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出塞
延熙九年的最后一个月,大汉由南至北,雒阳的姜维柳隐,河东的蒋斌王含,上党的石苞胡遵,皆在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随时有可能向河内发起合围
而坐镇晋阳的冯大司马,则是派出前军,兵锋直指井陉,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意图
一时间,南至雒阳,北至晋阳,汉军全线压境,让河北压力大增
虽说即将进入最寒冷的隆冬季节,大雪彻底封山,对汉军通过太行山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给予了防守一方的魏军极大助力和便利
但这些年来汉军对魏国造成的阴影,仍是让河北人心惶惶
不过相对来说,作为进攻一方的汉军,看似天时不济
实则也有一个意外的好处
那就是大雪封山后,汉军可以彻底地遮蔽战场,封锁消息,让太行山东面的河北,无从得知汉军下一步的动向
细作想要传送消息,那就得绕道雒阳
这么一来,不说关卡重重,就是顺利成行,送至邺城的消息也早就过时了
也就是说,司马懿得到冯某人达到晋阳的消息,极有可能是明年开春以前的最后一个消息
司马懿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对手违反常理地挑选这个时候出兵,未必没有这个因素所在
所以说,冯某人还是想要利用这个时间差,搞什么阴谋诡计吗?
司马太傅有些忧心忡忡
当然,好消息是,因为大雪封山,汉国那边同样也很难得到河北的消息
太行山,就如同一团庞大的战争迷雾,遮蔽了双方的视野
接下来,就看双方统帅如何排兵布阵
不得不说,作为魏国最后的希望,司马太傅还是一个称职的对手
他不但在汉军可能突破河北的每个关口,都做了布置
甚至还能猜到冯大司马的几分心思
就在冯大司马派出的前锋抵达井陉,准备尝试寻找通过井陉的办法,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时,季汉镇东将军已经悄然抵达平城
与他同行的,除了率领虎骑军的赵广,还有刘浑,秃发阗立,步度根,刘豹等诸位胡骑义从首领
而前来迎接他的,正是平城护鲜卑校尉府长史,同时也是学院的首席大师兄,张远
“末将拜见镇东将军”
“无须多礼,起!”
镇东将军面容清冷,嘴里仅仅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着护鲜卑校尉府走去
张远连忙起身,跟在镇东将军后面
进入护鲜卑校尉府,让无关人员退下,镇东将军这才又开口问道:
“准备得怎么样了?”
跟着镇东将军迈入护鲜卑校尉府的大厅,张远听到问话,连忙回答:
“将军请放心,所有东西都已经准备完毕”
镇东将军毫不客气地坐到主位上,扫了一眼跟进来的诸将,示意他们都坐下,然后这才看向张远:
“塞外的情况呢?”
平城从高祖皇帝被围白登时起,数百年间,屡废屡建,一直以来,都是汉胡的分界线和争夺地带
甚至在平城北边不远处,现在还残留着前汉修筑的关塞遗址
从平城出发,越过山口,不用走多远,就算是已经进入了草原
“今年冬日来临之前,校尉府又派人前去扫荡了一遍,同时我们安插在没鹿回部的人传回消息,那边一切正常”
张远回答了一句,目光看了一眼刘浑和秃发阗立等人
负责扫荡的人,正是这两人
这几年来,平城大棒和大枣并用,生生把平城到居庸关靠近边塞的这一带,搞成了无人区
至于镇东将军提到的没鹿回部,则是拓跋鲜卑的核心部落索头部的姻亲部落
如今没鹿回部的大人是窦宾
窦宾这个窦,听说跟横跨两汉的政治家族扶风窦氏,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因为窦宾的父亲,传说是后汉雁门太守窦统之子
而窦统,又传说是窦章之子
窦章是谁?
扶风窦氏嫡系子弟,窦融玄孙(注:窦融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至于窦宾的大人窦统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雁门太守不干,跑到草原上当个胡人部落首领,听说是为了避窦武之难
窦武,灵帝时的大将军,在“党锢之祸”时与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欲除宦官,事败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当年窦武事败后,宗亲、宾客、姻属,悉被诛
就连时为太后的窦妙(窦武长女)都被软禁于云台
所以窦统为了避难,北亡草原,倒也说得通
如果说这一切是真的,那么窦宾作为窦统之子,身份可能确实不一般
当然,传言终究只是传言,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
扶风窦氏经过窦武一事,本就已经没落,再加上当时朝政持续混乱,宦官弄权
紧接又是黄巾起事,天下大乱,关中自然也不能避免,到处都是军阀混战
在这种情况下,扶风窦氏能缓过一口气就算是难得了
想要重新恢复昔日盛况,做梦去吧,梦里啥都有
所以对北方草原上有胡夷自称是窦氏之后这种事,扶风窦氏表示我不知道我没听说:
只要你不跑到扶风强行认亲,你就说自己是刘汉之后都无所谓
当年孝愍皇帝(即汉献帝,孝愍皇帝是刘备给的追谥)从长安东归洛阳,胡人首领刘去卑护送有功
这个刘去卑,可是在孝愍皇帝面前说自己是光武皇帝之后呢,也没见孝愍皇帝把他怎么样
(注:刘去卑先祖是度辽将军刘进伯,在征讨匈奴时被擒,其子尸利,匈奴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
当然,窦宾想要攀附名门窦氏,借窦氏之名壮大自己的部落,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内乱不休,大部落吞并小部落,小部落依附大部落,那都是草原上天天上演的事情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索头部,正是依附于没鹿回部,一起对抗西部鲜卑
后来窦宾在与西部鲜卑的某次争斗中兵败,幸好被拓跋力微所救,这才得以逃回部落
窦宾为了报答拓跋力微,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且把长川之地划分给索头部
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拓跋力微不但壮大了索头部,而且还统领了拓跋鲜卑,一跃成为如今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同时也最有可能成为鲜卑族历史上的第三位雄主——前两位是檀石槐和轲比能
按理说,以没鹿回部与索头部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很融洽才是
可惜的是,窦宾或许跟拓跋力微的关系很不错,不过他已经老迈了
现在掌管着没鹿回部日常事务的人,是窦宾的两个儿子窦速侯、窦回题
与窦宾相反,窦速侯和窦回题对自己的妹夫拓跋力微,却是颇有微词,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仇视
在他们看来,索头部能有今日之盛,全是因为当年没鹿回部的支持
真要追究起来,索头部还是没鹿回部的从属部落呢!
如今索头部兴起,不但没有报答没鹿回部,甚至拓跋力微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无私,在各个部落之间的纠纷中,从来没有偏袒过没鹿回部
一丝偏袒都没有!
这让没鹿回部非但没有从姻亲部落的身份中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是在其它部落面前落了几次面子
这样就算了,随着汉国势力不断深入草原,感受到威胁的索头部居然还想让没鹿回部加入拓跋鲜卑
也就是说,索头部想要让没鹿回部成为从属部落
果然,汉人的话是道理的: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大人当年真是瞎了眼,养了一头白眼狼骑到自己头上
那个时候,大人甚至还想着要分给拓跋力微一半土地呢,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所以几年前拓跋沙漠汗第一次到平城,在山口被没鹿回部刁难,也就理所当然的事情(第1169章)
窦速侯、窦回题接管部落以来,没鹿回部与索头部之间,已经是日见疏离
特别是拓跋力微与司马懿结盟以后,得到了司马懿许诺送出辽东之地,拓跋鲜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向东不断迁移
而没鹿回部则是被平城的榷场吸引,非但没有跟着索头部东迁,反而是不断地向平城靠近
张远作为学院的首席大师兄,呆在平城出任护鲜卑校尉府长史,除了本职工作,还有一个秘密身份
那就监视草原,收集胡人部落情报
拓跋鲜卑是山长的眼中钉,张远是早就知道的
这个眼中钉,并不是因为拓跋鲜卑与贼人勾结,而是要追溯到十余年前
当年山长在陇右时,这个胡人部落就不知死活地派人伏击过山长,想要抢夺山长手里的《武安君兵法》
张远当时还跟在山长身边,全程经历那件事情(第0711章,当历史遇到虚构)
别人不知道,难道身为山长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心狠手辣?
也不知道面对今日名震天下的大汉大司马,拓跋鲜卑有没有后悔当年所为?
这大概也是他们宁愿与魏贼联盟,也不与大汉交好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对索头部的情报收集,张远是一丝一毫都不会放过
没鹿回部与索头部之间的恩怨,自然也是在调查中逐渐浮出水面
身为冯鬼王手把手亲自带出来的学生,就算是学不到自家师长深谋远虑的精髓,但在耳濡目染之下,好歹也能略知一二
通过拓跋沙漠汗直接在拓跋鲜卑安插钉子的计划已经失败了
但把没鹿回部当作跳板,很快就成为了第二个方案
最后一次肃清平城到居庸关一线的胡人,遮蔽战场,封锁消息,准备物资,这就是张远这大半年所做的事情
听完张远的汇报,镇东将军这才面色稍霁,点头道:
“做得不错”
然后目光转向其他人,不容置疑地下令:
“我们在平城只休整三天,三天之内,尔等诸部,必须做好开拔的一切准备”
众将一听,皆是凛然起身:“喏!”
三日后,刘浑和秃发阗立作为前锋,领军先行一步
作为主将的镇东将军,站在营寨外,看着辅兵正把各类物资绑到爬犁上
爬犁,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龛,引绳如御,底平似犁,利行冰雪中
爬犁本是冯家冯小娘子的玩物
当年冯大司马还是凉州刺史的时候,收纳了不少从草原上南下的胡人部落
其中有一个叫索回部的小部落,因为鲜卑内乱,所以被迫从大鲜卑山(即兴安岭一带)一直流浪到凉州(第949章)
这个小部落之所以能引起日理万机的冯刺史的注意,是因为他们部落有鹿
用来拉车的鹿
这种鹿,是他们从大鲜卑山带出来的
耐严寒,力大可拉车,夜里视物如白昼
小冰河时代,连大江都能结冰,更别说北方的气候了
所以原本应该是生活在大鲜卑山一带的鹿,在这个时代,再往南一些,也可以正常生活
因为这种鹿体格大,力气大,又像马一样可以拉车,所以大伙称之为马鹿
大汉重新把河南地(即河套)收归版图,在凉州人工繁殖的马鹿,也可以迁到九原培育
至于从九原到平城,那就更简单了
隆冬的北方,厚厚的大雪覆盖了每一寸裸地
原本是给冯家小娘子在冬日里游玩的鹿车,此时却成了大军运送物资的最主要工具
一个重型爬犁,甚至可以有两顶小轿那么大,负载千斤(汉斤)物资没有一点问题
不用担心鹿拉不动,一只不够就上两只,两只不够就上三只
索回部的人,生来就是与鹿为伍,训鹿是一把好手
像镇东将军坐的鹿车,还安装有睡棚,棚子是用鹿皮搭成,左右各留个小窗,里面还有火盆
长途在外可过夜和抵挡风雪
当然啦,也不是每个将领都有这个待遇,比如说赵三千,他的睡棚用的就是狗皮……
看着辅兵们把物资都绑结实了,领头的又大喊道:
“都抹好油了没?没抹的快抹上!不然出塞以后被冻死,可没人管你!”
所谓的油当然不是食用油,大汉还没有奢侈到这种程度
多是用南中产的桐油,以及冯大司马的花外室早年让人寻找回来的蓖麻,这两种东西提炼出来的油脂
特别是蓖麻油,除了在冬日里涂抹到皮肤上防冻裂,同时还可以用作防冻液
在严寒的冬日里,大部分的油脂早就冻住了,但蓖麻油不会
可谓是冬日里必备的上等好物
如今的大汉,经过这些年推广种植,从南中到关中,都有种植蓖麻
因为蓖麻籽榨出来的油不但是战略物资,而且植株本身还可以做麻
光是这一点,花小五就称得上是居功甚伟,给她儿子封一个侯,真不过份
至于被冻住的桐油,用来烧火取暖也是极好的
大汉这些年纺织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军提供了足够的保暖衣物
甚至有一部分还是用凉州所产的棉花做成的棉衣
“帽子戴好,手套戴好,走,走起!”
“叭!”
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空响,比普通鹿要高大不少的马鹿,开始迈开步子,拉着爬犁,向着平城北边的山口而去
爬犁在雪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但雪地很滑,马鹿稍一用力,“哧溜”一下就能拉出老远
这可比马车轻松多了
跟在爬犁后面的还有狗,每一条都很肥壮,特别是头犬,几乎有小牛犊子那么大
这是拉爬犁的第二梯队
这些狗,是大汉狗管事端木哲多年心血才培育出来的品种
第三梯队则是马匹,非必要不用
可以说,镇东将军这一次出塞,背后是大汉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出来的强大体系作为支撑
但凡后勤保障稍有欠缺,就算是换上冯大司马,都没有胆量敢在隆冬季节领大军出塞
而坐镇晋阳的冯大司马,则是派出前军,兵锋直指井陉,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意图
一时间,南至雒阳,北至晋阳,汉军全线压境,让河北压力大增
虽说即将进入最寒冷的隆冬季节,大雪彻底封山,对汉军通过太行山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给予了防守一方的魏军极大助力和便利
但这些年来汉军对魏国造成的阴影,仍是让河北人心惶惶
不过相对来说,作为进攻一方的汉军,看似天时不济
实则也有一个意外的好处
那就是大雪封山后,汉军可以彻底地遮蔽战场,封锁消息,让太行山东面的河北,无从得知汉军下一步的动向
细作想要传送消息,那就得绕道雒阳
这么一来,不说关卡重重,就是顺利成行,送至邺城的消息也早就过时了
也就是说,司马懿得到冯某人达到晋阳的消息,极有可能是明年开春以前的最后一个消息
司马懿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对手违反常理地挑选这个时候出兵,未必没有这个因素所在
所以说,冯某人还是想要利用这个时间差,搞什么阴谋诡计吗?
司马太傅有些忧心忡忡
当然,好消息是,因为大雪封山,汉国那边同样也很难得到河北的消息
太行山,就如同一团庞大的战争迷雾,遮蔽了双方的视野
接下来,就看双方统帅如何排兵布阵
不得不说,作为魏国最后的希望,司马太傅还是一个称职的对手
他不但在汉军可能突破河北的每个关口,都做了布置
甚至还能猜到冯大司马的几分心思
就在冯大司马派出的前锋抵达井陉,准备尝试寻找通过井陉的办法,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时,季汉镇东将军已经悄然抵达平城
与他同行的,除了率领虎骑军的赵广,还有刘浑,秃发阗立,步度根,刘豹等诸位胡骑义从首领
而前来迎接他的,正是平城护鲜卑校尉府长史,同时也是学院的首席大师兄,张远
“末将拜见镇东将军”
“无须多礼,起!”
镇东将军面容清冷,嘴里仅仅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着护鲜卑校尉府走去
张远连忙起身,跟在镇东将军后面
进入护鲜卑校尉府,让无关人员退下,镇东将军这才又开口问道:
“准备得怎么样了?”
跟着镇东将军迈入护鲜卑校尉府的大厅,张远听到问话,连忙回答:
“将军请放心,所有东西都已经准备完毕”
镇东将军毫不客气地坐到主位上,扫了一眼跟进来的诸将,示意他们都坐下,然后这才看向张远:
“塞外的情况呢?”
平城从高祖皇帝被围白登时起,数百年间,屡废屡建,一直以来,都是汉胡的分界线和争夺地带
甚至在平城北边不远处,现在还残留着前汉修筑的关塞遗址
从平城出发,越过山口,不用走多远,就算是已经进入了草原
“今年冬日来临之前,校尉府又派人前去扫荡了一遍,同时我们安插在没鹿回部的人传回消息,那边一切正常”
张远回答了一句,目光看了一眼刘浑和秃发阗立等人
负责扫荡的人,正是这两人
这几年来,平城大棒和大枣并用,生生把平城到居庸关靠近边塞的这一带,搞成了无人区
至于镇东将军提到的没鹿回部,则是拓跋鲜卑的核心部落索头部的姻亲部落
如今没鹿回部的大人是窦宾
窦宾这个窦,听说跟横跨两汉的政治家族扶风窦氏,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因为窦宾的父亲,传说是后汉雁门太守窦统之子
而窦统,又传说是窦章之子
窦章是谁?
扶风窦氏嫡系子弟,窦融玄孙(注:窦融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至于窦宾的大人窦统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雁门太守不干,跑到草原上当个胡人部落首领,听说是为了避窦武之难
窦武,灵帝时的大将军,在“党锢之祸”时与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欲除宦官,事败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当年窦武事败后,宗亲、宾客、姻属,悉被诛
就连时为太后的窦妙(窦武长女)都被软禁于云台
所以窦统为了避难,北亡草原,倒也说得通
如果说这一切是真的,那么窦宾作为窦统之子,身份可能确实不一般
当然,传言终究只是传言,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
扶风窦氏经过窦武一事,本就已经没落,再加上当时朝政持续混乱,宦官弄权
紧接又是黄巾起事,天下大乱,关中自然也不能避免,到处都是军阀混战
在这种情况下,扶风窦氏能缓过一口气就算是难得了
想要重新恢复昔日盛况,做梦去吧,梦里啥都有
所以对北方草原上有胡夷自称是窦氏之后这种事,扶风窦氏表示我不知道我没听说:
只要你不跑到扶风强行认亲,你就说自己是刘汉之后都无所谓
当年孝愍皇帝(即汉献帝,孝愍皇帝是刘备给的追谥)从长安东归洛阳,胡人首领刘去卑护送有功
这个刘去卑,可是在孝愍皇帝面前说自己是光武皇帝之后呢,也没见孝愍皇帝把他怎么样
(注:刘去卑先祖是度辽将军刘进伯,在征讨匈奴时被擒,其子尸利,匈奴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
当然,窦宾想要攀附名门窦氏,借窦氏之名壮大自己的部落,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内乱不休,大部落吞并小部落,小部落依附大部落,那都是草原上天天上演的事情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索头部,正是依附于没鹿回部,一起对抗西部鲜卑
后来窦宾在与西部鲜卑的某次争斗中兵败,幸好被拓跋力微所救,这才得以逃回部落
窦宾为了报答拓跋力微,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且把长川之地划分给索头部
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拓跋力微不但壮大了索头部,而且还统领了拓跋鲜卑,一跃成为如今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同时也最有可能成为鲜卑族历史上的第三位雄主——前两位是檀石槐和轲比能
按理说,以没鹿回部与索头部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很融洽才是
可惜的是,窦宾或许跟拓跋力微的关系很不错,不过他已经老迈了
现在掌管着没鹿回部日常事务的人,是窦宾的两个儿子窦速侯、窦回题
与窦宾相反,窦速侯和窦回题对自己的妹夫拓跋力微,却是颇有微词,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仇视
在他们看来,索头部能有今日之盛,全是因为当年没鹿回部的支持
真要追究起来,索头部还是没鹿回部的从属部落呢!
如今索头部兴起,不但没有报答没鹿回部,甚至拓跋力微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无私,在各个部落之间的纠纷中,从来没有偏袒过没鹿回部
一丝偏袒都没有!
这让没鹿回部非但没有从姻亲部落的身份中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是在其它部落面前落了几次面子
这样就算了,随着汉国势力不断深入草原,感受到威胁的索头部居然还想让没鹿回部加入拓跋鲜卑
也就是说,索头部想要让没鹿回部成为从属部落
果然,汉人的话是道理的: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大人当年真是瞎了眼,养了一头白眼狼骑到自己头上
那个时候,大人甚至还想着要分给拓跋力微一半土地呢,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所以几年前拓跋沙漠汗第一次到平城,在山口被没鹿回部刁难,也就理所当然的事情(第1169章)
窦速侯、窦回题接管部落以来,没鹿回部与索头部之间,已经是日见疏离
特别是拓跋力微与司马懿结盟以后,得到了司马懿许诺送出辽东之地,拓跋鲜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向东不断迁移
而没鹿回部则是被平城的榷场吸引,非但没有跟着索头部东迁,反而是不断地向平城靠近
张远作为学院的首席大师兄,呆在平城出任护鲜卑校尉府长史,除了本职工作,还有一个秘密身份
那就监视草原,收集胡人部落情报
拓跋鲜卑是山长的眼中钉,张远是早就知道的
这个眼中钉,并不是因为拓跋鲜卑与贼人勾结,而是要追溯到十余年前
当年山长在陇右时,这个胡人部落就不知死活地派人伏击过山长,想要抢夺山长手里的《武安君兵法》
张远当时还跟在山长身边,全程经历那件事情(第0711章,当历史遇到虚构)
别人不知道,难道身为山长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心狠手辣?
也不知道面对今日名震天下的大汉大司马,拓跋鲜卑有没有后悔当年所为?
这大概也是他们宁愿与魏贼联盟,也不与大汉交好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对索头部的情报收集,张远是一丝一毫都不会放过
没鹿回部与索头部之间的恩怨,自然也是在调查中逐渐浮出水面
身为冯鬼王手把手亲自带出来的学生,就算是学不到自家师长深谋远虑的精髓,但在耳濡目染之下,好歹也能略知一二
通过拓跋沙漠汗直接在拓跋鲜卑安插钉子的计划已经失败了
但把没鹿回部当作跳板,很快就成为了第二个方案
最后一次肃清平城到居庸关一线的胡人,遮蔽战场,封锁消息,准备物资,这就是张远这大半年所做的事情
听完张远的汇报,镇东将军这才面色稍霁,点头道:
“做得不错”
然后目光转向其他人,不容置疑地下令:
“我们在平城只休整三天,三天之内,尔等诸部,必须做好开拔的一切准备”
众将一听,皆是凛然起身:“喏!”
三日后,刘浑和秃发阗立作为前锋,领军先行一步
作为主将的镇东将军,站在营寨外,看着辅兵正把各类物资绑到爬犁上
爬犁,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龛,引绳如御,底平似犁,利行冰雪中
爬犁本是冯家冯小娘子的玩物
当年冯大司马还是凉州刺史的时候,收纳了不少从草原上南下的胡人部落
其中有一个叫索回部的小部落,因为鲜卑内乱,所以被迫从大鲜卑山(即兴安岭一带)一直流浪到凉州(第949章)
这个小部落之所以能引起日理万机的冯刺史的注意,是因为他们部落有鹿
用来拉车的鹿
这种鹿,是他们从大鲜卑山带出来的
耐严寒,力大可拉车,夜里视物如白昼
小冰河时代,连大江都能结冰,更别说北方的气候了
所以原本应该是生活在大鲜卑山一带的鹿,在这个时代,再往南一些,也可以正常生活
因为这种鹿体格大,力气大,又像马一样可以拉车,所以大伙称之为马鹿
大汉重新把河南地(即河套)收归版图,在凉州人工繁殖的马鹿,也可以迁到九原培育
至于从九原到平城,那就更简单了
隆冬的北方,厚厚的大雪覆盖了每一寸裸地
原本是给冯家小娘子在冬日里游玩的鹿车,此时却成了大军运送物资的最主要工具
一个重型爬犁,甚至可以有两顶小轿那么大,负载千斤(汉斤)物资没有一点问题
不用担心鹿拉不动,一只不够就上两只,两只不够就上三只
索回部的人,生来就是与鹿为伍,训鹿是一把好手
像镇东将军坐的鹿车,还安装有睡棚,棚子是用鹿皮搭成,左右各留个小窗,里面还有火盆
长途在外可过夜和抵挡风雪
当然啦,也不是每个将领都有这个待遇,比如说赵三千,他的睡棚用的就是狗皮……
看着辅兵们把物资都绑结实了,领头的又大喊道:
“都抹好油了没?没抹的快抹上!不然出塞以后被冻死,可没人管你!”
所谓的油当然不是食用油,大汉还没有奢侈到这种程度
多是用南中产的桐油,以及冯大司马的花外室早年让人寻找回来的蓖麻,这两种东西提炼出来的油脂
特别是蓖麻油,除了在冬日里涂抹到皮肤上防冻裂,同时还可以用作防冻液
在严寒的冬日里,大部分的油脂早就冻住了,但蓖麻油不会
可谓是冬日里必备的上等好物
如今的大汉,经过这些年推广种植,从南中到关中,都有种植蓖麻
因为蓖麻籽榨出来的油不但是战略物资,而且植株本身还可以做麻
光是这一点,花小五就称得上是居功甚伟,给她儿子封一个侯,真不过份
至于被冻住的桐油,用来烧火取暖也是极好的
大汉这些年纺织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军提供了足够的保暖衣物
甚至有一部分还是用凉州所产的棉花做成的棉衣
“帽子戴好,手套戴好,走,走起!”
“叭!”
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空响,比普通鹿要高大不少的马鹿,开始迈开步子,拉着爬犁,向着平城北边的山口而去
爬犁在雪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但雪地很滑,马鹿稍一用力,“哧溜”一下就能拉出老远
这可比马车轻松多了
跟在爬犁后面的还有狗,每一条都很肥壮,特别是头犬,几乎有小牛犊子那么大
这是拉爬犁的第二梯队
这些狗,是大汉狗管事端木哲多年心血才培育出来的品种
第三梯队则是马匹,非必要不用
可以说,镇东将军这一次出塞,背后是大汉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出来的强大体系作为支撑
但凡后勤保障稍有欠缺,就算是换上冯大司马,都没有胆量敢在隆冬季节领大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