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9章 朝野

    直百钱汉子当然知道。

    这是早年从蜀地传过来的钱币。

    小的时候,他还见过。

    当年这种钱币,在流入荆州后,还被人所诟。

    最后有传言说,刘备意欲在荆州也铸这种大钱。

    汉子记得很清楚,当时的自己家中,还算是有点家底,父母私下里也曾对此愤愤不平。

    皆言刘备乃是伪君子,不顾百姓死活。

    所以吴人几年后从南而来,还受到了荆州的不少人家欢迎。

    只道是终于逃过了刘备的恶政。

    谁能料到,孙氏入主荆州没几年,莫说是直百钱,连大泉五百都有了。

    接着就是大泉一千,大泉两千……

    而从蜀地流传过来的直百钱,竟是成了仅次于票子和五铢钱的钱币。

    甚至这么些年来,越发地少见。

    因为蜀人前来荆州交易,对直百钱只收不出。

    所以店家说收直百钱,那根本就是个借口。

    现在的直百钱,比五铢钱可难找多了。

    虽然手里的大钱买不上粮食,但汉子仍是紧紧地握着它们,不愿意放开。

    它们已经是他的所有,要让他丢弃它们,就如同是丢弃了自己的最后的希望。

    可是他拿着它们,浑浑噩噩地走出粮店,却又是带着绝望。

    明明是晴朗的夏日,可是汉子却觉得天空黯淡无光,举目所至,皆是一片灰暗。

    紧紧地捏在手心的大铁钱,硌得手掌有些生疼。

    若是早知今日,那昔日还不如让刘备在荆州铸直百钱呢!

    想起在家里对自己翘首以盼的妻小,汉子心里更是又悲又愤又恨:

    皆言刘氏铸直百钱乃是盘剥百姓,那孙氏铸大泉,又谓之何也?

    泉钱泉钱,可不正是王莽篡汉时铸币之名?

    这孙氏,竟是与那王莽毫无二致。

    贼也!

    国贼!

    国之大贼!

    王莽乃汉贼,孙氏亦同样是贼!

    孙贼!

    南郡才刚刚泛起的波澜,此时并没有影响到江东。

    因为江东的中心建业,正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宗庙祭祀事件爆发以后,太子孙和之母王夫人,被吓得惊惧而亡。

    太子党最重要的人物,顾谭和其弟顾承,以及张休等人,则是被全琮等人进谗言,流放交州。

    而代丞相陆逊,已是在宗庙祭祀事件之前,被孙权在朝会上当众斥责,病倒在榻。

    至于太子本人,又被孙权所恶,宠信日渐衰弱。

    特别是在孙权生病的情况下,太子在宗庙祭祀一事上的做法,委实是让孙权恼恨不已。

    甚至在孙权的心底最深处,还有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有觉察到的恐惧。

    不是恐惧太子的所作所为,而是恐惧自己年老生病的时候,底下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会心生异志。

    乃至作出违背自己这个天子意愿的事情来。

    所以越是在这种时候,他越是迫切地想要把局势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这种心理下,孙权对太子及其党羽的打压,犹为苛刻。

    南宫处于宫禁之内,孙权让太子闭门读书,不见宾客。

    太子就只能是一人独处南宫之中,宾客亦不得出入。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母亲被逼死,陛下对自己的态度日渐恶劣,孙和不免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而原本被迫迁居宫外的鲁王,却是因祸得福。

    虽说鲁王孙霸也和太子一样,被下了禁令。

    但鲁王宫终不是在宫里。

    而鲁王宫可是在宫外,宾客明着不能往来,但暗地里,孙霸与宾客的接触,越发频繁。

    在这些宾客当中,最受鲁王孙霸器重者,除了大都督之子全寄,还有中书令孙弘、杨竺等人。

    中书令孙弘为人阴险狡诈

    其人素来被张休所恶,所以心里一直对张休颇为怨恨。

    在寿春论功一事上,看到张休被贬,于是便趁机落井下石。

    于是他寻了个机会,向孙权进谗言,说张休与其祖父(张昭)性格相类。

    在流放交州路上,多有不平之色,屡出不敬之言。

    张昭虽说是位列吴国文臣第一,但孙权称帝后,却与张昭屡起争执冲突。

    张昭性格刚直,与孙权起冲突时,曾逼得孙权跪下认错。

    孙权亦曾对张昭举刀相向,乃至用土封死张昭的门口,乃至用火烧张昭的家门。

    卧榻养病的孙权在听到孙弘的话后,立刻就想起了昔日自己与张昭之间的恩怨。

    当场就是发怒地连连拍打着床榻:

    “娄侯王臣蹇蹇,乃国之元老者。张叔嗣(即张休)承其祖父之荫,侥幸得以入朝。”

    “他不思报皇恩,却以其祖父之姿待吾,可谓欺朕耶!”

    盛怒之下,遂下诏赐死张休。

    孙弘之阴险狡诈,大抵如此。

    而杨竺,则是徐州广陵郡人士,年少时就有了不小的名气。

    后来入仕吴国,凭借着名气和自身的才干,倒也颇得孙权的看重。

    但时为上大将军的陆逊在得知后,却是对杨竺不以为然,认为此人行举不正,终会惹大祸而败亡。

    于是劝说杨竺之兄杨穆,让他与杨竺分家,另立门户。

    所以,陆逊劝全琮杀子乃是性格所致,并非没有缘由。

    只是全琮身为大都督,就算位不及陆逊,但亦有底气与之相抗。

    而杨竺身为后辈,自是不敢明着对陆逊如何,只能是在心里暗暗记下。

    待二宫之争起,杨竺深知太子宾客有顾谭张休等人,皆是有身世。

    且陆逊等人,又有劝立之功。

    自己就算是拥戴太子,亦不过居于众臣末尾。

    更别说自己又不受陆逊所喜,就算是拥戴太子,说不定还会在太子一党那边受到排挤。

    那还不如拥立鲁王。

    日后若是能成功,不但在从龙之功里是排在前面,而且还有机会在陆逊面前出一口恶气。

    故而杨竺在鲁王孙霸面前,积极出谋划策,很快就成为了鲁王的心腹之一。

    此次孙权的禁令一出,杨竺便秘密前去见鲁王孙霸,献策道:

    “如今太子幽居南宫,不得与外交通,宾客亦不能见太子,两方消息阻塞,此正是吾等的时机啊!”

    孙霸一听,连忙请教道:

    “先生何以教我?”

    杨竺回答道:

    “太子独居宫内,被陛下所恶,又没能与宾客相商,正是惊惶不安之时,吾等可让人散布消息,让太子惧于废黜。”

    “彼惧于废黜,又无人相商,情急之下,必有错乱之举,到时吾等再借机言于陛下之前,就算不能让殿下得遂所愿,亦必能让陛下愈恶太子。”

    孙霸大喜,赞道:

    “妙!吾此时虽被禁足,但长公主(即全公主)却可自由出入宫禁,且彼亦深恶太子,必愿为吾作此事!”

    太子之母王夫人惊惧而死,正是因为长公主在陛下面前揭露太子在宗庙所为而导致的。

    可以说,长公主与太子,已经是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如今有机会再次打击太子,想必她必不会拒绝。

    言毕,孙霸又看向杨竺:

    “陛下乃是明君,就算是再怎么厌恶太子,但亦会看重朝臣的意见。”

    “如今虽顾氏被流放,张氏被赐死,但太子在朝中犹有上大将军及太子太傅等人支持,如之奈何?”

    孙霸不提上大将军还好,一提上大将军,杨竺眼中的凶光就是一闪而过。

    写信给自己的家人说自己为人不端,甚至劝说兄长与自己分家而居,另立门户。

    这根本就是在公开羞辱自己。

    吾日后必有所报!

    “殿下,有道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太子一党,以‘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为由,逼殿下迁居宫外,更有甚者,要陛下让殿下离开建业,镇守地方。”

    听到这里,孙霸不由地就是闷哼一声。

    看看人家的太子太傅(即吾粲),不但坚持要确立嫡庶之分,甚至还要求将自己调出朝廷驻守夏口。

    再看看自己的鲁王傅,不但没有向着自己,反而是冷不丁地给了自己一个背刺:

    “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

    听听!

    说得多好听,什么“天挺懿德,兼资文武”。

    孤真要有这么好,你身为鲁王傅,那就应当全力辅佐孤去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

    而不是以鲁王傅的身份,主动给孤捅出这么一个大娄子。

    知道的,说你是鲁王傅,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太子太傅呢。

    所以这一次迁居宫外,孙霸借口鲁王傅乃是尚书仆射,国事繁忙,竟是连一次也没邀请过是仪。

    待孤日后真成了太子,定要好好羞辱一番你这个老东西!

    杨竺谈及鲁王出镇地方,自然也是知道鲁王傅的这番言论,故而听到孙霸的这一声闷哼,心里也是明白。

    只见他微微一笑:

    “殿下,如今太子与外互不相通,彼此之间,不知消息,殿下既决定让长公主入宫禁乱太子之心。”

    “而我们,亦可在外朝,散布些消息,以乱太子一党的阵脚啊!他们一乱,又不知太子消息,必会不断上书陛下。”

    “让陛下正上下之序,明明嫡庶之端,甚至会为了巩固太子之位,会重提让殿下出镇地方之事。”

    说着,又指了指自己,“乃至会驱吾等这些人离开京城。”

    “到了那个时候,在内,陛下愈恶太子,在外,太子一党的所为,只会让陛下反感,又会迁怒于太子身上。”

    “此可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是也!”

    孙霸一听,拍手叫道:

    “好好好!”

    计策已定,孙霸又亲自写了一封信,让杨竺前往大都督府,拜见长公主。

    全公主对于打击太子一事,自是不遗余力。

    特别是王夫人死后,她深知自己与太子已无和解的可能。

    若是太子有朝一日上位,自己只怕没有好下场。

    所以趁着陛下对太子疏远,借机把太子拉下来,是最好的办法。

    在接到孙霸的信后,她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刻以探病的名义入宫。

    “顺便”见到了才生下皇子孙亮不久的潘夫人。

    潘夫人本就有为后之意,特别是在生下了皇子,而王夫人又死了以后,野心更是蠢蠢欲动,有些不可抑制:

    若是自己能被立为后,那么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有机会被立为太子?

    虽然她的最终目的,与孙霸有所不同,但眼下扳倒太子的目标,却是一致。

    所以她与全公主秘商之后,很快,宫里就在暗中流传起了谣言,说陛下有废黜太子之意。

    孙权不立皇后的害处,终于在这个时候显露了出来。

    原本步夫人在时,虽无皇后之名,但行皇后之实,主后宫之事。

    孙权的后宫,倒也平静。

    步夫人去世后,王夫人欲效仿步夫人,奈何没有步夫人的能力和手腕。

    再加上前番迁诸宠姬于宫外居住,已是引起了后宫的混乱。

    如今孙权卧病,后宫又没有人能站出来安抚主事,不但流言四起,而且诸夫人各行其事,混乱无比。

    孙和这些时日以来,不断听到一些真真假假流言,本就惶恐不安。

    此时听到废黜太子的流言越传越烈,而且是有板有眼,他越发地惊惧无比。

    有一日,他得到消息,说是杨竺要入宫见陛下。

    这杨竺可是自己那位兄弟的心腹之人,此人觐见陛下,必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好话。

    太子情急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昏招:

    他抢先借着探病之机,让自己的仆从偷偷地藏在孙权的榻下,准备偷听孙权与杨竺的谈话。

    果然,在他从孙权的寝宫出来后,正好看到杨竺站在外面等候。

    “臣竺,拜见太子殿下。”

    杨竺看到太子出来,表面上不敢有怠慢,连忙行礼。

    倒是孙和,年轻气盛,看到鲁王的这位心腹,就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

    “我可不敢受你的礼!”

    言毕,怒哼一声,拂袖而去。

    想当初,孤与鲁王,同居宫中,同衣同食,孤可是没有半点不满之语,甚至待他亦不曾有丝毫的怠慢。

    可没想到,他竟是如此不知足,居然还想要自己这个太子之位!

    眼中满是怒火的孙和,在转过一个弯后,又不经意地放缓了步伐,回头看去。

    正好看到杨竺被小黄门引入陛下的寝宫中。

    他眼中的怒火消失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有些阴沉,同时又夹杂着些许惊惶。

    陛下,你不会真的想要罢了我这个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