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撒达母炮
陆军研究部门决定不能让总统偏爱海军和空军的坏习惯再发展下去了,你不是说性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吗,咱就提高一个给你看,到时候看你批准不批准。
凡事就怕认真,这些研究人员一旦认真而且还较上劲了,动力的成倍的增长。首先他们更换了发射筒,不再用原来那种破钢管了,而是专门弄了一种合金钢的发射管,不仅重量轻而且散热性还还好。然后他们又汇同了弹药专家、反坦克炮专家、空气动力学专家等一起研究新式的弹头设计,最终真的搞出了一种性能比之前高了很多倍的玩意,并由此引发出另一种武器来。
先说这种新弹头,这次的弹头和原来的完全不一样了,它的后部不再是一根只为了装填发射药而加长的弹体了,研究人员们把里面加上了正在研制的一种喷射燃料,它的好处是当弹体被发射药从发射管中推出后,弹体后部的这种喷射燃料就被点燃并沿着弹体后部的喷嘴向后喷射,极大的提高了弹体的飞行速度和直射精度,另外还增加了弹头的破甲能力。
有了新的发射管和新的弹体之后,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射程增大导致原本的简易标尺和机械瞄准装置无法满足远距离瞄准,于是他们一座不二不休,把原本在狙击枪上使用的光学瞄准镜给改装了一下,减小了体积和放大倍数,然后安装在发射管上。这下,这种新的反坦克单兵武器不仅射程远,可以直射200米,还有了初级的光学瞄准设备,射击精度非常高。
当这种武器再一次申报定型量产,并在演示中出现时,刘芾表示非常满意,并为这种武器亲自命名为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英文全称rocket propelled grenade,简称rgp。另外刘芾还特意给它起了一个中文昵称。叫“拉灯弹”,至于啥叫拉灯,研究人员也没问,反正这位总统就好这一口。没事就四处给新装备起名玩。
除了这种拉灯弹之外。陆军研究人员还受到了另一个启发。既然这种反坦克弹头可以利用喷射燃料增加射程,那么普通的炮弹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试想一下,目前联邦的120毫米自行火炮的射程大概有20多公里。如果把炮弹后面也加装这种喷射燃料,可以不以打到3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那样一来,联邦陆军的火炮肯定会成为敌人的噩梦。
当他们把这种构想向刘芾提出来之后,刘芾楞了半天,最后拿起一张纸,在上面画了起来。刘芾画的是什么呢?他不是画后世中的那种火箭增程炮弹,那玩意太尖端,刘芾也不明白到底是啥结构,不过在后世中还有一样炮兵利器,至少在这个时代算是利器中的利器了,那就是多管火箭炮,也叫喀秋莎火箭炮。
提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能知道,这种在二战后期才由苏联人搞出来的多管火炮相较于其他火炮,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的本身重量低,可以用卡车活着其他运载工具拉着满处跑,机动灵活;其次,它不受炮管的口径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投送大量的炸药,对目标区域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特别适合于轰炸敌方的部队集结地、战壕区、雷区等地;最后,它的价格低廉,生产难度比其它火炮要低很多。
但是喀秋莎火箭炮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结构很脆弱,基本就是几排钢架子和发射轨道;另外它的射程和准确度都比不上传统的火炮,而且再次装弹的时间比较长,属于打完了就跑的类型。
当刘芾把自己依靠记忆而画出来的草图交给陆军武器研究人员,并大概讲解了这种武器的原理和使用情况后,这些专业搞陆军武器开发的研究人员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这位总统说的东西是什么意思,而且他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马上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半仙总统又发威了。
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玩意,德国、苏联在2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南海联邦有了刘芾这个半仙,对于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燃料的研究时间肯定比其它国家更早,投入也更大。
不过限于导航和无线电技术并不是可以靠刘芾一个模糊的推测就可以大幅度突破的,所以刘芾一直盼望的导弹项目进展得并不是很顺利,目前联邦空军研究部门研发出来的导弹更像是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其射程只有50都公里,且精度惨不忍睹,唯一让刘芾宽慰的是,这种导弹至少不会搞错方向,基本是让往东飞绝不向西。
导弹搞不出来,还搞不出来火箭弹吗?这玩意相比起导弹来,那就太简单了,既不用有非常稳定的飞行姿态,又不用什么精密的导航设备,还不用大推力燃烧时间非常长的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用火箭发动机把一个大炮弹打到一定高度,然后让它沿着抛物线落到一个大概的位置,至于飞行姿态和飞行稳定性,全靠弹体的形状和那几片安装在弹体上的小翼片来调整,只要多试验几次,就可以搞定。
于是联邦陆军的武器研发人员拿着刘芾的手谕找到了联邦空军导弹研究部门,两个部门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专门负责设计这种新型的火炮。有了正确的思路,甚至连原型图都有了,设计和试验的过程必须很顺利,很快这种新式的武器就被设计和制造了出来,它也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安装在重型卡车和轻型坦克上面的发射架,是用合金钢材制作的一种类似于铁轨的工字钢轨,另一个就是火箭弹的本身。
发射架分成了两种型号,一种是安装在重型越野卡车地盘上的24轨发射机,另一种就是安装在山猫轻型坦克地盘上的18轨发射架,它们都具有左右80度和上下50度的可调射界,并且可以用电线把多辆发射车串联起来,进行大规模集体发射。
火箭弹的本身目前只有一种型号,就是120毫米口径的火箭弹,它的弹体长1400毫米,重39公斤,最大射程11公里,弹头装药量7公斤,尾部有4片固定尾翼。
在试射了多次之后,这种多管火箭炮获得了陆军的认可,并开始定型大批量生产,对于它的命名工作,大家一致推举联邦总统来担任这项重要的工作。刘芾不负众望,再一次搞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也琢磨不透的名字:撒达母炮!
不过联邦陆军终归是联邦的第三档兵种,在他们没有踏上北美大陆前,“拉灯弹”和“撒达母炮”在陆军中都只是进行了少量的试验型装备,而且装备了这两种武器的部队还被派到了澳洲,并没有出现在美国的西部战场上。
但是随着美国人炸毁了巴拿马运河,逼迫着联邦军队不得不与其进行地面战,联邦陆军才想起自己手中还是这么两种新鲜玩意没拿出来用过呢,既然现在要以地面战为主了,那还不赶紧换新家伙试试成色。
到了1941年6月,南海联邦陆军在北美大陆上已经占据了3个大城市,并站稳了脚跟。温哥华和西雅图地区为北方集团军,它们有2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兵力。另外还有联邦空军的4个航空联队共计400架作战飞机,再加上停泊在港区的联邦海军2艘重型航空母舰上的作战飞机。(未完待续。。)
凡事就怕认真,这些研究人员一旦认真而且还较上劲了,动力的成倍的增长。首先他们更换了发射筒,不再用原来那种破钢管了,而是专门弄了一种合金钢的发射管,不仅重量轻而且散热性还还好。然后他们又汇同了弹药专家、反坦克炮专家、空气动力学专家等一起研究新式的弹头设计,最终真的搞出了一种性能比之前高了很多倍的玩意,并由此引发出另一种武器来。
先说这种新弹头,这次的弹头和原来的完全不一样了,它的后部不再是一根只为了装填发射药而加长的弹体了,研究人员们把里面加上了正在研制的一种喷射燃料,它的好处是当弹体被发射药从发射管中推出后,弹体后部的这种喷射燃料就被点燃并沿着弹体后部的喷嘴向后喷射,极大的提高了弹体的飞行速度和直射精度,另外还增加了弹头的破甲能力。
有了新的发射管和新的弹体之后,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射程增大导致原本的简易标尺和机械瞄准装置无法满足远距离瞄准,于是他们一座不二不休,把原本在狙击枪上使用的光学瞄准镜给改装了一下,减小了体积和放大倍数,然后安装在发射管上。这下,这种新的反坦克单兵武器不仅射程远,可以直射200米,还有了初级的光学瞄准设备,射击精度非常高。
当这种武器再一次申报定型量产,并在演示中出现时,刘芾表示非常满意,并为这种武器亲自命名为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英文全称rocket propelled grenade,简称rgp。另外刘芾还特意给它起了一个中文昵称。叫“拉灯弹”,至于啥叫拉灯,研究人员也没问,反正这位总统就好这一口。没事就四处给新装备起名玩。
除了这种拉灯弹之外。陆军研究人员还受到了另一个启发。既然这种反坦克弹头可以利用喷射燃料增加射程,那么普通的炮弹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试想一下,目前联邦的120毫米自行火炮的射程大概有20多公里。如果把炮弹后面也加装这种喷射燃料,可以不以打到3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那样一来,联邦陆军的火炮肯定会成为敌人的噩梦。
当他们把这种构想向刘芾提出来之后,刘芾楞了半天,最后拿起一张纸,在上面画了起来。刘芾画的是什么呢?他不是画后世中的那种火箭增程炮弹,那玩意太尖端,刘芾也不明白到底是啥结构,不过在后世中还有一样炮兵利器,至少在这个时代算是利器中的利器了,那就是多管火箭炮,也叫喀秋莎火箭炮。
提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能知道,这种在二战后期才由苏联人搞出来的多管火炮相较于其他火炮,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的本身重量低,可以用卡车活着其他运载工具拉着满处跑,机动灵活;其次,它不受炮管的口径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投送大量的炸药,对目标区域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特别适合于轰炸敌方的部队集结地、战壕区、雷区等地;最后,它的价格低廉,生产难度比其它火炮要低很多。
但是喀秋莎火箭炮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结构很脆弱,基本就是几排钢架子和发射轨道;另外它的射程和准确度都比不上传统的火炮,而且再次装弹的时间比较长,属于打完了就跑的类型。
当刘芾把自己依靠记忆而画出来的草图交给陆军武器研究人员,并大概讲解了这种武器的原理和使用情况后,这些专业搞陆军武器开发的研究人员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这位总统说的东西是什么意思,而且他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马上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半仙总统又发威了。
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玩意,德国、苏联在2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南海联邦有了刘芾这个半仙,对于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燃料的研究时间肯定比其它国家更早,投入也更大。
不过限于导航和无线电技术并不是可以靠刘芾一个模糊的推测就可以大幅度突破的,所以刘芾一直盼望的导弹项目进展得并不是很顺利,目前联邦空军研究部门研发出来的导弹更像是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其射程只有50都公里,且精度惨不忍睹,唯一让刘芾宽慰的是,这种导弹至少不会搞错方向,基本是让往东飞绝不向西。
导弹搞不出来,还搞不出来火箭弹吗?这玩意相比起导弹来,那就太简单了,既不用有非常稳定的飞行姿态,又不用什么精密的导航设备,还不用大推力燃烧时间非常长的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用火箭发动机把一个大炮弹打到一定高度,然后让它沿着抛物线落到一个大概的位置,至于飞行姿态和飞行稳定性,全靠弹体的形状和那几片安装在弹体上的小翼片来调整,只要多试验几次,就可以搞定。
于是联邦陆军的武器研发人员拿着刘芾的手谕找到了联邦空军导弹研究部门,两个部门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专门负责设计这种新型的火炮。有了正确的思路,甚至连原型图都有了,设计和试验的过程必须很顺利,很快这种新式的武器就被设计和制造了出来,它也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安装在重型卡车和轻型坦克上面的发射架,是用合金钢材制作的一种类似于铁轨的工字钢轨,另一个就是火箭弹的本身。
发射架分成了两种型号,一种是安装在重型越野卡车地盘上的24轨发射机,另一种就是安装在山猫轻型坦克地盘上的18轨发射架,它们都具有左右80度和上下50度的可调射界,并且可以用电线把多辆发射车串联起来,进行大规模集体发射。
火箭弹的本身目前只有一种型号,就是120毫米口径的火箭弹,它的弹体长1400毫米,重39公斤,最大射程11公里,弹头装药量7公斤,尾部有4片固定尾翼。
在试射了多次之后,这种多管火箭炮获得了陆军的认可,并开始定型大批量生产,对于它的命名工作,大家一致推举联邦总统来担任这项重要的工作。刘芾不负众望,再一次搞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也琢磨不透的名字:撒达母炮!
不过联邦陆军终归是联邦的第三档兵种,在他们没有踏上北美大陆前,“拉灯弹”和“撒达母炮”在陆军中都只是进行了少量的试验型装备,而且装备了这两种武器的部队还被派到了澳洲,并没有出现在美国的西部战场上。
但是随着美国人炸毁了巴拿马运河,逼迫着联邦军队不得不与其进行地面战,联邦陆军才想起自己手中还是这么两种新鲜玩意没拿出来用过呢,既然现在要以地面战为主了,那还不赶紧换新家伙试试成色。
到了1941年6月,南海联邦陆军在北美大陆上已经占据了3个大城市,并站稳了脚跟。温哥华和西雅图地区为北方集团军,它们有2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兵力。另外还有联邦空军的4个航空联队共计400架作战飞机,再加上停泊在港区的联邦海军2艘重型航空母舰上的作战飞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