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不管真服假服,这个道理要服
对高弦如此地又敬又畏,浦伟仕自然也就相信那个推断,在香江自首的尼克·李森,对惠丰银行拿下具有特殊客户资源的巴林银行,能够产生巧妙的助攻效果。
现实没有让还在伦敦四处奔波的浦伟仕失望,尼克·李森在香江自首后的是去是留问题,看起来,被舆论热潮左右了;再看一下,又没被舆论热潮左右,微妙地取决于从哪个层面审视了。
说白了,对于尼克·李森的处置,就按照“你们”宣扬的套路来呗,媒体、律师、探视等等,都安排上了,“透明”得很,让“客观规律”来导向。
当然了,相应程序,必须遵循着走!
回到媒体这个角度,香江跟着蹭了不少国际关注度的流量,单单是尼克·李森这个人的情况,就贡献了大约每两天一次谈及频率的全球新闻。
拿尼克·李森的那个发现早期结肠癌的体检报告来讲吧,自从公布后,一连窜的外事机构和国际机构便陆陆续续地去探视了,这当中便包括希望把人弄到自己地盘上的英国和星加坡,那可不就属于系列新闻了嘛。
其实,这个接触的过程,也提供了一个就是否移交尼克·李森的问题,展开非正式谈判的机会,“非正式”嘛,试探各方的真实态度,足够用了,同时还可以避免正式谈判下,万一被逼到墙角,陷入那种没有回旋余地的不值得窘境。
很快,香江金融安全署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
香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建设永远在路上,香江金融安全署希望妥善处置尼克·李森突然跑到香江后,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
末代港督正在香江突击推动英国的那些取向套路,是哈,香江国际金融中心要尽可能广泛地与国际接轨吧;
星加坡和英国都想要人,无论给谁都会让两手空空地另一方不高兴,而身体健康有点问题的尼克·李森,一方面从本人的意愿而言,希望留在香江,另一方面为了稳妥,也不适合把人旅途劳顿地押来押去;
何况,涉及到移交程序,一个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是容易引起更敏感的连锁反应,你们确定牵扯出更多麻烦?
最后,汇总出了一点,说不定香江金融安全署这个“局外人”,能得益于旁观者清,将尼克·李森和巴林银行这一大摊子烂事,梳理清楚,打消全球资本对国际金融中心们的疑虑呢。
一番非正式的拉扯过后,星加坡和英国也就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个现状。
其中内情细讲的话,也不难理解。
在高弦的有心经营下,香江和星加坡的各自精英阶层建立起了越发广泛的交流机制,颇多私交,称得上有事好商量,而新加坡的一贯生存之道就是务实,在你星加坡期货交易所的赌桌上,出了高达十四亿美元的篓子,想收拾得干净利索,还真需要不少功夫。
比如,尼克·李森动手脚的那个五个八的账户,媒体可以极尽渲染之能事地描述为“幽灵账户”,以吸引关注度,可伱星加坡期货交易所不会真的毫无察觉吧,那包括预警风险、控制风险在内的各项措施,做到了哪一步呢?
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叫费尔的米国熊孩子,在星加坡犯了事,遭到的处罚当中包括六下鞭笞,结果惊动了米国的国会议员老爷们和那位年轻的米国总统,于是便向星加坡求情,星加坡也给了面子,六下鞭笞减到了四下鞭笞,米国的国会议员老爷们仍然不依不饶,直到现在还不时地指手画脚,登上新闻,反正就是敲打呗。
所以,如果真坚持把尼克·李森这个病号,弄到星加坡的话,星加坡也担心,给还在鼓噪的米国国会议员老爷们,又一个指责自己野蛮的借口。
英国那边也是无奈,“大炮射程之内”那一套,早就玩不动了;而尼克·李森和巴林银行这一大摊子烂事,俨然成了国际资本眼里,进一步撬开英国资本市场陈旧势力壁垒的机会,香江金融安全署无形当中,在为“大家”办事,堪称大势所趋,一九九二年英镑危机里都能接受被打劫的结果了,这次有什么不行的?
总而言之吧,尼克·李森在香江去留的争执,也就喧嚣了一阵子,便转到了案件审理方面。
尼克·李森的认罪态度,不可谓不好,把他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部担任首席交易员后的一系列骚操作,从头到尾地供述出来。
需要指出一点,“坦白从宽”的效果不能忽视,尤其是涉及到经济、金融之类的案子,猫腻太多、太复杂了,以至于可以形容为,如果当事人隐瞒的话,总会存在漏掉的重要部分,给审理造成巨大困难,也造成了高昂的成本。
香江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一九八零年代初爆发的那个有名的佳宁集团诈骗案,审理了好多年,光记录审讯的文件便超过了两万五千页,可也未必全搞清楚,而包括廉政公署、检控等等在内的相关公费支出,早就过亿了。
尼克·李森“坦白从宽”不假,但有一条他非常坚持,尤其面对媒体给他冠以的“魔鬼交易员”称号,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按照媒体描述的,尼克·李森在庭上的辩解,以巴林银行那漏洞百出的落后管理,即使没有自己,迟早也会破产,而他只是一个诱因罢了。
为此,尼克·李森把巴林银行的问题揭露得底朝天,比如在巴林银行星加坡分部,他的工作岗位类似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制衡,既能交易,还能操作各种账户,又能向伦敦总部申请资金;甚至还往前讲到没在前端担任交易员,在后端进行清算工作时,什么一捆捆等待清算的支票,乱糟糟地堆在地上,技术落后得难以想象,云云。
尽管在明眼人看来,尼克·李森的这种表现,是为了极力减轻自己的罪责,但一个事实已经无可否认了,巴林银行的陈腐落后有点触目惊心了,甚至伦敦金融城里更多的英国古老金融机构,都存在着此类问题。
浦伟仕紧紧抓着这个共识不放,到处拜访,表达对惠丰银行遭到不公待遇的不满,明明我们给出了更好的收购方案,巴林银行高管层却想以一美元的价格将巴林银行卖给荷兰国际集团,这里面有什么说法?
其实,不等浦伟仕闹得欢,巴林银行的客户们就疑虑重重了。
无孔不入的媒体就爆料了一个消息,英国王室正在和财务顾问研讨自家资产在巴林银行的安全性。
很快,荷兰国际集团又正式地拉开距离,公开承认,相比于惠丰银行,自己确实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巴林银行的巨额亏损发生在星加坡乃至亚洲,论在那里与相关各方展开善后谈判的便利程度,显然一直深耕于远东市场的惠丰,更有资源。
现实没有让还在伦敦四处奔波的浦伟仕失望,尼克·李森在香江自首后的是去是留问题,看起来,被舆论热潮左右了;再看一下,又没被舆论热潮左右,微妙地取决于从哪个层面审视了。
说白了,对于尼克·李森的处置,就按照“你们”宣扬的套路来呗,媒体、律师、探视等等,都安排上了,“透明”得很,让“客观规律”来导向。
当然了,相应程序,必须遵循着走!
回到媒体这个角度,香江跟着蹭了不少国际关注度的流量,单单是尼克·李森这个人的情况,就贡献了大约每两天一次谈及频率的全球新闻。
拿尼克·李森的那个发现早期结肠癌的体检报告来讲吧,自从公布后,一连窜的外事机构和国际机构便陆陆续续地去探视了,这当中便包括希望把人弄到自己地盘上的英国和星加坡,那可不就属于系列新闻了嘛。
其实,这个接触的过程,也提供了一个就是否移交尼克·李森的问题,展开非正式谈判的机会,“非正式”嘛,试探各方的真实态度,足够用了,同时还可以避免正式谈判下,万一被逼到墙角,陷入那种没有回旋余地的不值得窘境。
很快,香江金融安全署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
香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建设永远在路上,香江金融安全署希望妥善处置尼克·李森突然跑到香江后,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
末代港督正在香江突击推动英国的那些取向套路,是哈,香江国际金融中心要尽可能广泛地与国际接轨吧;
星加坡和英国都想要人,无论给谁都会让两手空空地另一方不高兴,而身体健康有点问题的尼克·李森,一方面从本人的意愿而言,希望留在香江,另一方面为了稳妥,也不适合把人旅途劳顿地押来押去;
何况,涉及到移交程序,一个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是容易引起更敏感的连锁反应,你们确定牵扯出更多麻烦?
最后,汇总出了一点,说不定香江金融安全署这个“局外人”,能得益于旁观者清,将尼克·李森和巴林银行这一大摊子烂事,梳理清楚,打消全球资本对国际金融中心们的疑虑呢。
一番非正式的拉扯过后,星加坡和英国也就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个现状。
其中内情细讲的话,也不难理解。
在高弦的有心经营下,香江和星加坡的各自精英阶层建立起了越发广泛的交流机制,颇多私交,称得上有事好商量,而新加坡的一贯生存之道就是务实,在你星加坡期货交易所的赌桌上,出了高达十四亿美元的篓子,想收拾得干净利索,还真需要不少功夫。
比如,尼克·李森动手脚的那个五个八的账户,媒体可以极尽渲染之能事地描述为“幽灵账户”,以吸引关注度,可伱星加坡期货交易所不会真的毫无察觉吧,那包括预警风险、控制风险在内的各项措施,做到了哪一步呢?
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叫费尔的米国熊孩子,在星加坡犯了事,遭到的处罚当中包括六下鞭笞,结果惊动了米国的国会议员老爷们和那位年轻的米国总统,于是便向星加坡求情,星加坡也给了面子,六下鞭笞减到了四下鞭笞,米国的国会议员老爷们仍然不依不饶,直到现在还不时地指手画脚,登上新闻,反正就是敲打呗。
所以,如果真坚持把尼克·李森这个病号,弄到星加坡的话,星加坡也担心,给还在鼓噪的米国国会议员老爷们,又一个指责自己野蛮的借口。
英国那边也是无奈,“大炮射程之内”那一套,早就玩不动了;而尼克·李森和巴林银行这一大摊子烂事,俨然成了国际资本眼里,进一步撬开英国资本市场陈旧势力壁垒的机会,香江金融安全署无形当中,在为“大家”办事,堪称大势所趋,一九九二年英镑危机里都能接受被打劫的结果了,这次有什么不行的?
总而言之吧,尼克·李森在香江去留的争执,也就喧嚣了一阵子,便转到了案件审理方面。
尼克·李森的认罪态度,不可谓不好,把他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部担任首席交易员后的一系列骚操作,从头到尾地供述出来。
需要指出一点,“坦白从宽”的效果不能忽视,尤其是涉及到经济、金融之类的案子,猫腻太多、太复杂了,以至于可以形容为,如果当事人隐瞒的话,总会存在漏掉的重要部分,给审理造成巨大困难,也造成了高昂的成本。
香江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一九八零年代初爆发的那个有名的佳宁集团诈骗案,审理了好多年,光记录审讯的文件便超过了两万五千页,可也未必全搞清楚,而包括廉政公署、检控等等在内的相关公费支出,早就过亿了。
尼克·李森“坦白从宽”不假,但有一条他非常坚持,尤其面对媒体给他冠以的“魔鬼交易员”称号,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按照媒体描述的,尼克·李森在庭上的辩解,以巴林银行那漏洞百出的落后管理,即使没有自己,迟早也会破产,而他只是一个诱因罢了。
为此,尼克·李森把巴林银行的问题揭露得底朝天,比如在巴林银行星加坡分部,他的工作岗位类似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制衡,既能交易,还能操作各种账户,又能向伦敦总部申请资金;甚至还往前讲到没在前端担任交易员,在后端进行清算工作时,什么一捆捆等待清算的支票,乱糟糟地堆在地上,技术落后得难以想象,云云。
尽管在明眼人看来,尼克·李森的这种表现,是为了极力减轻自己的罪责,但一个事实已经无可否认了,巴林银行的陈腐落后有点触目惊心了,甚至伦敦金融城里更多的英国古老金融机构,都存在着此类问题。
浦伟仕紧紧抓着这个共识不放,到处拜访,表达对惠丰银行遭到不公待遇的不满,明明我们给出了更好的收购方案,巴林银行高管层却想以一美元的价格将巴林银行卖给荷兰国际集团,这里面有什么说法?
其实,不等浦伟仕闹得欢,巴林银行的客户们就疑虑重重了。
无孔不入的媒体就爆料了一个消息,英国王室正在和财务顾问研讨自家资产在巴林银行的安全性。
很快,荷兰国际集团又正式地拉开距离,公开承认,相比于惠丰银行,自己确实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巴林银行的巨额亏损发生在星加坡乃至亚洲,论在那里与相关各方展开善后谈判的便利程度,显然一直深耕于远东市场的惠丰,更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