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元遗老,张三丰
人力啊,很多时候是无法对抗天命的。
前朝重阳真人,于华山论剑,为天下五绝之首,号中神通,一身先天功无敌于天下。
建全真教一脉,为江湖正道第一大宗,然而即便是这样强大的人,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终究还是英年而逝,正应了那句话:刚极而折。
重阳真人未必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否则他也无需拒绝一位好女孩的深情厚意,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而已。
重阳真人虽然是道家第一高手,但行径当中,多有儒门风骨。
注视着山下如蚁一番漫溢攻上的蒙元精锐,眺望着头上令人目眩的星夜,邋遢狼狈的中年老道这样想着:“难道,就没有对抗蒙元的办法了吗?”
人上一千,彻底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尤其是在古代,通讯基本靠喊,一名武林高手在军阵当中的斩首能力与威慑力其实是很弱的,因为你人进去了,就基本分不清方向,找不到敌军将领的位置,就算武功高明,杀戮能力过人,军阵一转,再一次涌上来的士兵士气依然健旺,在他们眼里你即便满身血污,刀都砍卷刃了,也仅仅只是一个人而已。
后方将领再喊一个不错的悬赏,有无数的悍卒嗷嗷叫着往前冲,杀吧,杀到你精疲力竭,杀到你真气耗竭,杀到你体软骨酥意志崩溃为止。
好在,武道高手有一个好处,在复杂的地形下,即便再多的敌军围杀,也休想轻易拿下,只要你的武功身手真的过硬。
张君宝的武功身手,是经过至少几千条蒙元精锐拿性命认证过的,真的是过硬,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棘手可怕。
张君宝也很清楚自己的武功未成,因此近些年来只在自己最为熟悉的武当山附近活动,蒙元骑兵一来,他就上山,蒙元骑兵的大部队一退,剩下的人稍微少了,不够他划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张君宝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之下,他的名声越来越盛,这威名不仅仅在汉人间流传,同时也在蒙元一边流转,蒙元一族这个时候正处于民族的最强盛时期,草原的马鞭鞭打苍天之下,当然有无数骄兵悍将不服一名汉人剑客的威名。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来到武当山下,绞杀张君宝,希望借这名汉人剑客的头颅来耀武扬威,夸耀武功。
然而,这一波又一波的蒙元铁骑,在武当山下长则数年,短则数月,终究都是大败而回,铩羽而归。
因为张君宝研读道德经,破衣烂衫、邋遢无拘,并且时常向前来武当求学的剑手,传授他的佛魔剑术,动静之变,后来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天下道门给予他一个道号:张三丰。
八卦中乾卦的符号是三根横线,和汉字“三”的样子很像。而坤卦则是六横“三三”,把“丰”字中间那竖去掉就一样了。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还有那一竖加起来的解释就是把天卦劈开变成地卦,三丰代表的则是开天辟地之意。
虽然那个时候太极理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成型,但张君宝自己已经可以使用了,只是还不能系统的教授给别人罢了,但其开天辟地武道大宗师的地位,却已经奠基了。
再到后来,因为中原与蒙元意识形态的冲突,许多年轻人来到武当山,想向张三丰求教剑术,以抗衡蒙元。
虽然张三丰并不介意教,但一方面自己的剑术并不是那么好学的,需要极为深厚的内功根基,另一方面,他也怕传授给蒙元派过来的探子,回过头来拿来对付自己也就罢了,若是被蒙元高手解析,简化成军道武技,进一步增强蒙元军队战力,那自己这罪过可就大了。
因此十数年来,抵达武当山寻找张三丰的年轻人几逾数万,然而张三丰千挑万选之后,在其中找了七个资质优秀,根脚清白,没有牵挂的,传授剑术。
后来,师徒八人就在山上吞山泉,服野果,练剑术,杀戮元兵,然而,这天下,终究还是被蒙元吞并掉了。
当得到南宋灭亡,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消息传来时,从年轻时开始抗元,抗到已然鬓角斑白的张三丰,他站在武当山顶注视星空一夜,最终也只能感慨,刚极而易折,人力无法胜天命。
然后,张三丰下山了。
“师父,天下都亡了,我们去哪啊?”有一名弟子,满脸泪水,这样问道。
“刚极易折,阴极阳生,既然天下都已经亡了,那么我们就去阴极所在。我们去大都。”
“去大都?去刺杀忽必烈吗?”有年轻的弟子红着脸膛拔剑,振奋言道。
“不……我们,去求官。”
“啊?”
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也不理解,不过没关系,张三丰也知道这并不容易明白,并不容易理解。
“天狼北望,兵锋所指无可阻挡,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挡了。剑式纵横,顺水推舟,他蒙元不是喜欢打吗?这天下之大,让他打去,打出一片辽阔的世界,大大的疆土。”
听着师父的话,几名弟弟面面相觑,都有些怀疑师父是不是受到太大的刺激,已经彻底疯掉了。
只有大弟子宋远桥跟随张三丰的时日最长,有些明白了师父的意思。
“可是,师父您抗元抗了一辈子,这个时候去大都求官,就算铁必烈敢见您,他恐怕也不会听您的,更何况,师父您这一去,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哈哈哈哈,历史的意义,根本就与真假无关,只与虚荣有关。我只是做了我想要做之事,至于后人怎么理解,怎么解读,我并不在意。知我罪我,随他们去吧。”那一日,张三丰携七名弟子下山,入阴之极大都,教授铁必烈长生拳术,为他指引兵锋,助他纵横天下。
也是在那一日,太极理念真正成熟成型,不同于重阳真人的先天气功,太极之理,阴阳并行,遵循本心。
前朝重阳真人,于华山论剑,为天下五绝之首,号中神通,一身先天功无敌于天下。
建全真教一脉,为江湖正道第一大宗,然而即便是这样强大的人,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终究还是英年而逝,正应了那句话:刚极而折。
重阳真人未必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否则他也无需拒绝一位好女孩的深情厚意,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而已。
重阳真人虽然是道家第一高手,但行径当中,多有儒门风骨。
注视着山下如蚁一番漫溢攻上的蒙元精锐,眺望着头上令人目眩的星夜,邋遢狼狈的中年老道这样想着:“难道,就没有对抗蒙元的办法了吗?”
人上一千,彻底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尤其是在古代,通讯基本靠喊,一名武林高手在军阵当中的斩首能力与威慑力其实是很弱的,因为你人进去了,就基本分不清方向,找不到敌军将领的位置,就算武功高明,杀戮能力过人,军阵一转,再一次涌上来的士兵士气依然健旺,在他们眼里你即便满身血污,刀都砍卷刃了,也仅仅只是一个人而已。
后方将领再喊一个不错的悬赏,有无数的悍卒嗷嗷叫着往前冲,杀吧,杀到你精疲力竭,杀到你真气耗竭,杀到你体软骨酥意志崩溃为止。
好在,武道高手有一个好处,在复杂的地形下,即便再多的敌军围杀,也休想轻易拿下,只要你的武功身手真的过硬。
张君宝的武功身手,是经过至少几千条蒙元精锐拿性命认证过的,真的是过硬,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棘手可怕。
张君宝也很清楚自己的武功未成,因此近些年来只在自己最为熟悉的武当山附近活动,蒙元骑兵一来,他就上山,蒙元骑兵的大部队一退,剩下的人稍微少了,不够他划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张君宝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之下,他的名声越来越盛,这威名不仅仅在汉人间流传,同时也在蒙元一边流转,蒙元一族这个时候正处于民族的最强盛时期,草原的马鞭鞭打苍天之下,当然有无数骄兵悍将不服一名汉人剑客的威名。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来到武当山下,绞杀张君宝,希望借这名汉人剑客的头颅来耀武扬威,夸耀武功。
然而,这一波又一波的蒙元铁骑,在武当山下长则数年,短则数月,终究都是大败而回,铩羽而归。
因为张君宝研读道德经,破衣烂衫、邋遢无拘,并且时常向前来武当求学的剑手,传授他的佛魔剑术,动静之变,后来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天下道门给予他一个道号:张三丰。
八卦中乾卦的符号是三根横线,和汉字“三”的样子很像。而坤卦则是六横“三三”,把“丰”字中间那竖去掉就一样了。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还有那一竖加起来的解释就是把天卦劈开变成地卦,三丰代表的则是开天辟地之意。
虽然那个时候太极理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成型,但张君宝自己已经可以使用了,只是还不能系统的教授给别人罢了,但其开天辟地武道大宗师的地位,却已经奠基了。
再到后来,因为中原与蒙元意识形态的冲突,许多年轻人来到武当山,想向张三丰求教剑术,以抗衡蒙元。
虽然张三丰并不介意教,但一方面自己的剑术并不是那么好学的,需要极为深厚的内功根基,另一方面,他也怕传授给蒙元派过来的探子,回过头来拿来对付自己也就罢了,若是被蒙元高手解析,简化成军道武技,进一步增强蒙元军队战力,那自己这罪过可就大了。
因此十数年来,抵达武当山寻找张三丰的年轻人几逾数万,然而张三丰千挑万选之后,在其中找了七个资质优秀,根脚清白,没有牵挂的,传授剑术。
后来,师徒八人就在山上吞山泉,服野果,练剑术,杀戮元兵,然而,这天下,终究还是被蒙元吞并掉了。
当得到南宋灭亡,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消息传来时,从年轻时开始抗元,抗到已然鬓角斑白的张三丰,他站在武当山顶注视星空一夜,最终也只能感慨,刚极而易折,人力无法胜天命。
然后,张三丰下山了。
“师父,天下都亡了,我们去哪啊?”有一名弟子,满脸泪水,这样问道。
“刚极易折,阴极阳生,既然天下都已经亡了,那么我们就去阴极所在。我们去大都。”
“去大都?去刺杀忽必烈吗?”有年轻的弟子红着脸膛拔剑,振奋言道。
“不……我们,去求官。”
“啊?”
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也不理解,不过没关系,张三丰也知道这并不容易明白,并不容易理解。
“天狼北望,兵锋所指无可阻挡,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挡了。剑式纵横,顺水推舟,他蒙元不是喜欢打吗?这天下之大,让他打去,打出一片辽阔的世界,大大的疆土。”
听着师父的话,几名弟弟面面相觑,都有些怀疑师父是不是受到太大的刺激,已经彻底疯掉了。
只有大弟子宋远桥跟随张三丰的时日最长,有些明白了师父的意思。
“可是,师父您抗元抗了一辈子,这个时候去大都求官,就算铁必烈敢见您,他恐怕也不会听您的,更何况,师父您这一去,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哈哈哈哈,历史的意义,根本就与真假无关,只与虚荣有关。我只是做了我想要做之事,至于后人怎么理解,怎么解读,我并不在意。知我罪我,随他们去吧。”那一日,张三丰携七名弟子下山,入阴之极大都,教授铁必烈长生拳术,为他指引兵锋,助他纵横天下。
也是在那一日,太极理念真正成熟成型,不同于重阳真人的先天气功,太极之理,阴阳并行,遵循本心。