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第五百四十一章 赶赴前线
[第5章第三卷明争暗斗]
第555节第五百四十一章赶赴前线
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东进,魏军分有三路,每路十万大军,但是并不是所有都集结在京城,还有大部分直接在边关等候。
辰凌目前掌控的右路军,只有五万多人,还有一半兵马,在东部边关驻守,等待合兵在一起。
魏国三路大军,东北方面是左路,正东方向为中路,东南方向为右路,这三路军分别插向卫国的三个军事、政治、经济要地,为别是卫国都城朝歌,卫最大的城市濮阳,第三个战略要地是曹州,与宋、魏接壤,是卫国南部的门户,当地驻守有大军。
大梁城距离卫、宋两国很近,虽然富裕,但无险可守,不利于魏国的大业,当年魏惠王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为躲避强秦的骚扰;二是为争霸中原。
《史记》记载的迁都时间为魏惠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339年,迁都的原因是当时秦、赵、齐联合进攻魏国,商鞅施诡计俘获魏将公子印,大败魏军并且攻占了魏国的旧都安邑,魏惠王被迫迁都。
迁都定在大梁城,魏惠王觉得大梁处于四水八流之地,土地肥沃,大梁又是中原中心地带,城民富裕,有利于魏国战略东移,但忽视了他的不利一面,使得魏国迁都后,不断面临齐、赵、楚的反击,动辄威逼京都,一直无法崛起。
辰凌带军上路之后,吩咐不论新老甲士,腿上都要捆绑提前备好的沙袋,这样走起路来,增加任务量,让士兵疲惫,但是辰凌放宽了行军日期,既然将士们感到没那么疲劳,同时还增强了体质。
三日之后,大军来到了魏国东南部边界一带,与当地驻守的五万大军集结在一起,开始重新整军。
首先安营扎寨,辰凌吩咐将士把五万新到的大军营寨设在一处高丘之上,紧扼往东入卫之路,背山面原,只见十许里外灯火如星光,漫山遍野尽是敌营,使人见而心悸。
各营盘开始挖壕沟,筑堤坝,搭建塔楼,防止卫国狗急跳墙,夜中前来偷袭。
辰凌在古代历史中,经常看到双军交战,后方粮草被烧而溃败的例子,特别调动五千精兵,把守十万大军这三个月的粮草仓库,辎重粮饷、兵甲武器等,都是后勤保障,如果这些东西出了问题,仗就没法打了。
两军汇合之后,辰凌并不急着冒进,而是重新划分麾下的部将职责,让这些将领相互熟悉,以免到时候指挥不灵,被敌军冒充炸营等,同时严肃军机,颁布临时六条斩将令。
一严重违逆军纪者斩!
二消极怠工、扰乱军心者斩!
三临阵脱逃、不战自溃者斩!
四喝酒、贪色贻误战机、导致大败者斩!
五纵容部下奸.淫掳掠、烧杀抢夺、军纪松懒者斩!
六因一己私利,故意拖延战机,见死不救同伴者斩!
辰凌颁布了六条最新斩将令,意在严整军纪,吻合慈不掌兵的道理,两军汇合的次日,就召集各部都尉以上以上将领者,开扩大军事会议。
魏军中,都尉掌管三千兵,以上的将领分别是中郎将、骁骑将、车骑将都是掌兵五千左右的,裨将、副将掌兵一万,先锋将军、其它左右中将军,皆掌兵两三万不等,大将军可以统兵十万。
辰凌为右路伐卫大军的主帅,将爵就是大将军,领兵达到了兵权极限十万,副帅周淮英被魏公子推荐,魏王破格提升的将军爵,除了他,还有四位将军,两位是在大梁城外军营就见过了的杨匡义,军中老将,使一杆枣木长枪,部下有四个儿子,都是清一色的中郎将。
另一位副将叫夏世雄,使一对六十斤重的双锏,四旬年纪,体格健壮,入伍二十多年,也是在军中摸爬滚打,从兵卒熬上来的将军,浑身军伍之风,粗犷大汉,黑脸将军。
新入帅堂的两位将军,都是一人是常年驻守东南边关的将军,姓程名肃,另一位将军从大魏南面地方调过来的将军叫徐泰,带来的是两万地方乡勇军。
四大将军身穿甲胄,四平八稳坐在堂前左右,加上周淮英,一共五人坐在内层的将军座位,他们身后一层,是副将的座位,足有二十几人,中郎将等五十人,宽敞的帅堂,坐满了七八十位将领后,外围一层又站着一百多名都尉,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辰凌随身带着几名谋士,也都是旧识,尚方俊、庞淮、朱泽尧,被他调到身旁,出谋划策,整理军务琐碎之事等,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程肃将军,你久居卫魏边境,目前小卫形势如何?”
程肃抱拳道:“禀将军,小卫近来得知我军来袭之日,早在月前就已经厉马秣兵,招募了很多新军,以前小卫的常备军不足十万,但是这一个月来,听说卫君亲自颁布征兵诏书,要誓死保卫疆土,因此不少卫地子民纷纷加入,壮大了不少,光守在曹州这一带,就有六七万人马,曹州属于郡城,下属由郓城、鄄城、平陵、东明四座城邑拱卫着,各城皆有人马,还有许多城镇有盗寇、响马、地方军,要瞬间攻破几大城池,并非易事。”
辰凌点头,出征前有三年之期,并未限制攻克的具体期限,他并不着急入卫,而是要把敌国的情况摸清楚,才能有胜无败,而且此处卫地接壤宋国,早听闻宋王偃会师五国结盟的事,自己这支人马如此靠近宋国,也不得不防。
而且辰凌还派出密探,查其它几国调兵出征情况,以及魏国另外两路军如何行动,不打算做出头鸟,暂时把麾下将士训练一番才是正事,回头伐卫之后,还有伐宋,没准日后还要跟齐国、楚国交战,把这支魏军训练成一支尖刀,借刀杀人,等斩掉齐楚一些力量,齐楚魏交恶下来,两败俱伤,有利于燕国日后统一天下。
“密切查探卫国、宋国边境,军队调动情况,还有粮草、军械补给路线和驻扎地形等,越详细越好,没有准确的情报前,各军营不得擅自行动,只在原地练兵。”
“遵命——”众将异口同声抱拳喝道。
辰凌目光一扫,凛冽地看着众将道:“为了确保我军的作战能力,调动灵活,需要重新整编一下,按移动方式来划分,主要步兵、车兵、骑兵三大兵种,以步兵为主,又分成重甲长抢手、刀斧手、盾牌手,精锐武卒,轻甲弓弩手,骑兵和车兵、斥候兵单独为旅,配合步兵,执行相关任务,成立斥候队、敢死队、特种队,设先锋前军、中军、左右两翼军、后方辎重军五大区,从今日开始,各军部将领配合整编,伐卫凯旋后根据战况,恢复原军的编制。”
诸将相互看了一眼,都察觉主帅要大刀阔斧整改军旅的决心,想到对方最近的威名,都不敢违逆,站起身同时抱拳:“喏——”
第555节第五百四十一章赶赴前线
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东进,魏军分有三路,每路十万大军,但是并不是所有都集结在京城,还有大部分直接在边关等候。
辰凌目前掌控的右路军,只有五万多人,还有一半兵马,在东部边关驻守,等待合兵在一起。
魏国三路大军,东北方面是左路,正东方向为中路,东南方向为右路,这三路军分别插向卫国的三个军事、政治、经济要地,为别是卫国都城朝歌,卫最大的城市濮阳,第三个战略要地是曹州,与宋、魏接壤,是卫国南部的门户,当地驻守有大军。
大梁城距离卫、宋两国很近,虽然富裕,但无险可守,不利于魏国的大业,当年魏惠王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为躲避强秦的骚扰;二是为争霸中原。
《史记》记载的迁都时间为魏惠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339年,迁都的原因是当时秦、赵、齐联合进攻魏国,商鞅施诡计俘获魏将公子印,大败魏军并且攻占了魏国的旧都安邑,魏惠王被迫迁都。
迁都定在大梁城,魏惠王觉得大梁处于四水八流之地,土地肥沃,大梁又是中原中心地带,城民富裕,有利于魏国战略东移,但忽视了他的不利一面,使得魏国迁都后,不断面临齐、赵、楚的反击,动辄威逼京都,一直无法崛起。
辰凌带军上路之后,吩咐不论新老甲士,腿上都要捆绑提前备好的沙袋,这样走起路来,增加任务量,让士兵疲惫,但是辰凌放宽了行军日期,既然将士们感到没那么疲劳,同时还增强了体质。
三日之后,大军来到了魏国东南部边界一带,与当地驻守的五万大军集结在一起,开始重新整军。
首先安营扎寨,辰凌吩咐将士把五万新到的大军营寨设在一处高丘之上,紧扼往东入卫之路,背山面原,只见十许里外灯火如星光,漫山遍野尽是敌营,使人见而心悸。
各营盘开始挖壕沟,筑堤坝,搭建塔楼,防止卫国狗急跳墙,夜中前来偷袭。
辰凌在古代历史中,经常看到双军交战,后方粮草被烧而溃败的例子,特别调动五千精兵,把守十万大军这三个月的粮草仓库,辎重粮饷、兵甲武器等,都是后勤保障,如果这些东西出了问题,仗就没法打了。
两军汇合之后,辰凌并不急着冒进,而是重新划分麾下的部将职责,让这些将领相互熟悉,以免到时候指挥不灵,被敌军冒充炸营等,同时严肃军机,颁布临时六条斩将令。
一严重违逆军纪者斩!
二消极怠工、扰乱军心者斩!
三临阵脱逃、不战自溃者斩!
四喝酒、贪色贻误战机、导致大败者斩!
五纵容部下奸.淫掳掠、烧杀抢夺、军纪松懒者斩!
六因一己私利,故意拖延战机,见死不救同伴者斩!
辰凌颁布了六条最新斩将令,意在严整军纪,吻合慈不掌兵的道理,两军汇合的次日,就召集各部都尉以上以上将领者,开扩大军事会议。
魏军中,都尉掌管三千兵,以上的将领分别是中郎将、骁骑将、车骑将都是掌兵五千左右的,裨将、副将掌兵一万,先锋将军、其它左右中将军,皆掌兵两三万不等,大将军可以统兵十万。
辰凌为右路伐卫大军的主帅,将爵就是大将军,领兵达到了兵权极限十万,副帅周淮英被魏公子推荐,魏王破格提升的将军爵,除了他,还有四位将军,两位是在大梁城外军营就见过了的杨匡义,军中老将,使一杆枣木长枪,部下有四个儿子,都是清一色的中郎将。
另一位副将叫夏世雄,使一对六十斤重的双锏,四旬年纪,体格健壮,入伍二十多年,也是在军中摸爬滚打,从兵卒熬上来的将军,浑身军伍之风,粗犷大汉,黑脸将军。
新入帅堂的两位将军,都是一人是常年驻守东南边关的将军,姓程名肃,另一位将军从大魏南面地方调过来的将军叫徐泰,带来的是两万地方乡勇军。
四大将军身穿甲胄,四平八稳坐在堂前左右,加上周淮英,一共五人坐在内层的将军座位,他们身后一层,是副将的座位,足有二十几人,中郎将等五十人,宽敞的帅堂,坐满了七八十位将领后,外围一层又站着一百多名都尉,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辰凌随身带着几名谋士,也都是旧识,尚方俊、庞淮、朱泽尧,被他调到身旁,出谋划策,整理军务琐碎之事等,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程肃将军,你久居卫魏边境,目前小卫形势如何?”
程肃抱拳道:“禀将军,小卫近来得知我军来袭之日,早在月前就已经厉马秣兵,招募了很多新军,以前小卫的常备军不足十万,但是这一个月来,听说卫君亲自颁布征兵诏书,要誓死保卫疆土,因此不少卫地子民纷纷加入,壮大了不少,光守在曹州这一带,就有六七万人马,曹州属于郡城,下属由郓城、鄄城、平陵、东明四座城邑拱卫着,各城皆有人马,还有许多城镇有盗寇、响马、地方军,要瞬间攻破几大城池,并非易事。”
辰凌点头,出征前有三年之期,并未限制攻克的具体期限,他并不着急入卫,而是要把敌国的情况摸清楚,才能有胜无败,而且此处卫地接壤宋国,早听闻宋王偃会师五国结盟的事,自己这支人马如此靠近宋国,也不得不防。
而且辰凌还派出密探,查其它几国调兵出征情况,以及魏国另外两路军如何行动,不打算做出头鸟,暂时把麾下将士训练一番才是正事,回头伐卫之后,还有伐宋,没准日后还要跟齐国、楚国交战,把这支魏军训练成一支尖刀,借刀杀人,等斩掉齐楚一些力量,齐楚魏交恶下来,两败俱伤,有利于燕国日后统一天下。
“密切查探卫国、宋国边境,军队调动情况,还有粮草、军械补给路线和驻扎地形等,越详细越好,没有准确的情报前,各军营不得擅自行动,只在原地练兵。”
“遵命——”众将异口同声抱拳喝道。
辰凌目光一扫,凛冽地看着众将道:“为了确保我军的作战能力,调动灵活,需要重新整编一下,按移动方式来划分,主要步兵、车兵、骑兵三大兵种,以步兵为主,又分成重甲长抢手、刀斧手、盾牌手,精锐武卒,轻甲弓弩手,骑兵和车兵、斥候兵单独为旅,配合步兵,执行相关任务,成立斥候队、敢死队、特种队,设先锋前军、中军、左右两翼军、后方辎重军五大区,从今日开始,各军部将领配合整编,伐卫凯旋后根据战况,恢复原军的编制。”
诸将相互看了一眼,都察觉主帅要大刀阔斧整改军旅的决心,想到对方最近的威名,都不敢违逆,站起身同时抱拳:“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