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风骤起!.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摄政大明》更多支持!)……
对于这个名字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李纯臣,赵俊臣虽然只见过一面,但印象却颇为深刻。在这次殿试之中,赵俊臣对他也最为重视!
原本,在会试杏榜公布之前,李纯臣只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然而杏榜公布之后,此人却一鸣惊人,名列杏榜第四名,仅次于周素文、赵山才、以及曾炜三人。
若是再考虑到曾炜因为投靠了赵俊臣的缘故,在会试开始之前就已经提前得到了考题,所以准备充足;而周素文又是首辅周尚景的孙子,在审卷之时受到了颇多照顾,这个李纯臣的真实学问与才华,在本科考生之中恐怕仅次于赵山才一人而已,即使素有“神童”之称的周素文,也未必就能压得过他。
不过,赵俊臣对李纯臣印象深刻,却并非是因为他的学问才华,而是此人的野心勃勃、以及足以实现他野心的诸般优点!
那一日,杏榜才刚刚公布,这个李纯臣也不过是一位刚刚扬名不久的贡生,竟是第一时间找到了落榜的肖文轩,趁着肖文轩心情低落之际,想要把肖文轩收为幕僚!这般作为,除了表明此人眼光远大、不甘蛰伏之外,他能在当时就看出了肖文轩的能力潜质。也足以说明了此人的眼光不凡——可以说,若不是赵俊臣的及时出现,肖文轩如今怕已经被李纯臣收服为己用了——这是李纯臣的优点之一!
尔后。在李纯臣与肖文轩交谈之际,也展现了异于常人的见解与眼光,并且在赵俊臣出现之后,仅仅只是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发现了赵俊臣的真实身份,更可以证明此人的心智卓绝、以及洞察力之强——这是李纯臣的优点之二!
像这样一个人,竟是在会试之前一直都默默无名。明显是刻意的收敛锋芒,亦足以说明此人的城府与隐忍——这是李纯臣的优点之三!
以上种种。皆是不可多得的优点,而赵俊臣只是见过李纯臣一面,就在李纯臣的身上皆有发现,更足以说明李纯臣的卓越不凡。
像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赵俊臣欣赏之余,自然也打算招揽于自己门下,可惜和赵山才一样,李纯臣对于赵俊臣的招揽却是一副敬而远之的样子,但又与赵山才不同的是,赵山才拒绝赵俊臣的招揽是因为他一心想要辅佐太子朱和堉,而李纯臣拒绝赵俊臣的招揽,却似乎是因为他不想在自己身上打上某个派系的烙印。
然而,官场之中。是非最多,身后没有某个派系作为靠山,不仅无法远离派系争斗。反而会被各大派系视为软柿子第一时间打压,像李纯臣这样的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他依然这么做了,只能说明他有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朝堂各大派系之中脱颖而出!
但李纯臣的办法究竟是什么,赵俊臣心中虽有大致的猜测。但具体为何,却又不能肯定。
~~~~~~~~~~~~~~~~~~~~~~~~~~~~~~~~~~~~
“若是所料不差。今日这场殿试,就是李纯臣在计划中展现自己锋芒的时机吧?也只有似我当初那般,在殿试中一鸣惊人,并得到德庆皇帝的欢心,从此圣眷优容,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朝堂各大派系中脱颖而出……”这般想着,赵俊臣若有所思的向着李纯臣看去,暗思道:“一切的答案,应该就在今日的策问之中了。”
此时,按照殿试的流程,德庆皇帝正在向众考生训话,内容不外乎就是教育众考生忠君爱国、不骄不躁之类,虽然大都是废话,但在这个时候又必须要说。
而正在跪听训示的李纯臣,原本颇是低调,但在赵俊臣的注视之下,似乎也有所察觉,于是偷偷抬头,向着赵俊臣的位置瞥了一眼——如今赵俊臣虽不算是权倾朝野,但也是朝堂中数得着的权臣之一,但李纯臣看向赵俊臣的目光之中,却不见有丝毫的敬畏,只是略略向赵俊臣点头表达善意之后,便垂头继续听训了。
见李纯臣如此,赵俊臣微微一笑,并不在意,只是转头之间,打量着其他的殿试考生。
跪在众考生最前列的,是周素文与赵山才二人。
此时,周素文的姿态摆的极低,神色间满是谦卑,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虽然他是首辅周尚景最疼爱的孙子,又是本科会试的第一名,但此时却不见有丝毫的骄躁之色,这般模样落入赵俊臣眼中,让赵俊臣不由得暗暗点头,只觉得周尚景后继有人。
至于周素文身旁的赵山才,则神态间满是不喜不忧的淡然,又有着恰到好处的恭敬,显然这次会试榜首被周素文夺去的事情,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态。
至于跪在两人身后的曾炜,则神色间略有激动,好似因为见到德庆皇帝而振奋不已,一副忠君模样,这般模样落入德庆皇帝眼中,怕是会对他产生许多的好感,不过,赵俊臣细细观察之下,却发现曾炜此时的眼神依然镇定冷静,显然他神色间的激动只是伪装,一种赢得德庆皇帝好感的策略罢了。
如今曾炜已经投靠了赵俊臣,从此就算是赵俊臣的门人了,所以看到曾炜的表现,赵俊臣不由暗暗满意,颇感欣慰,虽然没能把赵山才与李纯臣招入门下,但在这一届的科举之中,自己也总算是找到了一位可堪重用的人才。
至于曾炜身旁的李纯臣。除了在刚才偷瞥了赵俊臣一眼之外,则是一如既往的低调收敛。
不过,除了跪在最前列的四位考生之外。其他考生的表现却大都有些不堪,包括柳子岷在内,他们或是因为初次见到德庆皇帝,又或是因为周围群臣环立,再或者是担心接下来的殿试发挥,一个个皆是战战兢兢的模样,其中有不少人已是汗浸了衣衫。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与观察之间。德庆皇帝的训示终于结束了。
接着,按照殿试的流程。太监张德扬声道:“陛下有旨,读卷大臣宣题了!”
随着张德的呼喊,首辅周尚景出列,向德庆皇帝行礼后。便站在御阶之前,面向众殿试考生,从袖中抽出了由德庆皇帝圈定的考题,扬声宣布道:“皇帝制曰:朕惟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本欲延朝万世,再创仁宣之治、孝宗中兴,然治国不易,需先安庙堂之平稳。治官吏之廉忠,使之朕与群臣一心齐力,方可有所作为……奈何今非古时。人心思变,朕命百官之中,时有恶者败徒,不思忠君为民,朕尝思,何策可治?……今策问。当直陈尔等之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切勿惮隐。”
听到首辅周尚景宣布的这道策问考题,众考生跪接考题之余,赵俊臣却是不由一笑,心中暗暗叹了一句:“果然是这样。”
历朝历代,殿试之策问,总是如实的反映着历代皇帝们的治国思想、政治理念,也反映出帝王们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近段时间以来,朝中党争不断,又不时有出乎德庆皇帝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让德庆皇帝不免会产生朝中局势渐渐脱离自己掌控的忧虑。
如此一来,德庆皇帝自然会借着殿试出题的机会,向朝野各方表达自己的态度,敲打朝中的各派势力,并且集思广益,看看能否从考生中找到什么好主意。
德庆皇帝的这道考题,若是说根到底,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总结成一句白话,就是“目前朝廷局势有些不稳,朕有些烦心,你们这些人帮朕出出主意,该怎样让朝中官员不再有异心,乖乖成为朕的傀儡,听朕的吩咐办事?”
这道题,说难不难,只要引经据典,写一些古时的圣人治国理念,就可以糊弄过去,若是文采再好些、字迹也工整漂亮些,说不定就可以混上一个好成绩。但若想要真正的言之有物、写出一些令人茅舍顿开拍案叫绝的东西,却又难上加难,毕竟从古到今这类文章已经有数不胜数了,诸般的想法与观点也早已经被古今之人阐述了无数遍,此时再写,想要脱颖而出,却是极难。
所以,听到这道策问之后,大多数考生都是面露难色、眉头紧皱,不知该如何下笔。
然而,那些投靠了赵俊臣的一众考生们,此时却皆是露出了兴奋之色。
因为,对于这道考题,他们早有准备!
倒不是赵俊臣提前知道了考题,事实上这道考题连宣题的周尚景也是刚刚知道,只不过赵俊臣对于德庆皇帝的手段作风实在是太过了解,所以对于德庆皇帝这次的出题范围也早有一些猜测,然后又把自己的猜测告知了那些投靠自己的殿试考生,结果德庆皇帝的这次出题,也果然没有出乎赵俊臣的意料之外。
“虽然我没有告诉他们这道考题具体应该怎么答写,然而提前了好几日知晓考题,有这么多的准备时间,若是还答不好,也就只能说明自己无能,将来殿试成绩排名靠后,我没有重点栽培,也是活该,不能怪我了。”
暗思之间,赵俊臣下意识的向着李纯臣看去。
德庆皇帝的性情如何,并不是一个秘密,近些日子以来朝堂多事,也同样不是秘密,两者结合起来,猜出德庆皇帝的出题范围,其实并不困难。
而李纯臣既然想要借着这次殿试的机会一鸣惊人,想来是他同样猜出了这道考题,并且心中有了某种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可以轻易讨得德庆皇帝的欢心,并且受到德庆皇帝的重用。
“就让我看看你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吧。”
看着李纯臣不紧不慢的跪接考题。然后入座下笔,赵俊臣饶有兴趣的想道。
然而,赵俊臣虽然已经很重视这个李纯臣了。但没想到的是,李纯臣最终给出的答案,还是把赵俊臣狠狠的吓了一跳!
事实上,何止是赵俊臣?随着李纯臣这一刻的落笔作答,整个官场都震动了!
~~~~~~~~~~~~~~~~~~~~~~~~~~~~~~~~~~~~~~~~
殿试会进行整整一天,德庆皇帝与朝中百官手中有无数大事要办,自然不可能陪考生们一整天。
事实上。在考生们开始答题之后,德庆皇帝只是待了一会儿。便已是离去了。
接着,除了诸位阅卷大臣之外,百官们也纷纷离开。
赵俊臣呆在这里没有任何益处,自然也同样离开了。
然后。赵俊臣到户部衙门处理了一些公务,又约见工部尚书左兰山谈了一些事情,眼见天色将晚,便回到了府中。
回到府中后,赵俊臣吃过了晚饭,便继续在书房中阅读那本尚未读完的《扬州游记》。
不过,赵俊臣才刚刚翻了两页,便看见许庆彦推门而入,向赵俊臣禀报道:“少爷。养心殿的太监张秀求见。”
张秀是德庆皇帝身边大太监张德的徒弟,这个时候求见赵俊臣,似乎是有什么重要事情。但赵俊臣并不意外,只是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张秀随着许庆彦来到书房之中,向赵俊臣谄媚笑道:“咱家见过赵大人,赵大人万安。”
赵俊臣笑道:“张秀公公,咱们都是自己人。相互间也很熟悉了,就不必客气了。”
张秀笑着点头后。便从袖中抽出一卷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数,递给一旁的许庆彦,并向赵俊臣说道:“赵大人,按照您的吩咐,关于那个名叫李纯臣的殿试答卷,咱家师傅已是想办法抄写了一份,并派咱家来送给大人。”
赵俊臣从许庆彦手中接过纸卷,一边展开细读,一边点头笑道:“有劳两位公公了。”
原来,赵俊臣对于李纯臣的这份答题,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在意,所以便拜托大太监张德抄写一份带给自己提前过目。
而殿试之后,审卷还在第二天,在这之前,考生们的答卷会在宫中保存一晚,对张德这位大太监而言,趁机抄写一份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也办的极为利落,如今天色刚暗,便已经派人送到了赵俊臣的手中。
不过,赵俊臣才刚刚看了手中纸卷几眼,便是脸色微微一变,似乎纸卷上的内容让他极为震惊。
接着,赵俊臣神色间很快就恢复了寻常,只是与张秀闲谈了几句后,又给了张秀一些好处,就派许庆彦把张秀送走了。
当张秀离开后,赵俊臣的神色渐渐变得肃穆,眉头紧皱。
当许庆彦送走了张秀之后,回到书房,看到赵俊臣的模样,心中不由奇怪,问道:“少爷,发生什么事了?”
赵俊臣却没有回答,事实上,以许庆彦的见识,和他也说不清楚,只是沉吟片刻后,把张秀送来的纸卷递给许庆彦,吩咐道:“你派人偷偷把这张答卷送给首辅周尚景!”
送给周尚景?
听到赵俊臣的话,许庆彦不由奇怪,赵俊臣与周尚景是朝中两大派系的首领,时有敌对,究竟是怎样一份答卷,竟然需要赵俊臣找周尚景一同商量?
好奇之间,许庆彦接过答卷之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
却看到答卷上写着“……陛下欲控百官之言行、整顿吏治,唯有密折制度可行!……”
正如赵俊臣所说的那般,许庆彦看不懂这批答卷,并不知道所谓“密折制度”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答应一声后,便按着赵俊臣的吩咐办事去了。
………
ps:恩,今天第一更!凌晨之前还有一更!(我的小说《摄政大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对于这个名字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李纯臣,赵俊臣虽然只见过一面,但印象却颇为深刻。在这次殿试之中,赵俊臣对他也最为重视!
原本,在会试杏榜公布之前,李纯臣只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然而杏榜公布之后,此人却一鸣惊人,名列杏榜第四名,仅次于周素文、赵山才、以及曾炜三人。
若是再考虑到曾炜因为投靠了赵俊臣的缘故,在会试开始之前就已经提前得到了考题,所以准备充足;而周素文又是首辅周尚景的孙子,在审卷之时受到了颇多照顾,这个李纯臣的真实学问与才华,在本科考生之中恐怕仅次于赵山才一人而已,即使素有“神童”之称的周素文,也未必就能压得过他。
不过,赵俊臣对李纯臣印象深刻,却并非是因为他的学问才华,而是此人的野心勃勃、以及足以实现他野心的诸般优点!
那一日,杏榜才刚刚公布,这个李纯臣也不过是一位刚刚扬名不久的贡生,竟是第一时间找到了落榜的肖文轩,趁着肖文轩心情低落之际,想要把肖文轩收为幕僚!这般作为,除了表明此人眼光远大、不甘蛰伏之外,他能在当时就看出了肖文轩的能力潜质。也足以说明了此人的眼光不凡——可以说,若不是赵俊臣的及时出现,肖文轩如今怕已经被李纯臣收服为己用了——这是李纯臣的优点之一!
尔后。在李纯臣与肖文轩交谈之际,也展现了异于常人的见解与眼光,并且在赵俊臣出现之后,仅仅只是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发现了赵俊臣的真实身份,更可以证明此人的心智卓绝、以及洞察力之强——这是李纯臣的优点之二!
像这样一个人,竟是在会试之前一直都默默无名。明显是刻意的收敛锋芒,亦足以说明此人的城府与隐忍——这是李纯臣的优点之三!
以上种种。皆是不可多得的优点,而赵俊臣只是见过李纯臣一面,就在李纯臣的身上皆有发现,更足以说明李纯臣的卓越不凡。
像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赵俊臣欣赏之余,自然也打算招揽于自己门下,可惜和赵山才一样,李纯臣对于赵俊臣的招揽却是一副敬而远之的样子,但又与赵山才不同的是,赵山才拒绝赵俊臣的招揽是因为他一心想要辅佐太子朱和堉,而李纯臣拒绝赵俊臣的招揽,却似乎是因为他不想在自己身上打上某个派系的烙印。
然而,官场之中。是非最多,身后没有某个派系作为靠山,不仅无法远离派系争斗。反而会被各大派系视为软柿子第一时间打压,像李纯臣这样的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他依然这么做了,只能说明他有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朝堂各大派系之中脱颖而出!
但李纯臣的办法究竟是什么,赵俊臣心中虽有大致的猜测。但具体为何,却又不能肯定。
~~~~~~~~~~~~~~~~~~~~~~~~~~~~~~~~~~~~
“若是所料不差。今日这场殿试,就是李纯臣在计划中展现自己锋芒的时机吧?也只有似我当初那般,在殿试中一鸣惊人,并得到德庆皇帝的欢心,从此圣眷优容,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朝堂各大派系中脱颖而出……”这般想着,赵俊臣若有所思的向着李纯臣看去,暗思道:“一切的答案,应该就在今日的策问之中了。”
此时,按照殿试的流程,德庆皇帝正在向众考生训话,内容不外乎就是教育众考生忠君爱国、不骄不躁之类,虽然大都是废话,但在这个时候又必须要说。
而正在跪听训示的李纯臣,原本颇是低调,但在赵俊臣的注视之下,似乎也有所察觉,于是偷偷抬头,向着赵俊臣的位置瞥了一眼——如今赵俊臣虽不算是权倾朝野,但也是朝堂中数得着的权臣之一,但李纯臣看向赵俊臣的目光之中,却不见有丝毫的敬畏,只是略略向赵俊臣点头表达善意之后,便垂头继续听训了。
见李纯臣如此,赵俊臣微微一笑,并不在意,只是转头之间,打量着其他的殿试考生。
跪在众考生最前列的,是周素文与赵山才二人。
此时,周素文的姿态摆的极低,神色间满是谦卑,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虽然他是首辅周尚景最疼爱的孙子,又是本科会试的第一名,但此时却不见有丝毫的骄躁之色,这般模样落入赵俊臣眼中,让赵俊臣不由得暗暗点头,只觉得周尚景后继有人。
至于周素文身旁的赵山才,则神态间满是不喜不忧的淡然,又有着恰到好处的恭敬,显然这次会试榜首被周素文夺去的事情,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态。
至于跪在两人身后的曾炜,则神色间略有激动,好似因为见到德庆皇帝而振奋不已,一副忠君模样,这般模样落入德庆皇帝眼中,怕是会对他产生许多的好感,不过,赵俊臣细细观察之下,却发现曾炜此时的眼神依然镇定冷静,显然他神色间的激动只是伪装,一种赢得德庆皇帝好感的策略罢了。
如今曾炜已经投靠了赵俊臣,从此就算是赵俊臣的门人了,所以看到曾炜的表现,赵俊臣不由暗暗满意,颇感欣慰,虽然没能把赵山才与李纯臣招入门下,但在这一届的科举之中,自己也总算是找到了一位可堪重用的人才。
至于曾炜身旁的李纯臣。除了在刚才偷瞥了赵俊臣一眼之外,则是一如既往的低调收敛。
不过,除了跪在最前列的四位考生之外。其他考生的表现却大都有些不堪,包括柳子岷在内,他们或是因为初次见到德庆皇帝,又或是因为周围群臣环立,再或者是担心接下来的殿试发挥,一个个皆是战战兢兢的模样,其中有不少人已是汗浸了衣衫。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与观察之间。德庆皇帝的训示终于结束了。
接着,按照殿试的流程。太监张德扬声道:“陛下有旨,读卷大臣宣题了!”
随着张德的呼喊,首辅周尚景出列,向德庆皇帝行礼后。便站在御阶之前,面向众殿试考生,从袖中抽出了由德庆皇帝圈定的考题,扬声宣布道:“皇帝制曰:朕惟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本欲延朝万世,再创仁宣之治、孝宗中兴,然治国不易,需先安庙堂之平稳。治官吏之廉忠,使之朕与群臣一心齐力,方可有所作为……奈何今非古时。人心思变,朕命百官之中,时有恶者败徒,不思忠君为民,朕尝思,何策可治?……今策问。当直陈尔等之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切勿惮隐。”
听到首辅周尚景宣布的这道策问考题,众考生跪接考题之余,赵俊臣却是不由一笑,心中暗暗叹了一句:“果然是这样。”
历朝历代,殿试之策问,总是如实的反映着历代皇帝们的治国思想、政治理念,也反映出帝王们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近段时间以来,朝中党争不断,又不时有出乎德庆皇帝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让德庆皇帝不免会产生朝中局势渐渐脱离自己掌控的忧虑。
如此一来,德庆皇帝自然会借着殿试出题的机会,向朝野各方表达自己的态度,敲打朝中的各派势力,并且集思广益,看看能否从考生中找到什么好主意。
德庆皇帝的这道考题,若是说根到底,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总结成一句白话,就是“目前朝廷局势有些不稳,朕有些烦心,你们这些人帮朕出出主意,该怎样让朝中官员不再有异心,乖乖成为朕的傀儡,听朕的吩咐办事?”
这道题,说难不难,只要引经据典,写一些古时的圣人治国理念,就可以糊弄过去,若是文采再好些、字迹也工整漂亮些,说不定就可以混上一个好成绩。但若想要真正的言之有物、写出一些令人茅舍顿开拍案叫绝的东西,却又难上加难,毕竟从古到今这类文章已经有数不胜数了,诸般的想法与观点也早已经被古今之人阐述了无数遍,此时再写,想要脱颖而出,却是极难。
所以,听到这道策问之后,大多数考生都是面露难色、眉头紧皱,不知该如何下笔。
然而,那些投靠了赵俊臣的一众考生们,此时却皆是露出了兴奋之色。
因为,对于这道考题,他们早有准备!
倒不是赵俊臣提前知道了考题,事实上这道考题连宣题的周尚景也是刚刚知道,只不过赵俊臣对于德庆皇帝的手段作风实在是太过了解,所以对于德庆皇帝这次的出题范围也早有一些猜测,然后又把自己的猜测告知了那些投靠自己的殿试考生,结果德庆皇帝的这次出题,也果然没有出乎赵俊臣的意料之外。
“虽然我没有告诉他们这道考题具体应该怎么答写,然而提前了好几日知晓考题,有这么多的准备时间,若是还答不好,也就只能说明自己无能,将来殿试成绩排名靠后,我没有重点栽培,也是活该,不能怪我了。”
暗思之间,赵俊臣下意识的向着李纯臣看去。
德庆皇帝的性情如何,并不是一个秘密,近些日子以来朝堂多事,也同样不是秘密,两者结合起来,猜出德庆皇帝的出题范围,其实并不困难。
而李纯臣既然想要借着这次殿试的机会一鸣惊人,想来是他同样猜出了这道考题,并且心中有了某种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可以轻易讨得德庆皇帝的欢心,并且受到德庆皇帝的重用。
“就让我看看你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吧。”
看着李纯臣不紧不慢的跪接考题。然后入座下笔,赵俊臣饶有兴趣的想道。
然而,赵俊臣虽然已经很重视这个李纯臣了。但没想到的是,李纯臣最终给出的答案,还是把赵俊臣狠狠的吓了一跳!
事实上,何止是赵俊臣?随着李纯臣这一刻的落笔作答,整个官场都震动了!
~~~~~~~~~~~~~~~~~~~~~~~~~~~~~~~~~~~~~~~~
殿试会进行整整一天,德庆皇帝与朝中百官手中有无数大事要办,自然不可能陪考生们一整天。
事实上。在考生们开始答题之后,德庆皇帝只是待了一会儿。便已是离去了。
接着,除了诸位阅卷大臣之外,百官们也纷纷离开。
赵俊臣呆在这里没有任何益处,自然也同样离开了。
然后。赵俊臣到户部衙门处理了一些公务,又约见工部尚书左兰山谈了一些事情,眼见天色将晚,便回到了府中。
回到府中后,赵俊臣吃过了晚饭,便继续在书房中阅读那本尚未读完的《扬州游记》。
不过,赵俊臣才刚刚翻了两页,便看见许庆彦推门而入,向赵俊臣禀报道:“少爷。养心殿的太监张秀求见。”
张秀是德庆皇帝身边大太监张德的徒弟,这个时候求见赵俊臣,似乎是有什么重要事情。但赵俊臣并不意外,只是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张秀随着许庆彦来到书房之中,向赵俊臣谄媚笑道:“咱家见过赵大人,赵大人万安。”
赵俊臣笑道:“张秀公公,咱们都是自己人。相互间也很熟悉了,就不必客气了。”
张秀笑着点头后。便从袖中抽出一卷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数,递给一旁的许庆彦,并向赵俊臣说道:“赵大人,按照您的吩咐,关于那个名叫李纯臣的殿试答卷,咱家师傅已是想办法抄写了一份,并派咱家来送给大人。”
赵俊臣从许庆彦手中接过纸卷,一边展开细读,一边点头笑道:“有劳两位公公了。”
原来,赵俊臣对于李纯臣的这份答题,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在意,所以便拜托大太监张德抄写一份带给自己提前过目。
而殿试之后,审卷还在第二天,在这之前,考生们的答卷会在宫中保存一晚,对张德这位大太监而言,趁机抄写一份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也办的极为利落,如今天色刚暗,便已经派人送到了赵俊臣的手中。
不过,赵俊臣才刚刚看了手中纸卷几眼,便是脸色微微一变,似乎纸卷上的内容让他极为震惊。
接着,赵俊臣神色间很快就恢复了寻常,只是与张秀闲谈了几句后,又给了张秀一些好处,就派许庆彦把张秀送走了。
当张秀离开后,赵俊臣的神色渐渐变得肃穆,眉头紧皱。
当许庆彦送走了张秀之后,回到书房,看到赵俊臣的模样,心中不由奇怪,问道:“少爷,发生什么事了?”
赵俊臣却没有回答,事实上,以许庆彦的见识,和他也说不清楚,只是沉吟片刻后,把张秀送来的纸卷递给许庆彦,吩咐道:“你派人偷偷把这张答卷送给首辅周尚景!”
送给周尚景?
听到赵俊臣的话,许庆彦不由奇怪,赵俊臣与周尚景是朝中两大派系的首领,时有敌对,究竟是怎样一份答卷,竟然需要赵俊臣找周尚景一同商量?
好奇之间,许庆彦接过答卷之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
却看到答卷上写着“……陛下欲控百官之言行、整顿吏治,唯有密折制度可行!……”
正如赵俊臣所说的那般,许庆彦看不懂这批答卷,并不知道所谓“密折制度”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答应一声后,便按着赵俊臣的吩咐办事去了。
………
ps:恩,今天第一更!凌晨之前还有一更!(我的小说《摄政大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