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雷霆之策
(十月第一天,双倍月票,请大家看在都尉更新努力的份上,投几张月票吧)
刘备在邺城叫嚣着与颜良决一死战时,颜良已经率领着他的得胜之师,浩浩荡荡的回到了洛阳城。
班师还朝第一件事,当然是论功行赏。
无论是黄忠、文丑这等老臣宿将,还是赵云这等新降未久的臣子,以及马谡、邓艾、姜维这样的年轻新秀,颜良都毫不吝惜,大肆的赏赐。
颜良做的第二件事,自然便是将郭嬛送上了金雀台,为他的享乐之所,又添了一位美姬。
接下来,颜良所做的第三件事,则是轰动了朝野。
开皇二年仲夏时节,颜良下旨,宣布废除汉以来的察举制,改用科举制,开科取士,为国家收取人才。
当初刘备实施九品官人法,收取河北世族支持时,颜良就已经酝酿好了相关的对策,而今秦国已平,正是实施对策的大好时机。
九品官人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令世族垄断做官的权力,切断了下层人通往上层的道路,如此一来,上下层缺乏新鲜血液的交换,不但容易滋生上层的腐朽,更容易招至下层的怨恨。
科举制则不同,开科取士,以才学定官品,无论你是世族豪门,还是草民一个,只要你有才学,就能当官为国效力。
而自颜良发明竹纸,多年以来,纸书在楚国境内的推广已大增。读书获取知识的成体在逐年减少,世族豪强对知识的垄断正进一步被削弱,这也正为科举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当然,科举制也有它自己的弊端,但放在现在,却是比九品官人法要先进的制度。
科举制一实施,自然要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旨意下达之后,自也引起不少官员们上书表示担忧。
颜良却无视这些反对的声音。凭着他的独断专行的意志,强行推进了科举制的实施。
颜良所要做的目的,就要是天下间有志之士。无论是出身有多么卑贱,无论你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有才华。我颜良都将重用你们。
当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想将世族英豪和寒门人杰,统统的收入囊中,只可惜曹操有此志向,却苦无长久之策。
如今,颜良这个灭曹之君,却反而继承了曹操的志向,将唯才是举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制度,长久的施行下去。
科举制实施未久。颜良很快又颁布了第四项旨意,决心在大楚国境内。实施“均田制”。
自两汉以来,世族豪强兼并土地严重,天下粮田大半为豪强所占有,但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户口锐减,无主的荒田遍布,而这些荒田,理所当然的就收为官有。
如今颜良的大楚国虽据三分之二的天下,但国中户口丁众,却不及汉时三分之一,尤其是中原一带,更是赤地千里,到处是荒地。
颜良这均田制,正是要将这些无主的荒地,按照男丁的人头数来赐与百姓,如此,不仅可以开荒为田,恢复经济,更可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编户,增大税收。
灭秦之后,颜良以雷霆之势,推行着种种强国富民的政策,这一系列的举动,自然是为了不久之后的北伐做准备。
刷新政绩的同时,颜良也在有条不紊的为北伐做着准备。
自灭秦之后,大楚军的中军与外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四十万之众,这个数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刘备汉国的兵力。
因是交州已平,凉州已定,放眼天下,颜良除了刘备这个敌人外,基本已再无威胁。
故此,颜良除了在交州、益州、凉州等几个边州,以及长安、汉中、应天、宛城等几个重要城市,以及阳平关、潼关等要隘驻扎近十万军队外,所能用于北伐的兵力,已达到了三十万之众。
其中,除了辽东吕蒙所统的五万辽东军团外,颜良直接指军的军队,则多达二十五万。
而根据情报,刘备汉国经过这些年的喘息,勉勉强强强只凑够了十五万的军队。
三十万对十五万,颜良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此外,经过辽东的海运战马,颜良的骑兵数量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而扫灭秦国,夺取了西北马源后,楚军的骑兵更是扩张迅猛。
除辽东兵团外,颜良中原军团中,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了三万之众,这个数量,与刘备的骑兵数量基本相当。
兵马总数,骑兵数量,粮草积累,诸般方面,颜良都占有着极大的优势。
对颜良来说,北伐唯一的难关,就只余下如何越过黄河这道天险。
黄河不比长江,水军在这里发挥不了关键性作用,想要突破黄河天险,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颜良灭秦的这段时间里,刘备可一直没有闲着,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黄河沿岸构建了一条坚固的北岸防线,这道防线,无疑也加大了颜良渡河的难度。
不过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纵有滔滔黄河,也挡不住颜良一统天下的雄心。
颜良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让他的士卒养精蓄锐,待秋收之后,便对刘备发动全面进攻。
此时距入夏尚有数月之遥,将士们在养锐蓄锐,颜良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
整个夏天,颜良除了理政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金雀台上渡过。
鑫雀台高达数十丈,台下夏日炎火,台上则是凉风习习,甚是凉爽。
金雀台上的那些美姬们,她们盼了已久的好日子,这回终于是盼到了,久仰的天子雨露,终于又能滋润她们干涸的芳心。
金雀台上,颜良敞胸高卧竹榻,前后左右摆着七八块大冰块,数名容貌娇好,身材窈窕,穿着“清爽”的宫女,立在左右扇着扇子。
左右处,糜贞手捧着冰镇的美酒,自己喂于颜良嘴边,甘梅则剥着果子,小心翼翼的献于颜良。
凉风习习,又有美姬在侧伺候,颜良享受的当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正这时,门外宫女来报,言是关夫人已在外侯见。
“让她进来吧。”颜良摆手闲然道。
糜贞和甘梅二人,娇躯俱是微微一怔,眼眸中均是闪过一丝不自在。
宫女口中的关夫人是谁,她二人可是再清楚不过,自然是颜良姬妾之一,关羽的女儿关凤。
说起这关凤,当年还和糜甘二人一起,被困于许都曹操的手中。
那个时候关凤还小,糜甘二人多曾替关羽照顾小关凤,彼此间情同母女一般。
后来糜甘二人听闻关凤落入颜良之手,同她们一样成为了颜良的美姬后,只怕相见尴尬,故无论是在铜雀台,还是在金雀台上,她二人都不曾去看望过关凤。
却不想,今日颜良竟然会把关凤召来相见。
糜甘二人正自尴尬时,门外关凤已步入了阁中,盈盈一福:“臣妾拜见陛下。”
关凤抬起头时,正与糜甘二妇眼神相对。
糜甘二妇脸畔顿生些许红晕,忙是侧过头去,不敢正视关凤。
关凤茫然了片刻,猛然间也认出了她二人,那一张俏脸上,顿时也浮现出尴尬的羞色。
“先去把衣裳换了吧。”颜良摆手一喝。
关凤便被宫女带到偏殿,不一会出来时,已换上了件若隐若现,形若无物的轻纱薄衣。
这时颜良的嗜好,金雀台上的美姬们,但凡服侍颜良时,都要满足他的特殊口味才行。
隐微若现的关凤,有些拘紧的走了出来,脸畔上已是一片霞红。
其实自成了颜良的姬妾后,关凤早已习惯了被颜良各种样的“折腾”,甚至,她也和别的夫人一起伺候过颜良。
但如今面对糜贞和甘梅,这两个曾经与自己有着一段,母女情谊的故人时,关凤便难以再保持那份自若。
“过来给朕捶腿吧。”颜良向她招了招手。
关凤无奈,只能扭捏移步上前,跪伏在竹榻前,雪白的臂儿伸起,为颜良捶起了腿。
糜贞和甘梅二人,这时也变得不自在起来,脸上也是时红时白,互相不敢看对方。
颜良却品着美酒,肆意欣赏着她们那份尴尬的样子,这让他从中能享受到别样的乐趣。
笑看片刻,颜良道:“来人啊,把朕的那道檄文拿来,给几位爱姬看看吧。”
片刻后,宫女将一道文书,恭敬的奉来,摆开在了案几上。
颜良抬手一指,冷笑道:“说起来这道檄文还与你们有关,朕就让你们先看一看吧。”
三名美人皆是一怔,心中顿生茫然,遂是狐疑的移至案几边,去看那道檄文。
这一看不要紧,三名美姬的脸色,均是为之一变,目光中闪烁也几分惊色。
那道文书,名为《讨刘檄文》。
这一道文书,正是颜良给刘备的宣战书,今天之后,这道文书就会遍传河北,汉国的上下都将为颜良的威慑所震动。
颜良在檄文中写得很清楚,汉国上下,凡不臣者,大楚兵锋所向,都将把他们统统的杀光。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这两个曾经与她们相关的人,都将难逃一死。(未完待续。。)
刘备在邺城叫嚣着与颜良决一死战时,颜良已经率领着他的得胜之师,浩浩荡荡的回到了洛阳城。
班师还朝第一件事,当然是论功行赏。
无论是黄忠、文丑这等老臣宿将,还是赵云这等新降未久的臣子,以及马谡、邓艾、姜维这样的年轻新秀,颜良都毫不吝惜,大肆的赏赐。
颜良做的第二件事,自然便是将郭嬛送上了金雀台,为他的享乐之所,又添了一位美姬。
接下来,颜良所做的第三件事,则是轰动了朝野。
开皇二年仲夏时节,颜良下旨,宣布废除汉以来的察举制,改用科举制,开科取士,为国家收取人才。
当初刘备实施九品官人法,收取河北世族支持时,颜良就已经酝酿好了相关的对策,而今秦国已平,正是实施对策的大好时机。
九品官人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令世族垄断做官的权力,切断了下层人通往上层的道路,如此一来,上下层缺乏新鲜血液的交换,不但容易滋生上层的腐朽,更容易招至下层的怨恨。
科举制则不同,开科取士,以才学定官品,无论你是世族豪门,还是草民一个,只要你有才学,就能当官为国效力。
而自颜良发明竹纸,多年以来,纸书在楚国境内的推广已大增。读书获取知识的成体在逐年减少,世族豪强对知识的垄断正进一步被削弱,这也正为科举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当然,科举制也有它自己的弊端,但放在现在,却是比九品官人法要先进的制度。
科举制一实施,自然要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旨意下达之后,自也引起不少官员们上书表示担忧。
颜良却无视这些反对的声音。凭着他的独断专行的意志,强行推进了科举制的实施。
颜良所要做的目的,就要是天下间有志之士。无论是出身有多么卑贱,无论你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有才华。我颜良都将重用你们。
当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想将世族英豪和寒门人杰,统统的收入囊中,只可惜曹操有此志向,却苦无长久之策。
如今,颜良这个灭曹之君,却反而继承了曹操的志向,将唯才是举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制度,长久的施行下去。
科举制实施未久。颜良很快又颁布了第四项旨意,决心在大楚国境内。实施“均田制”。
自两汉以来,世族豪强兼并土地严重,天下粮田大半为豪强所占有,但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户口锐减,无主的荒田遍布,而这些荒田,理所当然的就收为官有。
如今颜良的大楚国虽据三分之二的天下,但国中户口丁众,却不及汉时三分之一,尤其是中原一带,更是赤地千里,到处是荒地。
颜良这均田制,正是要将这些无主的荒地,按照男丁的人头数来赐与百姓,如此,不仅可以开荒为田,恢复经济,更可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编户,增大税收。
灭秦之后,颜良以雷霆之势,推行着种种强国富民的政策,这一系列的举动,自然是为了不久之后的北伐做准备。
刷新政绩的同时,颜良也在有条不紊的为北伐做着准备。
自灭秦之后,大楚军的中军与外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四十万之众,这个数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刘备汉国的兵力。
因是交州已平,凉州已定,放眼天下,颜良除了刘备这个敌人外,基本已再无威胁。
故此,颜良除了在交州、益州、凉州等几个边州,以及长安、汉中、应天、宛城等几个重要城市,以及阳平关、潼关等要隘驻扎近十万军队外,所能用于北伐的兵力,已达到了三十万之众。
其中,除了辽东吕蒙所统的五万辽东军团外,颜良直接指军的军队,则多达二十五万。
而根据情报,刘备汉国经过这些年的喘息,勉勉强强强只凑够了十五万的军队。
三十万对十五万,颜良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此外,经过辽东的海运战马,颜良的骑兵数量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而扫灭秦国,夺取了西北马源后,楚军的骑兵更是扩张迅猛。
除辽东兵团外,颜良中原军团中,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了三万之众,这个数量,与刘备的骑兵数量基本相当。
兵马总数,骑兵数量,粮草积累,诸般方面,颜良都占有着极大的优势。
对颜良来说,北伐唯一的难关,就只余下如何越过黄河这道天险。
黄河不比长江,水军在这里发挥不了关键性作用,想要突破黄河天险,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颜良灭秦的这段时间里,刘备可一直没有闲着,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黄河沿岸构建了一条坚固的北岸防线,这道防线,无疑也加大了颜良渡河的难度。
不过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纵有滔滔黄河,也挡不住颜良一统天下的雄心。
颜良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让他的士卒养精蓄锐,待秋收之后,便对刘备发动全面进攻。
此时距入夏尚有数月之遥,将士们在养锐蓄锐,颜良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
整个夏天,颜良除了理政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金雀台上渡过。
鑫雀台高达数十丈,台下夏日炎火,台上则是凉风习习,甚是凉爽。
金雀台上的那些美姬们,她们盼了已久的好日子,这回终于是盼到了,久仰的天子雨露,终于又能滋润她们干涸的芳心。
金雀台上,颜良敞胸高卧竹榻,前后左右摆着七八块大冰块,数名容貌娇好,身材窈窕,穿着“清爽”的宫女,立在左右扇着扇子。
左右处,糜贞手捧着冰镇的美酒,自己喂于颜良嘴边,甘梅则剥着果子,小心翼翼的献于颜良。
凉风习习,又有美姬在侧伺候,颜良享受的当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正这时,门外宫女来报,言是关夫人已在外侯见。
“让她进来吧。”颜良摆手闲然道。
糜贞和甘梅二人,娇躯俱是微微一怔,眼眸中均是闪过一丝不自在。
宫女口中的关夫人是谁,她二人可是再清楚不过,自然是颜良姬妾之一,关羽的女儿关凤。
说起这关凤,当年还和糜甘二人一起,被困于许都曹操的手中。
那个时候关凤还小,糜甘二人多曾替关羽照顾小关凤,彼此间情同母女一般。
后来糜甘二人听闻关凤落入颜良之手,同她们一样成为了颜良的美姬后,只怕相见尴尬,故无论是在铜雀台,还是在金雀台上,她二人都不曾去看望过关凤。
却不想,今日颜良竟然会把关凤召来相见。
糜甘二人正自尴尬时,门外关凤已步入了阁中,盈盈一福:“臣妾拜见陛下。”
关凤抬起头时,正与糜甘二妇眼神相对。
糜甘二妇脸畔顿生些许红晕,忙是侧过头去,不敢正视关凤。
关凤茫然了片刻,猛然间也认出了她二人,那一张俏脸上,顿时也浮现出尴尬的羞色。
“先去把衣裳换了吧。”颜良摆手一喝。
关凤便被宫女带到偏殿,不一会出来时,已换上了件若隐若现,形若无物的轻纱薄衣。
这时颜良的嗜好,金雀台上的美姬们,但凡服侍颜良时,都要满足他的特殊口味才行。
隐微若现的关凤,有些拘紧的走了出来,脸畔上已是一片霞红。
其实自成了颜良的姬妾后,关凤早已习惯了被颜良各种样的“折腾”,甚至,她也和别的夫人一起伺候过颜良。
但如今面对糜贞和甘梅,这两个曾经与自己有着一段,母女情谊的故人时,关凤便难以再保持那份自若。
“过来给朕捶腿吧。”颜良向她招了招手。
关凤无奈,只能扭捏移步上前,跪伏在竹榻前,雪白的臂儿伸起,为颜良捶起了腿。
糜贞和甘梅二人,这时也变得不自在起来,脸上也是时红时白,互相不敢看对方。
颜良却品着美酒,肆意欣赏着她们那份尴尬的样子,这让他从中能享受到别样的乐趣。
笑看片刻,颜良道:“来人啊,把朕的那道檄文拿来,给几位爱姬看看吧。”
片刻后,宫女将一道文书,恭敬的奉来,摆开在了案几上。
颜良抬手一指,冷笑道:“说起来这道檄文还与你们有关,朕就让你们先看一看吧。”
三名美人皆是一怔,心中顿生茫然,遂是狐疑的移至案几边,去看那道檄文。
这一看不要紧,三名美姬的脸色,均是为之一变,目光中闪烁也几分惊色。
那道文书,名为《讨刘檄文》。
这一道文书,正是颜良给刘备的宣战书,今天之后,这道文书就会遍传河北,汉国的上下都将为颜良的威慑所震动。
颜良在檄文中写得很清楚,汉国上下,凡不臣者,大楚兵锋所向,都将把他们统统的杀光。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这两个曾经与她们相关的人,都将难逃一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