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王府圈地
朱由骢很忙,快过年了,要做的准备太多了!前几天他才亲自送走了倒霉的陶御使,这几天更是在到处圈地!
其实陶御使也不算真的很倒霉啦!朱由骢是要了他家的地,但也给了赔偿的,数目么?不详!而且人家朱由骢不愧为镇国将军,很好心的提出了要照顾陶御使一大家子人,每年给粮给钱的养活着。
让陶御使高兴的是,这趟回家的目的也达到了。走的时候虽然没带家眷,可带走了足足一百辆载满粮食的大车,还有好几车盐!当然,这只是他家库存的一半;至于剩下的那一半么?用某个无耻小胖子的话来说就是暂借了,但人家可是给足了银两的!要不咋说咱洛阳的镇国将军是个实在人呢?人家可说了,这次是特殊情况;以后啊,想卖多少说一声就行!而且以后的运输王府帮着出车、出人呢!
当然,陶御使还是有不满的地方的。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斯文人嘛,有事直说不就行了?要粮要地这点破事,干嘛要搞那么多过场呢?看吧,现在您自己摔伤了,俺也挨了顿胖揍,何必嘛!还有那悔过书、认罪状啥的,有那必要么?自己还真是没想到啊,这小将军出手那么大方!哦,还要帮您府里的人谋灵山卫千户之职!那也是小事啊,就那没人要的破卫所,除了当年抗倭的时候有点用外,现在连走私商都不愿去!
敲诈了陶御使家上万亩良田的朱由骢立即让下人们去通知佃农,从明年起每家能分到五十亩田地的耕作权,其中四十亩可以zì yóu耕种,自耕地按三成的税收上交,不再另行摊派。剩余的十亩则必须种植王府指定的作物,王府的人也说了,谁家要是不能尽心耕种那十亩指定作物的话,则第二年就再没有租地的权利了;只要尽力了种得不好王府不追究,种好了、产多了还能抵田租。对这后面一条大家是没什么意见的,可前面那段话相信的人却不多。三成的税?王府的老爷们没事寻咱老百姓开心吧,哪年自家不是忙碌一年能交上租子就不错了?别说三成了,谁要只收五成,都给他立长生牌位!
可接下来一系列的事,让老百姓们也渐渐感到了疑惑。王府先是派了人来分配土地,要是实在劳力不足的,可以和人多的家签定个什么流转协议把不能种的地交给别人,当然田租也一并流转了;找不到合作的也不怕,地可以退还给王府,再由王府付银子雇人种。有地种当然是好事,可那田租……往些年谁家不是种得越多欠得越多啊!所以开始的几个庄子里百姓都选择了把地交给王府,自己去打打工,银子就不必奢望了,只要能见天吃个饱饭就行。王府的人也没说啥,乐呵呵的找来庄里识字的人,念了那个什么合同,然后让退地的百姓盖上手印就完事回去了。不成想,没几天的工夫,王府里又来了人,还是抬着大箱子来的。按着那合同上的名字把百姓们一个个的叫去,当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才惊喜的发现,等候他们的不是皮鞭;老爷们是来发银子的!
足足的三两,有的百姓不信还偷偷的回家称了一下。老爷们说了,这是王府里给每个壮劳力第一个月的工钱,从下个月进入农庄后每天三顿一稀两干!以后做得好啊还有赏呢!三两银子哟!拿到银子的人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年头老爷们不抢咱穷人就算好的了,哪还听说过去做活又给饭吃又给银两的啊?别说手上这明晃晃的银子了,就是那一稀两干可也不是咱穷人能吃得起的啊!
一时间去王府干活有饭吃、有银拿的消息象长了翅膀,在洛阳周围传开了。这一下,平rì里租种着王府和陶府田地的百姓们兴奋了,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王府来人。地咱不敢要,但去干活行啊,咱老百姓平rì里不就求个温饱么?
也有那胆大的,比如城南的刘狗子家,家里人多,光壮劳力都有好几个呢!当王府的人来到刘家庄后也就他一家子没退地,老老实实的和王府签定了个什么租赁合同!要说人家王府的人读书就是多,啥都写得规规矩矩的,连租地人偷懒了、受了天灾,该赏该罚什么的都一条条的列了出来,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末了,还让庄里识字的连同知府大人共同摁手印做见证。等王府的人再来时,刘狗子家没领到银两,可王府借出了种粮,还借了好几大袋的口粮啊!
从刘家庄传出的消息让整个洛阳都沸腾了!人家王爷府是真干啊,租他家的地不但借种粮还借口粮,啥时候有过这种好事?庄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可也没听说过!当然粮食是借的,王府也说了要收半成的利息!笑话,谁家借了东西不得还啊?王爷府给的可是救命粮,不还那咱还能叫人吗?半成利息?呸——你也好意思嘀咕?去那些大户人家借点粮,谁不要你成倍的还?人家王爷这可真是大慈大悲!
信了,咱老百姓信了!家里人多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租地;人少的也不愁,上门寻求流转的都快把那烂泥巴墙给挤塌了。什么?王爷以前干的那些破事?圣人可都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咱老百姓得记着人家的好,哪能老记着人家那点糊涂事?这下子,连家里有点薄田的人家也坐不住了,纷纷上王府上衙门要求把自家的地献给王爷,然后自己租种。要知道王府的田租才三成,比往年衙门乱七八糟的摊派加起来可少多了!
百姓们高兴了,大户们可心生怨恨啦!短短一个月,原本还租着自家田地的佃户们大都退了地,跑王府那边去干活去了;还留下的,都提出要是不给降低田租也不干了!没人种咱还要那些地来干嘛啊?大户们纷纷关在门里哀叹着,跟王爷斗?想到别想了,没看见陶御使家都跟着王府一起干了吗?人家那可是当朝御使;自家虽然也出了几个读书人,可能跟人比?
就在大户们唉声叹气的时候,救星出现了。王爷府里的执事找上门来,商谈买地的事。开的条件之优厚令人乍舌,所有田地一律按时下最好的良田计算,就连那些荒山也不例外;而且为了大家的生计,还答应按往年的收成给自己一成的粮食,连给三年。不过王府提出的最后个条件比令人费解。对外不能说地已经归了王府,这地名义上还是各家的;只需要各家各户出具个交接文书,都不用去官府修改地契。这样优厚的条件那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至于那个奇怪的要求谁还管啊,那可是皇帝的亲叔叔,谁有那胆讹他?
看着手上一大摞的合同、契约,朱由骢总算是稍微安了下心,这下子粮食的种植可不再是无地可用了。按他最初的设想是不收田租的,可那话刚说出口还没传到他胖爹耳朵里呢,先被两大手下给臭骂了一顿。想想也是,这个时代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农业收入还是要占很大比例的。在虚心的接受了建议后,朱由骢也没忘恶搞一下两个胆敢臭骂自己的手下。这不,卢大才子正趴在房顶上巡逻,年纪稍大的顾锡畴则当起了门卫。理由么,很简单,镇国将军昨晚做噩梦了,怕人行刺!
其实陶御使也不算真的很倒霉啦!朱由骢是要了他家的地,但也给了赔偿的,数目么?不详!而且人家朱由骢不愧为镇国将军,很好心的提出了要照顾陶御使一大家子人,每年给粮给钱的养活着。
让陶御使高兴的是,这趟回家的目的也达到了。走的时候虽然没带家眷,可带走了足足一百辆载满粮食的大车,还有好几车盐!当然,这只是他家库存的一半;至于剩下的那一半么?用某个无耻小胖子的话来说就是暂借了,但人家可是给足了银两的!要不咋说咱洛阳的镇国将军是个实在人呢?人家可说了,这次是特殊情况;以后啊,想卖多少说一声就行!而且以后的运输王府帮着出车、出人呢!
当然,陶御使还是有不满的地方的。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斯文人嘛,有事直说不就行了?要粮要地这点破事,干嘛要搞那么多过场呢?看吧,现在您自己摔伤了,俺也挨了顿胖揍,何必嘛!还有那悔过书、认罪状啥的,有那必要么?自己还真是没想到啊,这小将军出手那么大方!哦,还要帮您府里的人谋灵山卫千户之职!那也是小事啊,就那没人要的破卫所,除了当年抗倭的时候有点用外,现在连走私商都不愿去!
敲诈了陶御使家上万亩良田的朱由骢立即让下人们去通知佃农,从明年起每家能分到五十亩田地的耕作权,其中四十亩可以zì yóu耕种,自耕地按三成的税收上交,不再另行摊派。剩余的十亩则必须种植王府指定的作物,王府的人也说了,谁家要是不能尽心耕种那十亩指定作物的话,则第二年就再没有租地的权利了;只要尽力了种得不好王府不追究,种好了、产多了还能抵田租。对这后面一条大家是没什么意见的,可前面那段话相信的人却不多。三成的税?王府的老爷们没事寻咱老百姓开心吧,哪年自家不是忙碌一年能交上租子就不错了?别说三成了,谁要只收五成,都给他立长生牌位!
可接下来一系列的事,让老百姓们也渐渐感到了疑惑。王府先是派了人来分配土地,要是实在劳力不足的,可以和人多的家签定个什么流转协议把不能种的地交给别人,当然田租也一并流转了;找不到合作的也不怕,地可以退还给王府,再由王府付银子雇人种。有地种当然是好事,可那田租……往些年谁家不是种得越多欠得越多啊!所以开始的几个庄子里百姓都选择了把地交给王府,自己去打打工,银子就不必奢望了,只要能见天吃个饱饭就行。王府的人也没说啥,乐呵呵的找来庄里识字的人,念了那个什么合同,然后让退地的百姓盖上手印就完事回去了。不成想,没几天的工夫,王府里又来了人,还是抬着大箱子来的。按着那合同上的名字把百姓们一个个的叫去,当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才惊喜的发现,等候他们的不是皮鞭;老爷们是来发银子的!
足足的三两,有的百姓不信还偷偷的回家称了一下。老爷们说了,这是王府里给每个壮劳力第一个月的工钱,从下个月进入农庄后每天三顿一稀两干!以后做得好啊还有赏呢!三两银子哟!拿到银子的人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年头老爷们不抢咱穷人就算好的了,哪还听说过去做活又给饭吃又给银两的啊?别说手上这明晃晃的银子了,就是那一稀两干可也不是咱穷人能吃得起的啊!
一时间去王府干活有饭吃、有银拿的消息象长了翅膀,在洛阳周围传开了。这一下,平rì里租种着王府和陶府田地的百姓们兴奋了,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王府来人。地咱不敢要,但去干活行啊,咱老百姓平rì里不就求个温饱么?
也有那胆大的,比如城南的刘狗子家,家里人多,光壮劳力都有好几个呢!当王府的人来到刘家庄后也就他一家子没退地,老老实实的和王府签定了个什么租赁合同!要说人家王府的人读书就是多,啥都写得规规矩矩的,连租地人偷懒了、受了天灾,该赏该罚什么的都一条条的列了出来,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末了,还让庄里识字的连同知府大人共同摁手印做见证。等王府的人再来时,刘狗子家没领到银两,可王府借出了种粮,还借了好几大袋的口粮啊!
从刘家庄传出的消息让整个洛阳都沸腾了!人家王爷府是真干啊,租他家的地不但借种粮还借口粮,啥时候有过这种好事?庄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可也没听说过!当然粮食是借的,王府也说了要收半成的利息!笑话,谁家借了东西不得还啊?王爷府给的可是救命粮,不还那咱还能叫人吗?半成利息?呸——你也好意思嘀咕?去那些大户人家借点粮,谁不要你成倍的还?人家王爷这可真是大慈大悲!
信了,咱老百姓信了!家里人多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租地;人少的也不愁,上门寻求流转的都快把那烂泥巴墙给挤塌了。什么?王爷以前干的那些破事?圣人可都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咱老百姓得记着人家的好,哪能老记着人家那点糊涂事?这下子,连家里有点薄田的人家也坐不住了,纷纷上王府上衙门要求把自家的地献给王爷,然后自己租种。要知道王府的田租才三成,比往年衙门乱七八糟的摊派加起来可少多了!
百姓们高兴了,大户们可心生怨恨啦!短短一个月,原本还租着自家田地的佃户们大都退了地,跑王府那边去干活去了;还留下的,都提出要是不给降低田租也不干了!没人种咱还要那些地来干嘛啊?大户们纷纷关在门里哀叹着,跟王爷斗?想到别想了,没看见陶御使家都跟着王府一起干了吗?人家那可是当朝御使;自家虽然也出了几个读书人,可能跟人比?
就在大户们唉声叹气的时候,救星出现了。王爷府里的执事找上门来,商谈买地的事。开的条件之优厚令人乍舌,所有田地一律按时下最好的良田计算,就连那些荒山也不例外;而且为了大家的生计,还答应按往年的收成给自己一成的粮食,连给三年。不过王府提出的最后个条件比令人费解。对外不能说地已经归了王府,这地名义上还是各家的;只需要各家各户出具个交接文书,都不用去官府修改地契。这样优厚的条件那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至于那个奇怪的要求谁还管啊,那可是皇帝的亲叔叔,谁有那胆讹他?
看着手上一大摞的合同、契约,朱由骢总算是稍微安了下心,这下子粮食的种植可不再是无地可用了。按他最初的设想是不收田租的,可那话刚说出口还没传到他胖爹耳朵里呢,先被两大手下给臭骂了一顿。想想也是,这个时代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农业收入还是要占很大比例的。在虚心的接受了建议后,朱由骢也没忘恶搞一下两个胆敢臭骂自己的手下。这不,卢大才子正趴在房顶上巡逻,年纪稍大的顾锡畴则当起了门卫。理由么,很简单,镇国将军昨晚做噩梦了,怕人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