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 全面碾压
传送继续,一枚又一枚炸弹送进基地,几乎是用钢珠把目标范围清理一遍,鸠占鹊巢的敌人成片倒下,而那些传送到长戈号内的维蜥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没等他们缓过神来,已经和炸弹一起重新送回敌舰。
原本好好的船舱里突然少了一批人,换成另外一批叠成一堆,脑袋顶上还悬着个马上就要爆炸的东西……
这样的场面不是上演一次两次,而是在秘密基地里连续上演,沉闷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刚刚还异常懒散的维蜥人乱作一团,狼奔豕突惊惶失措。
青衣始终监控着基地里的情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命令陆战队即刻出发。
陆战队长王永志和另一位军官走在最前面,两人同时跨进传送机,光芒一闪,已经出现在秘密基地内部。
两人的脚下,是维蜥人死不瞑目的尸体,四周是各种惨号挣扎,远处则是一群没头苍蝇般的维蜥人。
他们俩一个马上伏身,半跪在地,端起手中的榴弹发射器,拳头大小的炮口指向敌人最多的方向;另一个启动背负式激光发射器,盘装的发生装置从背后向上翻折,自动调节高度,直到越过头顶为止。
接着王永志率先开火,嗵嗵的轻响声中,一枚枚智能榴弹凌空飞向各个通道。
这玩意落地之后并不立即爆炸,而是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满地乱转,躲避维蜥人的同时,一头钻进通道里消失不见。
几秒钟后,通道深处传来清亮的爆响,隐约还能听到维蜥人混乱的呼喊……王永志虽然看不到通道里的情况,却能想象出智能榴弹在敌军的人群中爆炸,车翻了一群敌人的景象。
简直太美妙了有木有?
另一边,缓缓旋转的激光发射器上微光一闪,一道肉眼不可见的激光横扫船舱,将正前方几个维蜥人拦腰截断。
两人侧后方,另外几个维蜥人回过神来,结伴冲了过了,可刚冲出两步,另一道激光就扫了过来,同样将这几个维蜥人截断。
更多维蜥人冲上来,那个高高竖起的激光器就像知道哪个方向有敌人靠近,一道道激光扫个不停。
这还不算,若是同时冲过来的敌人过多,就会立刻切换发射模式,同时射出几道光束,将所有需要照顾的敌人全部照顾到,不留任何死角。
这套单兵激光系统由装甲上的火控系统控制,可以自动判断哪个方向有敌人靠近,从而优先打击最有威胁的目标。
之所以将发射器高高竖起,是为了拥有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发射角度。
如今的陆战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陆战力量都要强大,可时代变了,战争的方式也变了,用战舰的时候多,用战斗机器人的时候也多,用陆战队的时候少之又少。
可这并不代表陆战队不行,恰恰相反,若是陆战队碰上一群战斗机器人,最后刻胜利的一定是陆战队——只要一枚电磁脉冲炸弹,就能瘫痪一群机器人。
在旌阳的时候,之所以能用机器人趟出一条路来,是因为外域人走另一条科技树,欺负对方不了解机器人,若敌人也是人类就复杂多了,要么使用真正的战斗机器人,要么派遣人类士兵,让工程机器人拿上武器上战场?呵呵,作死也不是这么个作法。
只是两个人,就把附近的维蜥人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维蜥人的光束落到两个人的装甲上,跟挠痒痒没什么区别。
这是科技层面的全面碾压,就像一群乞丐对上满身钢铁的重甲骑兵,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时第二对陆战队员传送就位,分别出现在两人侧后方。
两个人马上加入战斗,同心协力稳固阵地。
然后是第三对,第四对,没多一会儿,两个作战分队十二人全部到位。
虽然只有十二个陆战队员,可他们互相配合,点杀的点杀控场的控场,展现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杀得一群维蜥人半点脾气都没有,没多一会儿,就彻底清空了基地空港。
只有王永志,仍不时朝某个舱门来上一炮,让智能榴弹滚入通道,自动寻找敌人。
青衣不是不想传送更多陆战队员,她完全可以把所有陆战队员全部传送到空港之内,但是以陆战了人员的作战能力,偌大的空港容纳十二个人已经非常拥挤了,若是把更多人传送过去,不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拖累已有的队员。
星际时代的单兵作战,早就脱离了人海战术的范畴,科学的、合理的投入作战力量,充分发挥每一个作战单位的战斗力,才是现代军队的作战方式。
这在当前作战理论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战场投放密度。
简单点说,就是根据作战人员的装备情况,和具体的战场环境,制定合理的投放数量,只有投放密度合适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己方发挥最强战斗力,否则不论多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不止陆战队有投放密度限制,舰队其实同样也有类似的规定。
打个比方说,敌我双方舰队对抗,一方的战舰再多,也要拉开一定的机动距离,若是把所有战舰一艘挨一艘,紧靠在一起送上战场,呵呵,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总之,就是单一作战单位的作战能力越强,投放密度就越低,反之,假如最简单的轻武器,那就只能靠人海战术堆死敌人。
维蜥人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根本没什么重型武器,对上全身重甲的陆战队员,就像一群小孩儿和几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对打。
知道陆战队已经控制空港,青衣继续向秘密基地传送人员,他们以各自的作战分队为单位,分头冲进不同的通道。
看似杂乱无章,实际每一支队伍都在青衣的指挥之下,沿途的路线怎么走,哪一个舱室有敌人,什么地方有埋伏,什么地方分兵而行,哪里又该重点关注。
在青衣的安排之下,所有的一切乱中有序井井有条!
原本好好的船舱里突然少了一批人,换成另外一批叠成一堆,脑袋顶上还悬着个马上就要爆炸的东西……
这样的场面不是上演一次两次,而是在秘密基地里连续上演,沉闷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刚刚还异常懒散的维蜥人乱作一团,狼奔豕突惊惶失措。
青衣始终监控着基地里的情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命令陆战队即刻出发。
陆战队长王永志和另一位军官走在最前面,两人同时跨进传送机,光芒一闪,已经出现在秘密基地内部。
两人的脚下,是维蜥人死不瞑目的尸体,四周是各种惨号挣扎,远处则是一群没头苍蝇般的维蜥人。
他们俩一个马上伏身,半跪在地,端起手中的榴弹发射器,拳头大小的炮口指向敌人最多的方向;另一个启动背负式激光发射器,盘装的发生装置从背后向上翻折,自动调节高度,直到越过头顶为止。
接着王永志率先开火,嗵嗵的轻响声中,一枚枚智能榴弹凌空飞向各个通道。
这玩意落地之后并不立即爆炸,而是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满地乱转,躲避维蜥人的同时,一头钻进通道里消失不见。
几秒钟后,通道深处传来清亮的爆响,隐约还能听到维蜥人混乱的呼喊……王永志虽然看不到通道里的情况,却能想象出智能榴弹在敌军的人群中爆炸,车翻了一群敌人的景象。
简直太美妙了有木有?
另一边,缓缓旋转的激光发射器上微光一闪,一道肉眼不可见的激光横扫船舱,将正前方几个维蜥人拦腰截断。
两人侧后方,另外几个维蜥人回过神来,结伴冲了过了,可刚冲出两步,另一道激光就扫了过来,同样将这几个维蜥人截断。
更多维蜥人冲上来,那个高高竖起的激光器就像知道哪个方向有敌人靠近,一道道激光扫个不停。
这还不算,若是同时冲过来的敌人过多,就会立刻切换发射模式,同时射出几道光束,将所有需要照顾的敌人全部照顾到,不留任何死角。
这套单兵激光系统由装甲上的火控系统控制,可以自动判断哪个方向有敌人靠近,从而优先打击最有威胁的目标。
之所以将发射器高高竖起,是为了拥有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发射角度。
如今的陆战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陆战力量都要强大,可时代变了,战争的方式也变了,用战舰的时候多,用战斗机器人的时候也多,用陆战队的时候少之又少。
可这并不代表陆战队不行,恰恰相反,若是陆战队碰上一群战斗机器人,最后刻胜利的一定是陆战队——只要一枚电磁脉冲炸弹,就能瘫痪一群机器人。
在旌阳的时候,之所以能用机器人趟出一条路来,是因为外域人走另一条科技树,欺负对方不了解机器人,若敌人也是人类就复杂多了,要么使用真正的战斗机器人,要么派遣人类士兵,让工程机器人拿上武器上战场?呵呵,作死也不是这么个作法。
只是两个人,就把附近的维蜥人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维蜥人的光束落到两个人的装甲上,跟挠痒痒没什么区别。
这是科技层面的全面碾压,就像一群乞丐对上满身钢铁的重甲骑兵,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时第二对陆战队员传送就位,分别出现在两人侧后方。
两个人马上加入战斗,同心协力稳固阵地。
然后是第三对,第四对,没多一会儿,两个作战分队十二人全部到位。
虽然只有十二个陆战队员,可他们互相配合,点杀的点杀控场的控场,展现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杀得一群维蜥人半点脾气都没有,没多一会儿,就彻底清空了基地空港。
只有王永志,仍不时朝某个舱门来上一炮,让智能榴弹滚入通道,自动寻找敌人。
青衣不是不想传送更多陆战队员,她完全可以把所有陆战队员全部传送到空港之内,但是以陆战了人员的作战能力,偌大的空港容纳十二个人已经非常拥挤了,若是把更多人传送过去,不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拖累已有的队员。
星际时代的单兵作战,早就脱离了人海战术的范畴,科学的、合理的投入作战力量,充分发挥每一个作战单位的战斗力,才是现代军队的作战方式。
这在当前作战理论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战场投放密度。
简单点说,就是根据作战人员的装备情况,和具体的战场环境,制定合理的投放数量,只有投放密度合适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己方发挥最强战斗力,否则不论多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不止陆战队有投放密度限制,舰队其实同样也有类似的规定。
打个比方说,敌我双方舰队对抗,一方的战舰再多,也要拉开一定的机动距离,若是把所有战舰一艘挨一艘,紧靠在一起送上战场,呵呵,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总之,就是单一作战单位的作战能力越强,投放密度就越低,反之,假如最简单的轻武器,那就只能靠人海战术堆死敌人。
维蜥人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根本没什么重型武器,对上全身重甲的陆战队员,就像一群小孩儿和几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对打。
知道陆战队已经控制空港,青衣继续向秘密基地传送人员,他们以各自的作战分队为单位,分头冲进不同的通道。
看似杂乱无章,实际每一支队伍都在青衣的指挥之下,沿途的路线怎么走,哪一个舱室有敌人,什么地方有埋伏,什么地方分兵而行,哪里又该重点关注。
在青衣的安排之下,所有的一切乱中有序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