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名不副实
就拿麦克阿瑟这位西部战区总司令来说,历史上他的二战之初就是菲律宾元帅,正是由于他的指挥失误,导致了菲律宾的美军飞机和轰炸机大部分被r军摧毁,结果他和他的驻菲美军被r本人打得丢盔弃甲,结果7万多人投降了r军,他却带着家属跑到了澳大利亚,还美其名曰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一直到1943年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重新恢复了实力,经过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2场主要的海战,击沉了r本联合舰队的多艘主力航空母舰,而r本国力已经无法弥补这些战争损失的情况下,他才带着他的部队开始在太平洋战区反攻r本,最终攻占了r本本土,获得了二战中的极高荣誉。
但是在美**队、装备都全部超过r本,且r本国力衰退,军队得到不必要的补充的情况下,随便找一个不是军事白痴的合格军官指挥,都不会比他做得差到哪里去。不过他也有他的优点或者说优势,那就是他是西点军校的校长,他出身将军世家,他本身又参加过一战,在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军方的关系上都比较深厚,所以他能够更好的协调当时太平洋地区盟国之间的关系,所以说,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战将,而是一个类似于政客的平衡者。
然后我们再说说另一位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他在二战历史上也是美国有名的五星上将之一。不过他在1943年之前基本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当他带着美国的10万大军登上北非去解救让隆美尔揍的找不到北的英军时。德国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损失惨重,无力再支援远在北非的德军,他才凭借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与英军一起开始对德军进行反攻。
而那个让他闻名于世的诺曼底登陆,与其说是由他指挥,不如说是由他或者他背后的美国赞助的一次必胜的行动,他并不是凭借着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当上盟军司令的,而是因为他和他的国家是盟军最大的赞助商,就像后世一些电影拍摄一样,你不让赞助方的制定演员当主角。那赞助方就不给你投钱。你的电影就拍不下去。
那时候的德国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东线的苏联消耗掉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和大半的战争储备,就算是盟军不在欧洲大陆上登陆,光用海军封锁德国、用空军轰炸工业城市、向苏联提供足够的物资支援。光凭苏联一个国家。就能把德国打回原形。所以艾森豪威尔同他的国家一样,不过是个投机得非常准确的投机者。
最后再说下美国的另一位名将,乔治.巴顿。这位美国的装甲集团指挥官与前两位比起来,那真是强太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军人,是依靠着战功升上来的,是具体的战役指挥者。
他从北非登陆开始,一直都在与德军和意大利军队作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那非常具有个性的指挥方式,也证明他不是一只政客,而是一位职业军官。但是他取得的所有胜利,大部分都是面对弱旅,就连北非打败隆美尔的德军也是一样,当时的隆美尔得不到后方的支援,也没有足够的补给,眼看就要打败了英国人,结果美国的几万士兵开着坦克就冲上来了,本来他对抗英军就不属于碾压,靠的真是德军的素质和指挥艺术,在强弩之末的时候碰见一直没上场在旁边看热闹的美**队,只能说是心有余而而力不足了。
但是巴顿作为一名二战的名将还算是勉强合格的,毕竟他真刀真枪的在北非和欧洲同德**队战斗过,虽然当时他面对的德军已经不是真正的德军了,真正的德军都冻死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上了。
如果说真的要凭借二战的名将的话,英法美三国的陆军将领可以称得上合格的几乎没有,只有苏联的陆军将领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二战中与德国精锐陆军一对一较量过,并且最终没失败的。注意啊,这里讲的是没失败,因为他们也没赢,他们最终的胜利主要是靠群殴,靠消耗,不是打败了德**队,而是拖垮了德国的军工体系。
同样道理,在亚太地区的r军也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在1943年之前,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太,这两支军队基本没有遭遇过对手,那个时候能和r德主力正面对抗的,并且还能够获得胜利的,才算是真正的名将。我们看看二战历史上有吗?勉强算有2次,一个就是苏联军队和他们的将领,一个就是当时中国的淞沪会战和远征军,单独在战役层面上计算,他们才是名将和劲旅。
前面费了这么多话来讲美国陆军这时代的名将们,并不是要凑字数,而是想把作者本身的观点说出来,让读者更清楚作者的思路,免得大家看了之后会说:哎呀!!!那么多二战名将、未来的五星上将,你用你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么容易就把他们给打败啦,很不合理。
其实不是,真的不是,这些名将们在当时的陆军将领中恐怕连法国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的经验和指挥才能都比不上,因为美国陆军在当时的其实时期就是个存在军队,不光在世界范围内排不上号,就连在美国国内,也距离海军差很远。就连使用着同时代武器的r本军队都可以把他们赶的像兔子一样,以俘虏俘虏几万人,使用着超出时代水平武器的联邦军队为什么不能碾压他们呢?作者觉得不碾压才不合理。
ok,扯完了闲篇说正题,美军的攻势就这么开始了,他们居然敢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让步兵突前,炮群开火,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只要是略微喜欢军事的男孩子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开火的炮群即将遭到联邦飞机的轰炸,跑都没地方跑。
事实上,战争的进程和普通军事爱好者想的没什么不同,当美军大量飞机开始在斯卡吉特河方面南侧出现的时候,联邦海军和空军的飞机就已经开始升空了,联邦守军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在防线前方25公里之内,不能出现美军飞机和地面部队,发现了就是战斗机迎战和轰炸机投弹。
双方的战斗机越聚越多,最高峰的时候能够有上千架飞机在防线南侧的天空上缠斗,而美军的地面炮群,已经等不了制空权的争夺了,纷纷开始向斯卡吉特河北侧的联邦军队防线上开始射击,而联邦守军的120毫米自行火炮也根据联邦空军的观测数据开始向美军的炮群反击。
当时美国陆军主要装备的支援火炮大概有这么几种:m2型105毫米牵引榴弹炮、m1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m1918式155毫米畜力牵引榴弹炮。它们的射程最高也就在20公里出头,那还需要加大发射药包的装药量,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而联邦陆军装备的120毫米自行榴弹炮由于采用了中型坦克的地盘承载,所以在重量要求上并不是很苛刻,炮管就可以加长到40倍径,射程也可以达到23公里,并且移动非常方便,可以打了就跑。
见到美军炮群开始开火,联邦海军和空军的攻击机就开始出动了,它们几架为一队,在侦察机和战斗机的无线电指引下,向着美军的炮群所在地发起俯冲轰炸。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数量上不占优势,质量上更是完败,虽然美国飞机可以获得一部分地面高射炮的支援,但是由于受到了另外一个困扰,双方的战机还是以10:1左右的比例交换着。(未完待续。。)
一直到1943年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重新恢复了实力,经过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2场主要的海战,击沉了r本联合舰队的多艘主力航空母舰,而r本国力已经无法弥补这些战争损失的情况下,他才带着他的部队开始在太平洋战区反攻r本,最终攻占了r本本土,获得了二战中的极高荣誉。
但是在美**队、装备都全部超过r本,且r本国力衰退,军队得到不必要的补充的情况下,随便找一个不是军事白痴的合格军官指挥,都不会比他做得差到哪里去。不过他也有他的优点或者说优势,那就是他是西点军校的校长,他出身将军世家,他本身又参加过一战,在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军方的关系上都比较深厚,所以他能够更好的协调当时太平洋地区盟国之间的关系,所以说,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战将,而是一个类似于政客的平衡者。
然后我们再说说另一位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他在二战历史上也是美国有名的五星上将之一。不过他在1943年之前基本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当他带着美国的10万大军登上北非去解救让隆美尔揍的找不到北的英军时。德国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损失惨重,无力再支援远在北非的德军,他才凭借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与英军一起开始对德军进行反攻。
而那个让他闻名于世的诺曼底登陆,与其说是由他指挥,不如说是由他或者他背后的美国赞助的一次必胜的行动,他并不是凭借着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当上盟军司令的,而是因为他和他的国家是盟军最大的赞助商,就像后世一些电影拍摄一样,你不让赞助方的制定演员当主角。那赞助方就不给你投钱。你的电影就拍不下去。
那时候的德国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东线的苏联消耗掉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和大半的战争储备,就算是盟军不在欧洲大陆上登陆,光用海军封锁德国、用空军轰炸工业城市、向苏联提供足够的物资支援。光凭苏联一个国家。就能把德国打回原形。所以艾森豪威尔同他的国家一样,不过是个投机得非常准确的投机者。
最后再说下美国的另一位名将,乔治.巴顿。这位美国的装甲集团指挥官与前两位比起来,那真是强太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军人,是依靠着战功升上来的,是具体的战役指挥者。
他从北非登陆开始,一直都在与德军和意大利军队作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那非常具有个性的指挥方式,也证明他不是一只政客,而是一位职业军官。但是他取得的所有胜利,大部分都是面对弱旅,就连北非打败隆美尔的德军也是一样,当时的隆美尔得不到后方的支援,也没有足够的补给,眼看就要打败了英国人,结果美国的几万士兵开着坦克就冲上来了,本来他对抗英军就不属于碾压,靠的真是德军的素质和指挥艺术,在强弩之末的时候碰见一直没上场在旁边看热闹的美**队,只能说是心有余而而力不足了。
但是巴顿作为一名二战的名将还算是勉强合格的,毕竟他真刀真枪的在北非和欧洲同德**队战斗过,虽然当时他面对的德军已经不是真正的德军了,真正的德军都冻死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上了。
如果说真的要凭借二战的名将的话,英法美三国的陆军将领可以称得上合格的几乎没有,只有苏联的陆军将领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二战中与德国精锐陆军一对一较量过,并且最终没失败的。注意啊,这里讲的是没失败,因为他们也没赢,他们最终的胜利主要是靠群殴,靠消耗,不是打败了德**队,而是拖垮了德国的军工体系。
同样道理,在亚太地区的r军也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在1943年之前,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太,这两支军队基本没有遭遇过对手,那个时候能和r德主力正面对抗的,并且还能够获得胜利的,才算是真正的名将。我们看看二战历史上有吗?勉强算有2次,一个就是苏联军队和他们的将领,一个就是当时中国的淞沪会战和远征军,单独在战役层面上计算,他们才是名将和劲旅。
前面费了这么多话来讲美国陆军这时代的名将们,并不是要凑字数,而是想把作者本身的观点说出来,让读者更清楚作者的思路,免得大家看了之后会说:哎呀!!!那么多二战名将、未来的五星上将,你用你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么容易就把他们给打败啦,很不合理。
其实不是,真的不是,这些名将们在当时的陆军将领中恐怕连法国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的经验和指挥才能都比不上,因为美国陆军在当时的其实时期就是个存在军队,不光在世界范围内排不上号,就连在美国国内,也距离海军差很远。就连使用着同时代武器的r本军队都可以把他们赶的像兔子一样,以俘虏俘虏几万人,使用着超出时代水平武器的联邦军队为什么不能碾压他们呢?作者觉得不碾压才不合理。
ok,扯完了闲篇说正题,美军的攻势就这么开始了,他们居然敢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让步兵突前,炮群开火,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只要是略微喜欢军事的男孩子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开火的炮群即将遭到联邦飞机的轰炸,跑都没地方跑。
事实上,战争的进程和普通军事爱好者想的没什么不同,当美军大量飞机开始在斯卡吉特河方面南侧出现的时候,联邦海军和空军的飞机就已经开始升空了,联邦守军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在防线前方25公里之内,不能出现美军飞机和地面部队,发现了就是战斗机迎战和轰炸机投弹。
双方的战斗机越聚越多,最高峰的时候能够有上千架飞机在防线南侧的天空上缠斗,而美军的地面炮群,已经等不了制空权的争夺了,纷纷开始向斯卡吉特河北侧的联邦军队防线上开始射击,而联邦守军的120毫米自行火炮也根据联邦空军的观测数据开始向美军的炮群反击。
当时美国陆军主要装备的支援火炮大概有这么几种:m2型105毫米牵引榴弹炮、m1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m1918式155毫米畜力牵引榴弹炮。它们的射程最高也就在20公里出头,那还需要加大发射药包的装药量,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而联邦陆军装备的120毫米自行榴弹炮由于采用了中型坦克的地盘承载,所以在重量要求上并不是很苛刻,炮管就可以加长到40倍径,射程也可以达到23公里,并且移动非常方便,可以打了就跑。
见到美军炮群开始开火,联邦海军和空军的攻击机就开始出动了,它们几架为一队,在侦察机和战斗机的无线电指引下,向着美军的炮群所在地发起俯冲轰炸。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数量上不占优势,质量上更是完败,虽然美国飞机可以获得一部分地面高射炮的支援,但是由于受到了另外一个困扰,双方的战机还是以10:1左右的比例交换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