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反应太慢了
大明开始容纳这些被劫掠的汉人,消息迅速传开了。
大量的人开始涌向了大凌河城,接受了简单的检查之后,通过了大凌河城,进入到关宁锦防线的区域,也有一些性急的人,通过小路,进入了关宁锦防线,短短十余日,投奔过来的人,竟然达到了十余万人。
苏天成和徐尔一都没有预料到,这么多人涌过来了,检查和安置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关键是十多万张嘴,可都是要吃饭的,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可不是能够省下来的,总不能够让过来的人饿死。
徐尔一忙得不可开交,具体的事情,都是他思考和部署的,苏天成只考虑大事情,比如说接纳这些人,这样的大事情拍板之后,具体的事情,就要他思考部署了,苏俊、苏二童、徐继礼和顾兴松等人,都被抽调出来了,开始了全面部署,包括这些人该如何的分片安排,该如何的调集粮食,很多的事情,还需要众人亲自下去落实,关键是边军里面,也存在一些败类,欺凌这些投奔过来的汉人,侮辱妇女,克扣粮食的情况。
接着这个机会,苏天成提出来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边军中间的部分军屯户,一并安排下去,有些军屯户,好几代都是务农了,根本就没有拿过刀剑,和农民差不多了,这些军屯户,和投奔过来的汉人,混合安置,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安排,按照地方的建制,这些军屯户中间,产生了里长和甲首,管理某一片区域。
按照这个方案,徐尔一安排徐继礼和顾兴松两人。根据各地地形的情况,划出来诸多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专门负责,安排落实。
按照这个方案,安置的工作进展很是顺利。
没有人注意到,边军慢慢的在减肥。人数在逐步减少,从城池、据点和堡垒走出来,扛起了锄头,成为了真正的农民。
这些边军,虽然是军屯户,但以前都是为军官服务的,种植的粮食,需要上缴军官,自己留下的是不多的。这些财富,都流到军官的口袋里面去了,可朝廷必须拨付的军饷,还是不能够少的。
苏天成的这一手,断掉了很多边军军官的财路。
但没有人敢说话,谁都知道,苏天成厉害,江宁营更是骁勇。若是贪墨粮饷的事情,被察觉了。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安置的力度逐渐加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按照督师府的要求,有十一万边军被安置下去了,加上投奔过来的十余万人,二十多万人。被安置在大凌河城到山海关四百余里地的区域内,专门开垦土地,从事耕种事宜。
这样的安置,也是需要政策出来的,督师府及时下达了政策。从明年开始,官府按照白银的价格,征收粮食产量的两成,作为应该上交的赋税,其余都属于种植户自身所有。
这个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军屯户的积极性,以前他们自己能够得到四成的产量,就算是很不错了,现在翻了一倍,不少的军屯户,主动提出来要求,要求耕种土地。
徐尔一也慢慢明白了苏天成的意思。
用这种办法,来裁撤边军,是最为稳妥的,既然这些军屯户自身有了收入,就不需要军饷了,而且军屯户还能够上缴不少的粮食,或者是白银,这等于再次增加了收入,一边减少了开支,一边增加了收入,一年之后,关宁锦防线内部的情况,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徐尔一佩服苏天成的安排,不知不觉就裁撤了边军,令那些边军军官有苦说不出,也不敢妄动,而且军屯户都是主动要求耕种土地的,政策下去之后,到处都是开垦土地的情况,原来死气沉沉的城池外面,瞬间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不过几个月时间,关宁锦防线四百余里地,充满了生机。
困难也是存在的,主要是粮食的消耗,住处不用着急,气候变热了,随便砍些树木,都能够搭建起来窝棚,暂时居住,但粮食是少不了的吗,包括军屯户,家里的存粮也是不多的,二十多万人,消耗的粮食是巨大的。
安宁堡和靖边的大量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山海关、宁远、锦州和大凌河城,这些粮食,由督师府派出专人看管,各个区域负责的里长和甲首,统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计划需要消耗的粮食,来人领取,同时,督师府还派出了专人,监督各个区域分发粮食的情况,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情况,有些粮食是分发下去了,有些粮食是统一保管。
沈阳。
皇太极忙于部署兵力,准备偷袭登州和莱州,暂时没有关注到大凌河城附近的巨变,等到情报源源不断送来的时候,半个月过去了。
大殿里面,皇太极脸色铁青,下面跪着驻守黑山的军官,瑟瑟发抖。
“混蛋,你们是蠢猪,修筑工事,这是必须的,可你们虐待汉人,现在好了,十多万人跑过去了,这下你们满意了,你们知道吗,为了劫掠这些汉人,我大清国的八旗军,冒着巨大的风险,深入到关内,可你们呢,居然认为汉人逃走是好事情,可以节约粮食,朕恨不得现在就砍掉你们的脑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满人内心是无所谓的,青黄不接的时候,十余万人过去了,这是巨大的负担,苏天成要养活这么多人,绝对是不简单的,不知道消耗多少的粮食,大不了秋收之后,绕过大凌河城,大举进攻,将这些人抢回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是让苏天成帮着养活一段时间。
至于说汉人,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驻守黑山的八旗军,虐待汉人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要说不将汉人当人看的做法,每天大量的劳动,却只吃一顿饭,还吃不饱,大量的汉人死亡和逃亡,致使黑山工事的修筑,进度明显慢下来了。
皇太极凌烈的眼神扫过了大殿。
“朕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以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多么的骁勇啊,秋收之后,将这些人抢回来就是了,你们以为苏天成是傻瓜吗,看着你们将人抢回来吗,崇德元年的事情,你们忘记了吗,那一次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损失是多么的惨重,可惜你们还抱有这样的幻想,以为大明边军还是那样的孱弱,朕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了,我大清国人口本来就不足啊。”
皇太极看了看大殿之上的众人,眼神里面,透露出来了无奈。
这一次进攻登州和莱州的准备,是很充足的,看来需要经过这次的战斗,好好振奋一下了,同时也警告某些心怀叵测之徒,四万八旗军士,将同时出发,代善带领两万正红旗军士,进入蒙古,多尔衮带领两万正白旗军士,从旅顺出发,乘坐战船到蓬莱登陆。
没有人想到,多尔衮带领的两万大军,会乘坐战船,不管是在大清国国内,还是在大明朝看来,大清国是没有海军的,也是没有大型木船的,可惜这个认识,在大清国占领旅顺之后,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了,那个时候,大清国俘获了大量的大明匠人,命令这些匠人,秘密制造了战船,战船的数量还是不小的。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皇太极也清楚,若是大肆制造战船,会引起大明朝的警觉,国内也有人反对的,战船消耗巨大,看起来没有实际上的作用,再说了,八旗军重点依靠的是骑兵,也不熟悉海战。
皇太极的认识是不同的,若是大清国足够强大了,依旧不能够工科关宁锦防线,那就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包括走海路,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这次攻打登州和莱州,也算是对大清国战船的一次检验。
可惜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汉人逃走了,逃到了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皇太极很是清楚,这些人不可能回来了,依照苏天成的能力,既然能够大量的接纳,就做好了安置的准备。
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更是叹息,为什么自己的身边,没有苏天成这样的人才,文武双全,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远见的,和自己相比较,丝毫不逊色,身边的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以及豪格等人,打战都是很厉害的,谋划方面,范文程也是有计谋的,可这些人,根本比不上苏天成。
内心里面,皇太极下定了决心,离间的办法,还是要采取的,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能够扳倒苏天成,大清国最大的隐患就去掉了,大明很快会衰败下去,而且能够扳倒苏天成,一定会在大明形成巨大的轰动,毕竟苏天成倒下了,跟着会倒下去一大批的人。
皇太极已经将苏天成看做了最大的威胁,只要苏天成坚守在宁远,他的八旗军就不敢轻举妄动,谁知道八旗军倾巢出动了,苏天成会不会派出江宁营,趁势袭击沈阳,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就动摇到大清国的根本了。(未完待续。。)
大量的人开始涌向了大凌河城,接受了简单的检查之后,通过了大凌河城,进入到关宁锦防线的区域,也有一些性急的人,通过小路,进入了关宁锦防线,短短十余日,投奔过来的人,竟然达到了十余万人。
苏天成和徐尔一都没有预料到,这么多人涌过来了,检查和安置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关键是十多万张嘴,可都是要吃饭的,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可不是能够省下来的,总不能够让过来的人饿死。
徐尔一忙得不可开交,具体的事情,都是他思考和部署的,苏天成只考虑大事情,比如说接纳这些人,这样的大事情拍板之后,具体的事情,就要他思考部署了,苏俊、苏二童、徐继礼和顾兴松等人,都被抽调出来了,开始了全面部署,包括这些人该如何的分片安排,该如何的调集粮食,很多的事情,还需要众人亲自下去落实,关键是边军里面,也存在一些败类,欺凌这些投奔过来的汉人,侮辱妇女,克扣粮食的情况。
接着这个机会,苏天成提出来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边军中间的部分军屯户,一并安排下去,有些军屯户,好几代都是务农了,根本就没有拿过刀剑,和农民差不多了,这些军屯户,和投奔过来的汉人,混合安置,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安排,按照地方的建制,这些军屯户中间,产生了里长和甲首,管理某一片区域。
按照这个方案,徐尔一安排徐继礼和顾兴松两人。根据各地地形的情况,划出来诸多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专门负责,安排落实。
按照这个方案,安置的工作进展很是顺利。
没有人注意到,边军慢慢的在减肥。人数在逐步减少,从城池、据点和堡垒走出来,扛起了锄头,成为了真正的农民。
这些边军,虽然是军屯户,但以前都是为军官服务的,种植的粮食,需要上缴军官,自己留下的是不多的。这些财富,都流到军官的口袋里面去了,可朝廷必须拨付的军饷,还是不能够少的。
苏天成的这一手,断掉了很多边军军官的财路。
但没有人敢说话,谁都知道,苏天成厉害,江宁营更是骁勇。若是贪墨粮饷的事情,被察觉了。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安置的力度逐渐加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按照督师府的要求,有十一万边军被安置下去了,加上投奔过来的十余万人,二十多万人。被安置在大凌河城到山海关四百余里地的区域内,专门开垦土地,从事耕种事宜。
这样的安置,也是需要政策出来的,督师府及时下达了政策。从明年开始,官府按照白银的价格,征收粮食产量的两成,作为应该上交的赋税,其余都属于种植户自身所有。
这个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军屯户的积极性,以前他们自己能够得到四成的产量,就算是很不错了,现在翻了一倍,不少的军屯户,主动提出来要求,要求耕种土地。
徐尔一也慢慢明白了苏天成的意思。
用这种办法,来裁撤边军,是最为稳妥的,既然这些军屯户自身有了收入,就不需要军饷了,而且军屯户还能够上缴不少的粮食,或者是白银,这等于再次增加了收入,一边减少了开支,一边增加了收入,一年之后,关宁锦防线内部的情况,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徐尔一佩服苏天成的安排,不知不觉就裁撤了边军,令那些边军军官有苦说不出,也不敢妄动,而且军屯户都是主动要求耕种土地的,政策下去之后,到处都是开垦土地的情况,原来死气沉沉的城池外面,瞬间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不过几个月时间,关宁锦防线四百余里地,充满了生机。
困难也是存在的,主要是粮食的消耗,住处不用着急,气候变热了,随便砍些树木,都能够搭建起来窝棚,暂时居住,但粮食是少不了的吗,包括军屯户,家里的存粮也是不多的,二十多万人,消耗的粮食是巨大的。
安宁堡和靖边的大量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山海关、宁远、锦州和大凌河城,这些粮食,由督师府派出专人看管,各个区域负责的里长和甲首,统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计划需要消耗的粮食,来人领取,同时,督师府还派出了专人,监督各个区域分发粮食的情况,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情况,有些粮食是分发下去了,有些粮食是统一保管。
沈阳。
皇太极忙于部署兵力,准备偷袭登州和莱州,暂时没有关注到大凌河城附近的巨变,等到情报源源不断送来的时候,半个月过去了。
大殿里面,皇太极脸色铁青,下面跪着驻守黑山的军官,瑟瑟发抖。
“混蛋,你们是蠢猪,修筑工事,这是必须的,可你们虐待汉人,现在好了,十多万人跑过去了,这下你们满意了,你们知道吗,为了劫掠这些汉人,我大清国的八旗军,冒着巨大的风险,深入到关内,可你们呢,居然认为汉人逃走是好事情,可以节约粮食,朕恨不得现在就砍掉你们的脑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满人内心是无所谓的,青黄不接的时候,十余万人过去了,这是巨大的负担,苏天成要养活这么多人,绝对是不简单的,不知道消耗多少的粮食,大不了秋收之后,绕过大凌河城,大举进攻,将这些人抢回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是让苏天成帮着养活一段时间。
至于说汉人,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驻守黑山的八旗军,虐待汉人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要说不将汉人当人看的做法,每天大量的劳动,却只吃一顿饭,还吃不饱,大量的汉人死亡和逃亡,致使黑山工事的修筑,进度明显慢下来了。
皇太极凌烈的眼神扫过了大殿。
“朕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以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多么的骁勇啊,秋收之后,将这些人抢回来就是了,你们以为苏天成是傻瓜吗,看着你们将人抢回来吗,崇德元年的事情,你们忘记了吗,那一次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损失是多么的惨重,可惜你们还抱有这样的幻想,以为大明边军还是那样的孱弱,朕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了,我大清国人口本来就不足啊。”
皇太极看了看大殿之上的众人,眼神里面,透露出来了无奈。
这一次进攻登州和莱州的准备,是很充足的,看来需要经过这次的战斗,好好振奋一下了,同时也警告某些心怀叵测之徒,四万八旗军士,将同时出发,代善带领两万正红旗军士,进入蒙古,多尔衮带领两万正白旗军士,从旅顺出发,乘坐战船到蓬莱登陆。
没有人想到,多尔衮带领的两万大军,会乘坐战船,不管是在大清国国内,还是在大明朝看来,大清国是没有海军的,也是没有大型木船的,可惜这个认识,在大清国占领旅顺之后,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了,那个时候,大清国俘获了大量的大明匠人,命令这些匠人,秘密制造了战船,战船的数量还是不小的。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皇太极也清楚,若是大肆制造战船,会引起大明朝的警觉,国内也有人反对的,战船消耗巨大,看起来没有实际上的作用,再说了,八旗军重点依靠的是骑兵,也不熟悉海战。
皇太极的认识是不同的,若是大清国足够强大了,依旧不能够工科关宁锦防线,那就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包括走海路,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这次攻打登州和莱州,也算是对大清国战船的一次检验。
可惜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汉人逃走了,逃到了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皇太极很是清楚,这些人不可能回来了,依照苏天成的能力,既然能够大量的接纳,就做好了安置的准备。
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更是叹息,为什么自己的身边,没有苏天成这样的人才,文武双全,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远见的,和自己相比较,丝毫不逊色,身边的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以及豪格等人,打战都是很厉害的,谋划方面,范文程也是有计谋的,可这些人,根本比不上苏天成。
内心里面,皇太极下定了决心,离间的办法,还是要采取的,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能够扳倒苏天成,大清国最大的隐患就去掉了,大明很快会衰败下去,而且能够扳倒苏天成,一定会在大明形成巨大的轰动,毕竟苏天成倒下了,跟着会倒下去一大批的人。
皇太极已经将苏天成看做了最大的威胁,只要苏天成坚守在宁远,他的八旗军就不敢轻举妄动,谁知道八旗军倾巢出动了,苏天成会不会派出江宁营,趁势袭击沈阳,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就动摇到大清国的根本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