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星河开拍(一)
1998年3月25日,修整一天,赴约访友之后,邱淑真坐飞机回去了香港,而陈卓则启程前往内达华州,开始了《星河战队》的拍摄。
如果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是一种以广阔银河为题材的宏观科幻,那么《星河战队》就是以地球为基地崛起的战争科幻。
在这里面,没有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和机器人,没有原力等超级武力。有的只是人们在拓展宇宙时遭遇到的第一个地外文明----阿拉奇虫族。
阿拉奇虫族:生活在克兰达夫星球,这种类似于蛛形纲的外星种族拥有数百万年的进化史,拥有智慧且没有私心、没有恐惧、繁殖能力超强,拥有着完善的种群社会制度。
勇士虫:身高2米,体重550kg,速度:64公里/时,咬合力:4000磅(狮子的6倍)。冲锋陷阵的炮灰,咄咄逼人,无所畏惧,打断四肢仍然具有战斗力,只是刀状六肢让它们失却攀爬能力,面对断崖、高墙有些无能为力。外骨骼可以承受超过500c的温度。只是智力低下,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跳跃虫:身高1.8米,体重400kg,速度:70公里/时,咬合力:3000磅。如同蝗虫一般的构造,钩状四肢,善于跳跃和攀爬,任何地形都行走如飞。背部有锋利的翅膀,可以短暂进行俯冲飞行,并用翅膀尖端的利刃切割。属于虫军中小队队长一般存在,数量较少。
坦克虫:身高5米,体重80吨,速度10公里/时,速度缓慢,善于打洞与潜伏,利用猛然钻出的瞬间,进行撕咬。身上背负巨大的硬壳,如同钻地坦克般坚不可摧,腹中藏有高浓度可燃性物质,能喷射火焰达到100米左右。属于虫军中大将般的存在,数量稀少,一万只虫族中才会有一只坦克虫作为军团指挥官。
电浆虫:身高27米,体重600吨,速度5公里/时,尾部巨大的电浆炮可以喷射进入几十万米的天空,从而击毁战舰和改变陨石方位。特种兵虫,战略存在。
间谍虫:身高0.2米,体重15公斤,速度100公里/时,善于利用地形隐藏自己,通过头部触角将信息传回总部。
寄生虫:身高0.01米,体重0.03公斤,速度40公里/时,如同大蚂蚁一样,虽然无法寄生活物,但可以对死者进行寄生,并操纵他们的躯体行动。
炸弹虫:一个直径0.15米的圆球,一旦打开,在3秒内会形成剧烈的炸弹冲击波。这种自杀战斗方式,又称神风敢死虫。
战蝎虫:身高2.5米,体重450公斤,形状如同蝎子,但是尾部毒可以发射浓烈的电磁脉冲,形成溅射与爆炸伤害。数量非常稀少,只是作为首领的护卫存在。
大脑虫:身高25米的大肉球,体重800吨具有强大的无性繁衍能力,一个大脑虫便可繁衍出一个完整的虫群。大脑虫具有强大的精神感知力,根据实力的不等,拥有100-1000公里的覆盖范围。大脑虫精神覆盖的范围,便是该族群生存的范围。
虫后:每一颗星球有无数只脑虫,脑域可覆盖全球的大脑虫被称为虫后。
虫神:无数星球中的虫族强者,可脱离星球束缚,跨星域作战的强大虫后。
在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原著《星船伞兵》中,对于阿拉奇虫族有着详细的描写,但是在电影《星河战队》中,最高级的虫族只出现到大脑虫这个级别。
虫后以及虫神的设定,被《战锤40k》和《星际争霸》所借鉴,扩展出了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星河战队》电影的开始,就是人类进入星际时代,坐着宇宙飞船探索星空,但是在一颗拥有大气层的资源星球中,与当地土著居民阿拉奇虫族发生了冲突。
接着,阿拉奇充足利用电浆冲的能力改变了外太空陨石的位置,致使一颗陨石落在地球上,摧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愤怒的地球联盟认为虫族在向人类挑衅,于是对虫族发动了进攻,进攻的地点便是虫族主星旁边的小卫星,打算现在小卫星上站稳脚跟,然后以此为基地,进攻主星。
其实这种以复仇名义出兵的套路,老美玩了不只是一次了。
1898年老美借口自己的“缅因号”被炸,发动了美西战争,抢夺了西班牙的古巴、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群岛。
1941年老美借口自己的“珍珠港”被炸,发动了美日战争,干爬了如日中天的rb帝国,坐在日本头上当太上皇直到现在。
所以,1959年,作者海因莱因将老美这种老套路又再次用在了外星虫族身上。
结果没几年,老美又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套“栽赃陷害”战术是多么有效。
1964年老美借口自己的战舰在“北部湾”被炸,发动了美越战争,一直打了11年,最后灰溜溜的失败了。
因为作者1925年进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士官在海军服役五年,1934年因伤退役,错过了二战的经历。所以1959年写成《星船伞兵》时,战术思维还是停留在一战和二战之间。
在他的书中,没有上千辆坦克奔袭的钢铁洪流、没有万炮齐发的重炮洗地、没有直升机空中支援的六管火神炮。
有的是无垠的星空,庞大的航天母舰,无数飞行的战舰---------还有一群如同二战士兵一般,穿着毫无防护力的黑色塑料军服,端着一柄一百发子弹的高斯步枪,跑步前行与550磅的外星虫族英勇奋战的傻步兵。
天堂在左,战士向右。
这是一个历史的局限性,也许作者也没有想到科技会发展这么快,当年他以为很牛的科幻设定,几十年后竟然变的落后起来。
都星际时代了,难道步兵们不能像《星际争霸》一样,穿着一身高科技装甲作战么?
可以当然可以,但陈卓在《星河战队1》里却不准备这么做。原因有三个。
一是,高科技装甲的模型的打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没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很难形成规模。这是一部近千名群众演员参与的战争大片,这样大投入,花费高,耗时长的战争片,如果全部用高科技动力装甲模型,那的准备三年才行。所以,陈卓当时要求公司只准备了十几套高级动力装甲备用,作为一个精锐小队出现,让人过一下眼瘾而已。
二是,从视觉和心理效果上来说。如果星际战争太过超前,反而会让观众不适应。在九十年代,科幻又被称为“少年科幻”,也就是把烂大街的冒险故事套到太空背景中去,例如星际牛仔驾驶宇宙飞船手持激光枪单挑太空匪帮,一群冒险家开着飞船和外星人做生意,一个偏僻星球的幸运小子被大师看中,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人等等。动不动就太空轰炸、钢铁洪流、万炮齐发,那还有主角什么事?观众会没有代入感的。
为什么明明已经到了高科技战争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古代战争片?不就是因为古代一刀一枪的战争模式更加简单,容易理解,能够让人带入主角么。
所以,拍摄这种大规模战争,还是用无数步兵排成人墙,端着永远也打不完子弹的机枪扫射更加带感,更加热血。
三是,为续集的装备升级做准备。在陈卓的理念中,《星河》系列会是一个重要的系列,承载着陈卓冲出地球,走上宇宙最强者道路的野心。会在后续的剧情中,将《战锤》、《星际争霸》等等概念融入其中。动力装甲、人型机甲、行星轨道炮、虫族世界、神族世界、外星生命、灵能者、战锤神卫、帝国骑士.........
每一集续集都会有新的概念出现,整个宇宙的面貌一点点呈现出来,有一种不断升级的感觉,从而增强观众的期待感。
综上所述,基于此三点意见,陈卓决定还是坚持《星河战队1》的基本风貌不变,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些魔改。为第二部的续集打下良好基础。
如果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是一种以广阔银河为题材的宏观科幻,那么《星河战队》就是以地球为基地崛起的战争科幻。
在这里面,没有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和机器人,没有原力等超级武力。有的只是人们在拓展宇宙时遭遇到的第一个地外文明----阿拉奇虫族。
阿拉奇虫族:生活在克兰达夫星球,这种类似于蛛形纲的外星种族拥有数百万年的进化史,拥有智慧且没有私心、没有恐惧、繁殖能力超强,拥有着完善的种群社会制度。
勇士虫:身高2米,体重550kg,速度:64公里/时,咬合力:4000磅(狮子的6倍)。冲锋陷阵的炮灰,咄咄逼人,无所畏惧,打断四肢仍然具有战斗力,只是刀状六肢让它们失却攀爬能力,面对断崖、高墙有些无能为力。外骨骼可以承受超过500c的温度。只是智力低下,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跳跃虫:身高1.8米,体重400kg,速度:70公里/时,咬合力:3000磅。如同蝗虫一般的构造,钩状四肢,善于跳跃和攀爬,任何地形都行走如飞。背部有锋利的翅膀,可以短暂进行俯冲飞行,并用翅膀尖端的利刃切割。属于虫军中小队队长一般存在,数量较少。
坦克虫:身高5米,体重80吨,速度10公里/时,速度缓慢,善于打洞与潜伏,利用猛然钻出的瞬间,进行撕咬。身上背负巨大的硬壳,如同钻地坦克般坚不可摧,腹中藏有高浓度可燃性物质,能喷射火焰达到100米左右。属于虫军中大将般的存在,数量稀少,一万只虫族中才会有一只坦克虫作为军团指挥官。
电浆虫:身高27米,体重600吨,速度5公里/时,尾部巨大的电浆炮可以喷射进入几十万米的天空,从而击毁战舰和改变陨石方位。特种兵虫,战略存在。
间谍虫:身高0.2米,体重15公斤,速度100公里/时,善于利用地形隐藏自己,通过头部触角将信息传回总部。
寄生虫:身高0.01米,体重0.03公斤,速度40公里/时,如同大蚂蚁一样,虽然无法寄生活物,但可以对死者进行寄生,并操纵他们的躯体行动。
炸弹虫:一个直径0.15米的圆球,一旦打开,在3秒内会形成剧烈的炸弹冲击波。这种自杀战斗方式,又称神风敢死虫。
战蝎虫:身高2.5米,体重450公斤,形状如同蝎子,但是尾部毒可以发射浓烈的电磁脉冲,形成溅射与爆炸伤害。数量非常稀少,只是作为首领的护卫存在。
大脑虫:身高25米的大肉球,体重800吨具有强大的无性繁衍能力,一个大脑虫便可繁衍出一个完整的虫群。大脑虫具有强大的精神感知力,根据实力的不等,拥有100-1000公里的覆盖范围。大脑虫精神覆盖的范围,便是该族群生存的范围。
虫后:每一颗星球有无数只脑虫,脑域可覆盖全球的大脑虫被称为虫后。
虫神:无数星球中的虫族强者,可脱离星球束缚,跨星域作战的强大虫后。
在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原著《星船伞兵》中,对于阿拉奇虫族有着详细的描写,但是在电影《星河战队》中,最高级的虫族只出现到大脑虫这个级别。
虫后以及虫神的设定,被《战锤40k》和《星际争霸》所借鉴,扩展出了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星河战队》电影的开始,就是人类进入星际时代,坐着宇宙飞船探索星空,但是在一颗拥有大气层的资源星球中,与当地土著居民阿拉奇虫族发生了冲突。
接着,阿拉奇充足利用电浆冲的能力改变了外太空陨石的位置,致使一颗陨石落在地球上,摧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愤怒的地球联盟认为虫族在向人类挑衅,于是对虫族发动了进攻,进攻的地点便是虫族主星旁边的小卫星,打算现在小卫星上站稳脚跟,然后以此为基地,进攻主星。
其实这种以复仇名义出兵的套路,老美玩了不只是一次了。
1898年老美借口自己的“缅因号”被炸,发动了美西战争,抢夺了西班牙的古巴、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群岛。
1941年老美借口自己的“珍珠港”被炸,发动了美日战争,干爬了如日中天的rb帝国,坐在日本头上当太上皇直到现在。
所以,1959年,作者海因莱因将老美这种老套路又再次用在了外星虫族身上。
结果没几年,老美又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套“栽赃陷害”战术是多么有效。
1964年老美借口自己的战舰在“北部湾”被炸,发动了美越战争,一直打了11年,最后灰溜溜的失败了。
因为作者1925年进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士官在海军服役五年,1934年因伤退役,错过了二战的经历。所以1959年写成《星船伞兵》时,战术思维还是停留在一战和二战之间。
在他的书中,没有上千辆坦克奔袭的钢铁洪流、没有万炮齐发的重炮洗地、没有直升机空中支援的六管火神炮。
有的是无垠的星空,庞大的航天母舰,无数飞行的战舰---------还有一群如同二战士兵一般,穿着毫无防护力的黑色塑料军服,端着一柄一百发子弹的高斯步枪,跑步前行与550磅的外星虫族英勇奋战的傻步兵。
天堂在左,战士向右。
这是一个历史的局限性,也许作者也没有想到科技会发展这么快,当年他以为很牛的科幻设定,几十年后竟然变的落后起来。
都星际时代了,难道步兵们不能像《星际争霸》一样,穿着一身高科技装甲作战么?
可以当然可以,但陈卓在《星河战队1》里却不准备这么做。原因有三个。
一是,高科技装甲的模型的打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没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很难形成规模。这是一部近千名群众演员参与的战争大片,这样大投入,花费高,耗时长的战争片,如果全部用高科技动力装甲模型,那的准备三年才行。所以,陈卓当时要求公司只准备了十几套高级动力装甲备用,作为一个精锐小队出现,让人过一下眼瘾而已。
二是,从视觉和心理效果上来说。如果星际战争太过超前,反而会让观众不适应。在九十年代,科幻又被称为“少年科幻”,也就是把烂大街的冒险故事套到太空背景中去,例如星际牛仔驾驶宇宙飞船手持激光枪单挑太空匪帮,一群冒险家开着飞船和外星人做生意,一个偏僻星球的幸运小子被大师看中,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人等等。动不动就太空轰炸、钢铁洪流、万炮齐发,那还有主角什么事?观众会没有代入感的。
为什么明明已经到了高科技战争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古代战争片?不就是因为古代一刀一枪的战争模式更加简单,容易理解,能够让人带入主角么。
所以,拍摄这种大规模战争,还是用无数步兵排成人墙,端着永远也打不完子弹的机枪扫射更加带感,更加热血。
三是,为续集的装备升级做准备。在陈卓的理念中,《星河》系列会是一个重要的系列,承载着陈卓冲出地球,走上宇宙最强者道路的野心。会在后续的剧情中,将《战锤》、《星际争霸》等等概念融入其中。动力装甲、人型机甲、行星轨道炮、虫族世界、神族世界、外星生命、灵能者、战锤神卫、帝国骑士.........
每一集续集都会有新的概念出现,整个宇宙的面貌一点点呈现出来,有一种不断升级的感觉,从而增强观众的期待感。
综上所述,基于此三点意见,陈卓决定还是坚持《星河战队1》的基本风貌不变,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些魔改。为第二部的续集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