月的阳光,纯净而强烈,耀眼而圣洁。
以士兵为题材的片子不是很好拍,一是主体极易泛化,在要求整齐划一千万人如一人的军队里,普通的士兵是个性不突出的甚至是没个性的;二是主题导向不好把握,尤其是和平年代,如何将普通一兵极其平常的部队生活刻画得与众不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于是,如何去发现和展现士兵和军营的美和价值成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兵者不言战是荒谬的也是不可能的,也许冲锋陷阵、浴血疆场和凯旋言庆是体现他们价值的时刻,是士兵的美,但实际上,士兵的美在于上战场的前一刻--正如未出鞘的利刃,蕴气凝神,意气风发、杀机无限,有灵魂有尊严。而一旦上了战场,就是杀人机器一副,尽管锐利,但言及价值和美感就很艰涩。和平时期的士兵没有这种体验真战场的机会和幸运,他们的荣誉和悲壮只能从日常的竞争和同袍的聚散中拾掇,他们的价值和美被掩盖在日复一日的训练的平静之下,烈烈征师、滚滚征程的雄劲与苍茫隐没在平静的营房里。
《士兵突击》或多或少地抓住了偶尔的闪光,并用了三个情景模式来表达:等待、决裂与蜕变。五班是看不到杀机的美,那是士兵的日常生活;七连是真正的熔炉,一旦成钢就意味着与过去决裂,那是士兵的精神世界;a大队是真实的用武之地,那是士兵的终结地。
电视剧讲述的并不止是主角许三多的成长史,而是每个士兵、每个人的心灵史,而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和草根心态来刻画和表达。简单说,以往的镜头和意图是从将军的角度看士兵、以将军的心态和标准去衡量士兵的,提倡一种‘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理由向上,镜头向下;而这部片子则是站在基层最普通的士兵角度去看待士兵、看待军队的,几乎是头一次鲜明地表达了‘不想当将军的兵也可以是好兵‘或者‘当不了将军的兵一样是好兵‘,理由平放,镜头向上。《士兵突击》不过是换了个角度,却收获了更大的视野和期待。
可以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起普遍的共鸣,引发出众多的感想、反省和思考,正是因为它做到了将士兵当成‘人‘看待--而不是什么英雄、神仙甚至异类,并始终如一、刻画到位,所以在看到他们的同时,观众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并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身上来。
讲述士兵,一切从士兵的角度出发,较为真实地反映和构筑属于军营的氛围和文化,基于现实、阐述理想,使得这部片子非常纯净,在一堆高大全或一锅煮大杂烩的片子里,出类拔萃。这是一部很单一的片子,难得的是能尽最大努力和诚意将它做好,深度挖掘和恰当表现,把相对单一的元素表达得立体生动,亲切感人。纯净和单一的东西往往更有感染力,有诚意的作品更容易打动人,这使得《士兵突击》像八月的阳光一样具有‘杀伤力。
这是在国内很有名的一个电视剧的报刊对《士兵突击》的评价,这个报社因为是挂在官方下面的,所以平时的时候很少会专门去评述一个电视剧,而现在却用这么大篇幅的文字去评论《士兵突击》其实也算是代表着上面的大佬们对于《士兵突击》的评价。
而这个评价当然是相当不错的,文中虽然没有说拍摄出来的效果有多好,但是却一直肯定了电视剧中要表述出来的效果,觉得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将士兵的成长史拍摄了出来。这样的评价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并且虽然没有说导演拍摄的有多好,演员表演的有多么的出色,但是既然一次性认同了电视剧中要表达的内容,那么他们当然也就顺带着认同了下来。
这样官方的评价绝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这个评价出来之后,外界就算是还有对《士兵突击》有点不好的传闻,这个时候也直接烟消云散。在华国混,你跟上面闹别扭,这不是找抽嘛!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之内,只能看到对《士兵突击》好的报道,其他的一概没有。
这样的情况,身为影视人的圈内人当然清楚,所以他们在拍摄电影跟电视剧的时候,也没有想去剑走偏锋,一般拍摄的时候也不会去触碰这些大爷们的神经,如果到最后弄得电影跟电视剧被禁播的话,亏的可是他们的资金,所以一般拍摄的时候也会选择比较主旋律的题材。
什么叫主旋律?称赞呗,现在和谐的社会哪有那么多黑暗的地方,你说你要是专门找黑暗的东西将那些东西拍摄了出来,跟现在的主题不相符啊,你这不是赤果果的打脸吗。你找上面的大爷们不痛快,那些大爷们会让你痛苦了?绝对不可能。
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歌功颂德的电视剧跟电影在华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这些电影电视剧在整个国际上是相当不受待见的,一般拍摄出来也就只能在国内混混,想要让其他人得到肯定。压根就不可能。而且不说其他,就算是华国境内的观众也不喜欢这些东西,但是没办法,上面大佬喜欢,人家喜欢你就得这么拍摄。
其实不止是华国是这样,就算是好莱坞一样也是如此,好莱坞的大片一般不都是歌颂自己大兵们的能力,今天不是他们国家的大兵在外星人手中拯救了世界,明天就是一个他们国家的屌丝得到了奇遇,然后拯救了世界。反正好莱坞那边的主流也是对他们国家的歌功颂德。只不过那边拍摄的时候会用很大的特效,不说里面的内容,就说画面跟特效让人看的很爽啊。
人不都是这样,只要看的爽了,管他回家之后还能不能想起你看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就会愿意花钱的。所以好莱坞那边的主流的歌功颂德才不会引起他们国内太大的反弹,但是华国这边不一样。
可能起步太晚,所以大部分的电影人还都是死脑筋,拍马屁也不拍的委婉一点。打开电视机就看到一群人在歌颂政府之类的。但是整个华国的情况真的有电视中演的那么好嘛?或许比那些还要好,但是生活中的黑暗跟压力却比电视中还要严重。这两方面进行比较了之后,估计也就没有人想要看这些电视剧了吧!
而《士兵突击》不同,可以这么说《士兵突击》依然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主旋律电视剧,但是为什么会得到观众的喜爱?因为肖易给电视剧披上了一层让观众接受的皮,多增加了感动以及努力。
增加了这些之后,观众们对于里面对政府的马屁也就不太在意,不然的话整个电视剧不还就是一个傻傻的战士在组织的鼓励下,最后成长为一个特种战士的故事。故事是这样,但是增加了一些观众爱看的东西。观众们自然接受了这些。
而上面的大佬也喜欢这样的改变,整个主旋律没有改变,但是却增加了很多的客观性,对于这样聪明的改变,他们当然会有一定的欣赏。而上面的大佬既然欣赏这样的改变,那么下面的媒体还不就跟着大佬的想法,对着这样的电视剧使劲的吹捧了起来。大肆的来给《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放赞歌。
而看到这样的情况,圈内人也不得不称赞肖易确实很聪明,将一个主旋律的电视剧改编成上面的大佬跟观众都喜欢的地步,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的。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况。肖易根本不会将这些功劳放在自己的身上,这一切还不都是后世影视圈的人经过几年的摸索才渐渐得到的结果,在上面的策略跟观众之间得到了一个平衡,这可是经历过太多的挫折才最终勉强维持的,所以肖易当然不会将这份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
虽然其他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但是肖易自己却是一清二楚的,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原因,他都不会将这份整体的功劳算上自己的名字。
既然得到了观众跟上面大佬的肯定,所以整个八月份,整个华国几乎全都被这突然出现的一部电视剧点燃了。无数家电视台在争先恐后的播放这部电视剧,而这一次整个《士兵突击》剧组真的是彻底火爆了起来。
八月的阳光——评电视剧《士兵突击》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和存在意义的电视剧,以极其激扬、跳跃的方式表达出来,犹如八月的阳光,纯净而强烈,耀眼而圣洁。
以士兵为题材的片子不是很好拍,一是主体极易泛化,在要求整齐划一千万人如一人的军队里,普通的士兵是个性不突出的甚至是没个性的;二是主题导向不好把握,尤其是和平年代,如何将普通一兵极其平常的部队生活刻画得与众不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于是,如何去发现和展现士兵和军营的美和价值成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兵者不言战是荒谬的也是不可能的,也许冲锋陷阵、浴血疆场和凯旋言庆是体现他们价值的时刻,是士兵的美,但实际上,士兵的美在于上战场的前一刻--正如未出鞘的利刃,蕴气凝神,意气风发、杀机无限,有灵魂有尊严。而一旦上了战场,就是杀人机器一副,尽管锐利,但言及价值和美感就很艰涩。和平时期的士兵没有这种体验真战场的机会和幸运,他们的荣誉和悲壮只能从日常的竞争和同袍的聚散中拾掇,他们的价值和美被掩盖在日复一日的训练的平静之下,烈烈征师、滚滚征程的雄劲与苍茫隐没在平静的营房里。
《士兵突击》或多或少地抓住了偶尔的闪光,并用了三个情景模式来表达:等待、决裂与蜕变。五班是看不到杀机的美,那是士兵的日常生活;七连是真正的熔炉,一旦成钢就意味着与过去决裂,那是士兵的精神世界;a大队是真实的用武之地,那是士兵的终结地。
电视剧讲述的并不止是主角许三多的成长史,而是每个士兵、每个人的心灵史,而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和草根心态来刻画和表达。简单说,以往的镜头和意图是从将军的角度看士兵、以将军的心态和标准去衡量士兵的,提倡一种‘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理由向上,镜头向下;而这部片子则是站在基层最普通的士兵角度去看待士兵、看待军队的,几乎是头一次鲜明地表达了‘不想当将军的兵也可以是好兵‘或者‘当不了将军的兵一样是好兵‘,理由平放,镜头向上。《士兵突击》不过是换了个角度,却收获了更大的视野和期待。
可以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起普遍的共鸣,引发出众多的感想、反省和思考,正是因为它做到了将士兵当成‘人‘看待--而不是什么英雄、神仙甚至异类,并始终如一、刻画到位,所以在看到他们的同时,观众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并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身上来。
讲述士兵,一切从士兵的角度出发,较为真实地反映和构筑属于军营的氛围和文化,基于现实、阐述理想,使得这部片子非常纯净,在一堆高大全或一锅煮大杂烩的片子里,出类拔萃。这是一部很单一的片子,难得的是能尽最大努力和诚意将它做好,深度挖掘和恰当表现,把相对单一的元素表达得立体生动,亲切感人。纯净和单一的东西往往更有感染力,有诚意的作品更容易打动人,这使得《士兵突击》像八月的阳光一样具有‘杀伤力。
这是在国内很有名的一个电视剧的报刊对《士兵突击》的评价,这个报社因为是挂在官方下面的,所以平时的时候很少会专门去评述一个电视剧,而现在却用这么大篇幅的文字去评论《士兵突击》其实也算是代表着上面的大佬们对于《士兵突击》的评价。
而这个评价当然是相当不错的,文中虽然没有说拍摄出来的效果有多好,但是却一直肯定了电视剧中要表述出来的效果,觉得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将士兵的成长史拍摄了出来。这样的评价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并且虽然没有说导演拍摄的有多好,演员表演的有多么的出色,但是既然一次性认同了电视剧中要表达的内容,那么他们当然也就顺带着认同了下来。
这样官方的评价绝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这个评价出来之后,外界就算是还有对《士兵突击》有点不好的传闻,这个时候也直接烟消云散。在华国混,你跟上面闹别扭,这不是找抽嘛!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之内,只能看到对《士兵突击》好的报道,其他的一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