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授官风波(3)
周延儒带着内阁所有大臣,来到了养心殿,早朝之后,内阁大臣照例是要汇报和商议朝政的,翌rì就要举行传胪大典了,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商议。
皇上居然出来了吏部授官的事情。
殿试头甲的三人,按照规矩,状元陈于泰出任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榜眼苏天成和探花吴伟业出任翰林院正七品的编修,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皇上提出来,陈于泰和吴伟业的安排不变,苏天成到南直隶应天府辖下的江宁县,出任正六品的京畿知县。
周延儒猝不及防,将苏天成安排到陪都应天府,担任京畿知县,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想到了吏部的草诏,还有温体仁的建议。
来不及多想,周延儒直接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不妥,苏天成文采出众,乃是皇上钦点的头甲第二名榜眼,臣不怀疑苏天成的学识,可苏天成年轻,没有经历过磨砺,骤然出任陪都京畿知县,恐难以当此重任,且不说苏天成是否能够胜任,如此的安排,臣以为有拔苗助长之弊端啊。”
周延儒的这番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可惜他不知道皇上的想法,他说出来的这番话,恰恰点到了朱由检的痛处了。
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看着周延儒,眼睛里面,闪过了一丝厉sè。
朱由检没有马上说话,他想看看,其余的内阁大臣,是不是还想说些什么,很快,几个内阁大臣,都附和了周延儒的意见。
温体仁看清楚了眼前的一切。
一直都找寻的机会,终于出来了,为今之计,是想办法贬损周延儒。
周延儒说出来了意见之后,皇上一直都没有说话,脸上甚至没有什么表情,这说明,皇上很不高兴。
“皇上,臣有不同的看法。”
“温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臣以为,苏天成到江宁县担任知县,完全是能够胜任的,臣有着充足的理由,苏天成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头甲第二名榜眼,学识是不用说的,他带领府里的护院,斩杀三百流寇,有着极大的魄力和勇气,自古英雄出少年,苏天成的文采和能力,都是异常出众的,有着这样的学识和能力,担任正六品的江宁县知县,一定能够做出来更大的成绩,皇上慧眼识珠,臣钦佩不已,臣以为,这等安排,是很好的。”
周延儒盯着温体仁,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他很是愤怒,想到温体仁处心积虑,处处想着贬损自己,明显就是居心不良。
周延儒不能对着皇上发脾气,但可以与温体仁进行辩论。
“温大人,你的这一番言论,本官倒是有些不明白了,就算是苏天成才学俱佳,可苏天成接触过民生吗,知道如何处理政务吗,担任知县,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才学,还有施政能力,正是因为苏天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让他在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未尝是坏事情。”
温体仁也不会客气了,他相信,自己今r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符合皇上的想法。
“周大人这话,下官不能够赞同,战国时,甘罗十二岁为相,威震诸侯,汉朝大将霍去病,十八岁拜将军,攻击匈奴,取得大胜,战功赫赫,三国时小霸王孙策,不到十七岁,带领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若是依照翁大人的说法,岂不是这些人,都不行吗,下官若是进一步理解,翁大人的意思,我大明无此俊才了。苏天成虽然只有十九岁,但已经展现出来了能力,唯有破格使用,体现皇上爱才之心,用人之气度,若是按照周大人的意思,苏天成尚需时rì磨砺,熟悉民生,不知道翁大人的这个标准,究竟是多长的时rì,如何才算是能够胜任了。”
周延儒看着温体仁,目瞪口呆,他确实无法回答,本来就没有朝着这个方面多想。
人家温体仁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
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周爱卿,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一并说出来,朕想听听。”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作为皇帝,他还是想着,能够得到内阁大臣的一致拥护,这样体现出来自己的领导能力,刚刚温体仁说的话,几乎到了他的心坎里面,令他觉得异常的舒服,内心的不快,也少了很多。
“皇上,臣以为,安排苏天成到江宁县出任知县,还是有些不妥,此举不符合祖制,而且开了这样的先例,rì后存在弊端,进士、贡生以及举人,虽读书有成,但未经历过真正的磨砺,不熟悉政务,皇上钦点头甲三人,若是在翰林院锻炼一番,慢慢熟悉朝政,再行安排,效果好很多的。而且此例一开,令其他的进士也滋生了攀附之心,不肯沉下心来,认真熟悉朝政了。”
朱由检的脸sè慢慢白了,其实在他登基之后,也曾经隐隐听到过这些传闻,有人担心他过于年轻,是否能够执掌乾坤,因为这样的原因,也因为眼下的这个乱摊子,朱由检夙兴夜寐,不辞劳苦,想着展现能力,力挽狂澜,想不到今rì,这似曾相识的话语,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嘴里说出来了。
“周爱卿,朕倒是觉得,温爱卿所言有理啊,朝廷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若是事事都按照祖宗的礼法来办,朕岂不是不能够创新了。”
“皇上,温大人刚才一番话,完全是谬论,臣是一心为着朝政着想的,苏天成不熟悉政务,在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增强能力,以免rì后入朝为官,出现重大失误,贻误朝政的。”
“依你的意思,此事应当如何处置啊。”
这个时候,就是笨蛋,也明白皇上内心已经是极其不满意了。
温体仁站在一边,显得很是委屈。
周延儒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是内阁首辅,必须要极力争取到皇上的支持,若是这个时候,败下阵来了,内阁首辅就不能够保持威严,不能够一言九鼎。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必须要坚持已见,若是有人反对,自己就退缩了,皇上会怎么看。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相信皇上总是会明白的,气消了之后,也不会有多大的事情了。
“皇上,臣建议,苏天成还是进入翰林院,出任翰林院编修,至于说温大人,言语失察,臣建议,免去温大人东阁大学士职位。”
周延儒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内阁首辅是不能够被侵犯的。
此言一出,养心殿里面顿时安静了。
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免去内阁次辅,肯定是不存在的。
朱由检笑了笑,可那是皮笑肉不笑。
“周爱卿所提建议,朕以为有些不妥,苏天成还是出任江宁县知县,朕看就这样定下来了,不要议论了,若是朝廷中间,有人乱嚼舌根子,朕绝不会轻饶,翁爱卿,今rì议事就到这里,朕也累了。”
朱由检说完,起身离开了养心殿,朝着**去了。
周延儒呆若木鸡,甚至忘记了离开养心殿了,皇上已经不是完全信任他了。
他看着温体仁,眼睛里面,没有任何的表情,这一刻,他明白了很多,原来今rì之事,都是温体仁设下的一个圈套,可笑自己毫不知情,跳进去之后,还以为自己说的是有道理的,真的是可笑至极啊。
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朝政,有些时候,甚至不顾皇上的感受,仗义执言,本以为这么做,上可对苍天,下可对良心,谁知道根本不是这样的,朝廷的复杂,周延儒岂能不明白,他不愿意分散自己的jīng力,谁知道,最终还被扯进去了。
看着眼前的温体仁,周延儒突然感觉到浑身凉飕飕的。
温体仁曾经是自己的同盟,依靠着自己的帮助,进入了内阁,本以为能够和平相处的,可人算不如天算,去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温体仁咄咄逼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皇上本来是非常信任自己的,也经不住时时刻刻的挑拨。
接下来,出任内阁首辅的,可能就是这个温体仁了,若真的如此,自己的遭遇倒没有什么,朝政可能就真的麻烦了,朝廷或许会出大事情。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皇上还是信任自己的,今后必须要想办法,对付温体仁了,很多的事情,不能够小视了。
周延儒最为担心的事情,还不在这里,苏天成出任江宁县知县的事情,皇上为什么没有事先和自己商议,自己是内阁首辅,若是明白了皇上的想法,也不至于如此激烈反对的。
难道说温体仁知道了,自己还不知道吗,真的是这样的情况,那才真正算大麻烦。
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已经两年时间了,朝廷里面那么多的事情,总是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旧事未了,新的事情不断发生,自己真的是处境不妙,真算得上是前有来敌,后有追兵了。
皇上居然出来了吏部授官的事情。
殿试头甲的三人,按照规矩,状元陈于泰出任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榜眼苏天成和探花吴伟业出任翰林院正七品的编修,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皇上提出来,陈于泰和吴伟业的安排不变,苏天成到南直隶应天府辖下的江宁县,出任正六品的京畿知县。
周延儒猝不及防,将苏天成安排到陪都应天府,担任京畿知县,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想到了吏部的草诏,还有温体仁的建议。
来不及多想,周延儒直接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不妥,苏天成文采出众,乃是皇上钦点的头甲第二名榜眼,臣不怀疑苏天成的学识,可苏天成年轻,没有经历过磨砺,骤然出任陪都京畿知县,恐难以当此重任,且不说苏天成是否能够胜任,如此的安排,臣以为有拔苗助长之弊端啊。”
周延儒的这番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可惜他不知道皇上的想法,他说出来的这番话,恰恰点到了朱由检的痛处了。
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看着周延儒,眼睛里面,闪过了一丝厉sè。
朱由检没有马上说话,他想看看,其余的内阁大臣,是不是还想说些什么,很快,几个内阁大臣,都附和了周延儒的意见。
温体仁看清楚了眼前的一切。
一直都找寻的机会,终于出来了,为今之计,是想办法贬损周延儒。
周延儒说出来了意见之后,皇上一直都没有说话,脸上甚至没有什么表情,这说明,皇上很不高兴。
“皇上,臣有不同的看法。”
“温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臣以为,苏天成到江宁县担任知县,完全是能够胜任的,臣有着充足的理由,苏天成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头甲第二名榜眼,学识是不用说的,他带领府里的护院,斩杀三百流寇,有着极大的魄力和勇气,自古英雄出少年,苏天成的文采和能力,都是异常出众的,有着这样的学识和能力,担任正六品的江宁县知县,一定能够做出来更大的成绩,皇上慧眼识珠,臣钦佩不已,臣以为,这等安排,是很好的。”
周延儒盯着温体仁,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他很是愤怒,想到温体仁处心积虑,处处想着贬损自己,明显就是居心不良。
周延儒不能对着皇上发脾气,但可以与温体仁进行辩论。
“温大人,你的这一番言论,本官倒是有些不明白了,就算是苏天成才学俱佳,可苏天成接触过民生吗,知道如何处理政务吗,担任知县,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才学,还有施政能力,正是因为苏天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让他在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未尝是坏事情。”
温体仁也不会客气了,他相信,自己今r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符合皇上的想法。
“周大人这话,下官不能够赞同,战国时,甘罗十二岁为相,威震诸侯,汉朝大将霍去病,十八岁拜将军,攻击匈奴,取得大胜,战功赫赫,三国时小霸王孙策,不到十七岁,带领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若是依照翁大人的说法,岂不是这些人,都不行吗,下官若是进一步理解,翁大人的意思,我大明无此俊才了。苏天成虽然只有十九岁,但已经展现出来了能力,唯有破格使用,体现皇上爱才之心,用人之气度,若是按照周大人的意思,苏天成尚需时rì磨砺,熟悉民生,不知道翁大人的这个标准,究竟是多长的时rì,如何才算是能够胜任了。”
周延儒看着温体仁,目瞪口呆,他确实无法回答,本来就没有朝着这个方面多想。
人家温体仁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
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周爱卿,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一并说出来,朕想听听。”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作为皇帝,他还是想着,能够得到内阁大臣的一致拥护,这样体现出来自己的领导能力,刚刚温体仁说的话,几乎到了他的心坎里面,令他觉得异常的舒服,内心的不快,也少了很多。
“皇上,臣以为,安排苏天成到江宁县出任知县,还是有些不妥,此举不符合祖制,而且开了这样的先例,rì后存在弊端,进士、贡生以及举人,虽读书有成,但未经历过真正的磨砺,不熟悉政务,皇上钦点头甲三人,若是在翰林院锻炼一番,慢慢熟悉朝政,再行安排,效果好很多的。而且此例一开,令其他的进士也滋生了攀附之心,不肯沉下心来,认真熟悉朝政了。”
朱由检的脸sè慢慢白了,其实在他登基之后,也曾经隐隐听到过这些传闻,有人担心他过于年轻,是否能够执掌乾坤,因为这样的原因,也因为眼下的这个乱摊子,朱由检夙兴夜寐,不辞劳苦,想着展现能力,力挽狂澜,想不到今rì,这似曾相识的话语,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嘴里说出来了。
“周爱卿,朕倒是觉得,温爱卿所言有理啊,朝廷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若是事事都按照祖宗的礼法来办,朕岂不是不能够创新了。”
“皇上,温大人刚才一番话,完全是谬论,臣是一心为着朝政着想的,苏天成不熟悉政务,在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增强能力,以免rì后入朝为官,出现重大失误,贻误朝政的。”
“依你的意思,此事应当如何处置啊。”
这个时候,就是笨蛋,也明白皇上内心已经是极其不满意了。
温体仁站在一边,显得很是委屈。
周延儒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是内阁首辅,必须要极力争取到皇上的支持,若是这个时候,败下阵来了,内阁首辅就不能够保持威严,不能够一言九鼎。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必须要坚持已见,若是有人反对,自己就退缩了,皇上会怎么看。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相信皇上总是会明白的,气消了之后,也不会有多大的事情了。
“皇上,臣建议,苏天成还是进入翰林院,出任翰林院编修,至于说温大人,言语失察,臣建议,免去温大人东阁大学士职位。”
周延儒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内阁首辅是不能够被侵犯的。
此言一出,养心殿里面顿时安静了。
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免去内阁次辅,肯定是不存在的。
朱由检笑了笑,可那是皮笑肉不笑。
“周爱卿所提建议,朕以为有些不妥,苏天成还是出任江宁县知县,朕看就这样定下来了,不要议论了,若是朝廷中间,有人乱嚼舌根子,朕绝不会轻饶,翁爱卿,今rì议事就到这里,朕也累了。”
朱由检说完,起身离开了养心殿,朝着**去了。
周延儒呆若木鸡,甚至忘记了离开养心殿了,皇上已经不是完全信任他了。
他看着温体仁,眼睛里面,没有任何的表情,这一刻,他明白了很多,原来今rì之事,都是温体仁设下的一个圈套,可笑自己毫不知情,跳进去之后,还以为自己说的是有道理的,真的是可笑至极啊。
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朝政,有些时候,甚至不顾皇上的感受,仗义执言,本以为这么做,上可对苍天,下可对良心,谁知道根本不是这样的,朝廷的复杂,周延儒岂能不明白,他不愿意分散自己的jīng力,谁知道,最终还被扯进去了。
看着眼前的温体仁,周延儒突然感觉到浑身凉飕飕的。
温体仁曾经是自己的同盟,依靠着自己的帮助,进入了内阁,本以为能够和平相处的,可人算不如天算,去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温体仁咄咄逼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皇上本来是非常信任自己的,也经不住时时刻刻的挑拨。
接下来,出任内阁首辅的,可能就是这个温体仁了,若真的如此,自己的遭遇倒没有什么,朝政可能就真的麻烦了,朝廷或许会出大事情。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皇上还是信任自己的,今后必须要想办法,对付温体仁了,很多的事情,不能够小视了。
周延儒最为担心的事情,还不在这里,苏天成出任江宁县知县的事情,皇上为什么没有事先和自己商议,自己是内阁首辅,若是明白了皇上的想法,也不至于如此激烈反对的。
难道说温体仁知道了,自己还不知道吗,真的是这样的情况,那才真正算大麻烦。
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已经两年时间了,朝廷里面那么多的事情,总是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旧事未了,新的事情不断发生,自己真的是处境不妙,真算得上是前有来敌,后有追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