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淮扬风云(六)
扬州,淮南节度使府,白虎节堂。
杨行密朝李曜深深一礼,肃然道:“偷锅贼十万大军南下,意yù一举征服淮南,我淮南虽兵微将寡,亦不愿束手待毙。久闻李使君智计无双,还请使君念在如今河东、淮南已是同气连枝的份上,对我淮南施以援手,行密此生,感激不尽。”
李曜也是一脸肃然,拱手还礼,道:“大王言重了。正如大王所言,河东、淮南如今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某今既在扬州,自要为大王献策献力。”
杨行密面sè一喜,忙问:“敢问使君,此战我淮南可有胜算?”
李曜颌首道:“大王勿忧,朱温此来看似气势惊人,实则外强中干,一击即破。”
杨行密讶然问道:“朱温新定中原,锐气正盛,使君何敢如此断定?”
李曜平静地道:“大王,若论根基、实力,汴梁与扬州,自是汴梁占优。然则若只言此战,某以为朱温有三败,而大王有三胜,三胜三败之下,朱温必败,大王必胜。”
杨行密又惊又喜,连忙道:“还请使君教我!”
李曜伸出一根手指,道:“朱温虽是新胜之军,然大胜之后必然骄纵,兵书有云,骄兵必败!又有,大战方过,立即南征,此疲兵也,兵书又云:疲兵不可用。反观大王,前败孙儒尚不远,后击朱温于近年,至于征战西、南,胜则何其多也?如此而言,淮扬军心,莫非便不盛?而军心虽盛,却知朱温势大,便不至于升起骄意,某观淮扬诸军,此刻心中战意昂扬,正yù与朱温一决雌雄,此军心可用!又有,淮南用兵,非如朱温不断征战,而是战一时、歇一时,以战养心气,以歇养力气,如今开战,正当时!请问大王,朱温以骄兵、疲兵,来战淮扬盛兵、锐兵,谁胜谁负?此大王一胜,朱温一败。”
杨行密目光发亮,击节赞道:“李使君果然天纵英才,若非使君,某尚不悟!使君,还有二胜二败,且请快快道来!”
李曜微微一笑,环视众人,道:“朱温大战刚罢,又兴大兵,其军用必然不甚充足。即便以中原之富庶,其军粮或可维持,然则在中原北地作战,与在淮南南国作战,其军备是截然不同的。在北地作战,以骑兵马匹、装备与攻城器械为军需之关键,而在南国作战,则以舟船战舰为关键。南舟北马,朱温刚刚结束兖、郓大战,军中马匹与攻城器械之损失都来不及补齐,又哪来足够的舟船战舰用以一举击败淮扬?某闻淮南水军天下无双,此番岂不正是用武之地?田忌赛马之典故想必大王定当知晓,兵法也言:扬长避短。朱温南来若是迟个三年五载,备齐水军,或许胜负难料,然则此番前来,却是扬短避长,大王却正是扬长避短。以其咽喉,来迎矛尖,此大王再胜,朱温再败。”
杨行密哈哈大笑:“诚哉斯言!壮哉斯言!朱温虽来大军十万,然则天佑淮南,有李使君这等天纵英才为我谋划,我淮南何愁没有应对之法?使君请讲那最后一胜一败!”
杨行密麾下谋臣武将各自对视一眼,望向李曜的目光已然早已不同。如果说当rì李曜即席吟诗一首以激杨行密,还只是让他们觉得李曜之文名果然不虚,后来他沉寂数月,也就让他们少了当rì那种尊重,那么今rì这一番话,却是让他们深深地惊羡乃至jǐng惕了。
李克用麾下有此等人物,又是年轻如斯,今后纵然淮南势雄,只怕也……难与之争啊。
李曜最善揣摩人心,看见他们的目光,早已知晓他们心中的想法,只是这原本就是他故意做出的模样,当然不会在意。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杨行密会不会如历史上强留李承嗣一般将自己扣留在扬州,不过他却并不担心,因为即便真是如此,他也自有脱身之法。
当下他便继续言道:“最后这一胜一败嘛,在于战略与战术。”
战略、战术,这两个词在后世很常见,但杨行密却是第一次听到,不禁问道:“何谓战略、战术?”
李曜道:“所谓战略,指的是全局谋划,譬如以淮南而言,大王yù要建立不世之勋,是先南、先西还是先北,是行仁术还是霸道等等,皆可称之为战略;所谓战术,譬如作战之时,以何等方式用兵,以何计谋取胜,此可谓之战术。”
杨行密恍然点头:“原是如此,那使君所言最后一胜一败事关战略与战术,究竟是何情形?”
李曜道:“首先从战略上来说,朱温新得兖、郓二镇,此二镇之大,足当半个汴军辖境不止,最佳战略莫过于花上三年五载,苦心经营,全力消化,之后必然实力大增,那时汴军如要南下,也早已做好了准备,最是万全。反观淮南,近年少有伤筋动骨的大战,纵战,数月而已,于军于民,都不至于挫伤过大,效果却是甚好,短短二三年,大王辖境便大了二三倍。而此时与莽撞而来的朱温一战,只要战胜,淮南五年之内绝无北境之患。至于战术……朱温此番前来,若真要一战而定淮南,他当自领大军,倾力一战,如此即便士卒疲惫,有他亲自压阵,军心将心至少会暂时凝聚。可惜朱温两次败与淮南之后,对淮南毕竟多了一丝畏惧,竟然使庞师古、葛从周分兵南下,自己老远的在后方压阵……这哪是压阵,分明是心存疑虑,自知若亲自出马却万一失利,军心必然大溃,难以收拾,以他那等狡诈多疑之xìng,自然也就不肯背水一战了。反观淮南,我军虽然兵力有限切分布太广,然而新有朱副使万余北兵,又有我河东三千jīng骑,虽然兵力并不占优,但以逸待劳、以有心算无备,破敌已然足矣。尤其是朱副使前番失利,其与麾下将士早有报仇雪恨之心,我河东jīng骑,也yù杀败朱温,好早rì北归太原故里,一旦出兵,必然气势如虹,势不可挡。这般战略、战术之比较,朱温三败,而大王三胜也。”
杨行密下意识看了朱瑾和李承嗣、史俨一眼,又看了看李曜,目中有一种难言的神sè,最后却是哈哈大笑:“不错,不错,李使君说得极是!不瞒使君,行密今rì收到两份邸报。一是汴军东路庞师古的七万大军已进驻泗阳;而另一封则是西路葛从周已渡过淮水。却见野无所掠,某淮南麾下朱延寿、柴再用等又闭城不出。葛从周不敢再往东深入重地,然而退又无功,更恐朱延寿从后掩杀,万般无奈,只好屯军安丰,静观东路态势。”
他见李曜并未说话,心中暗道:“李存曜虽是了得,但他没看过我淮南形势图,终究判断得不会太过jīng准,他刚才所说的这些,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讲,都只是战略,我却要看看他的战术能力到底如何,若是果然神妙,说不得我就顾不得李克用势大,非要留他在我淮南了。”
他心中有这般念想,当下便说道:“如今庞师古大军尚未渡淮,而朱友恭已占我黄州,葛从周侵入寿州。我意,先将大军西救,破葛、朱两部,再回师力拒庞师古,不知使君以为如何?”
李曜果断摇头,道:“大王三思,此战我淮南若是先击葛从周,只恐庞师古乘虚渡淮,那时节扬州空虚,危之甚矣!某意,不若全力出击,先破庞师古。若师古败,则从周失了犄角,必走无疑!此时我淮南大军再从后掩杀,如何不获大功!”
杨行密听了,又是一番惊喜,笑与戴友规道:“友规可闻?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得破汴贼,李使君今rì之言,功值一镇!”
这戴友规乃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为杨行密幕僚,甚是多智,极受杨行密重视,特别是在杨行密的首席谋士袁袭病卒之后,已然算得上是杨行密的第一谋主。景福元年时,孙儒以十倍兵力攻宣州,正是他建策先将所部及从孙军来降的淮南丁壮护送回乡,令复长业,使孙儒部众闻之皆有思归之心,行密从之,遂大破儒兵。
戴友规似有深意地看了李曜一眼,笑道:“功值一镇,奈何难酬。”
他这话的意思是:功劳虽然值得赏一个藩镇,可惜却给不到他手里。言下之意是可惜李曜不肯接受。
杨行密见戴友规果然深知自己的意思,将自己的言下之意更清晰地表述,不禁朝李曜望去,看他如何作答。哪知李曜忽然笨了,只是微微一笑:“大王言重了。”
杨行密不禁大失所望,但眼下却不是逼迫李曜的时机,便转移话题,将《淮南城防图》示于众人。
李曜一看到那副图,立刻心道:“糟糕,杨行密把这副图都拿出来给我看了,只怕已经心生他念,真要将我留在淮南了。”忽然看见图中所示有些怪异,忍不住问道:“如今庞师古尚在泗阳,为何先前……说在清口?”他本想说“为何先前杨姑娘说他出兵清河口。”后来一想这般时候还是不要提这位姑娘的好,才临时改口,把“杨姑娘”三字给省了过去。
杨行密下意识瞥了一眼偏殿处的屏风,含糊道:“这个……听说的。”
他虽然如此说,但李曜马上明白过来,那屏风后一定有人,那人一定是杨潞,这个消息必然是杨潞通过盈香妙坊在汴州打探到的。虽然杨行密知道自己与杨潞一路南来,肯定已经知晓盈香妙坊的真实作用,但这白虎节堂之中必然还有些将领不知此事,因此他才含糊过去。
李曜自然也跟着装傻,点点头不再多问。
杨行密连忙转移话题,道:“我闻李使君所言,大有所悟,如今看来,清口地势低洼,某意,破庞师古,就在清口,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李曜这次不打算插话,不然未免喧宾夺主。果然,其余人见他不说话,也就有了发言的意思。首先说话的,是朱瑾。
他道:“庞师古如今尚且驻屯泗阳,此处却是高地,且距清口尚有一段距离,我等如何才能将他引到清口?”
杨行密闻言,不禁犯愁,喃喃道:“庞师古军屯泗阳乃是待命!即是待命,当选距淮最近之处,这般才更利于把握战机,迅速渡淮,清口当为首先。然而他却舍近求远,屯军泗阳,定然也是知晓清口乃为绝地,不可屯军。既是如此,yù令庞军移屯清口,无异于与虎谋皮,难道天不使某成此大事?”
戴友规下意识看了李曜一眼,只见李曜面带微笑,也看着自己,心中顿时一惊,暗道:“糟糕,莫非此人已然有了谋算,却觉得今rì说得已然足够,竟特意留了机会让我来说,如此既可使大王强留他在淮南之心稍减,又可使我卖他一份人情?”他心中暗暗jǐng惕,转念又想:“此人心机之深,谋算之jīng,简直妙到巅毫,最惊人的是,他才冠弱年华!如此这般,倘使再过数年,天下何事能逃他之法眼?此人若不能留在淮南,一旦北归太原,今后必将一飞冲天,正如当初他离开代州时那句诗所言‘而今脱囚笼,冲天正可期’!只是……他若当真被留在淮南,以他之智,我却何去何从?”
戴友规心念电转,口中却不含糊,当即回话道:“非也!大王无须刻意将庞师古诱至清口。大王请看此图,汴贼虽知清口不能屯军,然而他想自泗阳渡淮,却必经清口无疑。我只须在庞军抢渡之时,将大军列在对岸相迎,倒也无须力战,以恐将他逼退。只须以阻他不能渡河为限,与他相持到天晚,令庞师古yù罢不能。这般进退两难之际,唯有就地屯军!如此一来,方才李使君所言,我军善水,计可成矣!”
杨行密闻言起身,大喜道:“某可高枕无忧了!但有探知庞师古大军开拔,即来告我!”说完,即令散会,转身yù退。
戴友规正yù告退,忽见李曜仍端坐席上不动,且微微蹙眉,忽然想起一事,忙又谏止:“大王不可守株待兔!若庞师古突然以奇兵潜渡淮水,而我不能及时察之,则大势去矣!为今之计,我须主动出击,方可占尽天机!仆有一策,可令庞师古明rì即来渡淮。”
杨行密听了,果然一惊,连忙转身正襟危坐,道:“友规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戴友规便道:“大王,汴军yù令我扬州大军西救,庞师古则可乘虚渡淮。我军何不将计就计?一旦庞师古以为计成,必能如我所愿,进军清口!”
杨行密闻言大善,拍案而起,道:“妙!便从军师所言,众将听令!”两边武将遂齐刷刷跪倒阶前,静候命令。杨行密拿眼扫去,却见李曜端坐不动,而李承嗣与史俨见他不动,虽然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没有起身。
杨行密面sè一沉,故意闭上眼睛,面无表情地下令:“李司徒只是我淮南客将,本不该行令于你,然则今rì淮南,将骑最擅者,除李使君外,非李司徒莫属,某今托大,着你率五千骑军,诈称二万,即刻出发,向寿州西进。建我旗帜,多张旗鼓,扬尘蔽天,不可令贼军的斥候看出破绽,当晚扎营,于次rì潜返,务必于后rì一早赶到清口对岸,参与决战……将军可愿听令?”他前面称呼李承嗣司徒,后面却改称将军,其间意思甚是明显。
李承嗣看了李曜一眼,见他面sè平静微微点头,便抱拳领命,上前接过令箭退下。这一幕看在杨行密眼中,又是别有一番思虑不提。
略一沉吟,杨行密复取一支令箭在手,道:“史俨将军,李将军出发后,必被庞师古刺探到行踪,他会准备一晚,于明rì一早出动,辰时前后可到达清口,今令你率五千步军并弓弩营,建主将旗帜,即刻出发,于今rì晚间抵达南岸,休整一夜,明早迎敌,阻敌渡河!某另有令于张训,会将涟水的三千水军于明rì午时前后赶来助你,务必固守南岸一rì,天黑之后,你再分兵潜行至清口上游十五里处,掘土壅河。待后rì天明,立刻破堤,水淹清口!”李承嗣既然可以领命,史俨地位尚不及他,自然也上前领命退回。
不得不说,杨行密虽然自称“托大”,行令于李承嗣、史俨,但他也不是真正托大,反而却将自己麾下偏将如魏约、王茂章、米志诚等,全部安置于李承嗣、史俨麾下。虽然一是防备,二来也是做给李曜等人看:看看我老杨,对你们还是很厚道的!
可惜李曜不知何时已然闭目,倒似在养神一般。杨行密哭笑不得,心道你才多大年纪,怎么就学会这招了。
他也没奈何,俯视阶下,仍待领命的大将,便只有台蒙、朱瑾二人!杨行密俯视良久,思讨一个是随己多年,作战勇猛的义弟,一为新投的骁将,取舍却是两难,只得斜睨一下戴友规。
戴友规见状,哪里不知行密心意,当下说道:“淮南之事,全凭大王作主!”
杨行密会心一笑,不再犹豫,下令道:“朱瑾!”
朱瑾立即高声回道:“朱瑾听令!”声音铿锵有力,足见他对此战已是急不可耐!
“令你为清口之战主将,率本部jīng兵一万,明夜戌时出发,偃旗息鼓,衔枚裹蹄。于后rì天明前到达南岸,于壅水坝上过淮,待决堤放水后,建汴军旗帜,直冲清口,务必全力出手,不留余力!泗州李简为你之副将,届时也将领兵前去助你;某自率余军在你之后,会合濠、楚等各处守兵,观你之成败,全师决战清口!”
朱瑾得令大喜,却又恐杨行密麾下大将、据说是杨行密早年的老兄弟、义弟台蒙不服,犹豫一下,道:“大王隆恩眷顾,瑾不胜惶恐,只是败军之将不言勇,恐是难以胜任主将。顶云兄(台蒙,字顶云。)乃江淮砥柱,某意更胜主将之职!”
台蒙见杨行密虽然有令在先,可朱瑾主动谦让在后,觉得面子也有了,还是不要恃宠而骄,以免为义兄不喜,便道:“朱公何出此言?将军沙场骁将,又有国仇家恨,正为此次大战主将之不二人选。且,蒙自从军,一切听命大王……还请将军勿要见怀!”
杨行密听了这话,果然喜道:“三弟能以大局为重,我心甚慰,明rì便随我后军一道。朱瑾,如此可愿接此令?”
朱瑾本想报仇,听得此言,忙顿首泣谢道:“不取庞首而回,则提瑾首来见!”
杨行密哈哈大笑,不知为何,却下意识又看了一眼李曜。哪知李曜面sè平静,不怒不喜,混似未曾听见一般,杨行密见了,不禁心中嘀咕。
散会之后,杨行密走进偏殿,绕过屏风便道:“潞儿,我意已决!”
屏风后面,果然端坐这一袭江南女子打扮的杨潞。如今已是冬天,她穿着一身紫sè貂裘,面前放着暖炉,炉中炭火映得她白玉凝脂一般的面上带着一层红晕,仿佛害羞一般。
但她的表情却很平静,不疾不徐地问道:“耶耶如何决断?”
杨行密深吸一口气,目光一凝,缓缓道:“留下李存曜!”
杨潞黛眉一跳,似有掩不住的喜sè一闪,却马上又沉静下来,问道:“如何留法?”
杨行密微微抬起下巴,道:“李存曜虽然才高,但他毕竟年轻,似这等少年得志之人,必有雄心大志,某以淮南节度副使之位待他,何愁他不就犯?”
杨潞微微一叹,道:“耶耶果然这般想?”
杨行密皱眉道:“怎的?有何不妥?他虽是李克用养子,然则李克用养子何其多,就算他是最亲近的几人之一,可潞儿你别忘了,李克用尚有亲子,虽然李落落据说前些rì子被罗弘信斩首祭旗,可往下也还有李廷鸾、李存勖等诸子,李晋阳的大位轮不到他们这些养子。李存曜既是这般能揣摩他人心思,李克用的心思难道他便猜不出来了?”
杨潞叹道:“猜出来又如何?耶耶以为,您给他的,比李克用给的多么?”
杨行密大惑不解:“某给他淮南节度副使,如何不比李克用给的多?”
杨潞摇摇头,道:“耶耶你想,在河东,李存曜虽只是养子,但毕竟是‘子’,以他之能,一旦他有所异心,耶耶就敢断定,今后李克用那些亲子一定坐得稳河东的表里河山?若是如此,他便是河东之主,旁人纵要嚼舌,也无甚可说,人家那是兄弟之争,家事而已,轮不到外人插嘴。而若是在淮南呢?节度副使,听来地位甚高,却只是千年老二。恕女儿放肆,即便将来耶耶千秋百岁之后,兄长承袭大位,李存曜纵然仍有异心,环境却也不如河东,因为在我淮南,他不是‘子’,如若……那是篡位。以他在士林之中的名声而言,要做这等事,无异自绝于天下。耶耶,以李存曜之智,难道他会看不到这一层么?”
杨行密闻言呆住,良久之后,长叹一口气:“如此说来,无论如何,都留不住此人了?”
杨潞朝自家耶耶望去,只见他满脸失望,目光竟然有些发散,才知道在他心中,李曜竟然已经有了如此高的地位,不禁心中不忍。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心里也不禁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暗道:“老天何其不公,此人竟生得这般完美无缺?貌似潘安、才比子建、智胜张良、勇如冠军(冠军一词,古时几乎专指霍去病),唯一的不好就是……他为何没能生在淮南!”
杨行密面sè沮丧,仰天一叹:“天不使我成就大业!若有李存曜为我臂助,区区汴贼,我杨行密何惧之有!”说罢猛然一拳打在屏风上,那紫檀木屏风本是极稳之物,竟被他一拳击翻,吓得周围侍女连忙围了过来。
杨潞见自家耶耶情绪有些失控,沉下脸sè对那些侍女们斥道:“退下,此处无事!”
众侍女见大王右拳有些红肿,面沉如水却不言语,心知必有大事,且大王定然心含怨怒,都不yù沾染,连忙各自散去。
杨潞见她们走开,迟疑一下,面现犹豫挣扎之sè,见杨行密颓然坐下,郁郁不喜,终于开口道:“其实耶耶若必留李存曜,也不是全然无计可施……”
杨行密猛然转头,正要问她有何妙计,脑子里却忽然闪过一个很没来由的念头:“这炉火没人打理,怎么反而烧得这般旺了,竟把潞儿烘得面似凝血?”
杨行密朝李曜深深一礼,肃然道:“偷锅贼十万大军南下,意yù一举征服淮南,我淮南虽兵微将寡,亦不愿束手待毙。久闻李使君智计无双,还请使君念在如今河东、淮南已是同气连枝的份上,对我淮南施以援手,行密此生,感激不尽。”
李曜也是一脸肃然,拱手还礼,道:“大王言重了。正如大王所言,河东、淮南如今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某今既在扬州,自要为大王献策献力。”
杨行密面sè一喜,忙问:“敢问使君,此战我淮南可有胜算?”
李曜颌首道:“大王勿忧,朱温此来看似气势惊人,实则外强中干,一击即破。”
杨行密讶然问道:“朱温新定中原,锐气正盛,使君何敢如此断定?”
李曜平静地道:“大王,若论根基、实力,汴梁与扬州,自是汴梁占优。然则若只言此战,某以为朱温有三败,而大王有三胜,三胜三败之下,朱温必败,大王必胜。”
杨行密又惊又喜,连忙道:“还请使君教我!”
李曜伸出一根手指,道:“朱温虽是新胜之军,然大胜之后必然骄纵,兵书有云,骄兵必败!又有,大战方过,立即南征,此疲兵也,兵书又云:疲兵不可用。反观大王,前败孙儒尚不远,后击朱温于近年,至于征战西、南,胜则何其多也?如此而言,淮扬军心,莫非便不盛?而军心虽盛,却知朱温势大,便不至于升起骄意,某观淮扬诸军,此刻心中战意昂扬,正yù与朱温一决雌雄,此军心可用!又有,淮南用兵,非如朱温不断征战,而是战一时、歇一时,以战养心气,以歇养力气,如今开战,正当时!请问大王,朱温以骄兵、疲兵,来战淮扬盛兵、锐兵,谁胜谁负?此大王一胜,朱温一败。”
杨行密目光发亮,击节赞道:“李使君果然天纵英才,若非使君,某尚不悟!使君,还有二胜二败,且请快快道来!”
李曜微微一笑,环视众人,道:“朱温大战刚罢,又兴大兵,其军用必然不甚充足。即便以中原之富庶,其军粮或可维持,然则在中原北地作战,与在淮南南国作战,其军备是截然不同的。在北地作战,以骑兵马匹、装备与攻城器械为军需之关键,而在南国作战,则以舟船战舰为关键。南舟北马,朱温刚刚结束兖、郓大战,军中马匹与攻城器械之损失都来不及补齐,又哪来足够的舟船战舰用以一举击败淮扬?某闻淮南水军天下无双,此番岂不正是用武之地?田忌赛马之典故想必大王定当知晓,兵法也言:扬长避短。朱温南来若是迟个三年五载,备齐水军,或许胜负难料,然则此番前来,却是扬短避长,大王却正是扬长避短。以其咽喉,来迎矛尖,此大王再胜,朱温再败。”
杨行密哈哈大笑:“诚哉斯言!壮哉斯言!朱温虽来大军十万,然则天佑淮南,有李使君这等天纵英才为我谋划,我淮南何愁没有应对之法?使君请讲那最后一胜一败!”
杨行密麾下谋臣武将各自对视一眼,望向李曜的目光已然早已不同。如果说当rì李曜即席吟诗一首以激杨行密,还只是让他们觉得李曜之文名果然不虚,后来他沉寂数月,也就让他们少了当rì那种尊重,那么今rì这一番话,却是让他们深深地惊羡乃至jǐng惕了。
李克用麾下有此等人物,又是年轻如斯,今后纵然淮南势雄,只怕也……难与之争啊。
李曜最善揣摩人心,看见他们的目光,早已知晓他们心中的想法,只是这原本就是他故意做出的模样,当然不会在意。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杨行密会不会如历史上强留李承嗣一般将自己扣留在扬州,不过他却并不担心,因为即便真是如此,他也自有脱身之法。
当下他便继续言道:“最后这一胜一败嘛,在于战略与战术。”
战略、战术,这两个词在后世很常见,但杨行密却是第一次听到,不禁问道:“何谓战略、战术?”
李曜道:“所谓战略,指的是全局谋划,譬如以淮南而言,大王yù要建立不世之勋,是先南、先西还是先北,是行仁术还是霸道等等,皆可称之为战略;所谓战术,譬如作战之时,以何等方式用兵,以何计谋取胜,此可谓之战术。”
杨行密恍然点头:“原是如此,那使君所言最后一胜一败事关战略与战术,究竟是何情形?”
李曜道:“首先从战略上来说,朱温新得兖、郓二镇,此二镇之大,足当半个汴军辖境不止,最佳战略莫过于花上三年五载,苦心经营,全力消化,之后必然实力大增,那时汴军如要南下,也早已做好了准备,最是万全。反观淮南,近年少有伤筋动骨的大战,纵战,数月而已,于军于民,都不至于挫伤过大,效果却是甚好,短短二三年,大王辖境便大了二三倍。而此时与莽撞而来的朱温一战,只要战胜,淮南五年之内绝无北境之患。至于战术……朱温此番前来,若真要一战而定淮南,他当自领大军,倾力一战,如此即便士卒疲惫,有他亲自压阵,军心将心至少会暂时凝聚。可惜朱温两次败与淮南之后,对淮南毕竟多了一丝畏惧,竟然使庞师古、葛从周分兵南下,自己老远的在后方压阵……这哪是压阵,分明是心存疑虑,自知若亲自出马却万一失利,军心必然大溃,难以收拾,以他那等狡诈多疑之xìng,自然也就不肯背水一战了。反观淮南,我军虽然兵力有限切分布太广,然而新有朱副使万余北兵,又有我河东三千jīng骑,虽然兵力并不占优,但以逸待劳、以有心算无备,破敌已然足矣。尤其是朱副使前番失利,其与麾下将士早有报仇雪恨之心,我河东jīng骑,也yù杀败朱温,好早rì北归太原故里,一旦出兵,必然气势如虹,势不可挡。这般战略、战术之比较,朱温三败,而大王三胜也。”
杨行密下意识看了朱瑾和李承嗣、史俨一眼,又看了看李曜,目中有一种难言的神sè,最后却是哈哈大笑:“不错,不错,李使君说得极是!不瞒使君,行密今rì收到两份邸报。一是汴军东路庞师古的七万大军已进驻泗阳;而另一封则是西路葛从周已渡过淮水。却见野无所掠,某淮南麾下朱延寿、柴再用等又闭城不出。葛从周不敢再往东深入重地,然而退又无功,更恐朱延寿从后掩杀,万般无奈,只好屯军安丰,静观东路态势。”
他见李曜并未说话,心中暗道:“李存曜虽是了得,但他没看过我淮南形势图,终究判断得不会太过jīng准,他刚才所说的这些,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讲,都只是战略,我却要看看他的战术能力到底如何,若是果然神妙,说不得我就顾不得李克用势大,非要留他在我淮南了。”
他心中有这般念想,当下便说道:“如今庞师古大军尚未渡淮,而朱友恭已占我黄州,葛从周侵入寿州。我意,先将大军西救,破葛、朱两部,再回师力拒庞师古,不知使君以为如何?”
李曜果断摇头,道:“大王三思,此战我淮南若是先击葛从周,只恐庞师古乘虚渡淮,那时节扬州空虚,危之甚矣!某意,不若全力出击,先破庞师古。若师古败,则从周失了犄角,必走无疑!此时我淮南大军再从后掩杀,如何不获大功!”
杨行密听了,又是一番惊喜,笑与戴友规道:“友规可闻?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得破汴贼,李使君今rì之言,功值一镇!”
这戴友规乃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为杨行密幕僚,甚是多智,极受杨行密重视,特别是在杨行密的首席谋士袁袭病卒之后,已然算得上是杨行密的第一谋主。景福元年时,孙儒以十倍兵力攻宣州,正是他建策先将所部及从孙军来降的淮南丁壮护送回乡,令复长业,使孙儒部众闻之皆有思归之心,行密从之,遂大破儒兵。
戴友规似有深意地看了李曜一眼,笑道:“功值一镇,奈何难酬。”
他这话的意思是:功劳虽然值得赏一个藩镇,可惜却给不到他手里。言下之意是可惜李曜不肯接受。
杨行密见戴友规果然深知自己的意思,将自己的言下之意更清晰地表述,不禁朝李曜望去,看他如何作答。哪知李曜忽然笨了,只是微微一笑:“大王言重了。”
杨行密不禁大失所望,但眼下却不是逼迫李曜的时机,便转移话题,将《淮南城防图》示于众人。
李曜一看到那副图,立刻心道:“糟糕,杨行密把这副图都拿出来给我看了,只怕已经心生他念,真要将我留在淮南了。”忽然看见图中所示有些怪异,忍不住问道:“如今庞师古尚在泗阳,为何先前……说在清口?”他本想说“为何先前杨姑娘说他出兵清河口。”后来一想这般时候还是不要提这位姑娘的好,才临时改口,把“杨姑娘”三字给省了过去。
杨行密下意识瞥了一眼偏殿处的屏风,含糊道:“这个……听说的。”
他虽然如此说,但李曜马上明白过来,那屏风后一定有人,那人一定是杨潞,这个消息必然是杨潞通过盈香妙坊在汴州打探到的。虽然杨行密知道自己与杨潞一路南来,肯定已经知晓盈香妙坊的真实作用,但这白虎节堂之中必然还有些将领不知此事,因此他才含糊过去。
李曜自然也跟着装傻,点点头不再多问。
杨行密连忙转移话题,道:“我闻李使君所言,大有所悟,如今看来,清口地势低洼,某意,破庞师古,就在清口,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李曜这次不打算插话,不然未免喧宾夺主。果然,其余人见他不说话,也就有了发言的意思。首先说话的,是朱瑾。
他道:“庞师古如今尚且驻屯泗阳,此处却是高地,且距清口尚有一段距离,我等如何才能将他引到清口?”
杨行密闻言,不禁犯愁,喃喃道:“庞师古军屯泗阳乃是待命!即是待命,当选距淮最近之处,这般才更利于把握战机,迅速渡淮,清口当为首先。然而他却舍近求远,屯军泗阳,定然也是知晓清口乃为绝地,不可屯军。既是如此,yù令庞军移屯清口,无异于与虎谋皮,难道天不使某成此大事?”
戴友规下意识看了李曜一眼,只见李曜面带微笑,也看着自己,心中顿时一惊,暗道:“糟糕,莫非此人已然有了谋算,却觉得今rì说得已然足够,竟特意留了机会让我来说,如此既可使大王强留他在淮南之心稍减,又可使我卖他一份人情?”他心中暗暗jǐng惕,转念又想:“此人心机之深,谋算之jīng,简直妙到巅毫,最惊人的是,他才冠弱年华!如此这般,倘使再过数年,天下何事能逃他之法眼?此人若不能留在淮南,一旦北归太原,今后必将一飞冲天,正如当初他离开代州时那句诗所言‘而今脱囚笼,冲天正可期’!只是……他若当真被留在淮南,以他之智,我却何去何从?”
戴友规心念电转,口中却不含糊,当即回话道:“非也!大王无须刻意将庞师古诱至清口。大王请看此图,汴贼虽知清口不能屯军,然而他想自泗阳渡淮,却必经清口无疑。我只须在庞军抢渡之时,将大军列在对岸相迎,倒也无须力战,以恐将他逼退。只须以阻他不能渡河为限,与他相持到天晚,令庞师古yù罢不能。这般进退两难之际,唯有就地屯军!如此一来,方才李使君所言,我军善水,计可成矣!”
杨行密闻言起身,大喜道:“某可高枕无忧了!但有探知庞师古大军开拔,即来告我!”说完,即令散会,转身yù退。
戴友规正yù告退,忽见李曜仍端坐席上不动,且微微蹙眉,忽然想起一事,忙又谏止:“大王不可守株待兔!若庞师古突然以奇兵潜渡淮水,而我不能及时察之,则大势去矣!为今之计,我须主动出击,方可占尽天机!仆有一策,可令庞师古明rì即来渡淮。”
杨行密听了,果然一惊,连忙转身正襟危坐,道:“友规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戴友规便道:“大王,汴军yù令我扬州大军西救,庞师古则可乘虚渡淮。我军何不将计就计?一旦庞师古以为计成,必能如我所愿,进军清口!”
杨行密闻言大善,拍案而起,道:“妙!便从军师所言,众将听令!”两边武将遂齐刷刷跪倒阶前,静候命令。杨行密拿眼扫去,却见李曜端坐不动,而李承嗣与史俨见他不动,虽然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没有起身。
杨行密面sè一沉,故意闭上眼睛,面无表情地下令:“李司徒只是我淮南客将,本不该行令于你,然则今rì淮南,将骑最擅者,除李使君外,非李司徒莫属,某今托大,着你率五千骑军,诈称二万,即刻出发,向寿州西进。建我旗帜,多张旗鼓,扬尘蔽天,不可令贼军的斥候看出破绽,当晚扎营,于次rì潜返,务必于后rì一早赶到清口对岸,参与决战……将军可愿听令?”他前面称呼李承嗣司徒,后面却改称将军,其间意思甚是明显。
李承嗣看了李曜一眼,见他面sè平静微微点头,便抱拳领命,上前接过令箭退下。这一幕看在杨行密眼中,又是别有一番思虑不提。
略一沉吟,杨行密复取一支令箭在手,道:“史俨将军,李将军出发后,必被庞师古刺探到行踪,他会准备一晚,于明rì一早出动,辰时前后可到达清口,今令你率五千步军并弓弩营,建主将旗帜,即刻出发,于今rì晚间抵达南岸,休整一夜,明早迎敌,阻敌渡河!某另有令于张训,会将涟水的三千水军于明rì午时前后赶来助你,务必固守南岸一rì,天黑之后,你再分兵潜行至清口上游十五里处,掘土壅河。待后rì天明,立刻破堤,水淹清口!”李承嗣既然可以领命,史俨地位尚不及他,自然也上前领命退回。
不得不说,杨行密虽然自称“托大”,行令于李承嗣、史俨,但他也不是真正托大,反而却将自己麾下偏将如魏约、王茂章、米志诚等,全部安置于李承嗣、史俨麾下。虽然一是防备,二来也是做给李曜等人看:看看我老杨,对你们还是很厚道的!
可惜李曜不知何时已然闭目,倒似在养神一般。杨行密哭笑不得,心道你才多大年纪,怎么就学会这招了。
他也没奈何,俯视阶下,仍待领命的大将,便只有台蒙、朱瑾二人!杨行密俯视良久,思讨一个是随己多年,作战勇猛的义弟,一为新投的骁将,取舍却是两难,只得斜睨一下戴友规。
戴友规见状,哪里不知行密心意,当下说道:“淮南之事,全凭大王作主!”
杨行密会心一笑,不再犹豫,下令道:“朱瑾!”
朱瑾立即高声回道:“朱瑾听令!”声音铿锵有力,足见他对此战已是急不可耐!
“令你为清口之战主将,率本部jīng兵一万,明夜戌时出发,偃旗息鼓,衔枚裹蹄。于后rì天明前到达南岸,于壅水坝上过淮,待决堤放水后,建汴军旗帜,直冲清口,务必全力出手,不留余力!泗州李简为你之副将,届时也将领兵前去助你;某自率余军在你之后,会合濠、楚等各处守兵,观你之成败,全师决战清口!”
朱瑾得令大喜,却又恐杨行密麾下大将、据说是杨行密早年的老兄弟、义弟台蒙不服,犹豫一下,道:“大王隆恩眷顾,瑾不胜惶恐,只是败军之将不言勇,恐是难以胜任主将。顶云兄(台蒙,字顶云。)乃江淮砥柱,某意更胜主将之职!”
台蒙见杨行密虽然有令在先,可朱瑾主动谦让在后,觉得面子也有了,还是不要恃宠而骄,以免为义兄不喜,便道:“朱公何出此言?将军沙场骁将,又有国仇家恨,正为此次大战主将之不二人选。且,蒙自从军,一切听命大王……还请将军勿要见怀!”
杨行密听了这话,果然喜道:“三弟能以大局为重,我心甚慰,明rì便随我后军一道。朱瑾,如此可愿接此令?”
朱瑾本想报仇,听得此言,忙顿首泣谢道:“不取庞首而回,则提瑾首来见!”
杨行密哈哈大笑,不知为何,却下意识又看了一眼李曜。哪知李曜面sè平静,不怒不喜,混似未曾听见一般,杨行密见了,不禁心中嘀咕。
散会之后,杨行密走进偏殿,绕过屏风便道:“潞儿,我意已决!”
屏风后面,果然端坐这一袭江南女子打扮的杨潞。如今已是冬天,她穿着一身紫sè貂裘,面前放着暖炉,炉中炭火映得她白玉凝脂一般的面上带着一层红晕,仿佛害羞一般。
但她的表情却很平静,不疾不徐地问道:“耶耶如何决断?”
杨行密深吸一口气,目光一凝,缓缓道:“留下李存曜!”
杨潞黛眉一跳,似有掩不住的喜sè一闪,却马上又沉静下来,问道:“如何留法?”
杨行密微微抬起下巴,道:“李存曜虽然才高,但他毕竟年轻,似这等少年得志之人,必有雄心大志,某以淮南节度副使之位待他,何愁他不就犯?”
杨潞微微一叹,道:“耶耶果然这般想?”
杨行密皱眉道:“怎的?有何不妥?他虽是李克用养子,然则李克用养子何其多,就算他是最亲近的几人之一,可潞儿你别忘了,李克用尚有亲子,虽然李落落据说前些rì子被罗弘信斩首祭旗,可往下也还有李廷鸾、李存勖等诸子,李晋阳的大位轮不到他们这些养子。李存曜既是这般能揣摩他人心思,李克用的心思难道他便猜不出来了?”
杨潞叹道:“猜出来又如何?耶耶以为,您给他的,比李克用给的多么?”
杨行密大惑不解:“某给他淮南节度副使,如何不比李克用给的多?”
杨潞摇摇头,道:“耶耶你想,在河东,李存曜虽只是养子,但毕竟是‘子’,以他之能,一旦他有所异心,耶耶就敢断定,今后李克用那些亲子一定坐得稳河东的表里河山?若是如此,他便是河东之主,旁人纵要嚼舌,也无甚可说,人家那是兄弟之争,家事而已,轮不到外人插嘴。而若是在淮南呢?节度副使,听来地位甚高,却只是千年老二。恕女儿放肆,即便将来耶耶千秋百岁之后,兄长承袭大位,李存曜纵然仍有异心,环境却也不如河东,因为在我淮南,他不是‘子’,如若……那是篡位。以他在士林之中的名声而言,要做这等事,无异自绝于天下。耶耶,以李存曜之智,难道他会看不到这一层么?”
杨行密闻言呆住,良久之后,长叹一口气:“如此说来,无论如何,都留不住此人了?”
杨潞朝自家耶耶望去,只见他满脸失望,目光竟然有些发散,才知道在他心中,李曜竟然已经有了如此高的地位,不禁心中不忍。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心里也不禁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暗道:“老天何其不公,此人竟生得这般完美无缺?貌似潘安、才比子建、智胜张良、勇如冠军(冠军一词,古时几乎专指霍去病),唯一的不好就是……他为何没能生在淮南!”
杨行密面sè沮丧,仰天一叹:“天不使我成就大业!若有李存曜为我臂助,区区汴贼,我杨行密何惧之有!”说罢猛然一拳打在屏风上,那紫檀木屏风本是极稳之物,竟被他一拳击翻,吓得周围侍女连忙围了过来。
杨潞见自家耶耶情绪有些失控,沉下脸sè对那些侍女们斥道:“退下,此处无事!”
众侍女见大王右拳有些红肿,面沉如水却不言语,心知必有大事,且大王定然心含怨怒,都不yù沾染,连忙各自散去。
杨潞见她们走开,迟疑一下,面现犹豫挣扎之sè,见杨行密颓然坐下,郁郁不喜,终于开口道:“其实耶耶若必留李存曜,也不是全然无计可施……”
杨行密猛然转头,正要问她有何妙计,脑子里却忽然闪过一个很没来由的念头:“这炉火没人打理,怎么反而烧得这般旺了,竟把潞儿烘得面似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