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汉八旗的成立(1)
苏天成在登州、莱州和青州忙碌,皇太极也没有闲着。多年来,投奔大清的汉军,地位一直都是有些低下的,这也是因为汉军的战斗力一般,同时汉军的将领,也普遍受到歧视,特别是在满人权贵看来,这些汉军的将领,不想着报效自家的主子,却选择了投降,品质肯定是不好的,这样的人,不值得重用。
内心深处,皇太极也有这样的看法,他对来投降的汉军,欢迎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甚至在大清国成立的时候,敕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这个举措,震惊了满人权贵,在很多公开的场合,皇太极一再强调,必须要重视汉军,包括汉军的军官。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做,是认识到了汉人的重要性,汉人文武大臣,比满人官员更加熟悉官场里面的潜规则,在治理国家方面,能够提出来很好的建议,他很清楚,汉人来投靠,自己必须要做出来足够的姿态,要不然是留不住汉人的。
不过皇太极的苦心,也有遭遇挫折的时候,不少已经投降的汉军军官,有些再次叛逃,离开了后金,甚至愿意放弃军队,回到大明去过普通人的日子,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因为政策没有真正的落实,皇太极明确了不少优待汉军的政策,可惜这些政策,需要满人官员来执行,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根本不可能完全落实到位的,投降的汉人和军官,包括朝中的大臣,遭遇满人的歧视和凌辱,对大清国慢慢的失望。宁愿放弃一切,离开大清国。
皇太极的认识毕竟是不一样的,他内心里面,不会百分之百的信任汉军,但他做出来的姿态,是完全的信任。他很清楚,自己必须这样做,满人不多,想要征服大明,就必须要团结汉人,集聚到他身边的汉人越多,对于大明王朝的打击就越大。
为了让投降的汉军放心,皇太极甚至制定了一条政策,汉官汉军投降与否。大清国不得勉强,愿意投降的,大清国欢迎,予以重任,不愿意投降的,可以自行离去,就算是投降之后又离开的,也不与追求。甚至再次来到大清国,也是欢迎的。
这一条措施。皇太极用高压手段落实了。
而且,为了改善汉军的地位,皇太极甚至惩戒了歧视汉军的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因为这样的手段,大清国对汉军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就是皇太极英明和伟大的地方。不管自己是不是心愿,也不管自己是怎么想的,只要对大清国有利的事情,就必须要去做,因为他是皇帝。他必须为了大清国的未来考虑。如果他仅仅是为了满族权贵,那么大清国就不可能有未来。
关宁锦防线稳固了,蒙古那边的局势,也不是很好,旅顺的水师,正在建设的过程中,眼前的局势表明,大清国暂时没有进攻大明的机会,这样的时候,皇太极是不会闲着的,大清国必须要发展,不能够停滞不前。
这个时候,皇太极想到了建立汉八旗。
满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建立起来了,而且满八旗的骁勇,谁都是知道的,八旗制度,是父皇努尔哈赤创建起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军事建制,极大的整合了大清国的军队,增强了战斗力。甚至可以说,八旗制度是后金能够立国、大清能够建国的根本之所在。
八旗制度,不仅仅是军事制度,更是军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最为关键的是,大清国朝廷里面的文官,绝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八旗军的,譬如说代善、多尔衮等人,既是八旗旗主,也是朝廷里面的高官。
汉军隶属于满八旗,这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汉军的一种蔑视。
孔有德率领的汉军,总人数是最多的,高峰时期,达到了五万人,可惜在大凌河城之战中,损失大半,剩下的汉军,留在沈阳,皇太极将其编入了镶黄旗旗下,耿仲明率领的汉军,总人数接近三万人,尚可喜率领的汉军,总人数两万六千余人,这还没有计算编入到水师之中的汉军,也就是说,为大清国效力的汉军,总人数达到了七万人,这么庞大的队伍,设立汉八旗,是完全可行的。
如何的设立汉八旗,皇太极早就有所考虑,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被敕封为王了,不可能担任汉八旗的固山额真,皇太极不可能将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悉数都敕封为王,若是耿仲明和尚可喜担任固山额真了,余下汉八旗的固山额真,不可能与两人平起平坐,这里面肯定是会出现麻烦的。
如何有效的建立汉八旗,关乎到大清国的命运,皇太极是绝不会小视的。
如何平衡这里面的关系,皇太极所依靠的,还是范文程的建议,范文程几乎成为了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大臣了,在出谋划策方面,甚至超过了代善和多尔衮等人。
皇太极考虑也是有道理的,他不管怎么信任范文程,都不会对自身的地位造成威胁,也不会对自己的后代造成威胁,范文程是忠心耿耿的,一心为大清国的繁荣富强努力,不管范文程是不是有私心,在为自己效力方面,无可挑剔。
范文程提出来的一些建议,效果确实很好,特别是皇太极将代善和多尔衮调离沈阳之后,局势迅速稳定下来了,诸多的满族权贵,很快就老实了,如今进入了暂时和平的时期,皇太极对范文程,就更加的倚重了。
大殿之上,众人都散去之后,皇太极留下了范文程。
“文程,朕这些天,一直都在思索建立汉八旗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如何考虑的。”
范文程知道这件事情,皇太极已经要求他思考了。
范文程内心,也有一个挣扎的过程,他很希望汉军能够强大起来,在大清国有着一席之地,但这种强大,必须限定在某种范围之内,若是过于强大了,肯定是损害到大清国的利益了,满族权贵是不可能让汉军强大起来的,更不会让汉人的势力占据上风,若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汉军的灭顶之灾,哪怕是皇太极都无法维护的。
当然,这种情况,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的,依照汉军的实力,远不是满八旗的对手,甚至不是蒙八旗的对手,可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人员不足,满人和蒙古人,与汉人比较起来,微不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占据上风,只是早晚的问题。
换做应对其他人,范文程根本是不会考虑的,直接赞成就可以了,未来如何发展,那是未来的事情,不需要现在考虑。
但范文程不能够这么做,他面对的是一代明君,皇太极文武双全,睿智过人,恐怕早就考虑好成立汉八旗的相关事宜了。
代善和多尔衮离开沈阳之后,范文程的地位强了很多,一些满族权贵看见他了,也是笑着打招呼的,上朝的时候,大家见面更是客气,这背后的原因很是清楚,因为皇太极对他是越来越信任,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一些满族权贵上了奏折,提出了建议,皇太极会直接询问,是不是问过文程了,若是他范文程表过态的,皇太极都会赞成的。
这种无以复加的信任,是巨大的压力,令范文程更加的小心谨慎,一心为了大清国的发展,一心为了皇太极,就是想着提升汉人在大清国的地位,也是为了增强皇太极的实力,增强皇太极在汉人中间的统治威力。
在成立汉八旗的事情上面,范文程想到的,主要还是皇太极如何能够控制汉八旗。
“皇上,奴才以为,成立汉八旗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此汉人能够直接进入到朝廷里面做事情,直接为皇上效力,奴才以为,从我大清国的长远出发,汉八旗的建立,还是仿照大明朝的比较好一些。”
“哦,文程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啊,说说看。”
“奴才以为,汉八旗成立之后,八旗军中间的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等军官,都是不能够直接进入朝廷的,军官与文官需要区别对待,军官重点在于军队的建设方面,文官重点是在朝廷里面出谋划策,治理民生,汉八旗的这方面,与满八旗和蒙八旗有些根本的不同,奴才以为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
皇太极满意的点头,他也是这样考虑的,满八旗的军官,不可能不进入朝廷,大清国就是以满人掌控国家为主的,大清国首先是满人的大清国,其次才是蒙古的大清国、汉人的大清国,何况满人人数不多,骁勇之士,悉数都在八旗军里面。
蒙八旗的情况,也不一样,虽说蒙八旗的军官,同样是出身尊贵的,但蒙八旗所处的地方不一样,茫茫的大草原之上,环境恶劣,人口同样不多,而且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
但汉八旗就不一样了,只要机会合适了,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乃至于形成威胁。(未完待续。。)
内心深处,皇太极也有这样的看法,他对来投降的汉军,欢迎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甚至在大清国成立的时候,敕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这个举措,震惊了满人权贵,在很多公开的场合,皇太极一再强调,必须要重视汉军,包括汉军的军官。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做,是认识到了汉人的重要性,汉人文武大臣,比满人官员更加熟悉官场里面的潜规则,在治理国家方面,能够提出来很好的建议,他很清楚,汉人来投靠,自己必须要做出来足够的姿态,要不然是留不住汉人的。
不过皇太极的苦心,也有遭遇挫折的时候,不少已经投降的汉军军官,有些再次叛逃,离开了后金,甚至愿意放弃军队,回到大明去过普通人的日子,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因为政策没有真正的落实,皇太极明确了不少优待汉军的政策,可惜这些政策,需要满人官员来执行,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根本不可能完全落实到位的,投降的汉人和军官,包括朝中的大臣,遭遇满人的歧视和凌辱,对大清国慢慢的失望。宁愿放弃一切,离开大清国。
皇太极的认识毕竟是不一样的,他内心里面,不会百分之百的信任汉军,但他做出来的姿态,是完全的信任。他很清楚,自己必须这样做,满人不多,想要征服大明,就必须要团结汉人,集聚到他身边的汉人越多,对于大明王朝的打击就越大。
为了让投降的汉军放心,皇太极甚至制定了一条政策,汉官汉军投降与否。大清国不得勉强,愿意投降的,大清国欢迎,予以重任,不愿意投降的,可以自行离去,就算是投降之后又离开的,也不与追求。甚至再次来到大清国,也是欢迎的。
这一条措施。皇太极用高压手段落实了。
而且,为了改善汉军的地位,皇太极甚至惩戒了歧视汉军的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因为这样的手段,大清国对汉军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就是皇太极英明和伟大的地方。不管自己是不是心愿,也不管自己是怎么想的,只要对大清国有利的事情,就必须要去做,因为他是皇帝。他必须为了大清国的未来考虑。如果他仅仅是为了满族权贵,那么大清国就不可能有未来。
关宁锦防线稳固了,蒙古那边的局势,也不是很好,旅顺的水师,正在建设的过程中,眼前的局势表明,大清国暂时没有进攻大明的机会,这样的时候,皇太极是不会闲着的,大清国必须要发展,不能够停滞不前。
这个时候,皇太极想到了建立汉八旗。
满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建立起来了,而且满八旗的骁勇,谁都是知道的,八旗制度,是父皇努尔哈赤创建起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军事建制,极大的整合了大清国的军队,增强了战斗力。甚至可以说,八旗制度是后金能够立国、大清能够建国的根本之所在。
八旗制度,不仅仅是军事制度,更是军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最为关键的是,大清国朝廷里面的文官,绝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八旗军的,譬如说代善、多尔衮等人,既是八旗旗主,也是朝廷里面的高官。
汉军隶属于满八旗,这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汉军的一种蔑视。
孔有德率领的汉军,总人数是最多的,高峰时期,达到了五万人,可惜在大凌河城之战中,损失大半,剩下的汉军,留在沈阳,皇太极将其编入了镶黄旗旗下,耿仲明率领的汉军,总人数接近三万人,尚可喜率领的汉军,总人数两万六千余人,这还没有计算编入到水师之中的汉军,也就是说,为大清国效力的汉军,总人数达到了七万人,这么庞大的队伍,设立汉八旗,是完全可行的。
如何的设立汉八旗,皇太极早就有所考虑,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被敕封为王了,不可能担任汉八旗的固山额真,皇太极不可能将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悉数都敕封为王,若是耿仲明和尚可喜担任固山额真了,余下汉八旗的固山额真,不可能与两人平起平坐,这里面肯定是会出现麻烦的。
如何有效的建立汉八旗,关乎到大清国的命运,皇太极是绝不会小视的。
如何平衡这里面的关系,皇太极所依靠的,还是范文程的建议,范文程几乎成为了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大臣了,在出谋划策方面,甚至超过了代善和多尔衮等人。
皇太极考虑也是有道理的,他不管怎么信任范文程,都不会对自身的地位造成威胁,也不会对自己的后代造成威胁,范文程是忠心耿耿的,一心为大清国的繁荣富强努力,不管范文程是不是有私心,在为自己效力方面,无可挑剔。
范文程提出来的一些建议,效果确实很好,特别是皇太极将代善和多尔衮调离沈阳之后,局势迅速稳定下来了,诸多的满族权贵,很快就老实了,如今进入了暂时和平的时期,皇太极对范文程,就更加的倚重了。
大殿之上,众人都散去之后,皇太极留下了范文程。
“文程,朕这些天,一直都在思索建立汉八旗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如何考虑的。”
范文程知道这件事情,皇太极已经要求他思考了。
范文程内心,也有一个挣扎的过程,他很希望汉军能够强大起来,在大清国有着一席之地,但这种强大,必须限定在某种范围之内,若是过于强大了,肯定是损害到大清国的利益了,满族权贵是不可能让汉军强大起来的,更不会让汉人的势力占据上风,若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汉军的灭顶之灾,哪怕是皇太极都无法维护的。
当然,这种情况,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的,依照汉军的实力,远不是满八旗的对手,甚至不是蒙八旗的对手,可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人员不足,满人和蒙古人,与汉人比较起来,微不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占据上风,只是早晚的问题。
换做应对其他人,范文程根本是不会考虑的,直接赞成就可以了,未来如何发展,那是未来的事情,不需要现在考虑。
但范文程不能够这么做,他面对的是一代明君,皇太极文武双全,睿智过人,恐怕早就考虑好成立汉八旗的相关事宜了。
代善和多尔衮离开沈阳之后,范文程的地位强了很多,一些满族权贵看见他了,也是笑着打招呼的,上朝的时候,大家见面更是客气,这背后的原因很是清楚,因为皇太极对他是越来越信任,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一些满族权贵上了奏折,提出了建议,皇太极会直接询问,是不是问过文程了,若是他范文程表过态的,皇太极都会赞成的。
这种无以复加的信任,是巨大的压力,令范文程更加的小心谨慎,一心为了大清国的发展,一心为了皇太极,就是想着提升汉人在大清国的地位,也是为了增强皇太极的实力,增强皇太极在汉人中间的统治威力。
在成立汉八旗的事情上面,范文程想到的,主要还是皇太极如何能够控制汉八旗。
“皇上,奴才以为,成立汉八旗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此汉人能够直接进入到朝廷里面做事情,直接为皇上效力,奴才以为,从我大清国的长远出发,汉八旗的建立,还是仿照大明朝的比较好一些。”
“哦,文程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啊,说说看。”
“奴才以为,汉八旗成立之后,八旗军中间的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等军官,都是不能够直接进入朝廷的,军官与文官需要区别对待,军官重点在于军队的建设方面,文官重点是在朝廷里面出谋划策,治理民生,汉八旗的这方面,与满八旗和蒙八旗有些根本的不同,奴才以为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
皇太极满意的点头,他也是这样考虑的,满八旗的军官,不可能不进入朝廷,大清国就是以满人掌控国家为主的,大清国首先是满人的大清国,其次才是蒙古的大清国、汉人的大清国,何况满人人数不多,骁勇之士,悉数都在八旗军里面。
蒙八旗的情况,也不一样,虽说蒙八旗的军官,同样是出身尊贵的,但蒙八旗所处的地方不一样,茫茫的大草原之上,环境恶劣,人口同样不多,而且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
但汉八旗就不一样了,只要机会合适了,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乃至于形成威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