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一个中华一个声音
第一更到,大家多多支持。要是成绩好,今天说不定会多更哦。求收藏、推荐与点击,兄弟们,将我们的书顶起吧。
当天《坤甸日报》、《兰芳晚报》等报纸立即刊载了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成员访问坤甸的消息,之前由于双方尴尬的关系,舆论一片低调。但李秉衡为首的兰芳高层全体出动在码头迎接的举动犹如拨云见雾般揭示了双方的关系将进入新的一页,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将李秉衡与孙中山四手交握的照片放在了头条。
“这一刻将会成为历史长流中的闪光一刻,随之而来的双方合作会到何种地步,我们不得而知。但孙先生的那句‘此地虽好,但非故土’引起了所有在场华人的共鸣,让所有华人找到了共同的目标与最高理想,在这一刻所有隔阂与成见随之烟消云散…”《华盛顿邮报》如此评论。
而《民报》则只有一个大大的标题:一个中华,一个声音。
“光华,马上要在上海开万国禁烟大会,你们怎么没有派出代表?”陈其美打趣道。
“不提也罢,满清派过来的办事处架子也忒大,把我们当成了藩属,整日间在那里耍天朝上国的威风。用光华的话来说,还真是有点脑残。”朱执信心直口快,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这帮人就知道从这里捞好处,还放不开面子。跟着英国人在后面朝我们说三道四,暗地里却一个劲的巴结张弼士先生,想从兰芳得些机械与技术。我们兰芳的船只、军械、机械以及其他物事都便宜,他们要买,我们也肯卖,可就怕有些天杀得无良官员将买得的机械转卖给洋人,所以满清的谈判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事情还没有个眉目。”秋瑾与相熟的同盟会人员走在一起,向他们介绍着目前与满清的往来。
从码头到迎宾馆前的等候的汽车还有一段距离,众人索性慢慢走着,闲聊起兰芳的诸多新闻。
走在最前面的孙中山听见在谈论兰芳出产的军械与机械等物,也起了兴致,高兴的说道:“目前在广西与云南我革命子弟使用的枪支等武器实在是精妙无比,从清军反正的那些老战士都很推崇,靠着武器之利,我们的革命声势才没有被打下去。不过,刚才听说满清在兰芳采购军械,恐怕这等利器流落到清军手中,革命难度恐怕更加巨大。”
李秉衡之前为了这件事饱受非议,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苦笑着解释道:“满清采购我等的军械其实一举多得,即便不向我们采买,也是便宜了洋人,尤其是日本人,把钱让我们赚也是好事。 更何况我们的长短枪口径与欧美主流口径有些不同,例如步枪是7.62毫米而外国基本都流行7.92毫米,到时候他们的子弹也得依赖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枪支质量优良,使用的部件很难被仿制,到时他们的枪械出了故障或者老旧了,零部件还要依赖我们。只要掌握住枪支与弹药的生产线独有,满清买我们的武器卖的越多,只会对我们越依赖。不出数月,他们认识到兰芳出产的武器之利,便会谋求购买军工机器以仿制,少不得要多求求我们,对我们在国内的活动也有帮助。之前满清政府为了谋求洋人援助兵工厂与机械设备,可是出卖了不少的国家利益。”其实有句话还没说,即便他们不动,明后年的革命声势也会越来越高,说不定辛亥革命会提前也说不定。
秋瑾也点头爽然的笑道:“正是如此,光华也常说将来革命工作以发动新军与武装起义并重,到时候就怕满清不舍得,他们要舍得给新军大量买我们的装备,我还大力支持。到时候新军发动成功,到了最后不变成了给我们自己买的嘛。”
这话说的有趣,许多人侧耳一直听着这边的谈话,都是哄笑了起来。
这次孙中山等人的来访早在酝酿之中,兰芳建国前后双方的分歧到了顶点,许多人认为即便建国也应该尊奉孙中山为领袖,更不应该在与荷兰人势成水火的同时去招惹英国人。本来张继等人是不愿意来的,但在孙中山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成行。
望着迎宾馆前一溜十数辆崭新的小汽车,同盟会众人纷纷赞叹不已。
孙中山眼前一亮,走过去摸了摸汽车前壳,笑着说道:“光华,这应该是你们的汽车厂自己造的吧?之前你们送到广西来的军用卡车我也坐过,着实是方便许多。这小汽车在美国也是新鲜物事,想不到我们华人也能自造,不知道这一年多来还有多少变化与惊奇在等着我,这次来了,少不得要好好走走看看。”
李秉衡打开车门,让他坐了进去,而自己亲自坐到驾驶位上,将车发动后,笑着说道:“这车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了,比一代多了车顶,完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乘坐更加舒服。我们把它叫做‘红旗轿车’,在世界各国都开办了工厂,把零部件拿过去组装,目前市场反映良好,等销路进一步打开后,又是一大赚钱利器。”
“哦?为什么要把零部件拿到外国去组装?”孙先生对商业并不感兴趣,但从这一举动来看无疑有着深意,在他看来,李秉衡从来不做盲目无利益的事情。
李秉衡边开着车,边介绍道:“目前各国税收的重头是所得税与市场流转税(后世流转税种的工业增值税旧称),我们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开设公司,将零部件组装后再向市场出售,就是为了合理规避这方面的税收,更何况洋人对我华人有歧视,税收对我们不利。在我们的力争下,美国与德国才在我们的商品对他们的出口上税收采取一视同仁,其他列强国家也在陆续实行。我们以不同公司的名义对这些开设在各国的成品公司高价出口零部件,中间大部分的利润在我们这边,而那边的成品公司产生的利润微薄,而承担了主要的税收,所以在税收上面能省下许多钱。不仅是汽车,我们的机械、电器以及其他商品都在逐渐的实行这一政策。目前上海、重庆与广州等地的华人工厂也由我们统一组织在各国开设组装公司,将商品最后一部分在国外完成。这一手段将极大的增加国内开办实业的资本家们的收益,并且刺激他们投资实业的信心与**。”
孙中山高兴的说道:“难道美国与其他国家立法允许兰芳国籍的华人可以合法拥有店铺与工厂等财产的消息是真的?”
李秉衡用力的点头道:“这是我们外交上的一大胜利,目前端纳正在美国活动,我们所支持的塔夫脱即将出任美国新总统,很有希望通过在美华人自愿加入兰芳国籍的都能享受兰芳国民同等待遇的法案。这一法案看似并不起眼,但是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哦?愿闻其详!”孙中山也隐约想到了这一法案通过后的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华人在国外的地位很低,既有祖国贫弱可欺的原因,也有华人勤奋好学,生存能力强而遭到忌惮的原因,而且华人能在世界各国到处生根,占据社会地下层结构,既在大量的底层就业上与各国人民展开竞争,而且小一些小型产业与地下产业上发家致富,先生您也清楚,我们的致公堂就是靠着在美国的洗衣业与苦力等行业开始生根并进一步在地下产业打拼积累财富为我华人挡风遮雨的。我们华人之前总是在美国经济陷入困局时成为替罪羊与发泄对象,所以有了排华法案。目前美国经济转好,日本人又开始在资源掠夺与商品倾销市场上与美国展开竞争,兰芳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人支持对象,种种有利条件促成了美国开始转向制定对华人有利的法案。欧洲也是如此,当然华人在欧洲的日子相对好过,比如黄仲涵先生在英国上层社会也有一定的地位,许多英国人甚至以认识他为荣。在德国,兰芳国籍的华人得到了空前的欢迎,我们今年派到德国的留学生已经超过了四千多人,在国内的几家银行以及廖仲恺先生主持的基金会已经帮助各省学子去欧美留学的人数超过了七千人。不仅华人的地位在提高,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勤奋努力,不难发家致富。到时候几代人的积累下来,并且与国内、兰芳形成互通,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国获得的成功已经有了例子,我们华人未必不如他们。”
李秉衡将在欧美华人开始在兰芳大规模的投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番,并且又联系了前面说到的华人在世界各国地位改善后对中国经济的反哺,孙中山不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时间相谈甚欢。
“光华,你刚才说到今年我们华人派到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有七千多人,这需要多大的一笔资金啊?据我所知,每个留学生每年的花费平均要在五千两银子左右,这七千多人可是一笔巨款啊。”
李秉衡微微一笑,也不隐瞒,直接说道:“目前留学生大部分集中在德国与美国,对方将留学费用大幅降低,又有我们在欧美的许多公司的照应,每年花费要比满清政府官派生省上一半还不止。今年我们的教育预算高达一亿三千万美元,包括了兰芳、苏门答腊、祖国大陆等地的各级教育投入。明年如果财政收入能翻几番,教育经费就翻几番。”实际上,南洋与国内的许多爱国商人向几家慈善基金会捐献的资金用于教育上的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更何况还有包括阿曼达的“诺斯艾因基金会”,这家基金会手中有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财宝。李秉衡将个人得到的巨额利润投入了一部分到几家基金会中,使得这些基金会用于教育与慈善上的资金相当的宽裕。更何况还有躺在坤甸光华银行地下金库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黄金等贵金属以及各种珠宝作为强大的后盾。
“一亿三千万美元?”孙中山惊呼道,“光华,你们怎么赚到得这么多钱?”
当天《坤甸日报》、《兰芳晚报》等报纸立即刊载了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成员访问坤甸的消息,之前由于双方尴尬的关系,舆论一片低调。但李秉衡为首的兰芳高层全体出动在码头迎接的举动犹如拨云见雾般揭示了双方的关系将进入新的一页,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将李秉衡与孙中山四手交握的照片放在了头条。
“这一刻将会成为历史长流中的闪光一刻,随之而来的双方合作会到何种地步,我们不得而知。但孙先生的那句‘此地虽好,但非故土’引起了所有在场华人的共鸣,让所有华人找到了共同的目标与最高理想,在这一刻所有隔阂与成见随之烟消云散…”《华盛顿邮报》如此评论。
而《民报》则只有一个大大的标题:一个中华,一个声音。
“光华,马上要在上海开万国禁烟大会,你们怎么没有派出代表?”陈其美打趣道。
“不提也罢,满清派过来的办事处架子也忒大,把我们当成了藩属,整日间在那里耍天朝上国的威风。用光华的话来说,还真是有点脑残。”朱执信心直口快,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这帮人就知道从这里捞好处,还放不开面子。跟着英国人在后面朝我们说三道四,暗地里却一个劲的巴结张弼士先生,想从兰芳得些机械与技术。我们兰芳的船只、军械、机械以及其他物事都便宜,他们要买,我们也肯卖,可就怕有些天杀得无良官员将买得的机械转卖给洋人,所以满清的谈判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事情还没有个眉目。”秋瑾与相熟的同盟会人员走在一起,向他们介绍着目前与满清的往来。
从码头到迎宾馆前的等候的汽车还有一段距离,众人索性慢慢走着,闲聊起兰芳的诸多新闻。
走在最前面的孙中山听见在谈论兰芳出产的军械与机械等物,也起了兴致,高兴的说道:“目前在广西与云南我革命子弟使用的枪支等武器实在是精妙无比,从清军反正的那些老战士都很推崇,靠着武器之利,我们的革命声势才没有被打下去。不过,刚才听说满清在兰芳采购军械,恐怕这等利器流落到清军手中,革命难度恐怕更加巨大。”
李秉衡之前为了这件事饱受非议,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苦笑着解释道:“满清采购我等的军械其实一举多得,即便不向我们采买,也是便宜了洋人,尤其是日本人,把钱让我们赚也是好事。 更何况我们的长短枪口径与欧美主流口径有些不同,例如步枪是7.62毫米而外国基本都流行7.92毫米,到时候他们的子弹也得依赖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枪支质量优良,使用的部件很难被仿制,到时他们的枪械出了故障或者老旧了,零部件还要依赖我们。只要掌握住枪支与弹药的生产线独有,满清买我们的武器卖的越多,只会对我们越依赖。不出数月,他们认识到兰芳出产的武器之利,便会谋求购买军工机器以仿制,少不得要多求求我们,对我们在国内的活动也有帮助。之前满清政府为了谋求洋人援助兵工厂与机械设备,可是出卖了不少的国家利益。”其实有句话还没说,即便他们不动,明后年的革命声势也会越来越高,说不定辛亥革命会提前也说不定。
秋瑾也点头爽然的笑道:“正是如此,光华也常说将来革命工作以发动新军与武装起义并重,到时候就怕满清不舍得,他们要舍得给新军大量买我们的装备,我还大力支持。到时候新军发动成功,到了最后不变成了给我们自己买的嘛。”
这话说的有趣,许多人侧耳一直听着这边的谈话,都是哄笑了起来。
这次孙中山等人的来访早在酝酿之中,兰芳建国前后双方的分歧到了顶点,许多人认为即便建国也应该尊奉孙中山为领袖,更不应该在与荷兰人势成水火的同时去招惹英国人。本来张继等人是不愿意来的,但在孙中山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成行。
望着迎宾馆前一溜十数辆崭新的小汽车,同盟会众人纷纷赞叹不已。
孙中山眼前一亮,走过去摸了摸汽车前壳,笑着说道:“光华,这应该是你们的汽车厂自己造的吧?之前你们送到广西来的军用卡车我也坐过,着实是方便许多。这小汽车在美国也是新鲜物事,想不到我们华人也能自造,不知道这一年多来还有多少变化与惊奇在等着我,这次来了,少不得要好好走走看看。”
李秉衡打开车门,让他坐了进去,而自己亲自坐到驾驶位上,将车发动后,笑着说道:“这车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了,比一代多了车顶,完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乘坐更加舒服。我们把它叫做‘红旗轿车’,在世界各国都开办了工厂,把零部件拿过去组装,目前市场反映良好,等销路进一步打开后,又是一大赚钱利器。”
“哦?为什么要把零部件拿到外国去组装?”孙先生对商业并不感兴趣,但从这一举动来看无疑有着深意,在他看来,李秉衡从来不做盲目无利益的事情。
李秉衡边开着车,边介绍道:“目前各国税收的重头是所得税与市场流转税(后世流转税种的工业增值税旧称),我们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开设公司,将零部件组装后再向市场出售,就是为了合理规避这方面的税收,更何况洋人对我华人有歧视,税收对我们不利。在我们的力争下,美国与德国才在我们的商品对他们的出口上税收采取一视同仁,其他列强国家也在陆续实行。我们以不同公司的名义对这些开设在各国的成品公司高价出口零部件,中间大部分的利润在我们这边,而那边的成品公司产生的利润微薄,而承担了主要的税收,所以在税收上面能省下许多钱。不仅是汽车,我们的机械、电器以及其他商品都在逐渐的实行这一政策。目前上海、重庆与广州等地的华人工厂也由我们统一组织在各国开设组装公司,将商品最后一部分在国外完成。这一手段将极大的增加国内开办实业的资本家们的收益,并且刺激他们投资实业的信心与**。”
孙中山高兴的说道:“难道美国与其他国家立法允许兰芳国籍的华人可以合法拥有店铺与工厂等财产的消息是真的?”
李秉衡用力的点头道:“这是我们外交上的一大胜利,目前端纳正在美国活动,我们所支持的塔夫脱即将出任美国新总统,很有希望通过在美华人自愿加入兰芳国籍的都能享受兰芳国民同等待遇的法案。这一法案看似并不起眼,但是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哦?愿闻其详!”孙中山也隐约想到了这一法案通过后的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华人在国外的地位很低,既有祖国贫弱可欺的原因,也有华人勤奋好学,生存能力强而遭到忌惮的原因,而且华人能在世界各国到处生根,占据社会地下层结构,既在大量的底层就业上与各国人民展开竞争,而且小一些小型产业与地下产业上发家致富,先生您也清楚,我们的致公堂就是靠着在美国的洗衣业与苦力等行业开始生根并进一步在地下产业打拼积累财富为我华人挡风遮雨的。我们华人之前总是在美国经济陷入困局时成为替罪羊与发泄对象,所以有了排华法案。目前美国经济转好,日本人又开始在资源掠夺与商品倾销市场上与美国展开竞争,兰芳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人支持对象,种种有利条件促成了美国开始转向制定对华人有利的法案。欧洲也是如此,当然华人在欧洲的日子相对好过,比如黄仲涵先生在英国上层社会也有一定的地位,许多英国人甚至以认识他为荣。在德国,兰芳国籍的华人得到了空前的欢迎,我们今年派到德国的留学生已经超过了四千多人,在国内的几家银行以及廖仲恺先生主持的基金会已经帮助各省学子去欧美留学的人数超过了七千人。不仅华人的地位在提高,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勤奋努力,不难发家致富。到时候几代人的积累下来,并且与国内、兰芳形成互通,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国获得的成功已经有了例子,我们华人未必不如他们。”
李秉衡将在欧美华人开始在兰芳大规模的投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番,并且又联系了前面说到的华人在世界各国地位改善后对中国经济的反哺,孙中山不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时间相谈甚欢。
“光华,你刚才说到今年我们华人派到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有七千多人,这需要多大的一笔资金啊?据我所知,每个留学生每年的花费平均要在五千两银子左右,这七千多人可是一笔巨款啊。”
李秉衡微微一笑,也不隐瞒,直接说道:“目前留学生大部分集中在德国与美国,对方将留学费用大幅降低,又有我们在欧美的许多公司的照应,每年花费要比满清政府官派生省上一半还不止。今年我们的教育预算高达一亿三千万美元,包括了兰芳、苏门答腊、祖国大陆等地的各级教育投入。明年如果财政收入能翻几番,教育经费就翻几番。”实际上,南洋与国内的许多爱国商人向几家慈善基金会捐献的资金用于教育上的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更何况还有包括阿曼达的“诺斯艾因基金会”,这家基金会手中有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财宝。李秉衡将个人得到的巨额利润投入了一部分到几家基金会中,使得这些基金会用于教育与慈善上的资金相当的宽裕。更何况还有躺在坤甸光华银行地下金库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黄金等贵金属以及各种珠宝作为强大的后盾。
“一亿三千万美元?”孙中山惊呼道,“光华,你们怎么赚到得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