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工业基地
这次随船而来的主要是港口、造船厂、机械厂、化工厂和一些矿山设备,剩下一些零散的医院、学校、科研设备。虽然短时间内,基隆还是个大工地,看不到摸样,不过1年以后,这里就初具规模了,3年以后,所有工厂、码头、船厂都将竣工,加上住宅区,学校、医院和科研所,基隆就将是台湾最大的城市。
工厂建设需要等时间,人员招募可以先期开展。天津、上海、泉州和广州的“金象大药房”一直都按照刘芾的要求,悄悄的小规模吸收着所在地的流民,把愿意来台湾做工的通过刘家的商船从大陆转移到台湾。在基隆港的临时小码头上,已经建立了不少临时房屋,都是一排一排的木板房,那里是大陆来的流民的临时居住地,通过1个月的卫生防疫、身体恢复和纪律培训,这些流民中有劳动能力的就会被送往各个工地参加建设,没劳动能力的小孩都要送往学校免费上学,老人暂时还没地方安排,只能再木板房里养老了。
这次大卫从欧洲带来的技术人员除了一部分是跟随设备来台的安装人员,干完了活还得回国,剩下的都是大卫按照刘芾的需求从欧洲破产的工厂、失业的市民里聘来的,都是签了劳动合同的,最短也要在台湾干满5年,多的签了10年,反正签约时间越长,付给的工资也就越高。还有10个德国退役军官,7个陆军的,3个海军的,这是刘芾特意嘱咐要的,刘芾打算先训练出一只护厂队,别来个强盗土匪啥的自己都没辙。
从招来的工人中间挑选了200名身体健康,愿意当护卫队员的青年,扔给德**官,再配上2翻译,齐活。护厂队的训练地点不能选在基隆,需要找个僻静点的地方,这样打个靶啥的不会太显眼。最后决定在金矿附近盖个小院,哪里是山区,没什么人,还能做山地训练,挨着金矿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1个月以后,所有设备都应卸载完成,大卫携着妻子,装上“消炎片”登船回国了,本来他想把儿子也带走,不过山德鲁打死不从,再加上还要去美国度假,也就没强迫儿子,继续放在刘芾这里养着,不过为了加强儿子的纯正xìng,大卫留下了一个管家和女仆,一边照顾儿子的生活,一边教授英语和法语,免得以后无法沟通,现在孩子一张嘴就是一口纯正的福建中文。
rì子就在这样一天一天的忙碌中到了1888年,水泥厂开工小半年了,随着工人熟练度的增加,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自给自足是足够了。焦化厂和钢铁厂也有小规模开工,都是实验xìng质的,主要是给工人练手。基隆的港口已经基本完工,西北面是3个200米长的码头都能停泊3万吨的船只,西南是造船厂的码头和船坞,现在还没有完工。
由于基隆工业基地的开建,大批的流民和工人还有外国人云集于此,各种工厂、医院、住宅、别墅、宿舍也拔地而起,当初这个几百户的小港口完全变了摸样,占地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人口增加了上百倍,需求也增加了上百倍。每rì的粮食、禽肉、蔬菜全部由台北、淡水附近的商人和农户提供。有些机灵的商人开始在住宅区附近盖上简易的窝棚,雇人用更便宜的价格从新竹、宜兰或者更远的地方收购禽肉、粮蔬等生活必须品,运到基隆来卖,渐渐的形成了不少自发的集市。集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人建饭馆、建旅社甚至赌场jì院都有暗着开的,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小镇的摸样,隔着一条土路,和基隆港的住宅区毗邻。
经过半年的训练,那200名护厂队也初具摸样了,刘芾再次扩大规模,又招了400名新队员,原来的200人留下50名训练比较好的,剩下的150人和400名新队员混编,老队员当班长,一个班加班长11人,继续跟着德国教官训练。挑出来的50人跟着3个德国海军退役军官在造船厂边上找了一个小院,成立的水上巡查队。
虽然护厂队和水上巡查队都建立了,但是为了避嫌,基隆的治安还是交给了台北知府唐景崧,毕竟刘芾不是官身,很多地方上的事情插手多了容易招闲话。不过这个台北知府唐景崧也是个洋务派,对于开办工厂、矿山深表赞同,在加上刘芾出手大方,各种孝敬规矩数量一次不少,质量很是过硬,所以一般牵扯到基隆港和工厂矿山的事情,唐景崧都不插手,让刘芾自己去处理。
虽然短时期内,基隆港的管理都是自己来干,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为了这个事情,刘芾再次请教了老爹刘铭传。
眼看着儿子滚雪球一般滚起来一个重工业基地,刘铭传很是高兴。当初自己和法国人拼命就是不想国人的江山被外国人占了,现在大清朝外患越来越重。自从两次八国联军入京以来,朝廷内也开始了办洋务振国的尝试,不过效果不大。眼看自己的儿子把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想办却难办的洋务干的风生水起,当爹的哪有不高兴的,现在要说中国洋务办的最好的,当有台湾一席。
听到儿子的顾虑,刘铭传也深以为然,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些工厂矿山都是儿子的心血,也是自己的政绩,如果被人干扰,那不光是浪费了儿子的努力,也打了自己的老脸。
为了巩固现在台湾洋务发展的大好局面,刘铭传给了刘芾一个台湾巡抚衙门洋务协办的职务。这个玩意并不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职,也没有品级和俸禄可拿,完全是巡抚衙门下属的一个办事机构。不过这个机构的权利很大,直接听命于刘铭传本人,督办台湾岛内一切洋务。也就是说,刘芾将代表刘铭传,对台湾岛内所有涉及到洋务的事情都可以询问处理,而且只对巡抚一个人负责,别人管不着,想管也可以,去找刘铭传商量去。不过这个职务也不是白拿的,亲父子也要明算账,刘铭传提出想要建一个枪炮厂,朝廷也批了,但是没银子,需要自筹。刘芾二话不说,立刻答应马上给德国发电报,咨询枪炮厂设备规格,找到合适的,立刻装船运过来,就在基隆火车站旁边建一个枪炮厂,离钢铁厂也近,离铁路也近,原料成品运输都方便。
拿到协办的关防印信,刘芾立马挂牌营业了,地点就是原来准备当基隆火车站的2层小楼,反正铁路还没通车,先拿来用着。协办就是自己,手下还是原来的几个人,刘福、刘大贵、周彦聪,再加上那15个绿营兵,就齐了。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基隆重工业基地的安全治安。刘芾计划在基地内成立5个巡jǐng区,每个jǐng区配备巡jǐng10人,jǐng长一名,负责基地内部的治安和安全;基地外部包括住宅区和自发小镇也成立5个jǐng区,每个jǐng区10个巡jǐng,一个jǐng长;jǐng长就由手下的绿营兵担任,这几个绿营兵自从跟了自己,一直都很勤奋,也没发现有很重的陋习,当jǐng长很适合,巡jǐng就从护厂队里挑。
这几个新任jǐng长很高兴,又磕头又谢恩,从心眼里觉得跟着三少爷干就是享福,虽然有时候的活累一些,不过赏钱也高啊,现在又可以去洋工厂里去当享福,虽然三少爷交代任务也挺重,规矩也很多,但是在他们眼里,每rì穿着洋布衣服,在平整的石板路上抓个小贼,处理的纠纷啥的根本就不是活,简直就是想着法养老。何况还有每月5两银子的工资,一年就是60两,都赶上县太爷了。只要不违反少爷的规定,不抽大烟,不以公肥私,不勾结外人,秉公处理等,这辈子就算拿下了。
工厂建设需要等时间,人员招募可以先期开展。天津、上海、泉州和广州的“金象大药房”一直都按照刘芾的要求,悄悄的小规模吸收着所在地的流民,把愿意来台湾做工的通过刘家的商船从大陆转移到台湾。在基隆港的临时小码头上,已经建立了不少临时房屋,都是一排一排的木板房,那里是大陆来的流民的临时居住地,通过1个月的卫生防疫、身体恢复和纪律培训,这些流民中有劳动能力的就会被送往各个工地参加建设,没劳动能力的小孩都要送往学校免费上学,老人暂时还没地方安排,只能再木板房里养老了。
这次大卫从欧洲带来的技术人员除了一部分是跟随设备来台的安装人员,干完了活还得回国,剩下的都是大卫按照刘芾的需求从欧洲破产的工厂、失业的市民里聘来的,都是签了劳动合同的,最短也要在台湾干满5年,多的签了10年,反正签约时间越长,付给的工资也就越高。还有10个德国退役军官,7个陆军的,3个海军的,这是刘芾特意嘱咐要的,刘芾打算先训练出一只护厂队,别来个强盗土匪啥的自己都没辙。
从招来的工人中间挑选了200名身体健康,愿意当护卫队员的青年,扔给德**官,再配上2翻译,齐活。护厂队的训练地点不能选在基隆,需要找个僻静点的地方,这样打个靶啥的不会太显眼。最后决定在金矿附近盖个小院,哪里是山区,没什么人,还能做山地训练,挨着金矿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1个月以后,所有设备都应卸载完成,大卫携着妻子,装上“消炎片”登船回国了,本来他想把儿子也带走,不过山德鲁打死不从,再加上还要去美国度假,也就没强迫儿子,继续放在刘芾这里养着,不过为了加强儿子的纯正xìng,大卫留下了一个管家和女仆,一边照顾儿子的生活,一边教授英语和法语,免得以后无法沟通,现在孩子一张嘴就是一口纯正的福建中文。
rì子就在这样一天一天的忙碌中到了1888年,水泥厂开工小半年了,随着工人熟练度的增加,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自给自足是足够了。焦化厂和钢铁厂也有小规模开工,都是实验xìng质的,主要是给工人练手。基隆的港口已经基本完工,西北面是3个200米长的码头都能停泊3万吨的船只,西南是造船厂的码头和船坞,现在还没有完工。
由于基隆工业基地的开建,大批的流民和工人还有外国人云集于此,各种工厂、医院、住宅、别墅、宿舍也拔地而起,当初这个几百户的小港口完全变了摸样,占地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人口增加了上百倍,需求也增加了上百倍。每rì的粮食、禽肉、蔬菜全部由台北、淡水附近的商人和农户提供。有些机灵的商人开始在住宅区附近盖上简易的窝棚,雇人用更便宜的价格从新竹、宜兰或者更远的地方收购禽肉、粮蔬等生活必须品,运到基隆来卖,渐渐的形成了不少自发的集市。集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人建饭馆、建旅社甚至赌场jì院都有暗着开的,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小镇的摸样,隔着一条土路,和基隆港的住宅区毗邻。
经过半年的训练,那200名护厂队也初具摸样了,刘芾再次扩大规模,又招了400名新队员,原来的200人留下50名训练比较好的,剩下的150人和400名新队员混编,老队员当班长,一个班加班长11人,继续跟着德国教官训练。挑出来的50人跟着3个德国海军退役军官在造船厂边上找了一个小院,成立的水上巡查队。
虽然护厂队和水上巡查队都建立了,但是为了避嫌,基隆的治安还是交给了台北知府唐景崧,毕竟刘芾不是官身,很多地方上的事情插手多了容易招闲话。不过这个台北知府唐景崧也是个洋务派,对于开办工厂、矿山深表赞同,在加上刘芾出手大方,各种孝敬规矩数量一次不少,质量很是过硬,所以一般牵扯到基隆港和工厂矿山的事情,唐景崧都不插手,让刘芾自己去处理。
虽然短时期内,基隆港的管理都是自己来干,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为了这个事情,刘芾再次请教了老爹刘铭传。
眼看着儿子滚雪球一般滚起来一个重工业基地,刘铭传很是高兴。当初自己和法国人拼命就是不想国人的江山被外国人占了,现在大清朝外患越来越重。自从两次八国联军入京以来,朝廷内也开始了办洋务振国的尝试,不过效果不大。眼看自己的儿子把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想办却难办的洋务干的风生水起,当爹的哪有不高兴的,现在要说中国洋务办的最好的,当有台湾一席。
听到儿子的顾虑,刘铭传也深以为然,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些工厂矿山都是儿子的心血,也是自己的政绩,如果被人干扰,那不光是浪费了儿子的努力,也打了自己的老脸。
为了巩固现在台湾洋务发展的大好局面,刘铭传给了刘芾一个台湾巡抚衙门洋务协办的职务。这个玩意并不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职,也没有品级和俸禄可拿,完全是巡抚衙门下属的一个办事机构。不过这个机构的权利很大,直接听命于刘铭传本人,督办台湾岛内一切洋务。也就是说,刘芾将代表刘铭传,对台湾岛内所有涉及到洋务的事情都可以询问处理,而且只对巡抚一个人负责,别人管不着,想管也可以,去找刘铭传商量去。不过这个职务也不是白拿的,亲父子也要明算账,刘铭传提出想要建一个枪炮厂,朝廷也批了,但是没银子,需要自筹。刘芾二话不说,立刻答应马上给德国发电报,咨询枪炮厂设备规格,找到合适的,立刻装船运过来,就在基隆火车站旁边建一个枪炮厂,离钢铁厂也近,离铁路也近,原料成品运输都方便。
拿到协办的关防印信,刘芾立马挂牌营业了,地点就是原来准备当基隆火车站的2层小楼,反正铁路还没通车,先拿来用着。协办就是自己,手下还是原来的几个人,刘福、刘大贵、周彦聪,再加上那15个绿营兵,就齐了。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基隆重工业基地的安全治安。刘芾计划在基地内成立5个巡jǐng区,每个jǐng区配备巡jǐng10人,jǐng长一名,负责基地内部的治安和安全;基地外部包括住宅区和自发小镇也成立5个jǐng区,每个jǐng区10个巡jǐng,一个jǐng长;jǐng长就由手下的绿营兵担任,这几个绿营兵自从跟了自己,一直都很勤奋,也没发现有很重的陋习,当jǐng长很适合,巡jǐng就从护厂队里挑。
这几个新任jǐng长很高兴,又磕头又谢恩,从心眼里觉得跟着三少爷干就是享福,虽然有时候的活累一些,不过赏钱也高啊,现在又可以去洋工厂里去当享福,虽然三少爷交代任务也挺重,规矩也很多,但是在他们眼里,每rì穿着洋布衣服,在平整的石板路上抓个小贼,处理的纠纷啥的根本就不是活,简直就是想着法养老。何况还有每月5两银子的工资,一年就是60两,都赶上县太爷了。只要不违反少爷的规定,不抽大烟,不以公肥私,不勾结外人,秉公处理等,这辈子就算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